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不重来 第24节

  唐浩泽也是第一次在期中或者期末的大考中考第一。其实这次是因为试题有些难,比如政治和数学,他自学学到的知识面比较广,题都做出来了。这两科他都拿到了满分。听说这两科,全年级只有他一个人是满分。

  卢梦突然伸手:“成绩单能给我看吗?”

  唐浩泽也无不可,从包里拿出成绩单给她看了。这成绩单可真的是成绩单。那是一份用A4纸将全班成绩都打印出来,有各科成绩,按中、英、数三科总分排名次,然后有六科,总分排名。排名有班级排名,也有年级排名。

  现在GD高考还是三加二模式,中英数三科必考。而且这三科画一条分数线进行一个排名。

  但是他要在零零年参加高考,那个时候,就会变成3+1+综合,三科三条线,专业科同样是三条线,综合科画两条线。

  他还记得,零零年的高考只有三档:重点线、二本线和本科线。

  综合好像只画两条线,本科、专科。可以说,零零年是GD高考有史以来最复杂的方案。他还记得有不好几个同学死在综合科上:其它科目成绩都在重点以上,结果综合科只在专科线,甚至是没上线。这些同学哭都没眼泪。所以他不得不将九个科目都学了个通透。

  卢梦低头看着唐浩泽的成绩单,发现他九门课,竟然有八门满分。语文、英语、数学、政治、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没有满分的只有历史,但历史距离满分也只差三分。

  也就是说,唐浩泽不仅是三科排在年级第一,就连九科总分也是第一。分数还超过第二名很多。

  她眨眨眼,抬头盯着他看。

  唐浩泽被她盯着有点不自在,笑着说:“怎么了?”

  “你是怎么学的?一中高二的第一名也差你好远。”一中可是全市最好的重点学校。

  卢方看女儿这样,也好奇了,拿过成绩单,只看一眼,大笑说:“叫你高材生果然没错!”

  唐浩泽对卢梦说:“我也就是那么学,不过我听了班主任的建议,买了几本黄冈高中的试题集,将里面需要考的东西都弄懂了。”

  卢梦听他这么说,也服气了。黄冈高中是全国著名的考试名校。据说那里的学生不能考上重点就是失败者。那里平常的测试题听说都是很难的。唐浩泽能将那里的试题弄懂了,在GD考试考满分还有什么好奇怪的。

  卢方也没仔细看其他人的成绩,只略略对比了一下,发现唐浩泽的成绩果然比同班其他人的成绩好了许多。不过他也没怎么奇怪。他去过鱼塭三四次,是亲眼看到唐浩泽自学有多认真的。

  他反而对女儿有些奇怪:“梦梦,你怎么知道你们学校高二的成绩?”

  “我去看了!”卢梦不在意地说。“成绩出来后,都会贴墙上的。”

  卢方倒是没觉得什么。他也是感觉到了,女儿这是将唐浩泽当作竞争目标了。

  卢梦总说那些同学不懂事,不愿意和他们玩。说什么学习成绩再好也不能代表什么。现在出来一个唐浩泽,比她更懂事,在比她学习条件差得多的情况成绩还那么好。

  卢方是觉得这让她有了追赶的目标。对于女儿这种竞争意识,他还是很欣慰的。

  只是唐浩泽有些奇怪,每个年纪的成绩单通常都只会贴在各班的门口或者是教室后面的墙上。她一个初三学生特地去看高二的成绩单做什么。不过他没来得及多想。因为卢方又和他谈正事了。

  “浩泽,看你这成绩,我都在犹豫我们是不是该继续合作了。”卢方将成绩单还给唐浩泽,说。“以你这成绩,上清华北大没问题。就算是想出过留学也不在话下。”

  唐浩泽摇头说:“卢叔,我也没有说必须考上特定那个学校的想法。反正我就算上不了清华北大,在GD上个重点是没问题的。至于出国,还是算了。”他家现在这情况,他出国也不放心。而且,出国留学,未必能比他在国内混得好。

  卢方笑着摇头说:“你有自己的考虑,我也不多说你。如果你还是决定要合作,我多找些人帮你,让你有多点时间学习。”

  唐浩泽当然希望能多些时间学习。

  这几年是他规划中的积累时间,不仅是资金还是知识都只有这几年时间。

  他很清楚,未来的世界日渐月新,发展飞速。如果趁着有时间不能积累足够的学识,日后他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学习才能跟得上潮流。

  他问:“卢叔,养殖场那里大概估计还要多久才能建好?”

  “我会让他们加紧施工的。这段时间天气大概还是不错的,虾塘大概能在清明前后建好。东风螺养殖场需要在四月中左右。”

  他顿了一下,又说:“至于育苗,可能要你去乐江镇。我三个育苗场中,那个是条件最好的,也是最晚建成的。亲本也都在那里养着。”

  乐江镇距离界门镇隔了一个镇,就在县城和市区之间。但是距离界门镇足有六十多公里。与东风螺苗,怎么也要两个多月。

  他想了一下,说:“卢叔,那我们就过年后就开始,先做东风螺苗。你觉得怎么样?”

