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不重来 第390节

  于他而言,结识朋友是越来越难了。他现在的身份交际得再好的人,也主要是向合作伙伴方向经营。说到底,正是因为他身份高了之后,能有资格和他合作的人彼此之间的生意中利益纠葛太深,真要做朋友的可能性不大。

  他的事业进展顺利,日子也过得快。眨眼间就又到了七月底。

  沪市的七月市区里白天的气温很高。所以每到周末,唐浩泽夫妻就带着孩子去天方华苑的别墅住。那里绿树环荫,附近还有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又没有城市里堆积的汽车尾气,温室效益要低得多。虽然那那里也不算是什么避暑地。但相对市区来说天气比较凉爽,空气也好,在那里呆着要舒服得多。

  这天又是周末,唐浩泽夫妻正好没事就带着孩子到天方华苑住两天。碰巧古三来沪市出差,给唐浩泽打了电话。

  唐浩泽就约他来天方华苑。

  他不少朋友在天方华苑都买了别墅后有空也会过来住两天。特别是家里有孩子老人,这里可以就近带家人去森林公园或者水上乐园玩。

  这天唐浩泽将在沪市的几个朋友和唐浩康都约来了。古三也带着一个朋友一起来。

  吃了午饭之后,卢梦就和其它有孩子的女人带着孩子去了水上乐园玩。这会是盛夏,去玩水最好不过了。

  而唐浩泽他们这些男人则是留在别墅。

  他的别墅也有一个泳池。泳池旁边有一个凉亭,周围种了不少的树。天上太阳暴烈得很,但在树荫下,他们还能感觉到从二十多公里之外的海上吹来的凉风。

  凉亭并不是公园那样的凉亭,而是爬满了常绿蔓藤大一个浅绿色玻璃平顶。几个男人在里面坐着,有喝茶的,也有喝酒的。

  唐浩康、王维、邓小权、沈亦、甄德率、莫宇和鲍仲喜都是唐浩泽邀请来,黄奕是和莫宇一起来。而古三也带了一个男人来。

  那男人四十岁左右,叫史子腾,古三说是他的朋友。但唐浩泽看着不太像,看两人的说话的方式和语气都看不出有朋友之间的亲近。

  古三喝着冰镇过的红酒一边打量周围,说:“这别墅花了不少心血吧。”

  唐浩泽点头说:“这个院子里的树都是移植来的,当初请了一个园林高级工程师的团队侍弄,但还是补了好些树才弄成这样。”

  他们这样的人对一样东西通常不会说花了多少钱,说钱显得庸俗!

  但古三却这会提到了钱:“听说这别墅现在也已经卖到三亿了。现在还能买得到不?”

  唐浩泽笑着说:“您有兴趣?”

  “哈哈,就是看这个小区挺不错,不管是投资还是自己住都挺不错。如果有合适的,我也不介意入手。”

  “这个我也不太清楚。不过这里不少都是买来度假的。我每次来都感觉入住率不低。如果你真有兴趣,就在网上查一下看有没有人要卖。”

  这个小区开盘没多久就售罄了,现在就算有也只是二手房。

  莫宇摇头说:“我朋友也想在这里买,但找不到合适的。也确实是有挂牌的,但都是小户型。古司长大概也看不上。”

  古三笑着说:“那就太可惜了。之前我是不知道,如果知道了肯定会预定一套。”

  这里的环境确实很不错,而且今年开始沪市的房产就升值了不少。这里虽然远离市区,升值空间看似不大。但这里有一个别处都没有的好处,那就是顶级富豪集中。这就吸引了不少富豪想要来这里买房子。

  古三顿了一下,说:“听说旁边的高级公寓也卖得很不错。沪市的房地产行情看起来还是很坚挺的!”

