鉴宝神豪,从我养麒麟开始 第82节

  

第119章 南宋钱牌

  细看之下,崔修拿出的其实就是个不到十公分的铁片。

  正面铸文“临安府行用”,背面是“准二佰文省”几个字。

  齐鸣拿起看时,从表面铁锈上看,应该是铅铜合金。古时候铜矿资源宝贵,一般铜钱都是合金,很少是纯铜。

  铜含量越多,钱币表面文字就越清晰,越美观耐用。所以国富民强的时候掌权者一般都会增加铜币内的含铜量,来彰显富贵。

  而要是兵荒马乱,铜矿供应都成了难题。那时候掌权者一般是两个办法,一是减少含铜量,甚至是用铁来代替,这样造出的东西字迹模糊品相粗糙,加上那时候的工艺和保存条件,用不了多久就会锈蚀毁坏。

  另外一种,就是铸造大钱。原本一枚铜钱代表了一文,但现在一枚铜钱可以代表10文,50文或者更多。

  比较出名的大钱,就是大清的咸丰重宝。

  这位皇帝比较惨,天灾就不说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钱还没赔完,又来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然后是火烧圆明园和太平天国,真的是没一天太平日子,弄得30多岁就噶了。

  尤其是太平天国,当时清朝的铜矿来源主要是云南那块的滇铜。太平天国一闹直接把路给堵了,云南的铜压根运不进京城,以至于铸造的铜钱简直粗糙的不能看。

  没办法,朝廷就只能铸造大钱,当十,当二十,当五十的那叫咸丰重宝。当百,当五百,当千的那叫咸丰元宝。

  由于一个顶几十上百个用,铜肯定省了,那工艺和铜质再差就说不过去了。所以咸丰时期的大钱字体清晰精美,品相极佳。

  其中当千的咸丰元宝,由于铸造量稀少,一度拍出2百多万的高价。林轩是钱币专家,当时告诉齐鸣这些的时候,对咸丰元宝那也是眼馋的紧。

  

  (PS:咸丰元宝当千的太少,找了个当百的图片给大家看看。谁家家里要有,好好保存,现在当百的也要卖到1万多,要是有当五百,或者当千的,恭喜你,发财了。)

  

  望气术一开,从岁气上看,这东西的年份到南宋了。那正面的临安就说得通了,南宋的都城就是临安,现今的杭州。

  再看背面,显然这东西也是拿来当钱用的。想想南宋,被逼的只能龟缩在那么点大的地方,铸造这东西也就能理解了。

  不过这东西,已经是齐鸣的知识盲区,只能听听别人怎么说了。

  “老崔,你这是南宋的钱牌吧。”

  这次最先看出来的是赵健。

  崔修颔首承认“嗯,发现钱牌的朝代就两个,一个南宋,一个清朝。不过清朝的钱牌都是民间银号私下使用。真正政府铸造发行的就南宋。”

  “的确。”赵健也是应和道“南宋的钱牌,有铜和铅两种。”

  赵健把钱牌掂了掂“你这是铜的,准确说是铅铜合金。只放铅的话,字迹不会这么清晰。南宋的铜钱牌有准贰伯文省、准叁伯文省、准伍伯文省,你这是准二百的,这要是准五百,啧啧。”

  赵健的语气有点遗憾,币值越高越稀少。

  崔修倒是看得开,洒脱道“呵呵,五百的就别想了,怎么样,你们谁对它有兴趣的?”

  吴老稍稍一思量,给了个价15万。

  事实上,齐鸣在赵健说出这钱牌的来历后就用手机查了查,南宋钱牌,准二伯的拍卖价。

  这东西虽然稀少,但拍卖记录也是有的,成交价一般在20万到40万之间。

  而吴老之所以只出15万,倒不是他有意压价,而是这个钱牌也是个生坑货。钱币表面的土沁还在,甚至都没什么包浆。

  崔修的身份是古玩掮客,这土夫子是他们重要的客户。这件东西一出现,十有八九,就是哪儿的宋墓被挖开了。

  生坑货肯定是要比传世品便宜,15万的起始价已经算是不低。

  “18万。”温翰容想了想给加了一口。

  赵健把钱牌拿手里又看了看,却没出价。

  他是开拍卖公司的,这东西买回去,显然不好上拍,买回去意义不大所以就不出价了。

  “20万。”