  卢方想了一下,说:“好。我明天就让几个人先会场里做准备。”水产育苗工作因为这个时间已经停了,育苗场的工人基本都放假了。卢方只留下几个人照看那些亲本。

  但是每年的育苗开始之前,都要先将过滤池的沙石清洗一遍,同时还要做好其他的工作。唐浩泽提出要在过年之后就马上开始,卢方当然要提前让工人回来开工。

  

第四十八章 亏到心疼(求推荐)

  

  卢方和唐浩泽决定过年后就要开始育苗,那么有很多事情要提前做准备。比如烧锅炉的柴火要提前准备好,池子和气管那些东西也准备好。就算是池子也要先清洗一遍。

  卢方自然要提前计划。

  等到真正要开始的时候,工作量就会少很多。

  卢方又问:“上次你说台风过后,损失了不少虾。现在大概能有多少?”

  “应该不足三千斤。”唐浩泽平淡地说。“如果不是那次台风,五千斤也差不了多少。”

  卢方笑着说:“你已经算是很好的了。你都不知道那次台风多少虾塘直接排了,就算保住了,没几天也倒藻。今年下半年,能养出虾的恐怕还不到一成。”他顿了一下,又说。“现在你的虾也可以卖了吧。那你打算什么时候卖。”

  所谓的倒藻就是藻类突然死亡,水质一下败坏。一旦发生这样的情况,养殖动物很容易大量死亡。

  唐浩泽也在犹豫。现在水温低,虾很少吃食,基本不会再长了。

  现在的虾价已经很高。塘边收购价都能买到八十多。市场上能买到一百二。但他想看看过年时能不能更高一些。

  “卖是可以卖了。只是我想再等等,说不定过年时虾价会更高一些。”

  “过年时虾价当然更高。不过可能也不会高多少。再过几天,在外面做生意的人都会回来。他们请客吃饭,虾肯定是不会少的。我好些做餐饮的朋友都在问我有没有活虾。如果有,他们愿意出一百。”

  湾州其实有很多人外出做生意。而且湾州在GD官场,势力相当大。那些老板人情往来,不管是请朋友也好,请那些当官的也罢,虾价越贵就越少不了要点一个。那是一个面子问题。

  如果一个酒店连虾都没有,肯定要流失很多的生意。

  要知道,这个时候到酒店,吃的还赚不了什么钱,赚钱的是喝的。但总要有吃的才能让人来他们的酒店喝。

  在这个没有多少活虾的年头,虾就成了稀缺货了。

  唐浩泽连忙说:“卢叔,我这里有虾啊。”

  “我跟他们说说,看他们什么时候要。要的话就让他们付现款。不过你是一天卖一点还是一次卖了?”

  “这天气,只能是直接沽虾。”之前他是用虾料引诱捕捉的,但现在水温低,虾不吃食。根本没办法用之前的方法捉虾。

  “我帮你问问,看他们什么时候,要多少!到时候的价格可能还要高一些。”

  唐浩泽估计自己的鱼塭只有三千斤左右的虾。这个量,那些酒店过年前大概几天就能卖完。这些年,过年的时候虾价都肯定要上涨。

  特别是港台地区过年消费更高,过年时他们吃一顿几百块钱的虾都没问题。而对虾的价格很容易受到外贸价格的影响。港台价格那边的价格一提起来,想在湾州买到虾,就只能是出跟着高价。

  现在的问题是,整个亚洲的找不到足够的虾。

  有卢方帮忙找路子,唐浩泽回到家先是交代了自己这个学期的成绩,让爹娘高兴了一阵之后,就跑去鱼塭摸底,看鱼塭里到底有多少虾。

  现在整个塘尾村就唐浩泽的鱼塭还有虾。几乎所有人都盯着他这口鱼塭。他一开始忙活,就有人知道了。

  没多久,唐浩明他们就来了。等他从鱼塭里上岸。唐浩强问:“浩泽,你这是要卖虾了?”

  唐浩泽,点头说:“是打算要卖了。”

  “还是一天弄一点卖?”

  现在镇上捕捞的虾都卖到八十块钱一斤了。这个价也只有酒楼才买,市场里根本没虾卖,因为根本没人会买来吃。

  眼看着要过年了,所有人都想着虾在过年肯定会更好卖。

  只是没有人有虾。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村里的人都盯着他的鱼塭。想着他能赚多少钱。

  唐浩泽也知道这些,但他丝毫不在乎。

  他笑着说:“这次要请人来捉虾。一次捉完。”

  唐浩明他们听他这么说,也就帮着联系人了。这鱼塭太大,需要不少人才能将里面的虾沽起来。

  卢方在一周之后给唐浩泽打来电话,说是有八家酒店联系到了他,不仅有市里面的,还有其它县城的。

  唐浩泽和卢方约定了一个日子,计划在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早上开始沽虾。选这个日子是因为鱼塭捉虾之前需要先排水,那需要等待合适的潮水时间。

