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小乡村,养车成村中首富 第74节

  这种工程主要用的是角磨机跟砂纸,不过打磨机也有不太方便的地方,而于老蔫因为维修习惯,一些个主体打磨还是喜欢用砂纸。

  时间飞快,父子二人忙碌了一天半,终于将车体全部铁锈除了个干净,于大为让老爷子先休息,他自己则开始进行第三步焊接。

  焊接的时候,于大为将车头的一些关键位置做了个标记。然后按照标记,开始焊接如今新拖拉机才有的饰品。

  大灯不再放到水箱跟油箱的铁皮顶上,而是直接安装到了水箱的前面,灯头也换了最新款,比较扁平的贴合在水箱处,开灯以后,发现灯光有跟没有一样。

  于大为也知道这种灯其实在田里工作的时候,不太能用得到,可翻新就是这样的,要照着某个类型去弄。

  最新的手扶拖拉机有的一些配件设施,他于大为都要弄上,包括前保险杠,车架,手扶拖拉机的扶手结构等等。

  弄好了手扶拖拉机的车头,而后于大为又开始弄车斗子,之前买回来的两块铁皮已经嘎好了。

  如今只需要焊接就行。

  于大为将焊条夹在电焊机的焊枪上,负极连接线搭在车斗子上,随后他开始带着电焊帽进行焊接。

  老爷子站在一旁闭着眼睛,直到焊接点焊好以后,他会拿小锤子,在焊接点上砸一砸,一方面是检查一下于大为焊接的点有没有问题,一方面也是为了压平凸起的部分,追求完美。

  焊接的工程也不是短时间搞定的,于大为弄了足足小半天才完事儿。

  也是在这个时候,于大为也感觉自己体力也达到极限了,他躺在炕上休息了一下,随后开始准备油漆。

  他记得镇子上的新手扶拖拉机主体是蓝色的,所以于大为买了一桶蓝色的油漆,顺带着还有几罐喷漆。

  这些都是完全按照新品手扶拖拉机的颜色去弄的,比如车斗子整个外侧的部分,以及三面可以拆开的挡板都是蓝色的,那就刷成蓝色。

  而手扶拖拉机扶手中间的新焊接的管子,是银灰色的,于大为后期就会喷上银灰色的漆。

  主打的就是一个照虎画猫。

  车斗子的前端,他还精心设计了一个方形的小工具箱,里面可以放一些手套,钳子,锤子等简单的工具。

  除此之外,还按照于大为自己的设计感觉,用多余的铁皮在车斗子前面焊了一块长方体的座子,后面都用蓝色的油漆刷好。

  整个车斗子刷完漆之后,于大为便将它晾在了一边,又开始着手去刷车头部分。

  至于老爷子,则是帮助自家大儿子抠细节,明眼人一看都会觉得害怕,这完全就是一个细节怪!

  比如车斗子卡扣有不均匀的地方,他会用小木棍绑棉花球,一点一点把卡扣没刷到的地方再精细一下,还有一些缝隙漏掉的地方,老爷子也会再细心地刷一下漆。

  “大为,车头的前保险杠,千万别刷蓝色的,那地方太细了,弄完了容易掉漆。”于老蔫手里拿着刷子,想到了这一点,便开口提醒了一下。

  “好的,没问题。”于大为点点头,他蹲在车架子前,仔细回想了一下记忆,好像新的手扶拖拉机保险杠就是原色。

  于大为确定好,便只是在车头的架子上刷了两层蓝漆,颜色跟车斗子一样。

  买回来的新水箱原本就是红色的,所以于大为没有动,油箱、柴油机的外表面,包括飞轮都刷的暗灰色,空气滤芯盒喷成了黑色。扶手跟架子一样都是蓝色的。

  弄好了之后,隔天父子俩再一看,顿时乐了。

  于大为更是扭头朝老爷子炫耀:“爸,咱这车要是不卖个五千多块钱,都对不起咱爷俩这几天的辛苦付出。”

  在屯子里生活的好处,就是没有秘密。

  于大为之前就因为手扶拖拉机的事情,名声已经被河善村的其他几个屯子都知晓了。

  再加上这些个日子河善小学的孩子,每天回家都在写关于,于大为的小作文。

  无形中让于大为,成了村子里茶余饭后谈论的主要对象。

  什么“浪子回头”,什么“村中首富”,什么“年轻有为”。

  还有……

  “我家孩子跟于大为可是小学同学”。

  “你们知道吗,最近于大为正在维修那台老掉牙的手扶拖拉机!”

