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逆子叛国 第80节

这支骑兵出现后,金庾信迅速下令新罗兵士结阵防御。

如今的新罗军全是步兵,只有少量的骑兵用于护卫金德曼。

李恪当然也不会傻到送她战马。

自己没有骑兵,面对高句丽的骑兵部队,新罗军只能结阵防御以图自保。

看到新罗军原地防御后,高句丽骑兵调转方向,全部冲向了那些正在往城墙上爬的新罗青壮。

这时的新罗青壮,只有简易的残破兵器,连皮甲都没有披, 没有任何防护装备。

高句丽骑兵如狼入羊群,开始了惨烈的屠杀。

手提破铜烂铁不着盔甲的青壮在骑兵面前,没有丝毫抵抗力,况且这些青壮并没有作战经验。

“金将军!是否需要派兵去救援?”金德曼并没有直接干预指挥,而是询问金庾信的意见。

“王上,我军皆为步兵,对骑兵的胜算不大,若是轻易变换阵型对防守不利,反而会把主力军队置于险地。”

金庾信解释后,金德曼微微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静静的看着前方的战场上一边倒的屠杀。

此时的新罗军没有克制高句丽骑兵的手段,不敢上前解救,一旦上前,阵型乱了,就给了高句丽骑兵可乘之机,被屠杀的就是新罗军主力了。

屠杀进行了许久,注意到新罗军不为所动,此时又一支上万人的骑兵杀出,也直奔城下的青壮。

金德曼、金庾信看到后,一阵后怕,幸亏他们此前一直按兵不动。

这第二支骑兵应该就是给他们准备的了,只要他们出兵去救援,防御的阵型必乱,这支骑兵就立即杀出,对新罗军主力展开屠杀。

既然新罗军主力一直按兵不动,那这支骑兵也就没有继续潜伏下去的必要了,于是就冲了出来,和之前的那支骑兵一起,对攻城的青壮进行绞杀。

血腥之气弥漫着整个战场,哭喊哀嚎声响彻天际,喷洒出的血液使地面变的越来越泥泞。

金德曼看着这一切,对攻下高句丽都城功亏一篑愤怒不已。

殷红的血液在战场上无声的流淌、交织、汇聚,朝着低洼处流去。

同样殷红的残阳,在西天缓缓坠去。

暮色渐浓,近三万疲惫的高句丽骑兵终于退去。

战场上已经满是尸体,还有零星痛苦的蠕动、凄惨的呻吟、绝望的哭泣。

直到派出的斥候回报,高句丽骑兵确实离开了,金庾信才命令新罗军陆续撤走。

回到驻地后,金德曼立即向李恪去信,说距离攻下高句丽都城只差一点点,继续请求援助。

李恪二话不说,直接又给了金德曼三十万人。不过这些已经是三十到四十岁的了,十五六岁到三十岁的年轻男子,已经没有了。

除了给人,李恪还给了金德曼十万套盔甲。

这些盔甲都是从百济那里缴获来的,虽然防护能力不咋样,但聊胜于无吧。

应付完金德曼,李恪收到了刘仁轨呈送的奏报。

看完奏报内容,李恪嘴巴差点乐歪了!

刘仁轨这一趟不仅拿到了石见的银矿,还忽悠着倭皇把整个九州岛给割让了!

这个岛可也不简单啊!不仅位置好,岛上资源更是让李恪兴奋无比。

虽然这里面满满的阴谋,但李恪一点都不在乎,只要到了自己手中,那就别想再抢回去!

任何阴谋在绝对的实力面前,都是渣渣!

就算倭皇利用宁国的力量,打残了诸侯,增强了自身实力。可如今的倭国,即便是诸侯与倭皇绑在一起也不是宁国的对手。

更何况是独木难支的倭皇!

最让李恪惊喜的是,灭国小能手王玄策,竟然一直就在自己军中!

奏报中,刘仁轨对王玄策赞不绝口。详细说了王玄策是如何身先士卒、勇猛作战,又是如何把倭皇忽悠瘸的。

李恪自然是喜不自胜。

如今,大唐历史上,高宗朝的拓边大将们,已经有多名聚集到自己麾下。

苏定方、 刘仁轨、 薛仁贵、裴行俭、程务挺、王玄策。

这几个猛人,在贞观年间,都被大唐第一代战神们的光芒掩盖。

大唐第一代战神有:李靖、侯君集、刘弘基、李大亮、徐世绩、薛万均、程咬金、阿史那社尔、契何力、李道宗、薛万彻等等。

直到第一代战神谢幕之后,苏定方等年轻一辈才有机会走到台前。

苏定方、 刘仁轨、裴行俭、程务挺这几人,是李恪主动搜罗到自己旗下,而薛仁贵则是慕名而来。

李恪都委以重任,这也就让他们提前登上了历史舞台,开始熠熠生辉。

如今才知道,还有一大唐狠人,一直就在自己军中。

不过,也难怪以前没有发现。王玄策此时年纪尚小、军职不高,很难被注意到。

而历史上王玄策爆发外交技巧、军事才能的时候,已经是可以代表大唐出使天竺的中年大叔了。

如果不是这次恰好被派到倭国,还很难被发现。

虽然倭皇有借刀杀人的考虑,但这次宁国能够获得九州岛,王玄策确实功不可没!

