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挂的学霸 第115节

“准备去清大,导师都找好了。”毕元奎微笑着。

“我也准备去清大,保送资格都确定了。”马萍说道。

“我去的是燕大,也确定了保送资格。”宗兰月感慨,“说实话,要不是九天研究中心的出现,我们都将去清大或者燕大,不得不说清大和燕大还是最强大的。”

“很快就是过去式了。”毕元奎肯定的说。

“对!”

“我赞同!”

……

宗兰月、王东、刘芬、马萍四人笑着点头。

“这一届新生的综合能力不比清大、燕大差,再加上我们九天研究中心的支持和学校的重视,我觉得清大、燕大将不是我们的对手。”宗兰月笑着。

“我深有体会。”毕元奎感慨,“在图书馆开馆时间,不管你啥时去自修室,自修室中的人总是满满当当的,想找个空位太难了。”

“这一届的新生够狠,上课的人没几个,全都自学了。”马萍有些羡慕,“不过能不能持续就要看他们的表现了,就看他们在期中考试中考的分数能不能超过95分。”

“我可听说了,对大一新生考试的试卷难度将会增加,也不知道这届新生有多少人能够超过95分。”王东好奇的说。

“难度是增加了,可不会增加太多。”宗兰月解释着,“我估计这一届新生绝大多数都能拿到95分以上,想想就能知道,这一届新生的综合水平比我们这些高年级的强,关键的是他们比我们还要勤奋。”

“没办法!这一届有我们大老板苏哲、化学学院的宋浩南等这些领军人物,再加上学校提供的各种便利……不强才才怪了!”毕元奎说着。

“……”

