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挂的学霸 第116节

已经是晚上六点半了,再有半个小时就要到达霸都高铁南站了。

想了想,他收起笔记本电脑和纸笔。

看着旁边的范晓明说:“晓明哥!一会儿就要到站了,你不休息一会儿?”

“算了!”范晓明转过头,“忙着看简历,休息就不能按时完成任务了,你眯会呗!”

苏哲点点头,收拾好东西后,靠在座椅上眯上了眼睛。

……

申城。

申城微电子的无尘车间。

穿着无尘服,带着口罩和护目镜的潘飞鹏看着面前依次排开的三个大家伙,脸上的笑意连口罩和护目镜都遮挡不住。

euv光刻机啊!

全国产的euv光刻机终于要下线了。

经过两个多月的日夜艰辛,三台euv光刻机已经完成了总装和分系统的验证,再有一个星期的整机验证,三台euv光刻机就能下线了。

虽说国外的euv光刻机大批量涌进国内,且价格只有以前的一半,他依然不担心,毕竟他们制造的euv光刻机成本更低。

说实话,这些垄断的设备,国外买的太贵太贵。

就拿euv光刻机来说,卖的价格直接在成本价上乘以百倍,甚至更多。

这就是为啥那些发达国家能够过上富裕生活的原因之一。

说来也搞笑,以前bsml公司产能总是跟不上需求,不是这里问题就是那里问题。

不说国内买不到的euv光刻机了,连国内能买的duv光刻机都拖着迟迟不能交货。

目的只有一个,加钱。

可自从国内接连突破离子束抛光技术、等离子euv光源技术。

bsml公司这问题、那问题都没有了,产能瞬间飙升了十倍不止,短短两个多月时间已经完成二十台euv光刻机的交付。

那以前,动不动就说一台euv光刻机总装要多久多久,现在看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看着三台即将下线的euv光刻机,他很兴奋。

三台euv光刻机中,两台将会交付给国内的芯片制造商,留下一台他们自己试生产3纳米的芯片。

他们不只是生产光刻机,还有芯片制造工厂。

要知道,芯片的3纳米制程工艺就是他们申城微电子领头开发的。

现在就差euv光刻机了。

正想着,他的助理柳天昊凑过来说:“我们euv光刻机上应该装上更加先进的飞米级光学镜头,这样一来,我们的euv光刻机就更厉害了。”

“你真敢想,国内多少机构多少单位等着飞米级光学镜头用了,再说,现有的皮米级光学镜头用在euv光刻机上绰绰有余,用飞米级光学镜头那就是浪费。”潘飞鹏激动的说。

飞米级光学镜头!

苏哲和上岭大学光学镜头研究中心的人太狠了。

先是突破了皮米级光学镜头,接着又突破飞米级的光学镜头。

就他知道的,短短的两个月时间,上岭光学已经占据了国际光学镜头的高端市场。

打的欧罗巴的蔡斯毫无还手之力。

要说上岭光学坏的很,卖的光学镜头的精度和蔡斯的差不多,但价格只有蔡斯的三分之一,且不卖超过蔡斯能够生产光学镜头的精度。

正想着,他的手机响了,听声音就知道他收到了新邮件。

艰难的掏出手机,一看是苏哲发来的他更加激动了。

急忙忙的打开邮件,看着看着他激动的颤抖了起来。

“老板!老板!你怎么了?”柳天昊看着兴奋的老板很疑惑。

“苏哲!太好了!0.5纳米的制程工艺啊!不可想象!”潘飞鹏兴奋的喊着,“小柳!快召集全体高层,开会,我要宣布重要的事。”

“啊!好!”柳天昊说着向外跑去。

虽说他不知道具体是啥事,但他听到了重要的信息:苏哲、0.5纳米的制程工艺。

第149章 淡蓝色光剑,看到火山口中冒起的气泡

晚上七点,苏哲一行九人来到了霸都高铁南站,坐着科大安排的专车来到了科大西区。

大家将各自的行李放在住处后,范晓明带着五名助理和校长徐正平、校长助理韩国立一起去参加饭局去了。

苏哲背着笔记本电脑前往霸都同步辐射实验中心,刚下楼,就看见一辆巡逻车停在路边。

坐在驾驶位上的校卫热情的招呼着他。

他一眼就能认出,这是上岭大学的校卫。

上车后,苏哲和校卫聊了才知道,校长许家平和保卫处处长李不凡放长假之后就没来了,但校卫和厨师留了下来,毕竟上岭大学光学镜头研究中心的一帮科研人员还在这。

来到同步辐射实验中心,宁长生、宁巧巧、邓佳佳、钱三多、毛振国等一行人在实验中心门口等他了。

打完招呼后,苏哲急不可耐的问:“实验做了吗?成功了没有?”

