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不重来 第21节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今年的天气反常。往年一年有好几个台风直接影响的湾州,到现在还没台风影响到湾州地区。

  这对他来说是很好命,但是他知道吹袭湾州的台风肯定回来,甚至有可能已经在海面上酝酿。

  眼看着自己养殖的东风螺的规格也差不多了。而潮汐时间也适合,他就给卢方打了电话,让他尽快来收螺。

  卢方对东风螺这种新的养殖品种其实也很关注。

  现在湾州地区可以做的生意不算很多,水产养殖相关的行业已经算是一个很大的行业。多一个新的养殖品种,他的生意也就越大。他接到电话后隔了一天。就按照唐浩泽的要求买了几百个塑料框,然后一大早就亲自带着人来到鱼塭。

  当卢方赶到鱼塭时,发现已经鱼塭附近已经站着不少的人。都是塘尾村的村民,他们都是唐浩泽提前去请他们来帮忙捉螺的。

  而此时鱼塭的水位已经下降到露出养殖棚的底部。

  唐浩泽看卢方来了,连忙招呼乡亲们帮忙将塑料框歇息来,然后在框里放上一层筛绢网,然后铺上一层湿沙。

  东风螺没办法用网去捉。前世的经验是人手一个个去挖。但唐浩泽这次没打算那么做。他是让人将沙子直接从养殖棚全部用桶提出来,然后用粗网孔的筛子直接将螺筛出来。这样做当然也是有损失的。铲沙子的时候再小心也会将砂层下的筛绢网弄破。

  但唐浩泽也没打算再养东风螺,所以也不顾忌这个损失了。他在抢时间。

  卢方看着筛出来的螺,一个个都比他的大脚拇指大。他捉起一把,朝唐浩泽竖起一个大拇指,说:“这螺肯定能买上大价钱。”

  东风螺这东西在大陆可能没什么销路,但是在港台地区买上大价钱是没问题的。按照汇率,一斤买上一百八到两百RBM完全不成问题。

  当然,这主要是因为产量不大。唐浩泽这里就全全部捉完了也不过三四千斤。全部运过去,说不定不用两天就卖完了。

  唐浩强三兄弟按照唐浩泽之前说的干活。

  唐浩强和一个村民先是将筛出来的螺用海水冲掉沙子,唐浩明和卢方带来的人一起称重。然后唐浩坤和卢方的人将称重后的螺放到放了沙子的塑料框。一个放二十几斤,然后在上面铺上一层薄沙,这样能让东风螺在运输中存活得更长时间一些。

  卢方看着筛出来的螺越来越多,对唐浩泽的信心也足了不少。他示意唐浩泽到一边说话。

  “浩泽,这东风螺,看起来肯定能形成一个产业。你看我现在就开始收一些东风螺养着,明年天气转暖了,你一边搞虾苗,一边搞螺苗。分成和虾苗一样。你觉得怎么样?”

  唐浩泽本来就有打算和他的搞这个东西,不过东风螺出来的前两年的价格是很高的。比育苗要赚的多。

  他点头说:“卢叔,我建议你建一些水泥池,现在养殖这东风螺,利润率至少能有70%。日后也许会下降,但利润率不会比养虾低。”就算是未来价格被腰斩,养殖东风螺的毛利率也有40%以上。“我可以和你合作培育东风螺苗,也可以合作养殖东风螺,不过利润我要40%。”

  卢方看着他一会,笑着说:“你小子!好,就40%。不过,如果赚不了钱,你以后可要跟我干!等你大学毕业了,我让你做养殖技术总监。”

  唐浩泽笑了,所谓的养殖技术总监不过是一个玩笑话。卢方后来也没有真正将现在的养殖公司搞成集团,后来卢方主要转战房地产了。养殖只不过是卢方一个副业而已。

  不过他自信在养东风螺方面还是有把握的:“好!”

  “那你觉得我应该建多少池子?”