  齐鸣又给加了口,他想着买回去,拿给林轩,他是个钱币迷,这东西市面上是真不多,不知道林轩要不要。林轩要是不收,他就自己留着,也是个不错的藏品。

  让齐鸣没想到的是,他出价后,吴老和温翰容居然都停止了竞价。

  “吴老,温叔,你们要是喜欢,别在意我。我有个朋友喜欢这东西,我就是帮他买的。”

  齐鸣看他们一副照顾小辈的样子,就知道他们为什么不出价了,赶紧开口解释。

  只是他说完,两位老人还是没接茬。

  崔修也明白自己这两位老朋友有意相让,虽然这样他赚得会少点,但还是笑呵呵的把装着钱牌的袋子放到齐鸣手上“小齐,就20万吧。你崔叔我没那两位家底厚,就不打折了。咱们也加个微信,回头有好东西,再找你。”

  “不不不。”齐鸣连连摆手,随后考虑了下才道“崔叔,这样,这钱牌我出30万。您要是不收,那我也不要了。”

  不是他钱多的没地方花,非要多加这么一笔,而是这价格崔修显然是会吃点亏,有的便宜占了,太败人品。他才第一次进入这小圈子,这印象分很重要。

  “嘿,你小子。”崔修欣赏的看着齐鸣,这小子,懂进退,会来事。

  另外几位长辈看齐鸣这么处理也很是满意,心里对齐鸣的评价更好了。

  最后,崔修看推辞不过,就以30万成交了这南宋钱牌。

  由于赵健这次没带东西来,交流会到这也就结束了。

  不过齐鸣第一次来,就收获满满,自然是要表示表示,立刻邀请在座的人一起吃个晚饭。

  除了温涵表示已经有约,临时离开,其他人都是欣然应允。

  齐鸣抽了空,又给童欣晴打了电话,知道她今天有场夜戏,要拍到21点左右后,也就没让她过来。

  饭店就挑在了茶舍附近的一家私厨,吴老推荐的地方,推开窗户就能看到大雁塔。

  有道是拳怕少壮,酒怕老郎。这一上桌,齐鸣作为圈子里的新人,又是今天出尽了风头的对象,那自然是集火目标。

  要不是吴老看顾着,怕是要站着进来,横着出去。

  吃过饭,把客人一个个送走后,齐鸣跟在小龙身侧朝停车场走。晚上的大雁塔周围那也是人声鼎沸。

  各种地摊也是不少,夜晚这时间加上昏暗的路灯,要不是人多了点,还有种逛鬼市的感觉。

  今天见识了这么多稀奇玩意儿,齐鸣也来了兴致,看到古玩摊位就停下看上一看,权当是吹吹晚上的凉风醒酒了。

  一连看了七八个摊子,就没一件好点的,基本都是一眼假。

  这么一来,齐鸣的好兴致也被消磨光了,又看了一个摊子后起身就想回了,只是才走出两步,面前就有人拦住了他。

  身后的小龙看有人挡路,一步上前,走到齐鸣的身侧,摆出戒备的姿态。

  来人是个二十出头的青年,剃着个小平头,上身黑色西装,搭配黄色毛衣,下身一条蓝色牛仔裤,看着还有点小帅。

  青年拦在齐鸣面前,微微弯腰,语气带着讨好“小哥,我看你逛了好几个摊了,是不是对古玩有兴趣?我这有个好东西,你要不要看看?”

  齐鸣打量了下这人的气质,狐疑的问道“游击队的?”

  青年看齐鸣一语道破他来历,表情略显夸张。

  “呦,行家啊。”

第120章 拒绝5百万

  市面上的人,听惯了“铲地皮”可能对“游击队”这称呼不熟悉。两者性质相似,都是自己不摆摊,不开店。把找来的东西,卖进店里或者卖给玩家。

  干的活和那个崔修类似。但崔修已经是在行里闯出了名气,有了固定的销路,肯定是不用像这位大晚上在街头拉人。

  而且一开始的时候,游击队和铲地皮是有区别的,铲地皮的会接触盗墓的,而游击队不会。但这年头,天大地大,赚钱最大,这规矩也早没了。

  如今,铲地皮,和游击队已经是一回事,都是古玩圈子里,最底层文物贩子。

  “有什么东西?”