  这天晚上,唐浩泽和唐浩强就在鱼塭一夜没睡。将鱼塭的水大部分都排了出去。好让明天早上方便沽虾。

  等到早上,鱼塭里的水才排完。但鱼塭中心区域还有不少二三十亩的水面,虾都集中在那里了。

  唐浩泽和唐浩强又用沙袋将闸门两边都堵上了,以免海水涨潮后又进水了。

  唐浩明帮着找的捕捞队在天刚亮时就到了鱼塭。孔凤荃和唐小芸送来镇上买的早餐。约定成俗地,捕捞队吃过之后就开始干活。

  拉网捕虾这活,不是谁都能做的。如果没有经验,一个地方没压紧,几个小时一网拉过,说不定会白干。

  好的捕捞队,鱼塭这样的水体通常拉两次网就差不多能全部捉完了。

  唐浩泽也没有去帮忙,那很多余。他招呼着陆续赶来的小货车。那都是那些卖虾的酒店找来的车子。这些车子都装着几个方形的大塑料桶。

  这些酒店每家都只买几百斤虾,这样的桶也足够了。

  知道他要捉虾了,不仅村里的人都来,隔壁村的人也赶来看热闹。不少人碰到他都说几句奉承话。大人都或羡慕或妒忌看着蹦出水面的虾,孩子则是在大人的和喝骂声中在人群中乱窜。

  这些都是海边的人,而且养虾的人不少,他们也不需要等到虾捉起来。只看拉网时,网前跳出水面的虾就知道这虾肯定不少,而且都规格不小。

  现在虾价那么高,谁都能看得出来唐浩泽这是要发财了。

  唐浩泽对这些人只是笑脸相对,别人到底是有几分真诚,他也不在意。

  捕捞队干活急不得,拉一次网,可能需要两三个小时。当他们小心翼翼地将网在浅水区围拢起来,又将网慢慢收窄,等网中的虾密度足够高是。捕捞队长大喊一声:“捉虾咯!”

  这声吆喝就像是一个号令枪,岸上几个妇女马上就挑着塑料筐走下鱼塭。她们要将虾挑上来。

  唐浩明和唐浩坤两人的老婆都帮忙挑虾,而他们两人就帮忙称重。

  那些酒店都是要求是活虾,所以这动作必须要快,不然虾露水太久容易死。

  称重后,马上就要倒入那些小货车上塑料桶内的海水里。一辆车住装够了,钱现场结账,钱给了就马上拉走。车上有酒店的人跟着来,唐浩泽就和对方在车里算钱。

  唐浩泽为了钱不露外人眼,今天特别跨了一个一个腰包。收了钱就放到包里。这样虽然被人也知道大概收了多少钱,但钱没露眼,就不至于让人那么眼红。

  这捕捞队的经验非常好。第一网就捉了两千来斤的虾。然后第二网又捉了八百来斤。剩下的就不值得拉拉网了。

  唐浩泽先是给了捕捞队工钱,然后给帮忙的人每人封了三百的红包。剩下的钱在唐浩明三兄弟和唐浩康“保护”下去存到了银行。

  这次卖虾,他拿到了二十八多万。不过虾苗和虾料成本也用去了三万多,加上捕捞时花了四五千。算下来也就赚了二十五万左右。如果不是因为那次台风,他还能多赚十几万。

  唐浩泽在存钱的时候想想都觉得心疼。要知道,养虾也就这两年能赚得那么多了。往后就算是爆发流行病,塘边收虾的价格也没高过四十。他记得过了零四年之后,最贵的一年,也不过是二十四。就那个价格,养虾的就已经是笑得见牙不见眼了。

  他很清楚,今年和明年是养虾最暴利的年份。当然,前提是能养出来。

  

第四十九章 巨辣妹子

  

  知道唐浩泽卖虾卖了那么多钱,孔凤荃是当即去杀了一只大公鸡还神。她忙活的时候,笑得眼睛都睁不开了。

  平常喜欢装大人的唐小芸也小孩气的在唐浩泽身边跳着,要他帮她买新衣服。

  唐郑敏倒是显得老神在在的,如果不是他眼睛里抑制不住的欣喜出卖了他的内心的话。

  不过,唐浩泽还没空休息。

  鱼塭里肯定还有一点虾。他和唐浩康,又叫上了唐浩明他们,带上电瓶到鱼塭里电虾。电虾和电鱼不一样,鱼被电了,会浮起来,但是虾却只会沉底。所以电虾不是要将虾电死,只是让它们从水面上跳出来,然后点晕了落到水下的大网里,收集起来。

  他们电了一天,也不知道到底电完了没有,但也电到一百三四十斤。这时天时已经暗了,唐浩泽给唐浩明三兄弟没人十来斤,剩下的这些虾只能是放上碎冰,打算明天带去市里卖。

  虽然不是活虾,但七八十块钱一斤,绝对有人抢着要。如果他们愿意在市场零售,一百二十块钱也有人买。

  第二天一早,他专门叫了一辆车,和弟弟妹妹带着那一百来斤虾,去了市里。

首节上一节24/42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