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之饮食男女 第1554节

  “小来小去的都行了,现在的宿舍区改办公区得用吧”

  王小琴也是迟疑了一下,道:“这个下来我跟沈放研究一下再跟你说”。

  李学武指了指窦师傅,道:“都给他,统一出设计,到时候一起看”。

  说完便站起身,往办公桌那边拿了一份文件出来,递给了王小琴,道:“不仅仅是治安大队要整备,特勤小队一并扩了吧,反正都是一回事”。

  窦师傅见李学武他们有话要说,便起身示意了门外道:“那我就先回,等有了方案我再来”。

  “好”

  李学武往门口走了两步送了窦师傅,回头又对着王小琴交代道:“特勤选人你和沈放研究研究,我看现在的治安大队有一定的基础,只要年龄合适的,可以考虑”。

  “再有就是找找还没有分配着落的退伍人员,农村的也行”

  李学武搓了搓下巴,道:“如果是农村的,这基本素质还是要强调一下,至少也得是个小学文化,不能差了”。

  这个还真是,他在部队的时候,有的战友文化水平就是不高,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很吃亏。

  现在正在筹备的这支治安大队,完全就奔着十年到二十年的使用期限去的,若是文化水平不够,到后面很难有所作为。

  尤其是在未来的培养序列中,李学武也是有心要在这支队伍里培养出几个专攻城市安保专业的技术型人才。

  这些年都可以慢慢磨练,过个七八年的时间就差不多能拿得出手了。

  到时候其他地方要组建类似的队伍,不是来学习,就是从这边抽调人员。

  无论是哪一种,李学武都能做到“桃李满天下”了。

  山上的训练场是这个目的,山下的治安大队和俱乐部都是一样,立足当下,放眼全局,不争一时之长短,走好现在的每一步。

  王小琴也是看出李学武的远大抱负了,不然也不可能在治安大队的工作上这么卖力气。

  李学武是从来没有在这边值班过的,都是她和沈放在支持着李学武。

  而李学武也是充分信任两人,三人的合作很有默契,互相配合,治安大队的发展让东城,乃至是市局都惊叹不已。

  在选人这方面,李学武是做了规划的,但并没有参与到具体的工作中,这无疑是给沈放和王小琴放了很大的权利和自由度。

  现在找工作有多难谁都知道,同样是身体素质好的,同样是学习成绩的,选谁,用谁,还不就是两人一句话的事。

  治安大队的形象已经在东城,乃至是西城站住了脚。

  专业化的头盔、面罩、服装、防弹衣、靴子、盾牌等等,这些装备很特殊,也很显眼,一看就知道是治安大队的人。

  年轻人骨子里都是向往强者的,再看这些人,手里端着枪,坐在吉普车上威风凛凛,哪个不在心里又畏惧,又羡慕。

  所以只要学校里通知了招人,这些年轻人便都踊跃报名,就是想着去治安大队威风去。

  而家长对这种职业的看法也是积极的,毕竟是个工作,还是警查,守在家门口,还能经常见着,上哪找这个好工作去。

  所以即便是治安大队不对外,但走关系的人还是到了王小琴和沈放这儿。

  李学武这边没收到,是因为他最近比较忙,办公室的电话和这边的电话都找不着人。

  有了这方面的电话,于德才或者沙器之接了也是登记了,但李学武没有回。

  这也算是一种人情了,王小琴懂得蛋糕不能自己一个人吃了的道理,在这方面做的还是比较好的。

  跟沈放也是沟通过,将招人的比例做了设定,先按照既定的标准招人,事后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但最基本的,李学武要求过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素养是硬性要求,不达标的也就没有了过线的可能。

  王小琴斟酌了一下,看着李学武问道:“我一直都没问你呢,这女治安队员招不招?”

  “嗯……这是个要紧的问题”

  李学武在办公室里踱着步子考虑了一下,最后还是点头道:“得招啊,还不能少了,至少得要一百人”。

  说着话看向王小琴说道:“我们厂保卫处扩员的时候就招了三十多人的女保卫队员,可以说当时的决定是正确的”。

  “嗯,我想着也是”

  王小琴点头,道:“当前和未来所要面对的形势和问题都是很复杂的,是要有这方面准备的,至少在应对性别问题上不会出问题”。

  “那人数……?”

  王小琴迟疑地看着李学武问道:“一百人少不少?要不两百人?”

  “呵呵,没关系,可以的”

  李学武点了点头,道:“跟帕孜勒说一下,特勤小队扩编成特勤中队,其中也要有一个女子特勤小队的编制”。

  “训练嘛~”

  李学武仔细考虑了一下,随后示意了王小琴说道:“还是请山上的训练场给这些人做统一的训练,系统化、职业化的训练标准打好基础,接下来的工作也好做”。

  “嗯,有道理”

  王小琴点头道:“刚毕业的学生,都是白纸一张,怎么做训练都是凭借咱们的想法,更是得对治安大队,对他们负责啊”。

  李学武决定把人都安排上山训练不仅仅是考虑到训练成本和训练标准的问题,还有未来几个月城里的不稳定因素。

  这些人可都是从中学和高中选上来的,谁还没有个同学啥的,说不定就有心思动摇的,在队伍里乱搞事情。

  李学武是坚决的制度观念者,扛枪的绝对不能有自己的思想,拿笔的绝对不能去管枪。

  要是让这些人乱了治安大队的秩序还了得?

  所以去山上,封闭式训练,小半年下来,城里也平稳了。

  到时候行为习惯、思想正治都养成了,还不是怎么管理怎么是。

第653章 时间管理大师?

