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不重来 第7节

  两人沉默无言,直到水壶中水蒸汽喷出哨声卢方才有了动作。他非常娴熟洗茶泡茶。弄好之后,倒了两杯茶,对唐浩泽示意说:“喝茶。”

  唐浩则伸出三个手指捏起牛眼杯,慢慢将热腾腾的茶水喝了。

  他才将杯子放下,卢方也喝完了茶。唐浩泽主动斟茶。

  卢方习惯性曲着手指在茶几上轻轻扣着,一边说:“唐小哥。我相信你没骗我。你的用心,我也能体会得到。你家鱼塭的事,我会和我的搭档说说。如果他也同意,我可以延迟一年再改造那口鱼塭。”

  其实只要他点头,他的合作伙伴是不会管养殖场的事的。他那么说,只是想先查清楚宝岛那边是不是出现了不明的虾病。

  如果真是那样,今年养虾的风险会很大。

  唐浩泽说得没错。目前中国大陆的人工培育的虾苗,主要出自来自宝岛那边的亲虾。如果连种源都有问题,养虾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很大。

  湾州地区一直都养虾。长毛对虾、墨吉对虾、斑节对虾,这些品种都大规模养殖过。但它们先后都因为病害泛滥而被新品种替代。

  目前湾州地区养殖的主要是RB】对虾,也有人养殖斑节对虾。但是斑节对虾主要是用泥塘养殖,产量比较低。

  目前高位池刚开始出现,那是高密度养殖。高位池高密度养殖,在疾病爆发时期发病的可能性更高。而卢方计划在路唐村修建的正是高位池。

  如果养虾不安全,他虾塘越多,就可能赔得越多。九二九三那两年的黄头病毒病造成的养虾业崩溃,他还历历在目。那一次,如果不是朋友帮忙,他的生意已经垮掉了。

  要真有可能再次爆发大规模的流行性虾病,就算他用的是健康的虾苗也不一定能预防。养虾出了问题的虾塘,会直接将养殖水排到海里。到时候整个海区都是病毒,除非他的养殖场不进水,否则怎么都不安全。

  他想来想去,觉得如果真出现那种情况他最好的做法是趋吉避凶。

  如果是那样,唐浩泽说的那个鱼塭在今年是不是改造成虾塘,意义就不大了。

  要是唐浩泽提供消息是真的。那他卢方就欠了这个少年一个人情,也正好用那个鱼塭还这个人情。

  但唐浩泽听到这话心里一松,连忙说:“谢谢你,卢老板!”

  卢方笑了笑,说:“如果真的爆发了虾病,该说谢谢的就是我。”

  唐浩泽矜持地笑了笑,卢方如果真的相信了他,确实要感谢他。因为后世的卢方做生意经历过两次失败。两次都是因为对虾爆发病毒病。九二年是一次,而未来两年是另外一次。

  但他也不会觉得自己拯救了卢方。因为他不知道卢方在未来两年是怎么失败的。而且卢方后来会成为湾州市有数的富豪。

  据说卢方从来都是说话算话的,别人都愿意相信他,朋友也愿意帮他。如果按照上辈子的轨迹,卢方会在未来两年损失惨重,差点连房子都卖了。但是朋友出面为他给银行做了担保,让他很快缓过气来,后来不仅成为湾州的水产养殖大王级别的存在,还在房地产行业混的风生水起。

  卢方顿了一下,又问:“不过你打算用鱼塭做什么?养鱼还是蟹?”

  唐浩泽沉吟了一会。

  正当卢方以为他是戒心太重时,他才开口说:“我打算养殖草虾。”草虾也就是斑节对虾。

  卢方笑着问:“你刚才不是说担心会爆发虾病吗?怎么还打算养虾?”对虾的病毒病,影响的不会只有一种虾。通常只要是虾都会收到影响。而目前的斑节对虾抗病能力病不算强。

  唐浩泽第一次露出真心的笑容,说:“卢老板。你养了那么多年的虾,怎么会不知道?鱼塭是大水体,对水质的控制确实比池塘困难。但是鱼塭本就不需要控制水质。动物会否患病,主要是由两个因素决定:一个是环境恶化,一个是致病因子。”

