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不重来 第13节

  看到唐浩泽点头,他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真不是卢方大惊小怪!

  一种新的品种想要将育苗技术拿下来,没有两三年还真做不到。在这之前,还要有不少的技术支撑,比如该生物的生物学特征、生活习性、适宜环境、繁育条件和营养学等等,都要有参考技术。比如对虾的培育能很快就搞出来,就是因为几十年来,国内外有大量的技术积累。而且不同的对虾之间,参考价值也很大,一种新的对虾比较容易将技术弄出来。

  而全世界对贝类人工繁殖的研究都很少,种类差异也相对比较大。所以贝类的育苗技术积累周期相对比较长。而唐浩泽刚养了不到半年虾,这会竟然将一种从未有人培育过的贝类育苗技术拿下了,而且还达到了商业化的程度。

  卢方无法相信唐浩泽这么轻易就搞出了东风螺苗,但事实好像就摆在眼前。

  “我看到水里有鱼骨头,你是用杂鱼做饲料?”

  “对。”唐浩泽知道他是想看看下面的东风螺。他说。“我去那些杂鱼来。”

  他去了小屋,卢梦才小声问卢方:“爸,这什么东风螺的育苗很难做出来吗?”

  卢方摇头,说:“如果是一个研究所的研究员,带着几个研究生,花上几十百来万,大概用两三年也能做出来。”

  卢梦虽然年纪小,但也不是什么不懂。听卢方这么说,就知道这东风螺苗不是做不出来。但唐浩泽的条件和那些研究院的条件相比之下,这东风螺苗被唐浩泽轻易做出来就变成了奇迹。

  她又问:“这东风螺,很好卖?”

  “酒店三十个一斤的大小,要一百二三十块钱一斤。市场卖也要七八十。还有,宝岛那边也有一种东风螺,不过那边也都是天然捕捞的,价格更高。香江那边也有市场。”

  “那不是比养虾更好?”

  “那不一定,养虾技术成熟了。而且养虾投入少一些,而且产量高,市场广,利润率很高。东风螺现在卖得贵,主要是供不应求。如果大量养殖,价格肯定会降下来。”

  卢梦点了点头没再说话,因为这时她看到唐浩泽提着一个小桶快到了。

  唐浩泽将鱼块抛落水里,没用一分钟,沙底就钻出大量的比拇指稍大的螺。

  卢方看了,果然都是东风螺。看着它们一爬到鱼块上,多得能让人有密集恐惧症。看到这些,他也完全相信唐浩泽真的是掌握了东风螺的育苗和养殖技术。

  虽然那有点不可思议,但事实就摆在眼前。

  他们又回到小屋前坐下喝茶。卢方喝了一口,感慨说:“唐小哥,其实我这次不仅是来看这边的鱼塘施工的情况。更加是想来亲口和你说一声谢谢!”

  唐浩泽连忙说:“卢老板你可不能说这话,该说谢谢的是我!”

  卢方笑着说:“这个鱼塭对我来说,不值什么。但你给的建议,相当让我赚了一亿七千万。”

  唐浩泽听到这个数字也惊住了。这个年头,一亿七千万是几个意思?

  卢方看到瞠目的样子,笑着说:“哈哈,我不是养虾赚了那么多。而是因为,如果我不知道今年可能会爆发虾病,我会签下一个销售合同。那合同要五千吨的虾。以今年的情况来看,收那么多虾几乎没可能。这一路看来,所有虾塘都排了,慘啊!如果我真签下那合同,违约金就能赔死我。”

  唐浩泽也没说话。这个虾病在二十年后依然还没办法解决,只能是预防。现在连预防的心理都没。一旦爆发,能不慘吗?

  卢方笑了笑,继续说:“我听了你的建议,提前一些时间放苗。又一直留意着养虾的情况。听说有地方大面积排塘,我就让我那些的养殖场都尽量不要进水,并且严格要求他们各口塘的用具分开使用。虽然还是排了一些虾塘,不过大部分都保住了。再过几天这一茬的虾就能收完了。”

  他小声说:“虽然虾的规格不算最合适,但现在虾少,价格不错。我还能赚两千来万。”

  他说着这些的时候,卢梦不时撇过唐浩泽的脸,似乎是想看他的表情。

  唐浩泽听卢方说完,只是笑了笑,说:“卢老板,我只是说了几句话而已。如果不是你大度,换了别人,我还说完就将我赶走了。而且说到底,还是你处置得妥当。”

  卢方笑着说:“那我也不说那些虚话。”他顿了一下,说。“不过,你还是叫我叔吧。照年龄,这声叔叔,我也当得起!”

