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不重来 第203节

  “到目前还没有银行债务!”唐浩泽笑着说。“温董你觉得,这会不会在信用借贷中加分?”圈子网集团没有贷过款。唐浩泽去建行贷款,也只是为了麒麟电子。那一次他以个人担保。

  温哲宸笑着说:“现在圈子网一年的纯利润都不止两亿美元。有这样的条件,圈子网的信用自然很高。”

  没有长期债务,而且盈利有保证。那样的企业,自然是所有银行眼中的优质客户。圈子网主动找上门,恒生银行傻了才会往外推。温哲宸可以肯定恒生银行最终会同意借贷。

  只是其中的利息可能需要谈判。

  唐浩泽点头说:“要不然我也不敢请你帮忙。”

  “不过,实验室设备虽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人员。在研究人员方面你有什么计划?”

  唐浩泽想都没想就说:“谁出过成绩就找谁。”

  温哲宸对他这种想法也很赞同,说:“圈子网唯一的优势是资金。而研究结构或者说科学家最缺的就是资金。那也算是一个互补。”

  圈子网集团此时才开始投入到PLED这个项目,那已经落后别人十来年时间。如果还按部就班慢慢来,到最后只是浪费钱。想要追赶别人甚至是超越,就只能是投入更大的研究成本。

  国家对技术对研究开放方面的投入虽然不小。但是国家的资金使用很集中,有很多项目都要不到足够的资金。另外,企业和研究机构的联系,目前相对其他国家还比较少,企业对研究的投入并不算多。

  所以研究结构和人员实际上都相当的缺钱。甚至有一些非战略技术,因为得不到研究经费而不得不被迫中断。

  非战略技术,能产生的收益却未必就比战略技术差。如果唐浩泽能提供充裕的研究经费,确实能打动绝大部分的科学家。

  唐浩泽笑着说:“我也知道一些科学项目领军人物级别的科学家,是很难挖来的。但是我只要他们为实验室把控正确的研究方向。真正的研究人员,用高新挖就是了。不管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用钱能挖到不少。”

  “那这个项目你想要找谁?”

  “香江这边的事办完之后,我会去一趟阳城。”

  温哲宸想了一下,问:“华南理工?”

  唐浩泽点头,说:“我想和曹院士谈谈!”

  曹院士还是温哲宸之前提醒他的。温哲宸对这位科学家也有过了解:“曹院士在PLED领域的研究,确实是国内的权威科学家之一。不过他似乎领衔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两项重点项目的研究。而且是同领域的,他就算能兼顾三个项目,也未必有机会。”政府方面未必会同意。

  唐浩泽点头说:“他没办法参与,看到我的诚意,大概也会推荐一个合适的人选吧。”某个研究项目的领军人物非常重要。

  “那也有道理。”温哲宸将包子吃完,然后喝了一口茶,说。“今天白天我有事情,就没办法招待你了。晚上我再来。”他约了恒生的客户部总经理在这整个酒店吃饭。

  到时候,他要给唐浩泽坐引荐。

  唐浩泽说:“温董你忙你的。我正好也想到外面逛一逛。”

  他还是在三年前和的卢梦在香江游玩过。现在他一个人也没有什么游玩的性质。他倒是想了解一下香江这个城市的经济市场。

  从资料看到东西的,终究会带着别人的主观。而且很多细节是资料中不可能体现出来的。唐浩泽自觉自己对这些细节性的东西了解不多。而这些细节性的东西,有时候可以让他在大局考虑中提供依据。

  在香江他也没有什么工作要忙的,就去商业街逛了两个小时左右,了解到不少东西,也观察到不少细节。但他最终只买了一个数码相机。然后去上狮子山俯瞰拍摄了不少香江的照片。

  下午又去了证交所。等收市后,又到中环等商业区近距离观察那些摩天大楼,他无法深切感受那些建筑的美学,不过他也没必要去感受。他只是想参考这些建筑,为正计划筹建圈子网集团总部大楼提供一些参考。