  齐鸣向着面前青年问道。

  “呵呵,您看看这个怎么样。”

  青年走上前,从口袋里拿出了物件,递了过来。

  齐鸣接过,摸了摸手感,又举起来对着灯光才看清,这就是个玻璃的鼻烟壶,搭配了个玛瑙的小帽。

  

  这种颜色在鼻烟壶里有个专门的称呼,粉红地套白。壶有5厘米高,壶身上正面雕着猫戏蝴蝶。

  「猫」与「蝶」的谐音是「耄耋」,有祝愿长寿吉祥的意思。

  背面雕了只展翅高飞的蝙蝠和结了寿桃的桃树,桃子体型饱满,鲜嫩欲滴,寓意「福寿 双全」。

  由于这壶的底部没有底款,齐鸣就用望气术看了看,没想到这居然还是个光绪年间的老东西。

  鼻烟壶既可以算是瓷器中的一类,也可以独立算一类。目前的收藏潜力还是很大的。这东西发源地是欧洲,明末清初,跟着意大利的传教士们,传到了国内。

  因为深受清朝皇室喜欢,所以大清期间做出来的好东西也不少。但跟瓷器一样,鼻烟壶最好的还是在康熙,雍正,乾隆,这清三代。

  这三朝的粉彩瓷器,铜胎珐琅。玛瑙翡翠的鼻烟壶,拍卖价一个比一个高。

  到了咸丰往后,皇帝也没钱了,玩不起好的,市面上就开始出现大量玻璃和瓷的鼻烟壶。

  “说个价吧。”

  齐鸣觉得这东西,雕得挺好看,寓意也好。正好童欣晴有点鼻炎。这鼻烟,是用烟叶,薄荷,冰片等香料调制而成,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在《红楼梦》里就有一段,秦雯因为生病,鼻塞不通气。贾宝玉就拿了个小盒子,打开了给秦雯闻一闻,很快鼻子就通了,这盒子其实就是鼻烟壶。

  现在京城一些地方,还有卖鼻烟的。要是把这鼻烟壶买下,倒是可以去配点鼻烟,送给童欣晴,看看能不能缓解她的鼻炎。

  青年脸上堆着笑,伸出了一只巴掌“5万。”

  齐鸣嗤笑了一声,摇着头把壶塞回他手上,转身就走。

  “哎哎哎,小哥,别急着走,咱有商有量的。”青年追了上来,走到了齐鸣身边“您说个价看看。”

  齐鸣没有一点停的意思,一副兴趣不大的样子道“你这东西就是个玻璃,看包浆顶多民国前期,5万都能买个嘉庆道光的粉彩或青花的鼻烟壶了。我又不傻。”

  他觉得,这青年也不一定知道这东西年代,干脆装不懂,套套他话。

  “不是啊,小哥,这可是正儿八经咸丰年的。”青年有点急了“您要不信,咱们可以去附近的最大的古玩店,百岁堂,找里面的鉴定师看看。”

  齐鸣还是摇头,脚步又快了点“不用了。”

  对方这么一说,他就知道了,他肯定是跟着百岁堂里某个鉴定师认识,或者这人干脆就是这百岁堂里的人,这种事情,他在潘家园的两年见的太多。

  “您别急着走,先说个价,要能成最好,不成我也就不跟了,省得碍您眼,对吧。”

  青年的语气有点恳求。

  这年头赚钱是真不容易,明明也是意气风发的年纪,却这么弯腰躬身陪着小心,连碍眼这种词都用到了自己身上。

  齐鸣既是对这东西有点兴趣,又有点感同身受,毕竟没有小紫前,他和这人也差不多。

  “2万6,要不是嫌弃250难听,我本来想叫2万5的。”

  “这~您多少再给加点。”

  齐鸣想了想,笑道“这样,东西算2万6,我再加2千,东西要是你的,那等于2万8买的。要不是你的,这2千就当是你的跑腿费了。”

  青年眼睛明显一亮,很爽快的道“那成,就按您说的。说着掏出了付款码,麻烦你往这上面转2万6,剩下的转我手机。”

  看来这东西还真是他代卖的。

首节上一节82/4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