  莫宇笑了,没再说话。

  而其他人觉得古三这话有些古怪。

  房价这东西,京城和沪市是大哥不说二哥。沪市的房价虽然升得很快,但京城也不见得比沪市慢。京城中心区域的房价已经到了五六万起,一些高档小区更加是卖到十多万一个平方。就算周边的卫星城这两年的房价也是翻着跟斗往上窜。

  古三却说沪市的房地产行情坚挺,这话头里似乎还有别样的意味。而且这话应该是跟唐浩泽说。

  唐浩泽接口说:“京城也差不多吧。我听天方的程总说想在京城弄地皮都弄不到了。地价搞的太高,房价大概也不会比沪市低才对。”

  史子腾好像是在等着他说这话,这会他笑着说:“京城的情况和沪市毕竟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他笑吟吟地喝了一口酒,继续说。“京城最主要的定位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城市定位不是天然的,而是人为的。京城人口太多,已经让城市功能变得有些模糊。而且京城也渐渐无法承载那么多的人口。唐先生大概也听到风声了吧,也许不久之后京城会发生一些变化。”

  甄德率却说:“之前确实有要将京城的行政功能分一部分出来。不过行政功能分出来后,势必也会改变京城的定位,比如形成一个高新科技产业为主的工业城市。京城在这方面很有底蕴。而且它在中国有特殊的地位,政府肯定愿意愿意扶持。它在这方面的发展速度很容易就能超过深圳。”

  甄德率这话也许比较虚,但在坐的人也不能说他说得没道理。

  在座的人都是生意人,都很清楚京城想要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现在的条件是不允许的。

  首先,京城作为中国的中心城市,其中有很大的主观因素。如果不是因为它是中国的首都,它各方面的发展都远远跟不上沪市或者阳城。因为京城作为大城市,一直都处于比较孤立的位置。它也许是战略要地,但在经济发展层面先天条件并不算很好。

  相对而言,长三角和珠三角周边很容易形成城市群。这两个城市群中的各个城市各司其职,在一个相对比较小的地区内形成由多个产业链交叉产相关的产业链群,多个产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尤其是沪市,不仅在周边城市形成了一个很大产业群落,更加通过长江三千多公里的干流将长江中下游沿线城市串联在一起,成为几乎整个长江流域的出海口。这个地理位置的优势才是沪市发展起来的根本原因。

  反观京城。京城附近只有一个天【1】津成气候,其它城市根本加起来也无法支撑起一个经济中心。

  其次,京城的产业发展受到限制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它是首都。京城作为首都,所有改革开放指令都出自于此,但与南方的沿海城市相比较京城改革开放后实际上有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是相对保守的。

  那也是中国政治氛围所决定。中国的政治主流是力图稳定,其它地方都可以抛开一切藩篱,在规则范围内尽可能开放和改革。

  京城却不行,那里整个国家的心脏。所以京城在九十年代初还有粮票在使用;到就是年代中后期,其它地方流行歌曲才是音乐艺术的主流,而京城的领导们却听不得那些靡靡之音。

  那些都可以算是京城在改革开放后还有相对保守态度的证据。

  不过,如今已经是时过境迁。此时的京城和彼时已经有很大不同。中国密集的交通网已经将京城和很大一片区域链接起来,缺少城市群的劣势已经不再是制约京城发展其它产业的主要短板。

  现在京城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是城市定位。

  只要京城的定位发生改变,就算行政功能迁移带走大量的人口。那些官员教授走了,很快就会有商人和技术人员补上空缺。

  中国人一直都有向大城市流动的习惯,只要政策出来了,京城不愁没有足够的人口。楼市也许会因为大量的人口外流而受到压制,但终究有一天会再升上来的。

  史子腾似乎也明白这个道理,不过他还是说:“在初期,搬迁人口的流失速度会比涌入的速度快。在两者达到平衡点之前,京城的房地产肯定要经历一番水深火热。之后就算能平复,也会大不如前。”

  经历过泡沫后,投资者肯定会更加谨慎。

  对于这点,甄德率也赞同:“其实整个中国房地产行业终归是要经历一次去泡沫的过程的。”他说着笑了。“所以我现在虽然买了好处房产,但都是自己住的。其中投资的成分很少。”

  说起来唐浩泽这几个朋友中除什么投资都做的莫宇炒房之外。其他人虽然也买了一些房子,但数量都不多。像王维他们几个,就是老家一所房子,沪市市区一所,在这个天方华苑有一所别墅。如果在其它城市还有房子,大概也是为度假才买的公寓。

  倒是唐浩康在过去几年倒手过几次房子,但他也不过是在天方集团开发的小区买上几所房子,等价格升到心理价位后就转手卖出去。他从来不会将房子一直囤在手里,最长的投资周期从未超过一年半。更不会将所有资金都投到房市。

  他们这些人都对京沪两地的房地产行业很是有一番自己的意见。

  古三看这个话头说得差不多了,就对唐浩泽说:“听说你从后海带一些酒回来。史子腾还说想尝尝却一直没机会,不知道你这里有没有?”