  “水池养殖东风螺需要流水养殖。池子的数量要和海水过滤能力相匹配,那样土建成本最低。我建议最好能建一百六十个池子,加上配套的设施,估计需要一百三十万左右。具体怎么弄,还看卢叔你自己考虑。”现在是原料价格高,但人工相对以后要低得多。如果是过了零六年,东风螺真正推广起来后,建那么多的池子没有两百万弄不下来。主要是人工成本太高了。

  “你看在这个地方怎么养?”一百六十个池子?卢方可没那么小气。“这不剩下几十亩的地呢。我看建三百个池子应该没问题吧!我顺便在这里建一个虾苗场,你以后在这里工作,也不用离家太远。”

  卢方提出在这里建东风螺养殖场,当然是看着这里本来就有了成功的经验,那说明这里的水质是符合的。而且这里还有地,他也不用再租地。

  唐浩泽当然不会反对,他点头说:“不过只能在岸上那些硬地面建,如果填鱼塭,地基不够硬,水池容易有裂缝。但你这里剩下地方形状不很规则,在修建的成本上可能会更高。那需要更多的输水管道。”

  “我会尽快让人规划好。不过水泥池该怎建。你要给我指点指点。”

  “我将养殖东风螺的环境要求写给你。你参考参考。”

  卢方现在也是要赶时间。唐浩泽有自己的规划,最多只能帮他做一年半时间。如果在建场子上面浪费太多时间,那可能损失更大。

  而且他很清楚,只要是弄出一种受市场欢迎的海产品,投资是很快就能收回来的。他现在算是吃头口汤的。投资高一些,那又有什么?

  等螺都收好之后,卢方就要先将钱给唐浩泽。他算了一下账,说:“一共是四千六百六十八斤。我们也不要那么麻烦,就按四千七百斤算。一共是三十七万六千。我之前借你十万,这次我给你二十八万。”

  唐浩泽知道卢方现在不缺现金。上半年,东南的沿海,对虾产量至少比去年同期下跌了60%以上。而卢方养出来了,他又是自己有自己的渠道。这时候的对虾还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创汇产品,他将自己的虾拿去出口,赚的比其他人不知道要多多少。

  但他占便宜也不能能一占再占,说:“卢叔,给二十七万就好。”他的鱼塭还是白白拿来养的呢。

  卢方也没和他争辩这些。这个时候银行转账还比较麻烦。所以卢方这次是带着现金来的。两人去了镇上的银行,唐浩泽二十七万中取出其中的十万,将其余的都存到银行里。

  

第四十二章 好聚好散

  

  因为唐浩泽身上带着“巨款”,卢方将唐浩泽又送回塘尾村。

  从镇上到塘尾村,走海堤上的路更近一些。

  在经过那段被冲塌了一些海堤时,唐浩泽借题发挥,说了路唐村路停下来的事。

  最后,他说:“如果是台风将这海底冲垮了,海浪会打进来。村里至少有一半的地被海水淹了。而且卢叔你的养殖场出入也不方便。”

  卢方一想,觉得他说的也对。刚才他也是带着小货车从海堤这边去的塘尾村。如果以后海堤走不了车,那边修路却停下了。那他的养殖场养殖出来的东西又该怎么运出去?

  虽然问题总可以解决,但能有水泥路,为什么不弄一条水泥路。

  不过他也只笑着说:“大概也不会拖很久。”他倒是想着回去和妻子说一声,看市里会不会对这件事上心。

  那些东风螺要赶着运走出口,卢方不能在在塘尾村逗留太久。他在将唐浩泽送回村,连车都没下就走了。

  下车后,唐浩泽去了鱼塭。

  他去到鱼塭,发现其他人都走了,只唐浩强几兄弟还在。他提着装钱的黑色塑料袋扬了一下,笑着说:“明哥,我们去你家!”

  “都拿到了?”唐浩明眼睛都能发出光了。“好,我们都去。”他们留在这里只是想打听卖了多少钱。却没想到钱这么快就给了。

  唐浩泽笑着说:“走吧!”

  唐浩明脚步很快,几乎是一路小跑了,让唐浩泽不得不加快了脚步。不过唐浩泽也理解他的心情。分钱当然都是让人兴奋的。

  唐浩明回到家,就让自己老婆泡茶。他自己搬了椅子让人坐下,说:“浩泽,说说。今天卖了多少?”

  “我们一共卖了四千六百六十八斤螺。按八十块卖。总价应该是三十七万三千多。不过我们养殖的鱼塭还是卢老板的,我就做主只要三十七万。”

  “让了三千多啊?”

