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万里尽汉歌 第105节

林冲已经调配好人马,除了刚被编入了后都的亲卫营和水师左营外,一共六个陆战营头。里头自然有李逵、项充、李衮三人带领的第五营。

“先前一战杀得不爽利,这打阳谷,哥哥可定不能忘了俺铁牛。”陆谦下山去赚杨志的时候,李逵那厮就叫嚷着要去砍了那三个鸟保义的头来。这次自然带上他们。

山寨一干头领,陆谦再点了鲁智深、刘唐两人,如此加上韩伯龙这个统带亲卫营的和阮小七这一水将,并上李逵、李衮、项充三人,及陆谦本人,一共八人。留下林冲等人看守山寨。

裴宣要招揽人手组建考功处;而那杨志,就不带了。

陆谦点将时候,见杨志脸上似有请战的意思,可血色几番涌动又尽被他压了下去,看来内心甚是焦灼啊。既如此他又何必难为人呢?

当晚,杨志到陆谦门上拜访。被让到房里坐下后,又闷着口,半个字不说。只满脸通红。

“水泊兄弟聚义,贵在交心。我知晓制使心中为难,聚义厅上便不曾相邀。”陆谦满脸和气。人么,要理解万岁。何必要把人逼急呢?杨志刚刚上山,还没全放下脸来。

看看那水浒原著,似都喜欢把人往死里逼。何必呢?就真不怕反噬吗?

作为一个穿越者,陆谦理解不了正史中身处元末乱世的施耐庵老爷子的想法,也不能理解水浒中一些‘好汉’的想法。而他能持的则只有自己的想法!

说真的,想想那宋江、吴用的手段,陆谦脑子里就总回想到《三国演义》里魏延造反前得意地洋洋的大喊:“谁敢杀我!谁敢杀我?”的样子,然后他就被杀了。

暮春的夜晚依旧挺凉的,一阵湖风吹来,叫送走杨志的他打了个寒噤,忙裹了衣服关好房门。

陆谦当晚安抚杨志,次日带上兵马船舶,与林冲等人拜别,浩浩荡荡的东进至清河县境内。

梁山人马一遭上岸,当地便立刻又信报送往县城。知县老爷,武松、李应等人,立时知晓。

第133章 天叫我等立此大功

此时距离武松送信到山寨已有旬日时间。作为现在清河县内的一个重要角色,他的分量不轻,手掌五百乡勇,乃是清河县之干城也。且还有了陆谦叫人传回的情报,却是梁山已经掌控的独龙岗信息,如此他对阳谷县乡勇的内部划分就已有了不俗的了解。等到彼此交情打开,一来二去,对其的认知就更清晰了。

那李应老成持重,或是因出身江湖,对那梁山抱着一丝良善。可以用‘井水不犯河水’来形容他之态度。甚至可以说如此态度还是那留在独龙岗的祝朝奉和扈太公的态度。

这三人年龄偏大,已经无甚大的盘求,现如今得了保义郎的官职,虽然只有绿豆那么大,可独龙岗三庄为朝廷出力,给官府分忧,那么他们三家便是雷打不动的士绅了,已经晋级了。所以三个老人是没大的需求了。只求为官府把眼前之事办好,那府衙的府尊老爷都还没有出声要铲平梁山,皇帝都不着急呢,你太监急什么急,先就要与梁山为敌了,这不是自讨苦吃?一场拼杀下来,三庄人马即便是把梁山踏平,又要折损去多少人丁?官府又能给多少抚恤,不还是自己出力不讨好么?何况还不见得能打赢呢!

可是那三庄的小辈人物呢,也就是祝氏三杰,却个个都是年少气盛。自持武艺高强,还有栾廷玉坐镇,兵强马壮,加之官府的支应钱粮,正要江湖上扬名立万。是以,更倾向于主动出击,讨平梁山泊。

现如今这阳谷人马分做两队,李应带着本部留守县城,与武松所部一同待在清河县城,叫那知县老爷和县城的士绅富户,甚是满意。

后者更倾向于李应。他们可不信独龙岗三庄人马就能敌得过梁山,到时候偷鸡不成蚀一把米,吃紧招祸的还是清河县。这段日子里,武松、李应多能受到城中人物的犒赏,有酒有肉。

而另外的一千五百人,乃是阳谷县的主力,以栾廷玉为首,驻扎在了临近水泊的五里口。那地方距离水泊也就只有五里地。

这一千五百人名义上是栾廷玉做主,实际上却是年少气盛的祝彪当家。便是他二哥祝虎都要由着祝彪的主意来,那扈成就更是依附了。

武松把这些早报给了梁山,陆谦带人马主力就直抵五里口岸畔,对面独龙岗的人马已经杀来,那不远处的五里口——就是指距离水泊五里远近,早已经擂鼓响了半天。

大大小小上百艘船舶,阮小七先乘着一艘脚船抵到距离岸边一箭远的地方。

“彼处人马谁人为首,速于爷爷出来。”阮小七身上一袭青色皂衣,头上系着根发带,手里持着一口朴刀,虽然收拾的齐整,可不披甲衣,叫人辨不出他的身份来。

那独龙岗的人马中当即有一小兵站出,包着头巾,围着包肚儿,脚踩着薄底快靴,却是比阮小七看着更像有身份的人。

“来者何人?报上名来。”

“爷爷是活阎罗阮小七,快叫那祝家小儿出来。”

旌旗遮掩处的祝彪一听阮小七喊话就怒了,“这厮无礼。看我去射了这鸟人。”作为祝氏三杰中的老小,祝彪平日就争强好胜,周边亲近人尽数知道他这一点,却只一味夸奖,如是叫祝彪养成了一副不知天高地厚的性格。