  他带着钱伍在香江逛了大半个白天,结果就只得到了一个相机和里面的相片。而白秘书和张文两人今天依然是自由活动。他们比唐浩泽稍晚一些回到酒店。两人至少提着十几个购物袋。

  对此唐浩泽也没说什么。只是让他们三个准备好:“我们今晚就去阳城。”

  晚上约了恒生银行的高层,但并不是要正式谈判贷款事宜,只是一次前期的沟通,如果对方愿意才会有后续的谈判,具体的谈判自然不需要唐浩泽亲自去做。

  如果对方不愿意,那唐浩泽就要另外找一个银行。

  不过恒生也没有马上拒绝唐浩泽,而是说要回去请示。

  唐浩泽也不会在香江等着他们的回复。

  今天圈子网集团已经派了人来处理那家公司转让的手续,会留在香江几天时间,由他顺便等待恒生这边的答案。

  如果恒生愿意借贷,也只是借贷给这家公司。到时候圈子网集团为这次贷款提供担保。

  在吃完晚饭后,唐浩泽一行四人通过陆路北上阳城。赶到阳城时已经是晚上十一点多。

  还在路上,白秘书就和曹院士的助手进行了联络,得知曹院士已经回到阳城。

  曹院士后天又有一个研究会议,需要去欧洲。所以唐浩泽也尽量配合对方的时间,尽早从香江赶到阳城。

  唐浩泽他们住进了白天鹅。不用唐浩泽吩咐,白秘书在登记入住时,就与宾馆预订了一个包间,明天要请曹院士吃饭。

  唐浩泽则是第一时间回到房间,仔细翻看了曹院士的资料。对于科学家,他是很尊重的。真正的科学家不管图的是什么,都真正将技术发展向前推动。

  而曹院士也是一个海归。在海外工作过。回国后就专注于研究PLED显示技术。在这个领域做出了很重大的贡献。而且因此获得过国家科研奖项。

  唐浩泽看过这位院士的资料后,觉得这位院士也许是从美国回来的,非常注重技术的研究成果应用。而且对商业也相当敏感。

  而这位院士在PLED的工艺创新和材料创方面都颇有研究。唐浩泽一边看着资料一边考虑着。

  如果这位院士同意加入圈子网的研究团队。那待遇不能低。当然,唐浩泽认为高待遇是应当的。

  不过曹院士手头上有一箱国家重点研究项目和一项省级重点研究项目。就不知道对方有没有这个精力在承担圈子网的研究。

  

第三三三章 后来者应有的态度

  

  唐浩泽与曹院士约定的时间是在中午十二点。他提前了二十分钟就去了包间。

  他在里面等了十五分钟左右,按照他的命令守在门外的白秘书推开门小声提醒说:“总裁,曹院士到了。”

  他得到提醒,整了一下衣服站起来,然后走到门口。他才站定,就听到白秘书说:“曹院士你好,我们总裁让我在门外等候你的到来!”

  话音刚落,一个老人带着三十多岁的青年出现在门口。唐浩泽满脸笑容,上前一步,伸出双手:“欢迎您曹院士!我是唐浩泽。感谢您宝百忙之中能抽时间前来。”

  “唐总你好!”曹院士看着他姿态,也双手和他握住,说。“唐总客气了。”

  “快请进!”唐浩泽抽出一只手,侧身对曹院士做出一个请的姿势。

  主、宾都到了,唐浩泽便让人来点菜。曹院士年纪已经六十多,肯定有一些忌口。他点了几样不会有什么忌口的菜,然后又请曹院士和他的助手点几个。

  在等上菜的时间里,唐浩泽将圈子网集团收购了一家拥有PLED专利授权的香江公司,并且准备投入两亿美元建一个PLED研究所的想法说出来。

  曹院士笑着说:“唐总年轻有为,有魄力!”两亿美元那样的高端研究中,实际上不算高。但那只是搭建研究所的成本。还不算研究的成本。这就颇为可观了。

  曹院士院士的实验室最高成本是一台试验用美国进口的PLED打印机。到现在为止整个实验室的投入不到千万美元。但是他的实验室每年都要几百万美元的研究经费才能满足研究所需。

  圈子网的研究所投资两亿美元,日后每年需要多少的研究经费?