  唐浩泽笑着叫了一声“卢叔”。

  卢方听他真叫了,大笑着拍拍他的肩膀,说:“那我就叫你浩泽。浩泽,你既然养这东风螺,肯定是看中了它的经济效益。有没有推广的计划?”

  唐浩泽带卢方去看东风螺,也有借他势推广的意思。只是他对东风螺的推广并不怎么看好。至少不认为东风螺会成为主要的养殖品种。

  他笑着说:“卢叔,这东风螺现在好像买得很贵,但那只是因为供远远跟不上求。如果大量推广,单位面积的效益根本没办法和养虾比较。”

  卢方明知故问:“这怎么说?”

  唐浩泽知道他是在试探自己,说:“卢叔,高位池养虾,现在一个平方大概能有两斤虾的产出。一斤虾的养殖成本大概是五六块,正常年景也能赚七八块一斤。但我认为对虾养殖,一个平方米有可能养出五六斤虾。而这东风螺呢,因为是生活习性,它的单位面积产量不可能提高太多。现在它的养殖成本一斤大概是十五块钱,主要是饲料成本。一斤螺要五六斤的鱼才能养得出来。如果大量养殖,东风螺的价格会下降,下降到二三十块钱都有可能。再有,杂鱼价格会飞涨。两相相抵,就算一个平方米能产五六斤东风螺,单位面积的效益和养虾可能还能一比。但是养殖东风螺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就算是想用池塘养殖,也要在池塘底部铺沙的成本。而且池塘养殖密度不能和水池相比,产出会低很多,风险也会更大。所以我觉得东风螺的推广,很难普及。”

  未来东风螺养殖确实推广开了,但到二零二零年,全国的东风螺的年产量也不过四千吨,市场也打开了,但价格已经降到四十左右,一斤的利润大概也就是十来块。和对虾的产量相比完全是同一个档次的。要知道在那个时候,仅仅是湾州地区,对虾的总产量就高达五十万吨,而一平米池塘的虾产量,最高的能达到七八斤,塘边收购的价格依然能有十四到十七块一斤,利润率至少也有50%。

  其中的差异,可想而知。

  卢方虽然不知道未来的事,但唐浩泽说的这些和他想的一样。这也证明他没有看错人。唐浩泽很清醒,而且懂的比他想象中的要多。

  

第二十五章 击掌为盟

  

  (求推荐求收藏,推荐期不求票的不是好作者!不投票的当然也不是好读者(′;︵;`)。)

  东风螺,只不过是卢方临时起兴谈到的东西,他来找唐浩泽的主要目的是因为看到现在的对虾养殖状况,确实如唐浩泽几个月之前判断的那样——崩溃了。

  其他养殖户也许还在想着只是运气问题,或者是一时的。但卢方却已经预见今年那些养殖户肯定会不断投苗、排塘。

  他是有钱,这次也运气好,赚到不少钱。但是他却不想将钱排到大海里去。他这次来就是想和唐浩泽谈谈之前他们说到的凡纳对虾的事。

  卢方沉吟了一会,说:“浩泽,现在养虾肯定是不行了。你上次说的那种南美洲的虾,就算引进回来了,想要培育出来也不是容易事啊。其它不说,单是育苗怎么也要整一两年才能有钱赚。我只是做小生意的,投太多钱进去,风险不小。你想,我自己投钱进去,别人可能也在做了,我们就算早上半年,也未必能比人家更快弄出虾苗来。”

  卢方的担心很实在。水产养殖这个行业不算很大,但是也有一些大企业,主要业务是苗种、饲料销售、对虾回收加工出口结合。这些企业不管是在硬件还是资源上都比卢方要强很多。

  不过,唐浩泽之前敢提出那样的建议当然是有所恃。

  他想了一下,说:“卢叔,如果能弄到那种虾的亲本,你愿意拿多少钱来研究?”