  总之,于大为成了河善村的话题人物之后,只要于大为在屯子里,都会引起别人的关注,包括修车的这件事。

  也正因如此,四周其他的村子跟屯子,偶尔就会有人过来,跟于大为问问这台手扶拖拉机的价格。

  只不过这些人占小便宜的居多,有人出个一千块钱,也有人出八百。

  于大为算是脾气好的,没一脚把他们踹出院子就算是很客气了。

  而随着于大为给车上了新的颜色,性能这方面也在众目睽睽之下,充分展示之后,这台手扶拖拉机的价格开始飙升,价值明显提高了不少。

  有天隔壁楚花屯子有人过来,给了于大为四千五百块钱,问于大为卖不卖。

  于大为想了想还是拒绝了,他感觉这台四轮车还能有升值空间。

  毕竟如今正是打粮食、收粮的关键时候,家里有个车的话,不论是拉粮食,还是开春刨地都会非常方便。

  所以于大为不急,这车只要放在老爷子家的院子,就是最好的宣传。

  原因无他,老爷子家门前这条路是主街,不论是大客车,还是到镇子路过的车,必须要经过老爷子的家门口。

  于大为特意用红色的油漆,在木头板子上写了个“低价卖车!”四个大字。

  板子固定在手扶拖拉机的车斗子上面,于大为特意在板子下面钉了根木条,然后用铁丝绑定牢固无比,丝毫不需要担心风吹掉了别人看不到。

  一切万事大吉,静等大鱼上钩。

  当然,最近除了买车问价的,还有一些个多年不见的穷亲戚也找上了门。

  他们目的很单纯,就是看你过得好了,来薅你羊毛的。

  于大为没在,这些人都是老爷子接待的。

  好些个穷亲戚都来找于大为借钱,又都跟于大为不熟,只好来找老爷子了,而老爷子自然成了自家大儿子的挡箭牌。

  按照大儿子跟自己强调的原则,来了之后好茶好水招待着,然后嘴里就是念叨着“没钱”,其他的什么也不用说。

  其实于大为当初想着低调生活的原因,这便是其一。

  亲戚朋友知道有钱了以后,都会来找你借钱,就算是不借钱每天想着跟你攀关系,自己的事情呢,就会全都会被耽搁。

  于大为左思右想,最终决定全部一口回绝所有人。

  原因有二,第一,他是个修车的,靠技术吃饭,大体上没有求到谁的地方,反而是很多人车坏了,需要看自己这位的大师傅的脸色。

  第二,他不欠这些人什么,一些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过来,于大为甚至连见都没见过,凭什么要借给对方钱?

  那些个真正的亲戚,像老妈的亲侄子,老爷子屯子之中的好哥们,他们都没有张这个嘴。

  更亲近的人都尽量避嫌,可远亲的人却上赶着要跟你粘在一起了,简直可笑。

  总之,于大为交代老爷子的一句话就是“不借,没有,谁来都不好使!”

  老爷子这边虽然知道大儿子的意思,但也用了一些温柔的方式,将借钱的事情全部推脱了,而且那些给个远房的亲戚走的时候,也都没挑出什么毛病。

  而且碍于这位“村中首富”的恐怖战斗力,很多人就算是没借到钱,也不敢到处给于大为泼脏水。

  实在是心里都清楚,之前得罪了于大为的那位姓李的,已经进去了,而且还被判了两年半的监禁。

第123章 五队回乡的狗大户,高价买走

  这一天,于老蔫家里来了一位开着红色夏利的男人,看样子应该是来买车的。

  于老蔫感觉到对方应该是个有实力的主儿,心里有些拿不定主意,便让二燕去把于大为叫过来。

  于大为也是恰逢在家,闻言就带着媳妇、儿子,从前院来到了后院老爷子家,想看看这位买车究竟能出到什么样的价。

  男人此刻坐在炕沿上,脸上满是亲切笑容,模样大概三十多岁的样子。

  他穿着一身南方潮流的衣服,脚下一双锃亮的黑色皮鞋,脑袋上留着一头半长不长的头发,看起来跟村子里的人格格不入。

  老妈张云芹是看不惯这种打扮的,对方一进屋子,张云芹就没给好脸色,用暖壶给对方倒了杯茶水后,便出去忙自己的事情了。

  她还带走了自家大孙子,害怕大孙子看见了辣眼睛。

  韩静凡跟在了婆婆的身后,她也不喜欢接触外人,尤其还是陌生人。

  “呵呵,张婶还是跟当年一样做事情雷厉风行的。”男人看了一眼走出的婶子背影,目光又重新聚集到于大为身上,依旧微笑着:“老爷子可能猜到我是谁了,但大为你应该够呛,毕竟我已经离家好多年了。”

  “您是?”于大为好奇,旁边的于老蔫眼睛里也同样带着茫然。

  “咳咳。”男人苦笑了一下,见于老蔫也是疑惑的看向自己,猜到自己可能变化太大,只得重新开口解释说:“叔,我是河善村五队姜下沟的,就是那个老姜家的姜二蛋子。”

  “妈呀!!你是二蛋子?!”于老蔫闻言表情无比震惊,上下打量了男人好几遍。

  最后于老蔫皱着眉头,语气有些责备说:“你可算从深城回来了!呀你,真是让你爸妈担心死了,这么多年一点信儿也没有,都以为你咋滴了呢!”