  唐浩明老婆正泡茶,听到钱的事,就竖起了耳朵。一听唐浩泽说的,不由插了一句嘴。

  唐浩明瞪她,说:“头发长见识短,男人说话你插什么嘴?”他老婆嘟了嘟嘴,没敢反驳。

  唐浩明又对唐浩泽说:“浩泽,你继续说。”

  唐浩泽笑着说:“其实嫂子说的没错。让三千确实还是比较多的。所以这三千,就从我那份出。”

  唐浩明连忙说:“你听她女人说什么。既然是我们合伙做事,支出那样的当然是大家摊分。三千块就当是塘租。”

  唐浩泽也不和他争,将那黑色的袋子打开了,拿出九万五出来,说:“这是你们三个的分红。一共是九万五。”

  当初唐浩明三兄弟出七千块钱,又出人出力。虽然剩下的钱由唐浩泽出,但唐浩明和唐浩坤两人去找人赊杂鱼,唐浩泽当时没钱,如果没有他们,他这东风螺未必能养的成。所以他们当初说好,唐浩明三兄弟在东风螺这个项目上是占25%的股份。

  唐浩泽也没算的那么清楚,多给一点。

  不过他们三兄弟出的资金不一样。

  他又说:“当初明哥和坤哥各出了三千,浩强出了一千。按道理,你们是兄弟,应该按照出钱来分。但我要说一句。浩强虽然出钱少,他出钱又一直照看着东风螺。我看你们不如按照八份算。每份是一万一千八百。这样浩强拿两万二,明哥和坤哥你们每人三万六千五百。你们看这样行不行,如果不行,你们就自己分。”

  唐浩明也没有犹豫,说:“这样分浩强还吃亏了。我看他拿三万,剩下的,我和浩坤平分。”

  唐浩明不是小气的人。而且唐浩强确实是出力最多,这部分也应该算进去。他是最清楚了,他们三个当初出的七千块,根本占不到两成半的股。唐浩强去干活也是其中的股份了。

  而且当初拿出三千,现在拿回来三万多,他还有什么不满足的?而且,他还想着三兄弟继续合作。如果这次让唐浩强觉得自己吃亏了,不和他们一起做,最后吃亏的还是他们。

  唐浩坤对堂哥的分法没有任何意见,当即点头了。

  唐浩泽看他们都同意了,就将钱分了给他们,笑着说:“好了,我们生意总算是做成了,这也算是好聚好散!”

  唐浩明老婆这时给他们四人倒茶,说:“浩泽,你是有本事的。以后有什么好路子,多提点一下你明哥他们。你知道他们没念过什么书,本事比你差远了……”

  唐浩明不等老婆说完就打断她:“说说说,说什么不等使的话?浩泽要不想着我们,今天能有三万?”

  唐浩泽笑着对他老婆说:“嫂子,以后明哥他们也可以自己做生意,你还怕明哥会没本事?”

  “他啊。有本事当然最好!”唐浩明老婆也笑着走开了。

  唐浩泽有笑着对唐浩明他们说:“刚才都有谁去帮忙了,我都没能记全。我这想着每家每户包个利是。”

  农村人讲究个吉利,有时候走远路走亲戚,临走的时候主人家都会包个利是求个平安。现在有人来帮忙做了事,又都是乡亲,直接给钱对人情是一种打击。但是给红包的话,是好意头,给了工钱,又不是雇佣关系,说明是承对方的人情。

  唐浩明三兄弟将今天来帮忙的人都补全了,唐浩泽在晚上包了红包,挨家挨户送了去。

  等这些支出的部分都分割清楚后,他回到家盘算了一下东风螺赚到的钱。

  当初投资建养殖棚花了一万八千左右,他自己一个人就出了一万一。在养殖过程中,买了两万八千多斤杂鱼,花了六万多。这钱用卖虾的钱结清了。

  他一个人拿到了二十七万左右。从成本上看,他在这个项目中个人支出的,就有七万多。

  也就说他个人赚了将近二十万。他现在拿到的没有那么多,是因为卢方之前预支了十万给他带唐郑敏去羊城。

  加上到现在养虾赚到的十几万。不过要扣去八万多的债务。他现在大概已经有十六七万的资金了。

  他想着过完年后,是不是先将房子盖了。

  盖好了房子,日后他不在家,父母住着也舒服一些。而且有一幢新房子,父母脸上有光,日子过着心里也舒坦。特别是唐郑敏。唐浩泽知道自己的爸最重要的就是保证心里舒畅,只有那样身体才能更好一些。