  “百来万我还是拿得出来的。我正在考虑是找南海所还是在海洋大学。投资一百万,他们能立项研究,又能从学校拿到项目资金,那我也能减少一些风险。”

  唐浩泽低着头想了一会,抬头看着卢方,双眼目光熠熠,说:“卢叔,我能在半年内搞出那种虾苗。如果你相信我,我只要八十万。”

  卢方也是看到他不动声色就搞出了东风螺苗,知道他对水产养殖育苗有一套,才和他说那些计划,想看他有什么好的建议。但绝对没想到他竟然说半年之内搞出虾苗这样的话。他也不敢相信。

  是以,他也很认真地看着唐浩泽的眼睛,说:“浩泽,不是卢叔不相信你。你能整出东风螺,就证明你在水产育苗这块有研究有天分。但虾和螺完全是两种不同的动物,变态发育的方式,需要的营养也完全不一样。”

  唐浩泽面带自信,说:“卢叔,你现在开始弄亲本,那还需要时间。如果弄回来了,今年也不可能开始搞虾苗。明年我可以开始和你一起做这个事,四十天时间就能培育一次虾苗,给我试一次,你只会浪费四十天时间,亲本我最多只用三对。如果不行,剩下的,你可以让人继续研究。算下人工水电和其它各种费用,你最多投入五万。如果失败了,我可以承担一半。”

  听他说要承担一半的费用,这种自信让卢方心下一动。他看着唐浩泽的眼睛,说:“好,我比你大差不多两轮,也不能让你看不起。至于平摊损失这样的话就不要说了。如果明年上半年就能搞出虾苗,我不仅给你八十万,你帮我培育出来的虾苗的利润,我给你30%的提成。但你要教会我的技术员怎么整。”

  通常而言,现在虾苗场和养殖场的技术员都会有一定的技术提成。按利润计算,通常是20%,按销售额算一般是8%。卢方开口给唐浩泽30%的提成,是考虑到唐浩泽还一心想着上大学,最多只会在虾苗场待上一年。只要教会了他的技术员,这笔帐算下来,他不算亏。

  唐浩泽笑着举起手,说:“那就这么说定了!”

  卢方看他这样,失笑着和他击掌:“说定了!”

  这个年轻人啊,虽然单纯,但见惯了人心的卢方觉得这很不错!

  唐浩泽知道经过这次病毒病泛滥之后,也就是前两三年虾苗价格会高一些。开始两年,南美白对虾虾苗出来,供不应求,能卖到一百五十块钱一万虾苗。

  上辈子南美白对虾是在零一年开始全面普及的,而去实习育苗的时候是零四年,那时虾苗的价格已经下降到一万虾苗四十块出头。在育苗场工作的师兄跟他们说,价格最好的时候,虾苗场烧锅炉都是用重油的,为的只是让水池水温能快半个小时达到指定的温度。

  如果卢方真的要弄到亲本搞南美白虾苗,再将虾养出来给人看,怎么也要将近一年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足以让养殖户知道现有的虾苗场的虾不成了。只要南美白对虾养殖出来,让人看到他们的虾能养,一百五十块的虾苗只怕不够卖。

  至于不签合同怕卢方毁约?

  且不说卢方的人品他能相信。他相信卢方不是傻瓜,卢方能弄到亲本,宝岛人更容易弄来。如果毁约,唐浩泽只要去找宝岛人,在四十天后就能让新虾苗大量面世。

  卢方摇头笑了一会,说:“听你说得这么有信心,我的让施工队尽快建好这里的虾塘了。对了,你这个鱼塭等你养了第二茬之后,也要推了。你这这边闲着了,明年有时间就给你帮我养虾吧,顺便帮我培养几个技术员。你刚才教那个小哥的,我听了都差点以为你是养了一辈子虾的技术员。当然,我也不会亏了你,养虾的利润同样给你30%。”

  唐浩泽知道水产行业未来的走向,到后来,搞养殖其实赚不到太多的钱。他这辈子本就没想过再靠水产养活自己,他也有打算在明年和后年上半年加紧时间赚点钱。他的时间不多,没时间去租地开塘或者改造池塘。

  卢方现在这个提议,正合他的心意。

  看到他点头了。

  卢方又说:“你现在养的这些东风螺,有什么打算?我是说,你是打算买到酒店?”