  “环境恶化会让养殖动物体质变弱,更容易患病。而致病因子任何时候都有。但只要达不到致病浓度,动物就不会患病。就好比,我们人每天都活在各种致病菌和病毒的环境中,但我们有一定的抵抗力,病毒密度太低,所以我们不会轻易患病。虾也一样。鱼塭可以每天都大量换水,可以保证水体环境的平衡。虾在那样的平衡中体质比较强,相对平衡的生态能抑制致病因子增加,病毒密度也会比较小。虾自然不容易发病。”

  卢方听他这番话,就知道他确实是对养虾有过研究的。否则这么大年纪的少年不可能说出这么一番话。那样的见识,一些养了一辈子虾的人也未必能有。

  他说:“看来你确实是看过不少生物学方面的书。我当年养虾的时候,可没你懂得多。”

  他说着笑了笑继续说:“不过鱼塭养殖草虾,好像也赚不到什么钱吧。”

  唐浩泽的家的那个鱼塭不过七十多亩。现在鱼塭养殖对虾,如果靠天吃饭,管得好了,亩产通常一二十斤。如果愿意大投入,达到一百斤就奇迹了。

  所以,在他看来唐浩泽就算继续在鱼塭养虾,最后就算出产几千斤虾虽然说能赚到一些钱,但一年也根本赚不了多少钱。

  唐浩泽眨眨眼睛,说:“卢老板,如果今年的爆发虾病,你说虾价会不会飙升?”

  卢方眼皮轻轻一挑。这是他心里才真正对眼前这个年轻人别目相看:“唐小哥,你今年多大了?”他总觉得,这个少年比实际年龄要成熟得多。

  “我今年十六!”

  “还在念书?”

  “在市四中读高一。”

  卢方奇怪了,问:“你要在市里上学。那你家的鱼塭谁来管?”

  唐浩泽露出一个无奈的笑,说了自己家里的情况,最后说:“我今天是想闲来征求你的同意。如果你同意了,我就去求我的班主任。让他同意我在家里自习。以后可以参加学校的考试。如果不行,我只能退学。”

  “老师会同意?”卢方听到这个事觉得有如果他真的那样做会有点可惜。“唐小哥。虽然我今天才认识你。但是你的胆识还有见地,都是我见过你这个年龄段最好的。”

  他顿了一下,说:“按照你家的情况,今年如果没有你说的虾病。那个鱼塭一年收入最多也就是几万块钱,那虽然能解燃眉之急。但你现在放弃学业,对你以后的人生非常不利。这样吧。那个鱼塭,你也别搞了。你,回学校上课专心学习。如果你担心学费问题。我可以帮你。直到你不再升学为止,我都会资助你。钱算是借你的,要写欠条。不过我也不找你催债。等你毕业后,到我的公司上班慢慢还。你觉得怎么样?”

  他们都没发现,卢方说出这话时,一直坐在客厅静静看书的少女抬头看了唐浩泽一会。

  如果唐浩泽只是一个普通的少年,他就算不答应也会犹豫很久。其实就算是现在,他也犹豫了一下。

  

第十三章 不经意的变化

  

  唐浩泽知道卢方是个不错的老板。

  他上辈子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就是给卢方打工。他从海洋大学毕业出来进了卢方的虾苗场,最后还做了两年虾苗场的场长。所以他和卢方曾经有过一些接触。

  如果他能得到卢方的赏识,接受对方的资助,日后去他的公司上班想来不会太差。

  卢方在今年生意会因为养虾失败遇到很大的挫折。但在朋友的帮助下,没两年生意就做的比以往还大,在几年之后会进入房地产。

  他现在开始就接受卢方的资助,日后也不一定非要做水产。现在就开始跟着这样的老板,他日后的日子肯定会比前世要好的多,也未必会像上辈子那样闭塞。

  但,他只犹豫了一小会就摇头说:“卢老板。我非常感谢你的好意!但我家不只是我一个人。我不能那么自私。”

  他确信自己能考上大学。

  他想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这是他作为长子和大哥的责任。也只有那样,才不负上天给他这么一次机会。