  

更了十章,共两万九千三百余字,累!

  

  今天一个字都没码!只是改文、更新。但是被码字还累。今天就到此为止吧。

  不过疯子发现一个很好笑的事实。今天一个字没码,结果却多出了四千八百字(*/ω\*),都是改文过程中增加……笑哭了!

  

第六百四十章 您咋不上天呢?

  

  在京城后海的四合院里,窖藏着不少酒。而且那些酒有不少是之前古三的。

  古三也开口邀请其他人,但其他人都推辞了。最后他也是和史子腾一起跟着唐浩泽去了。

  他突然说起这酒,听着是一点问题都没有。但在场的人哪个不是人精?跟着去是怕不招人厌?

  虽然他们对史子腾这个人不太了解,但有资格和古三走在一起的人,想喝什么酒喝不到?却非要找唐浩泽从京城带回来的酒喝?

  古三这会突然提这个,在其他人看来无非想和唐浩泽单独说话的借口。

  唐浩泽带着古三和史子腾去了别墅。别墅里没有酒窖,但有一个酒柜。专门存放着在别墅里储备的酒水。里面有坛装的也有原本瓶装,更有有一箱箱还没拆封的红酒。

  唐浩泽带着两人进入房间,伸手示意以下周围的架子问史子腾:“京城的四合院的酒不少,不过我没带多少回来。不知道史先生喜欢喝什么酒?”

  史子腾跟着进来本不是为了喝酒,就顺手在架子拿了一瓶古井坊看了一下,说:“我听说古井坊这个年份的原浆很不错。不过之前没机会喝到。”

  唐浩泽笑了笑,将酒拿了过来,说:“既然喜欢,那现在就尝一下。如果您觉得好,这里还有几瓶,我不太喜欢喝白酒,放在这里也是放着。等离开时你带走就是了!”

  史子腾笑着接受了。有这个小插曲,两人也算正式搭上话了。

  他们拿了酒没有出去院子,而是走到客厅坐下。唐浩泽让佣人开了酒又倒了三小杯,然后就让佣人先出去了。

  史子腾拿起小杯子抿了一小口,然后砸巴了两下嘴巴:“果然不错!不过也没我想象中那么好。看来老话说得果然没错:得不到的东西是最好,总会让人念念不忘!”

  唐浩泽笑了笑,也拿起酒杯喝了一口。也没喝出什么特别的味来。

  他放下酒杯,说:“我可能天生不是喝酒的料,同类型的酒喝着感觉都差不多。大概也正是因为如此,我才没有什么特别想喜欢喝的酒。这是个好事,至少我不会在酒这方面有什么遗憾!”

  这话听着有些不对!

  史子腾看了一下古三,看他只含笑不语,知道对方是不会帮自己说话的了。

  他这次带着目的来找唐浩泽,主要是为了谈和。唐浩泽他之间的恩怨始于唐浩泽决定投资张谦的项目那一刻就开始了。双方在过去几个月往来了不少斗法,各有输赢各有损失。

  不过唐浩泽这一方依托他的生意,渐渐占据了上风,甚至让史子腾背后的人损失不少,甚至有人被迫要逃离逃离中国。在这种情况下,史子腾作为那些人的代言人,就被要求来找唐浩泽讲和。