  “我暂时还没有想那些东西。我养这些东风螺……”唐浩泽苦笑着说。“是因为我觉得这么大的水面不能浪费了。

  ”其实他是担心这茬虾养殖出来后,他赚到了钱不还债就是他的错了。当然如果没有足够的钱,他也肯定会选择暂时不还债。

  他可以承受那些风言风语,但他要为一辈子在村里生活的父母考虑。赚到钱后,最好能将那笔债务尽快还清。

  但是还了钱,他就没钱给父亲治病。

  现在就搞这个东风螺,其实他也是很冒险的。就算是上辈子,也没人在水面上搭棚搞养殖,更不要说成功经验了。

  也幸亏他这次是成功了,否则加上育苗成功之后的投入,他怎么也要亏损上万。

  如果这些东风螺一切顺利,大概能给他带来十几万的收入。加上鱼塭的虾,还清家里的债务后,他还能趁着父亲的伤还没完全定型送到大城市检查,看有没有机会再做第二次手术,让愈后更好一些。

  这也能两全其美一点。

  至于明年,明年就算能搞出虾苗。也不可能满足整个养殖行业的需要。明年的虾价肯定还会很高。只要他能养殖出来,从卢方那里拿到的提成就不会低。明年之后,他就可以完全不用担心家里的财政问题,还能为自己准备一笔创业资金。

  

第二十六章 准备赚钱(求推荐)

  

  听说东风螺还要两三个月才能养成。卢方也就没说这个事。

  自从卢方离开之后,唐浩泽的日子开始忙了一些。他要准备期末考。

  他幸好有唐浩强帮忙。而且在这段时间里,唐浩强也掌握的基本的工作技能。做起事来也一板一眼,绝不马虎。

  平日里唐浩明和唐浩坤也时常来帮忙。这让他能放心离开村里去学校找老师。

  他找老师,其实是以请教的名义,和老师探讨今年的期末统考的考点问题。

  他再自大,也不能保证自己掌握了所有的知识。之前学校的考试,都是老师自己出的题,考点都是老师知道的,他在月考之后会捉紧时间跟老师请教。老师也会将未来一个月的重点画出来,让他去自习。

  平日他的自习,将知识学得很全面,而现在他需要临时抱佛脚,将可能的考点知识再加深一些。

  他怎么紧张,主要认为这个期末的成绩会成为老师重新考虑是否放任他的自习的重要指标。

  期末统考的成绩,实际上要全市学生一起统计的。只不过这个统计不会全部统计,只统计那些高分数的和平均各个学校同年级的平均分。而统计的结果,学生通常不知道,但是老师会清楚。

  只要他的成绩足够好,学校和老师,不仅会继续允许他请假自习,而且老师在日后会愿意继续指导他。

  在中国,老师的作用什么?

  是对考点的判断。对高中的老师来说,就是判断高考的考点,指导学生重点掌握考点需要的知识。他只记得当年高考的语文作文,其它的考题早就忘得差不多了。他想要考上好的学校,就离不开老师的指导。

  在他未来两年的规划中,高三最后一个学期他是必须要回到学校的。

  他自习可以先了解和掌握大部分的知识,但他必须用一个学期重点研究那些老师预计会出现在高考试卷上的考点。

  当然,老师愿意给他指导,未必只是看在他成绩很不错。同时也看在他会做人。他每次上门找老师都会提上一点东西。

  在七月中旬,他计划在市里住了一个星期的宾馆,听一个星期的课,按照老师的划定的复习计划进行复习。

  虽然和同伴的十六七岁的孩子完全脱节,让他觉得有些不自在。而他也觉得同班同学和他也完全疏离了。

  不过那也让唐浩泽松一口气。

  你能想象,一个心理年龄接近四十的老男人和高中生插科打诨有多难受吗?他只是身体变成了十七,而心理没有。

  明天就要考试了,老师也完全放任学生自己自习复习。

  唐浩泽也没有再去看书,而是去看之前做过的习题。但他也不是哪一题都看,而是涉及到老师给他提高的重点考点中,他曾经做错的那些。他的办法就只有一个,一边看习题,一边查找书本上的知识去看。

  在市里待了将近十天时间,他考完试后就又急冲冲返回路唐村。

  现在鱼塭中的虾,再过一个月就能开始陆续上市了。他也担心唐浩强一个操作不慎出了差错,那就前功尽弃了。

  他回到村中,只是和父母说了几句话就跑去鱼塭。

  他来到鱼塭时,已是傍晚,唐浩强正在巡塘。这个时间点,应该是刚投喂过了。

  他去养殖东风螺的棚子,看到里面没有鱼骨头。

  这很好,唐浩强没有因为只有自己在就偷懒。

首节上一节13/42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