  跟王小琴谈妥了招人的问题,李学武又同她往会议室开了个会。

  主要还是接下来的正治教育工作,以及这一批正治和文化教员何去何从的问题。

  这些女大学生是李学武从吴有庆那边借来的,算计的就是这些大学生毕不了业,得因为就业问题卡在他这两年以上。

  因为他记得的就是这一届毕业生和下一届的毕业生卡在了学校两年才给分配的。

  而且分配的去向不是很好,基本上不往大城市分,更不往属地分,都是分往边远地区。

  原因嘛,都懂,这些人自己作的。

  当然了,也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有这方面的问题,至少李学武看着会议室里的这些女大学生就都是很好的。

  工作认真负责,有耐心,也有信心,更有不怕吃苦的毅力。

  山下和山上的工作做的让李学武和王小琴都很满意。

  在谈起接下来的工作和打算时,李学武很是诚恳地跟这些来支援的大学生们道了谢,并且作了保证。

  “你们对治安大队的建设和管理是有功的,我们是不会忘记有功之人的”

  李学武对着王小琴点了一下头,随后看向这些女大学生说道:“这段时间各位的表现和贡献我们都看在眼里,治安大队的队员们整体素质的提升离不开你们的帮助和支持”。

  “所以,各位也都知道,我们治安大队将要面临扩员改制,级别更是提升到了副处级,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和工作需要我们来完成”

  “而你们”

  李学武温和地看着大家说道:“我在这里,诚挚地对各位发出邀请,只要各位想要继续留在治安大队发展,正式穿上这身警服,那我来做你们学校的工作”。

  这句话说完,在座的一些人发出了阵阵的惊讶和议论声。

  而王小琴也是适时地开口解释道:“治安大队的未来和发展是可以想象的,各位在这里的发展也会随着治安大队的发展而得到实现”。

  “福利待遇正如李处长所说,咱们的办公环境、位置区域、日常工作等等,都是在毕业分配单位里占优势的”

  这话说出来,这些华清的女大学生自然明白王政委话里的意思。

  毕业分配本身就带有不可确定性,华清的毕业生是天南海北的分法,也有各回各家的分法。

  是要根据形势的变化,以全国各工厂和部门的要求进行调配名额,交给各学校,由相关人员进行分配。

  这种不确定性有好有坏,谁也不敢保证自己分配的就一定会很好。

  能留在京城,留在治安大队当警查,可能就是她们要在人生路上做出的第一个重要抉择了。

  李学武和王小琴各自讲了对于这些大学生的未来安排和待遇,让她们自己想。

  两人都是有心将这些大学生留在队伍里的,这不仅仅能将治安大队正治教育体系一下子充实完整,还能让机关整体素质得到飞跃的提升。

  李学武最看重的发展潜力,这些大学生们也要比高中生和初中生厉害的多。

  未来的治安大队需要技术精湛、处置有方的一线人员,也需要调配得当、作风优良的保障型内务人才。

  我们的组织已经用血和生命的教训总结出了,一支队伍没有精神和正治思想就是纸老虎。

  李学武不可能让治安大队成为空壳子、纸老虎,所以在筹建这支队伍的时候便开始了网罗人才的各种手段。

  当然了,在同吴有庆沟通这件事的时候李学武也是有过保证,那就是绝对不会做出强人所难的事,全凭这些人自愿。

  可以说,只要是有制服梦的,穿着制服不用出任务,只在大队里当教员,未来还有机会进入行政体系做管理。

  这位很少跟她们接触的大队长今天可是给她们未来的人生打开了一扇大门。

  会后出来,有些胆子大的姑娘追上了李学武,跟着他回到了办公室,询问起了如果留在这边会有什么样的待遇和未来。

  如果是等着学校分配,那是不会给你这个问询的机会的,让你去哪你就得去哪。

  有的单位深处偏远,毕业生去了找不着回来,打听了再去,再找不着,来回折腾好几遍的有的是。

  这一去就有可能久居深山大半辈子,再出来青丝变白发了。

  人生有很多不确定性,所以要珍重机遇和慎重选择。

  李学武的时间也很紧张,跟几位较为活跃的,看着就有心想要留下的女大学生短暂沟通了一下便带着沙器之出了门。

  刚回到轧钢厂,李学武便见着保卫楼一楼大厅里好些人,说说笑笑的,好不热闹。

  “处长”

  “处长好”

  ……

  见着李学武进屋,站在靠近门口的众人纷纷同李学武打着招呼,李学武也是一一回复着。

  看了看大厅里面的情况,李学武挑了挑眉毛,问道:“这是干啥呢?”

  “是综合办组织的趣味比赛”

  有人给李学武解释道:“只要上台接受与各部门工作相关的问题挑战,就能获得罐头奖励”。

  “哦?是嘛~”

  李学武很感兴趣地多看了几眼,这时候于德才从里面走了出来,凑到李学武身边笑着介绍道:“是小周想出来的主意,解决您交代的罐头问题”。

  “呵呵,挺有想法的”

  李学武站在这看了一会儿,见着那处小舞台是由四个木头箱子拼接而成的,很俭朴,但却也实在。

  搭配现场热烈的气氛,丝毫不比正规舞台差多少。

  现场不时的有人上台接受挑战,而出题人正是机要科的科长江知本。

  所问的问题五花八门,根据上台挑战者的所属部门进行提问。

  有保卫处综合办公制度的,有双预案制度的,有治安管理条例等等。

首节上一节1554/219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