  史子腾看唐浩泽这般,就知道对方是知道自己的目的了。这会唐浩泽显得很是好客,但在商场上双方现在已经处于敌对状态,这样的好客就显得很虚。

  唐浩泽的回答是不是在那是和他有不同的理念?理念不同,双方就不好谈了。

  刚才史子腾借着喝酒暗示自己这边可以不再念念不忘,可以放下。而唐浩泽却像是在暗示他对双方的关系如何都不在乎。而且不管双方谁胜谁负也不会有遗憾。

  史子腾明白双方各自的处境。

  唐浩泽确实可能没有遗憾,因为他的生意盘子足够大。西方不亮东方亮,终归还是不会没钱赚。

  而史子腾这一方却完全不一样。他们全部的生意都属于资本政治裙带关系浓厚的。唐浩泽肯定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当他们打击唐浩泽的生意时,唐浩泽直接打击他们的人脉关系网。

  在过去几个月时间里,他们靠着人脉关系打压唐浩泽的生意,想让唐浩泽能妥协。

  而唐浩泽虽然是商人,但又不是普通的商人。

  他甚至能直接和总【2】理对话。而且唐浩泽还是世界首富,手中更有有一个世界性的传媒平台。雄厚的资金和资源,让他想要调查谁、曝光谁都很容易。在过去几个月时间里,圈子网拿着证据直接实名举报了几个高级官员。那些都是史子腾这边的人脉。

  现在当官风险很大。那些官员被举报后,就被带带走了,而且拔出萝卜带出泥。史子腾这边的人脉有好几条线都因为圈子网的举报断掉了。

  而且圈子网还在那些人案发后将事情公开上传到网络上。这种做法,让曝光的不仅仅是那些官员违法行径,更有史子腾这边的那些公司和那些违法官员相互勾结的证据。那也让他们这边不少公司收到牵连而被调查。

  史子腾这边的公司和官员勾结只是其中一方面,另外还有偷税漏税等各种违法行为。

  在过去几个月时间,史子腾他们不得不放弃三家规模不小的公司。另外各家公司一共被处以近两亿罚金。损失不可谓不大。而且到现在为止他们还有两家公司处于调查中。如果查出什么实证,可能也要面临的严厉的行政处罚。

  如果是之前,有人去公司调查,他们也有办法摆平。但现在不行!

  去调查他们公司的人不敢收他们的好处,更不敢对他们轻拿轻放。因为唐浩泽一直盯着。

  如果他们马马虎虎地放过了他们公司的违法证据,而唐浩泽却拿出证据,结果这个证据和调查组给出的不一样,那调查组的麻烦会让不少人倒霉。

  那已经是有了前车之鉴的。整个调查组都因此去了纪委喝茶。

  按道理说,唐浩泽这样不好对付的人在史子腾背后的人看来最好是死人。而且他们不是没有过那样的想法,只是也只是有贼心没贼胆。

  唐浩泽身边有不少的保镖。保全工作非常强。

  至于发出威胁?没人敢那么做。

  史子腾他们只动用了一些“正规”手段针对唐浩泽的生意,结果唐浩泽就已经表现得像条疯狗,见到谁就咬谁。如果他们威胁唐浩泽本人或者亲人安全,保不准唐浩泽能直接就拿出几亿美元请杀手干掉他们。

  所以他们现在能想到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唐浩泽谈和。但之前双方其实从没有发生直接接触,于是这次他们找了古三,这才有机会和唐浩泽当面沟通。

  史子腾本希望古三能为自己帮句话,但现在看来古三是不打算继续插手他和唐浩泽之间事了。

  他只好靠自己说服唐浩泽:“唐先生,我们之间过去有一些误会。那让我们双方都受到了不少的损失。如果让误会继续下去,我们双方都没好处。我这次求了古司长,和您见面,就是希望通过沟通解开误会。”

  唐浩泽脸上露出不解,说:“您说的误会,是指?”

  史子腾确信唐浩泽是在装傻。这个时候由他主动说出误会是什么,实际上就是承认他这边错了。那他在接下来的谈判底气也得低很多。

  但是求和是他们。唐浩泽有资格那样摆谱。

  史子腾强笑说:“就是因为天方房地产集团和张谦合作的那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引起的误会。”

  唐浩泽轻笑,反问说:“史先生,您说得我愈加糊涂了。天方地产和张氏地产的合作,怎么会引发我们之间误会?”

首节上一节390/42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