  他想走出去,见识一下这个世界,还有它的变化。但前提是,他需要在未来两年内赚到让自己可以安心离开湾州,去其它城市上大学的钱。

  而鱼塭是他唯一的能赚到启动资金的机会。只要有手里有鱼塭,他就有办法赚更多的钱。

  他不知道这个年代有什么可以快速赚钱的。或许他能找到更多的记忆,知道一些发财的机会,但他没有资本等于没用。

  如今他的技术还在,有信心能应付鱼塭养殖对虾这个工作。一年时间可能无法让他赚到足够的钱。但可以让他在未来几年的计划提供启动资本。

  这是他改变自己和家人命运的唯一机会。

  或许,接受卢方的资助会让他自己日后的生活好很多。日后他也有能力帮助弟弟和妹妹有更好的生活。

  但是现在距离他大学毕业,按部就班需要六年半,就算他高二就参加高考,大学提前修满学分,也需要四五年。

  他爸还躺在床上。家里还有弟弟妹妹要上学。四五年时间里,会发生很多事。

  他母亲不会因为无需操心他的学费就能安心,因为他父亲的医药费和弟弟妹妹学费都要压在她一个人肩上,甚至是日后他们三个孩子成家立业的钱,她都希望能自己赚回来。

  他清楚记得他的母亲在他上大学那年,去给人抬木头时从车上摔了下来。送去医院,医生诊断后说是因为营养不良造成的贫血,晕倒的。

  再到后来,他母亲的身子也垮了,熬到他大学毕业之前就去世了。而他父亲是打过南边猴子的老兵,就算复员了,也带着军人的责任感。而唐母的死让他很自责,最后没过两年也去了。

  还有。

  上辈子因为家里没钱,唐浩康考上了大学,念的师范——因为师范类学费同样会减半——毕业出来后回湾州教书。两兄弟用了几年时间才将家里的债务还清。他弟弟因此错过了学校最后一次集资建房的机会。后来一直都没能买到房子,以致谈了几个女朋友都吹了。最后三十多了才和一个同校的女老师结了婚。那个女老师家里有房子。

  但他非常不喜欢那个弟妹,觉得自己二弟被她糟蹋了。后来他二弟忍气吞声的生活也证明他的看法是对的。

  他妹妹唐小芸成绩算是他三兄妹中最好的,小学也好初中也罢,考试满分居多。但为了照顾父母,母亲病倒后,她就没再上学,主动留在家里照顾父母,好让他和弟弟安心去上学。她直到父亲过世后才外出打工。

  可是她从小成绩好,向来骄傲,直到他回来的二零二零年,也没找到合适的对象。

  上辈子父母养育他成人,结果没机会让他回报。这一辈子,他不想再有任何的遗憾。

  自己的好心被拒绝了,卢方却没半点生气。他甚至笑着伸出大拇指说:“有志气!”

  如果唐浩泽接受了他的提议,他会依然认为唐浩泽可能是个可用的人,但不会轻易推心置腹。

  一个只想着自己的人,通常不是能绝对信任的人。

  他又喝了一杯茶,说:“你留下方便接听的电话号码。等我和我搭档谈过后,我打电话通知你。”

  唐浩泽说:“谢谢你,卢老板!不过我没有电话。下周周末之前,我再来打扰你。可以吗?”

  “好,那你在周四过来。我就不送你了!”卢方也没挽留。不过等唐浩泽快走到门口,他突然又问。“唐小哥,你觉得今年的养虾会很困难?”

  唐浩泽停住了脚步。他知道未来三年全国的对虾养殖都会陷入崩溃的境地。大陆在九八和九九两年,对虾产量比之前的年景减产70%以上。但,那些他不能说。

  他斟酌了一下,说:“如果卢老板想要养虾,我建议最好尽快投苗,在七月之前能收虾就收虾。因为那个时候,水温升高了,高密度养殖的对虾更容易发病。”

  卢方点了点头,没再说其它:“谢谢你的建议!”