第148章 光电,0.5纳米的制程工艺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

在苏哲一行九人坐上高铁过去三个小时后,商务车厢上来不少人,这时候苏哲四人和助理们没在说话了。

校长徐正平和校长助理韩国立以及五名助理靠在座椅上眯着眼睛休息。

苏哲和范晓明两人掏出笔记本电脑。

范晓明靠在座椅上看着简历,通过这些天的努力筛选,简历终于要筛选完了。

在众多简历中挑出一千份简历真的不容易。

想到过两天要给一千名候选者面世,他瞬间感觉到头大。

要知道这面试的只是一线科研人员,他要从一千名候选人中挑出五百名,再加上后勤人员,接下来的这些天有的忙了。

苏哲在看计算机学院包奇正同学发给他的关于新型晶体管相关的资料。

一边看着,一边将大脑中计算的结果写在草稿纸上。

这款新型的晶体管设计的非常的巧妙,在经典的晶体管的基础上使用了部分光量子晶体管原理。

包奇正给这种新型晶体管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光电晶体管。

光电晶体管的源级和漏级采用和经典晶体管一样,在硅中参杂硼和磷。

不同的是光电晶体管的栅极。

简单说,栅极不再受电压控制,而是受特定波长的光控制,通俗点说,光电晶体管的栅极相当是光敏电阻。

最为关键的是,光电晶体管的栅极能够做到0.5纳米。

在包奇正给他的资料中,栅极材料有硒、硫化铝、硫化铅等等。

总的来说,光电晶体管的结构是这样的,源级、栅极、漏级再加上一个控制栅极的电光转换装置。

这电光转化装置包含有一把超小型电子枪,电子枪产生电子轰击特定的原子后产生特定波长的光。

以现在的科学技术,准确的说是在有了飞米级光学镜头,以及zgz-原子振动模型后,这种光电转化装置能够做的非常非常小。

虽说包奇正发过来的资料上有电光转换装置和栅极具体的参数,但明白人一看就知道电光转换装置和栅极材料的选择等等都不行。

说实话,这种光电晶体管的设计非常的先进,但实现起来非常的难。

其中最难解决的就是电光转换装置和栅极。

这那是找他帮忙,这是让他解决最难的问题。

他想好了,等解决了电光转换装置和栅极的问题,九天研究中心要拿走这款光电晶体管收益的大头。

要是包奇正不同意,那不好意思,九天研究中心自己研制这款光电晶体管。

现在回想,当时和包奇正说两天完成光电晶体管理论验证时包奇正很惊讶。

很明显,包奇正知道光电晶体管的难题压根就没有解决。

这是打算利用他来解决光电晶体管的难题。

没一会儿,苏哲脸色有些微红,额头上出现了细汗。

此时,苏哲也意识到了,尽量控制着用脑的强度。

这是在高铁上,不能和他的书房比。

正计算着,苏哲突然停了下来。

他想到,这款光电晶体管是要用现有的芯片制造工艺来制造的,而他对现有的芯片制造工艺只是一知半解。

想了想,他给包奇正发了一条信息,说明光电晶体管的理论验证需要一段时间,且直接和包奇正摊牌了。

明确说了,一旦解决了电光转换装置和栅极的问题,九天研究中心要拿这款光电晶体管收益的大头。

……

陵州北郊,陵州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一号实验楼,五层的一间教室。

在这间教室的门头挂了一个牌子:奇正实验室三号教室。

一号实验楼整个五层都归奇正实验室使用。

在这间教室中,奇正实验室主任包奇正站在讲台上,讲台下面坐有计算机学院院长李从善、物理学院院长王修齐、物理学院副院长牛光辉,以及一些计算机学院和物理学院的学生。

包奇正正在讲台上详细的介绍着他设计的光电晶体管。

讲台下面的众人听的十分的认真。

很快,包奇正结束了讲解,众人开始讨论了起来。

“老李啊!我看让包奇正同学去我们物理学院算了,这样的天才留在你们计算机学院浪费了。”王修齐微笑着说。

从包奇正的讲解中就能知道,包奇正很好的掌握了物理学的相关知识,不然不会设计出如此精巧的光电晶体管。

可以说。包奇正是物理学天才。

“对!包奇正同学应该来我们物理学院研究物理学。”牛光辉连忙点头。

“想都别想。”计算机学院院长李从善连连摆手,“我们计算机学院好不容易招到一个天才,怎么可能让给你们,再说了,你们知道包奇正在计算机方面的天赋吗?说出来不怕吓着你们,包奇正带着一些人编写一套符合我们思维习惯的计算机语言,这种计算机语言是直接建立在机器语言上的……”

听完李从善的介绍,王修齐和牛光辉两人很惊奇。

“好吧!我承认包奇正在计算机方面更有天赋。”王修齐微笑着。

“看来计算机学院重建计算机生态是能实现了。”牛光辉肯定的说。

“当然!”李从善说着将包奇正招呼了过来,“两位物理大家,说说你们对光电晶体管的看法呗!”

包奇正坐下后,一脸认真的看着王修齐和牛光辉。

“怎么说了!”王修齐看了看手中资料,翻看了一下说道,“从物理的角度看,光电晶体管理论上是可以实现的,但资料中的电光转换装置和栅极的材料都不可取,要重新设计、重新选取材料。”

“是这样的!”牛光辉看向包奇正,“刚才讲解中,你说把相关资料给了苏哲一份,苏哲怎么和你说的?”

“哼!那个……苏哲同意帮忙,说很快就能给我答复。”包奇正有些不好意思的说,“昨天我和苏哲说的时候没有点明,我想着试探一下苏哲,所以我……”

包奇正一五一十的交代了昨天和苏哲说的内容。

“你这……苏哲同学还用你试探,我估计苏哲一开始就知道了……哎!你这是在给苏哲挖坑。”李从善说着。

“这没啥!苏哲既然同意了,那很快就能出结果的。”王修齐想了想说,“不过苏哲去科大开会去了,所以说要等几天。”

“说实话,这光电晶体管对我们有着很大的难度,可对苏哲就不一定了。”牛光辉微笑着,“我们要对苏哲有信心。”

“我希望苏哲能够早日解决电光转换装置和栅极的问题,这样我们就能生产出更加先进的0.5纳米的芯片,我可指望着将这先进的0.5纳米的芯片使用在对撞楼的超算上。”李从善一脸期待的说,“要知道,理论上同规格下,0.5纳米制程光电芯片的算力是当下3纳米制程芯片的三十倍以上,且更加省电。”

“是!这样我们就能全面铺开了,建立完全自主的计算机生态将会更加的便捷。”包奇正连忙点头。

说实话,他能设计出光电晶体管也是受了苏哲发在《自然》期刊上的两篇论文的影响。

点子是有了,光电晶体管也设计出来了,可他始终无法搞定电光转换装置和栅极的问题。

要知道,电光转换装置和栅极才是光电晶体管的关键。

一时搞不定,那只能找外援了。

正想着,他的手机响了一声。

他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掏出手机一看,脸色瞬间就红了。

“怎么了?”李从善很疑惑。

王修齐和牛光辉两人也好奇的看着包奇正。

“苏哲发来的信息,你们可以看看。”包奇正说着将手机递了出来。

李从善、王修齐、牛光辉三人看完后,脸色各异。

王修齐和牛光辉两人面带微笑的看着李从善和包奇正。

李从善和包奇正和两人有些不舍,有些可惜,又有些不愤。

“这……苏哲很有自信啊!看来我们能将0.5纳米制程的光电芯片使用到对撞楼的超算上了。”李从善感慨的说。

“我对苏哲很有信心。”王修齐笑着说。

“是的!苏哲说能解决,那肯定就能解决。”牛光辉点头。

“是!是!”李从善说着看向包奇正,“你是怎么考虑的?”

“我完全同意苏哲的建议。”包奇正说着,“我现在就回信息,告诉苏哲我们可以签协议,对光电晶体管来说电光转换装置和栅极才是核心,九天研究中心拿光电晶体管收益的大头理所当然。”

“是这个理!”李从善笑着点头。

王修齐和牛光辉两人没说话,只是澹澹的笑了笑。

对苏哲的做法,他们十分的赞同。

这时候明说了是正确的选择,要是等到计算机学院拿到苏哲的成果再来谈利益分配的问题就不好谈了。

……

去霸都的高铁上,苏哲的手机响了一声。

发给包奇正的的信息有了回复。

先是道歉,接着说完全接受他的建议,说可以马上签协议。

和包奇正客气了几句,苏哲用电脑打开邮箱,写了一份邮件发给了申城微电子的总工程师潘飞鹏。

他在邮件中详细写了事情的经过,告知潘飞鹏他需要现在芯片制造工艺的相关资料。

发过去后,他看了看时间。

首节上一节115/12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