是人才就要敢于破格提拔,就要敢于给位置、给权。

李恪直接下诏:

以刘仁轨为筑紫道行军大总管,耿思承、王玄策为左右副总管,全面接收合约内的所有土地,歼灭一切抵抗者!

同时,增兵两万,携带粮草三万石,以及可以陆用的振威炮、床弩,前往筑紫岛支援。

如今,半岛南部的战事已经结束,从宁国本土跨海而来十万大军,战损已经补满。

三万去了倭国,剩下的七万人,每天除了训练就是嚷着问,看能不能向哪个国家开战?不然太无聊了!

现在正好,派两万人去支援刘仁轨。

两万大军出发后,李恪立即组织运输船,开始源源不断的运送劳力到石见的银矿。

同时下诏,在这块划归宁国的土地上,修港、筑路、建城,命名为石州。派遣大量工匠前往,开始修炉炼银。

既然是要提炼银铤,那少不了防御和保密。

在如今这个年代,银虽然不是货币,但谁都知道是好东西,谁都会眼红。

尤其是倭国,若是知道自己割让的荒山野岭是一处巨大的银矿的话,免不了要搞事情。

因此,防守和保密就很重要。

处理完石州银矿事宜,李恪突然又兴奋起来。

眼下这个银矿已经到手,而倭岛可不止有大型银矿,还有其他超大型的金矿啊!

要不要也拿过来?

第112章 宁国银元

石见银矿在历史上直到14世纪才被倭国人发现,在此以前,根本没人在意这里的绵绵大山。

后来随着银矿的开采,人们就越来越心惊。

为什么?

这个银矿太大了!存量太丰富了!

到了17世纪,这里每年光是向幕府上交的白银就达到了两万七千斤以上。

据记载,当时的倭国每年向明朝出口的白银达38吨,其中大多数都来自石见。

而这38吨,几乎是当时全世界白银产量的三分之一!

这些数据,可以看得出,石见这座银山的价值是多么巨大!

但还有更豪横的!

在倭国北部一个岛屿佐渡岛上,17世纪初期,发现了一个可以露天开采的金矿。经过挖掘,发现不仅有金矿,还有银矿!

而这里一挖就挖了300多年。在这300多年里,一共提炼出金78吨,银2300吨!

是吨,不是斤啊!

就是这么豪横!

如今这个小岛上,是渡海而来的人在那里,用来作为打鱼、晒网的休息地而已,简直是暴殄天物啊!

另外,倭国还有一个巨大金矿,位于刘仁轨正在接收的筑紫岛上,如今也已经是囊中之物了,不必再过多考虑。

等筑紫岛上一切尘埃落定,也可以着手开采。

可这个佐渡岛,是真让人馋啊!也得搞过来!

不然,过不了多久,就被倭人,或者倭岛北部的虾夷人夺去。

于是,李恪派出几艘运输船,带上1000兵士去搞定这件事。

坐拥大量白银,这就为宁国使用白银作为货币提供了条件。

使用贵金属作为货币,必须得有足够的矿源,不然,就会被别国掌控,就会成为别国的韭菜。

拥有石州一处矿源,已经足够宁国开始使用白银作为货币了。

如今大宗贸易中,付款时铜钱的运输已经占去了很大的交易成本,如果把铜钱换成银钱的话,将大大减轻运输或者携带的压力。

比如通行大唐周边各国的开元通宝铜钱,一贯钱,1000枚,一枚重4.2克,一贯的重量就有4.2千克。

一万贯,就有42吨!八万四千斤!

你这让腰缠万贯的人,怎么缠!?

于是,李恪开始设计银钱。拿起纸和笔在桌子上,俯身写写画画。金胜曼在旁边小心伺候。

在唐代,白银不是流通货币,只是一种商品,一种贵重物品,和其他商品一样,价格是随着行情浮动的。

但整体上银的价格在800文到1200文之间。

在银钱形状上,李恪有点犹豫了,是使用如今的穿孔铜钱的形状呢,还是使用后世的硬币形式?

穿孔的造型,方便用绳子穿起来,利于携带。但是却不怎么美观。

实心硬币造型,倒是美观,不过,就没法穿起来了。

金胜曼看着李恪画的一个个方方圆圆、奇形怪状的东西,感到很困惑:

王上是在画符吗?什么时候开始修道了?

突然,李恪一拍脑门,把金胜曼吓了一激灵。

“我怎么把这茬给忘了!币值增大了,没几个人会把全部家产串成一串,拎出去逛街吧!”

于是,最终确定,用硬币形式的。

经过价格折算和重量权衡,李恪最后决定:

银币设计成实心的圆形,一枚就称作一“圆”,或者“元”。

第一种:重量七钱二分,其中用九成足银,再配上一成的铜,面值一元,等值1000文大唐铜钱;

首节上一节80/3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