  不过这些事,他也要先和父母商量一下。特别是征得他爸爸的同意,不然他担心爸爸心心里会觉得自己没用而郁闷。

  他想到和父亲谈建房子的事,又想到父亲大概也该出院了,就打算去羊城将父亲接回家。

  他让拿到钱后整天红光满面的唐浩强帮他看好鱼塭,然后又去市里H县里和弟弟妹妹交代了一声,然后就去了羊城。

  

第四十三章 该捉的人都捉了

  

  唐浩泽在羊城找到主治医生,帮着唐郑敏做了一次全面的检查。

  医生说可以回家休养了,他才办理了出院手续。然后弄了一辆救护车,好让还不能久坐的唐郑敏回家时舒适一点。

  他们一家刚回到家,唐浩明老婆就送了一篮子蔬菜过来,随后她又坐了一阵和孔凤荃说话,临走的时候,还说:“二婶,你家的菜地荒了这么久,要种上还要一阵。家里又要吃菜。去镇上买也麻烦。我菜地上有的,你想吃什么就去摘。”

  孔凤荃道谢着送她出门。

  他们家菜地也不是没菜,只不过只有专门喂兔子和喂猪的猪婆菜。种这菜图就是它产量大,不用管。但那菜,人基本不吃。

  孔凤荃送走人之后,就去喂了兔子。她去羊城时兔子不过五十来只,一个多月回来后就成了八十只,她也是满心欢喜。

  喂完兔子就回到房间,对唐郑敏说:“老大说的没错,兔子不难养。才几个月就多了五十只。”虽然都养大了卖可能也就不到两千块,但在家养兔子有那样多的收入,她也心满意足了。而且这兔子会越养越多。以后说不定她能有几百只兔子。

  “等养大了,给浩明家送几只给他们加菜。”唐郑敏现在也是身心放松了,儿子现在能赚钱,家里的债务马上就能还清。甚至儿子还在盖上新房子,他也不用担心自己倒了家里过不下去。他笑着说。“浩泽说要盖房子。我说盖两间,他说用不着。他现在也大了,钱又是他挣的。我都不知道怎么说他了。”

  孔凤荃在搬了张椅子坐在床边伸手给他按摩双腿,医生说他躺床上太久了,要经常按摩。她这是跟护工学的。

  她一边捏着丈夫的腿,一边说:“怎么就不能说?他再有钱也是你儿子。而且盖两间最好不过。以后他们两兄弟之间没问题,但是妯娌之间难免会有不对眼的地方。”

  唐郑敏笑着说:“他是说,以后他和浩康都不一定会在村里住。这房子是盖下来,也就是先住着。而且这钱又是他自己挣的。他现在就算拿出来盖了两幢,以后真吵起来也是难办。那倒不如让浩康自己挣钱自己盖呢。”

  孔凤荃想了一会,说:“那说的也有道理!”她虽然想着现在给两个儿子都盖好房子,日后成家什么的,都好办了。

  但丈夫这么一说,她听着也是那个理。就算老大盖了两间房,日后两个儿媳真吵起来,盖房子的钱的问题也能吵上一辈子的。

  她点头说:“那让浩泽先间一间。”

  “浩泽的意思是想建一间大一点的。盖上三四层。”

  “那得好多钱!”

  唐郑敏摇头说:“反正这事我现在就由他做主了。他也大了。”儿子半年时间就赚了他一辈子都没赚到的钱。要是这样的儿子还没长大,怎么才能算是长大?

  而他们口中说的唐浩泽,此时正在鱼塭边的小屋子外看书。

  但是不远处的推土机的马达声吵得他集中不了精神。之前还只有一台在慢慢推着。现在都有十多台在动。这噪音可不是大了十来倍的那么简单。因为其中几辆推土机距离很近。

首节上一节21/42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