  唐浩泽笑着说:“曹院士,您是国内PLED研究泰斗。我这次请见,是想请您指点一下。这实验室搭建虽然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是熟悉这个研究的人员我还一点头绪都没有。实验设备当然也需要研究人员选择。我知道您工作非常忙,但不知道您能否为我们的新实验室操持一段时间。”

  曹院士听他说完,笑吟吟地说:“感谢唐总你的抬爱。不过我现在年纪也大了,精力远不如以前。现在我手头上有两个系列的研究项目。实在难以分神!”

  他的拒绝,唐浩泽早有心理准备,面上却露出适当的失望,点头说:“我们圈子网这是初涉这个行业,懂得PLED研究的人员极少,还没找到一个合适的项目主持人。这才厚脸来请曹院士指点。也是我冒昧了!”

  曹院士闻弦知雅意。不过他迟疑了一下,说:“唐总,如果你需要有主持项目的研究人员,不知道你们需要那方面的人员?”

  “实不相瞒。PLED各个方面的研究人员,圈子网集团都需要。我们在这个领域的研究还没开始,就已经落后于其他企业十年以上。材料、封装、驱动等等各方面,我们希望能齐头并进。以便更快进行产业化。”唐浩泽顿了顿,说。“按照我们圈子网的计划,除在香江的研究所之外,计划在国内也设立一家研究所。不过国内的研究所,更注重产业化方面的技术研究。我们圈子网集团计划每年至少在这个领域投入四亿美元以上的研究经费。”

  听到每年投入四亿美元的研究经费。不仅曹院士的助理眼睛发亮,就连曹院士都有些心动了。

  研究经费充足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可以购买更多大的实验设备,在研究中各种实验不需要排队等候。那可以让研究时间缩短。可以不用担心实验原料不足,各种设想都可以进行同时研究。

  不过曹院士心动归心动。

  他是院士,而且主持着国家重点研究项目。在某些方面,他就必须要服从国家的安排。

  所以他再心动也不可能加入圈子网集团的研究所。

  不过他成为院士多年,也带了一些学生出来。带出来的学生中也有一些是有出息的。而且他也认识一些这方面的人员。国内外的都有。

  他想了一下,就给唐浩泽推荐了几个人。

  他推荐的人之中主要是中国人。其中有两个就是他的学生。

  他这两位学生,都被他推荐到他之前任职的那家美国企业。是他最看好的两个学生。

  曹院士说:“一个在材料方面有研究。一个在封装技术研究方面略有建树。唐总可以考察一下他们两个看是否能胜任。”

  除这两个弟子之外,他还推荐国内几个博士:“都是国内同领域研究项目主持人的助手。”

  出国内的研究人才之外,他有推荐了几个外国人:“他们都有自己的研究项目。我和他们都有过交流,我个人看来,他们的研究方向,也有不错的价值。但是他们能得到投资相当少,所有研究只能是借助高校的实验室进行试验。如果唐总能给他们一个稳定的研究环境,应当能引进这些人。”

  唐浩泽听到那些外国人都是东欧国家的人,知道那些国家确实未必能有财力支持那样的研究。

  他让白秘书将这些人都记下来,又对曹院士说:“那还要烦请曹院士打个电话帮我们圈子网集团说和一二。”

  曹院士呵呵笑着说:“那没问题。不过我那两个弟子可能会有点麻烦,他们也是投身到研究工作,而且合同都还没到期。如果现在辞职,可能要受到限职协议的制约。”

  限职协议,会要求职员在离职后一定年限内不得从事相关的工作。但也不是绝对。只要支付赔偿金就可以了。

  唐浩泽笑着说:“如果赔偿不是太离谱,我们愿意承担赔偿。”