  姜二蛋子的父母,当年还拜托过于老蔫,有没有啥深城的朋友,帮忙找找自家的孩子。

  那时候姜二蛋子的爹,一个月头发就白了一半,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面对于九叔的关切询问,姜二蛋子也满脸尴尬也带着几分惧意,他下意识的摸了摸鼻尖:“这些年我也写过信,可咱们老屯子这边道路也不发达。反正也不知是咋的,信都给寄丢了。我这也是回来以后才知道的。”

  “而且早些年前,我在深城的时候混的不好。当初信誓旦旦的说要干一番大事业,真不想灰头土脸的回屯子来。”

  “然后就下定决心出人头地,开始没日没夜的拼,这几年终于有了点钱儿,我这也才敢回来看看。”姜二蛋子脸上带着笑容,可神情却难免唏嘘。

  谁也不知道一去深城已十年,再回来,初恋的那个女孩早已经结婚生子。

  而自己也没有履行当年的承诺,反而是带回来一个南方的姑娘,还有自己的大儿子。

  他在回屯子的第一天,他就看见了倒脏水桶的她,她也看见了他。

  “所以,爸,这位究竟是谁呀?”于大为坐在红漆凳子上,他倒是听明白了这人是五队姜下沟的,可跟家里是啥关系也没见这俩人说呀。

  他脑子里既熟悉又陌生,好像见过又好像不知道在哪见过。

  “我走的时候大为能有十岁吗?”姜二蛋子咧嘴一笑,“咱们两家的关系其实也不算远,我大表姐跟你屯子里的一位堂哥是夫妻,他家后来搬回姜下沟住了。我也是回来以后才知道的。大表姐家如今孩子都有仨了,去年又生了个姑娘,名字叫做于立欣。”

  “啊!你是大良哥家的小舅子!”于大为恍惚间有些印象。

  屯子里有个旁支老于家的堂哥叫于大良,差不多跟于大智一样的亲疏关系,后来为了照顾他媳妇的爹妈,一家人都搬到五队姜下沟去住了。

  而这位便是于大良的小舅子。于大为之所以记起来,还因为一件事。

  他上辈子回乡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听说姜下沟姜二蛋子的媳妇,其实是深圳某个什么润集团的创始人的女儿。

  反正是在老百姓眼里是个挺有钱公司富豪闺女,于大为自己也只当是道听途说。

  “对咯!”姜二蛋子像哄小孩似的呵呵一笑:“你小时候我还抱过你呢,估计这些都不记得了。”

  “你小时候可淘了!一去我姐夫家,你是保准熊我姐给你好吃的,从小就是个无法无天主。”

  “改了改了,我从良了。”于大为尴尬的挠挠头,用笑容来掩饰心虚。

  于老蔫看了一眼自家大儿子,微微皱了皱眉。

  这孩子这么多的书都白念了。

  “那你这次来是……”于老蔫不太好问对方这些年在深城混的怎么样,但想来应该不差。

  好些年没见了,不该问的管住自己的嘴得了,所以于老蔫直奔主题。

  “叔,是这样的。你也知道我爹以前是给生产队开车的,我不在的这几年家里日子过得也一般,一直没有个拖拉机帮衬着爹妈。”姜二蛋子抿了抿嘴,有些愧疚:“我听我大哥说,老爷子每年收粮食都舍不得雇车,都是一麻袋一麻袋扛回去的。”

  姜二蛋子抬头看向于老蔫:“所以我想给我爹买个车,他开手扶拖拉机开惯了,新的还怕他用的不顺手。结果巧了,听说大为正翻新一台以前生产队用过的手扶拖拉机,我就来看看。”

  于大为眼睛一转,立刻接过话茬:“那可不,二蛋哥,院子里那台手扶拖拉机,可是个老古董了,你家我叔应该也开过这台车,而且我拆开维修的时候,发现它的用料特别扎实,如今又配上了新的配件,性能方面能吊打一众新车。”

  于大为说完,眼神示意自家老爷子:多少你也说点,这可是“老王卖瓜,自卖自夸”的环节嘛。

  于老蔫受不了于大为的眼神,开口时却也没有带上吹嘘的话语,只是实事求是的讲解:“当院那台手扶拖拉机如今的性能,比不比得过新的我不知道,但按照启动之后的状态来看,再用个七八年不成问题。”

  “你要是真心买车,我可以给你启个车看看,顺便跟你说叨说叨什么地方改动过,最大到底能拉多少斤的东西。”于老蔫继续补充说明,毕竟也是乡里乡亲,而且还是晚辈,他可不好意思做出一些个坑蒙拐骗的事情来。

首节上一节74/19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