  唐浩泽看他没再说什么。他就离开了。

  …………

  唐浩泽返回学校后,也不再想卢方那边的事。只一心放在学习上。他在过去两周翻过书本,对一些学科的知识还有一些印象。特别对自己不懂的东西,印象更深刻。

  那让他学起来更有针对性,学起来也更快。有时候,老师还没教到的东西,他也会拿去问老师。

  而卢方却因为和他的一番话,在犹豫一个大合同。卢方也不知道自己是否太敏感了。那可是价值三亿的大合同,如果做成了,他最多可以赚八千万。但是如果做不成,违约金需要一亿五千万。

  他们一家三口在吃晚饭时,他妻子罗雪芬看他心不在焉,一筷子的菜放到嘴边一分多钟都不肯放到嘴巴。

  她给他夹了一片肉放他碗里,说:“工作上的事,就不能吃完饭再想?”

  罗雪芬今年才三十七八,比卢方要年轻八岁。但她是研究生毕业,进入政府工作后,学历高加上家里有点背景,如今已经是副厅干部,卢方生意上有什么想法经常也会找她参谋。

  这时他就将心中犹豫的事说了出来。

  罗雪芬听他说完,问:“既然你已经知道湾湾那边的病毒病有可能传播过来,那个合同的风险很大。为什么还要签?”

  “但那个合同的利润很高。如果运作得好,有可能赚上七八千万。”

  罗雪芬也停下筷子说:“你不是说过,做生意最不应该将还没赚到的钱算作自己的利润吗?如果出了问题,你需要赔偿的是一亿五千万。”

  合同的另外一方是宝岛商人。他们是现在依然是中国主要的招商引资对象,而且大陆需要维持和宝岛民间的良好关系,所以那样的合同一旦发生纠纷,法院还是要比较公正地判决的。

  卢方笑着摇头说:“你说的没错。是我有些贪心了。不过也幸亏有那唐浩泽提醒。要不然我也不会去调查那边的情况。”

  大陆的对虾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出口到港澳台地区的。特别是和两年前开始,中国和美国的贸易因为两国关系紧张而萎缩,对虾这样的农产品出口更依赖港澳台。他做收购对虾的生意,也是针对港澳台。

  如果不是知道今明两年对虾养殖有可能崩溃,他可能已经和对方签订了合同了。

  

第十四章 第二个目标达成

  

  宝岛商人给卢方提出一个大合同,如果不是事先知道有可能爆发对虾病毒病,他可能已经毫不犹豫就签了。毕竟不过一年五千吨对虾而已,正常年景下,湾州地区的对虾产量至少有五六万吨。五千吨,他就算在湾州收不到,也可以在其他地方收齐了。

  但那是正常年景。如果今年真的爆发了病毒病,他还真未必能收到那么多虾。中国收购对虾的,他只是其中一个。就算是收到足够的量,成本肯定也会很高。

  所以那个合同的风险确实很高,而且有可能是有人想要坑他。

  罗雪芬这几天不仅听过丈夫说起唐浩泽,还听女儿提了一句:爸好像很看重那个人。她想没有印象都不可能。

  她笑着说:“我其实很奇怪,你怎会那么看重那个年轻人?难道就因为他给你提醒?”

  卢方将妻子刚夹到自己碗里的肉片放到嘴巴里,笑着说:“你不要小看了他。且不说他才十六岁就能将听到的一个电话联系到虾病会爆发。就说他想到用这个事情从我这里得到那口鱼塭一年的试用权就知道,这小子心思深着呢。”

  “或者是穷人家孩子早当家。”罗雪芬也听丈夫说过唐浩泽家里的情况。“不过照你这么说,那是一个心机深的人?现在就这样了,日后恐怕更了不得。”

  卢方知道妻子是在提醒自己。不过他对唐浩泽的印象还是很不错的。他笑着摇头说:“他虽然表现的早熟,但处事到底稚嫩也不失赤诚。而且只看他年纪轻轻就主动承担家庭的责任,就能看出他人不坏。”

  罗雪芬认同卢方说的这一条。男人还是愿意承担责任的可靠。不过她对唐浩泽的看法依然不完全是正面的:“只是他心有些大。”丈夫提出资助他,他却想着用那口鱼塭赚钱养家。用好听的话说,就是有志气。用不好听的话就是没有自知之明。养虾是那么好养的?

  卢方却和妻子的看法不一样。他笑着说:“男人不经历失败,怎么能成长。就说我,如果不是心大,我能有今天?”说到最后他还调笑一句。“敢上你家门提亲?”

首节上一节7/42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