不过祝彪倒也的确有值得夸奖之处,他年纪不大——还没成亲,便习有一手好枪法,就是箭法也多受栾廷玉的称赞。在陆谦的认知里,这祝彪的综合实力当是祝氏三杰中最强的。

近战长枪,远战弓箭,是很标准的沙场武将的配置。更重要的是,人家祝彪这远攻是能派的上真用场的。他用弓箭射伤了李应么。

但是这祝彪的实力究竟有多强,陆谦却是不知道的。就好比他也不知晓李应的水准。把李应比之林冲、鲁智深,只是往高里估略罢了。

祝彪叫了一声,便拍马上前蹿去,左右的栾廷玉、祝虎、扈成彼此对视一眼,尽是陈默。如此怕是不合规矩,可他们本也就不是甚江湖人。祝彪要是真能一箭射杀或者说射伤了那活阎罗,他们对外倒也有的宣讲了。

更重要的是,三人都知道祝彪对梁山泊敌意最浓。原因还在那被留在独龙岗的一丈青身上,这位扈家的三娘子,生的花容月貌,老早就勾住了祝彪魂魄。此次独龙岗讨平梁山,小辈中只一丈青是反对的。原因不是别的,而是梁山泊有大义之名,当家人陆谦,更是义薄云天。至此几句却就叫祝彪更恼了梁山泊。

现下那“填平水泊擒陆谦,踏破梁山捉林冲。”的旗号已经喊出去甚久,木已成舟,却半点动静不见,还惹得与李应生分了,叫他们羞刀难入鞘啊。

没大时间,三人就听得马蹄响处,一脸暮色的祝彪折返回来。只说那阮小七无礼,被他一通骂羞走了。“一窝草寇,安知大义?我辈已受官府恩惠,与这等草寇无甚好讲的。”可三人皆知道,祝彪必然是没有射中那阮小七。

这边的阮小七躲过了祝彪的一箭后,本来就满腔的怒火,更是迸发。当即大声招呼前队几艘大船上前,叫水军竖起大盾,离到半箭地,一支支七钱重的箭矢射出。

这七钱箭矢虽没那三五钱轻箭【宋军的箭矢很轻的】射程遥远,可箭矢很少有直射的,多是抛射的,箭矢飞出去后是有重力的,那七钱的箭矢必然比三五钱的轻箭杀伤力更大。现如今的梁山,所制作的箭矢都是往重的方向发展,破甲箭的重量都在一两以上,光是箭簇就有七八钱重。那三五钱的轻箭只能对付草寇义勇,在这个宋辽金西夏全都配有重甲的时代,陆谦实在不能理解北宋为什么坚持走轻箭线路?破防你都做不到,你箭矢射程再远,再快,又有个毛用?

船舶上一通箭矢射下,立刻叫挨着水泊屯驻的阳谷乡勇的弓手们一阵狼哭鬼嚎,纷纷后蹿。

阮小七再摇旗让小船载着弓手上前,轻易的便把阳谷乡勇逼开了。

中军的陆谦立刻下令船队压上。祝家庄是给脸不要脸啊,竟放箭偷袭。陆谦在船艏上看的清清楚楚,这忒的过分了。

此时祝彪等人已经发现梁山所用弓箭射程甚短,那交上的箭矢,他们把手一伸量,就知道这箭矢要重上不少。只是后者所用弓弩多是缴获的军弓,其张力和品质都胜过他们手中的猎弓甚多,如此一来这优势也没多少了。

不过对独龙岗来说,他们最大的便宜是站在岸上的,且手中还有上百马军。

栾廷玉当即下令各部让开一里距离来,好叫梁山人马上岸。半渡而击之么,很简单的一个军事理念。

可是他不知道,这么一来正趁陆谦心意。陆谦在看到独龙岗的人马裂开了一段距离后,当即就下令自己的亲卫营第一个上岸。

先是前都,上百梁山军中最最精锐的弓弩手;然后是左右都,整整一百名披挂着铁甲的壮汉,另外一百人是没披挂铁甲,却各个穿着皮甲。接着是后都一百弓箭手,穿着皮甲,带着长枪大刀的弓箭手。

不同于宋军的弓弩手,陆谦要求,梁山的弓弩手全都要具备肉搏能力。他们的任务不是躲在刀枪之后放箭,而是在放了箭后,扔下弓弩,握起刀枪向前冲击。

一百名身披铁甲的将士踏上岸边后,后续人马,迅速跟上。陆谦也跟着上了岸,而不仅仅是亲卫营营正韩伯龙。

“陆”字大旗甚是醒目,上岸的亲卫营士气高亢,因为陆谦与他们同在。而对面的独龙岗人马也发现了这一点。

“这班无知草寇,竟是那陆谦亲至险地。天叫我等立此大功。”不管是祝家兄弟和扈成,还是那铁棒栾廷玉,这时候尽做大喜。这可是高太尉的血海仇人啊!偌大的偌大的梁山攻破了,也无拿下此人功高。

“叫众军都听令,与我杀上前去——”

第134章 大战独龙岗(一)

“性子可真急啊。”已经上岸的陆谦,骑在马背上,手攥一口泼风刀,看着大举涌来的独龙岗人马冷冷笑着。

俗话说半渡而击么。这水面上船舶装载的这么多人马,虽说有些是虚张声势,可独龙岗不知道啊。只看表面,休说是一半,就是四分之一都还没下岸呢,对手就一举涌将奔来,这意就不在多杀伤梁山人马,而是只求要了自己的这条小命。陆谦瞬间里就想明白了。

首节上一节105/95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