  虽然最初的目的并没能达成。但是唐浩泽对此也早有心理准备,所以也没有多少失望。只要能找到项目主持人,其他的研究人员就容易找的多。

  研究人员不是普通的职员,可以用简单面试的方式来进行判定是否胜任一份工作。研究人员需要项目主持人根据自己的研究规划,去选取合适的研究人员。

  他回去后肯定会让人调查一下曹院士说的那些人,看他们在各自工作上有什么成绩。是不是合适的人选。只要将这些人请来,研究所所需要的研究团队招募工作,实际上相当完成了一半。

  午餐吃得差不多时,曹院士年纪比较大,比较注重养生,所以只吃了七八分饱就放下了筷子。

  吃完午饭后,唐浩泽又请教了一些问题,然后亲自将曹院士送出宾馆大门。在返回房间的电梯时,对白秘书说:“按照计划,今天下午返回沪市。回到公司后,你将刚才曹院士提到的人选交给人事部,让他们先进行考察。如果合适,尽快招募。”

  白秘书将他的要求记在小本子里,说:“总裁,我记下了。我等会到酒店前台问一下机票是否送来了。今天天气预报中,沪市的天气没有问题,我们会在晚上七点左右降落。张文他们也已经联系了沪市那边,他们会开车到机场接我们。”

  对她的安排,唐浩泽没有意见,只提了一句:“让沪市那边先定一个包间,下飞机后,我们先吃了饭在各自回家。”

  “好的!”

  唐浩泽睡了一个午觉,起床后,白秘书就汇报说机票已经送到了:“我们的飞机在下午四点四十分,我们需要在四点左右抵达机场。我已经要求酒店安排了车,我们需要在三点半就出发。”

  不得不说,白秘书在本职工作上还是很得力的。

  唐浩泽的行李基本还在行李箱中,也没有什么需要收拾的。几个人到点后,就乘坐酒店的车去了阳城国际机场。

  抵达沪市后,另外两个保镖开着车来接他们。一辆是唐浩泽的车子,一辆是公司的车。

  吃过晚饭后,这就要将人各自送回家。唐浩泽想了一下,说:“张文、钱伍你们这段时间也辛苦了,今天就开始休息吧。你们先开车送白秘书回家。”

  虽然临时换班,另外两个保镖也没有什么意见。

  返回家后,唐浩泽去了书房。他这次去美国之后,对公司的一些经营有了新的构思。他需要将它总结出来。

  另外,对研发工作他也有了更深的认知。

  圈子网似乎发展的很好。

  但在新技术开发方面,却远远落后于国外的同行。不管是互联网方面的应用技术,还是圈子网想要投身的显示技术研究。

  这种落后,不是有钱就能弥补的。

  就以PLED为例子。这是一个准备步入方兴未艾的行业。但这个技术已经出现将近二十年。而且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有企业投资这个项目。

  今天上午他和曹院士交谈中,曹院士提到,目前全世界的PLED研究领域每年都会有多大数百项新专利出现。

  这些专利也许很多是没有产业化意义的。但曹院士也说,如今整个行业产业化所需要用到的专利已经达到一千多项。而绝大部分的专利都掌握在企业手中。

  那些企业都是在还没打算放弃这项产业之前,是不可能将专利授权给其它企业的。

  任何领域都是如此,已经出现的产业化实用的专利越多,就意味着这个领域在现阶段的技术能力下可挖的潜力,就越小。

  后来者陷入专利陷阱的可能性越大。

  圈子网现在计划投入PLED领域的研究。虽然在计划中,圈子网计划投入大量的资金。但如果不能有属于自己的创新,前期投入再大,也不定能有所收益。

  因为你的研究有可能被人提前申请的专利。你投入再多,都只是将钱丢水里。

  所以项目主持人非常关键。需要对世界整个研究领域有很深的了解。

首节上一节203/42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