很早之前他就知道,今天是“光剑”的验证实验。

光剑的理论完善他有参与。

不过光剑的理论主体是宁长生宁教授完成的,实验是由霸都同步辐射实验中心主导。

“实验还没做了,就等着你过来了。”毛振国连忙说。

“这……那走吧!”苏哲满脸的笑容。

一行人浩浩荡荡的来到了六号实验站。

在去六号实验站之前,苏哲和邓佳佳一起特意去看了五号实验站。

五号实验站现在忙得很,在持续生产飞米级的镜片。

六号实验站,众人通过圆形的窗户看着真空室中的设备。

“苏哲!你看到真空室中间的圆柱形装置就是我们设计的光剑,我们采用……”钱三多在一旁解释着。

苏哲看到了圆柱形装备,这东西直径有二十公分,长五十公分,后面还拖着一大坨线缆。

这东西乍眼一看,和电影中的光剑完全不沾边,但这就是光剑。

在这次验证实验成功后,说明理论是可行的,那就能将大家伙小型化了。

当然了,能源的问题要解决,不然完全没有实用性。

听完钱三多的讲解,他笑着说:“准备好了就开始吧!”

“好!”

“开始了!”

钱三多和毛振国两人笑着点头。

在毛振国的指挥下,相关的科研人员各就各位。

实验验证开始了。

没一会儿,圆柱形装备的一端亮起了澹蓝色的亮光。

随着时间的推移,澹蓝色的光在不断的变长。

十公分、十五公分……

直到一米左右才停了下来。

直径五公分,长一米的澹蓝色光束,在光束维持三分钟后,六号实验站响起了热烈的鼓掌声和欢呼声。

“真的成了!我们让光停了下来。”

“电影中的光剑啊!我们真的实现了。”

“太厉害了!”

……

“宁教授!恭喜啊!”苏哲笑着对站在旁边的宁长生说。

宁长生笑了笑说:“这多亏了你们研制出来的飞米镜片,没有你们研制的飞米级镜片,光剑的理论永远都是理论,不会成为现实的。”

“这是两回事!”苏哲笑着。

随着鼓掌声和欢呼声停息,光剑验证的第二步开始了。

澹蓝色光束的亮度陡然增加,紧接着一个机械臂夹着一块两厘米厚的钢板从澹蓝色光束中间快速的划过。

瞬间,钢板变成了两块,钢板的切开处散发着炽热的白光。

很快,白光变成了黄色,接着又变成了暗红色,最后消失。

瞬间,六号实验站再次响起了鼓掌声和欢呼声。

此时此刻,大家都知道成了,光剑的验证实验成功了。

在众人的鼓掌声和欢呼声中,苏哲、宁长生、宁巧巧三人离开了六号实验站,一同前往参观七号实验站和八号实验站。

现在,七号实验站和八号实验站归长生实验室使用,其中七号实验站用来做细胞对特定光的吸收项目,八号实验站用来做特定光对肿瘤的治疗项目。

“宁教授!我觉得光剑技术使用在工业上更加的合适,比起传统的激光切光,光剑技术更加的有优势。”苏哲微笑的说。

“对!我也是这么想的。”宁长生笑着点头,“就如同你为了解决太空到地面能量传输的问题而研究的双光源能量传输技术,以及使用在光对肿瘤治疗上的光学定位技术,我更希望这些技术能为人类造福,而不是用来做武器……当然了,一切都是形势所逼,无法分辨对错。”

“是的!”苏哲认同宁教授说的,“说实话,双光源能量传输技术借鉴了光剑技术,如果没有光剑技术,我很难搞出双光源能量传输技术,真要感谢的还是宁教授。”

“你就不要客气了,有没有借鉴我还不知道。”宁长生介绍着。

说着,三人来到了七号实验站,在宁教授的介绍下,苏哲对七号实验站有了初步的了解。

此时,七号实验站同时做着七组实验,实验的目的是为了确定猴子表皮细胞能够重生的因素。

通俗的说就是寻找猴子表皮细胞的受光体。

参观完七号实验站,三人来到了八号实验站。

这边就比七号实验站复杂的多。

到现在,八号实验站还在改造。

结束参观,苏哲笑着说:“宁教授,要是科研经费不够你和我说,我们九天研究中心可以追加的。”

参观完七号实验站、八号实验站,他对细胞对特定光的吸收项目和特定光对肿瘤的治疗项目更加有信心了。

“谢谢了!目前两项目不差科研经费。”宁长生笑的很开心,“托你的福,我用四维光学定位技术系统从陵州光电研究所手上换来了五十亿的科研经费。”

“不是吧!四维光学定位技术系统的价值远远超过了五十亿。”苏哲有些惊讶。

四维光学定位技术系统是军民两用的、

就他知道的,四维光学定位技术系统将来会遍布整个太阳系。

首节上一节116/12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