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逆子叛国 第81节

第二种:重量三钱六分,用八六成足银,面值为五角;等值500文大唐铜钱;

第三种:重量一钱四分四厘,面值为二角;等值200文大唐铜钱;

第四种:重量七分二厘,面值为一角;等值100文大唐铜钱;

第五种:重量三分六厘,面值为五分;等值50文大唐铜钱。

然后,李恪又画了一副自己的头像放上去。

虽然头像看上去,帅的一塌糊涂!

但这银币放上头像后,看起来怎么有种袁大头的既视感?!

管他呢!就这样了!

李恪当即就准备叫来工匠去雕刻模具试制,可一想如今是在泗城的王宫里,不是在宁城的王宫。

这里可没有高超技术的工匠。

不能立即看到自己亲手设计的银币被铸造出来,实在是遗憾!

于是,李恪就决定,会宁城!

反正半岛的建设、发展已经走上正轨,自己可以回去了。

“小金呐,收拾东西,咱们回家!”

李恪突然朝一脸困惑的金胜曼吩咐道。

如今,金胜曼早已经适应了“小金”这个当今时代“别致”的称呼。

金胜曼和一众宫女,赶紧去收拾路上所需物品。

李恪又召集将士做了些交代,安排了留守将领,其余都回宁国本土。

在前往锦州的船上,李恪又开始了新的政策制定。

下一步就是要成立银行了。

然后,让国民把手中的铜钱都到银行换成银元。各商铺、商人也只能收银元。

以后所有国外商人,都要在海关把自己携带的铜钱先换成宁国银元才能入境,出口货物定价也以宁国银元为准。

进口到宁国的货物,宁国也只支付银元。

先通过政策,促使国内外商人们先接触尝试银元,让其逐步主动使用银元。

继而体会到银元的好处,各国普遍乐于接受使用,最终取代大唐钱。

有了实物银元、有了大量的白银储备做背书,就能计划发行,可与银元自由兑换、使用起来更便捷的纸币了。

到那个时候,宁国只需要不停的印钱,就能买遍各国了!

回到宁城以后,李恪火速找来相应的工匠,开始雕刻制版,铸造。

反复试制多次以后,李恪终于拿到了亲自设计的,带有自己头像的宁国银元。

托在手里的感觉,不轻不重刚刚好。

银元正面写着“壹圆”,边上是“大唐宁国银行”;

另一面是李恪的头像,头像下面是铸造时间“贞观十年”;

之所以要把“大唐”两个字放上,其实是为了尽快让宁国的银元为大唐百姓所接受。

只要大唐接受,就能迅速普及到整个大唐经济圈。

第113章 银元推行

宁国的币制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市场上各家商铺都已经挂出通知,购买商品只接受银元。除非特别廉价的商品,才接受使用铜钱。

宁国的每个工厂给工人发工资,也是全部使用银元。

另外,在宁国的每一个边关、港口,都专门设立了一个货币兑换处,只要你进入宁国。就必须把携带的铜钱,全部兑换成银元以后,才能入境。

如果没有购买任何货物,离开时,会把铜钱如数奉还,但是需要支付一定的保管费用。

当然,如果你兑换后的银元,采购货物没有花完,也可以存放在这里,等到下次再来宁国采购时取出来使用。

这样的话,不仅不收取保管费用,还会给你一定的利息。

这个新型业务的铺面,就是宁国的银行网点。

现在,李恪之前培养的大批算术人才派上用场了。

有了大量这样的人才,银行的网点才能开到越来越多的地方。

很快的,所有对外通商的港口,都开设了银行。

而且,李恪还把银行开到了大唐的幽州、洛阳、长安、扬州、广州等地。

在大唐几个商贸重镇开设银行,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方便商人,促使他们尽快接受使用宁国银元。

随着宁国银行的网点在大唐多个城市布局,宁国银行的存储、借贷、汇兑等业务正式推出了。

如今这个时期,商人们到各地去采购货物,所携带的钱帛,在住宿时,交给旅店看管的话,是需要支付看管费用的,而且还不低。

可宁国银行给看管钱财,非但不收看管费用,而且还给利息!?

于是,广受商人好评!

商人们把自己的钱交给宁国银行看管时,银行的营业人员就开始介绍借贷和汇兑业务了。

借贷很好理解,就是借钱给利息,如今大唐也有。

然而,汇兑,就是个新鲜玩意了!

也就是,你把钱存放在大唐各城市的宁国银行,当然必须是银元,存入后,就可以到大唐内部的另一个城市宁国银行,把银元取出来。

在取出时,只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相当于帮你运输过来的费用,不过这点费用,比你自己运输要节省很多成本了。

甚至,也可以在大唐存入银元,到了宁国再取出来!同样的,支付一定的汇兑费用就可以了。

这些商人一下子就高兴坏了!

这些业务简直是太贴心了,有没有!

尤其是,汇兑!

行商往往都需要走很远的路,甚至出国,

运送大量的钱帛,运费颇巨不说,还需要雇用人看守押韵。

这一路上,有太多的危险等着自己。

有了汇兑这个业务,就可以只拿一张汇票出门,简直太便利、太贴心了!

当即就有些商人,提出,要试用一下新业务!

试多少呢?

先试个一块银元吧!

营业员:……

好吧,可以理解,毕竟一开始,大家对新业务都不太放心。

不过很快,这项业务,就有胆大的商人,十元、百元、千元的汇兑了。

由于汇兑业务,必须是宁国银元,于是,宁国银元快速在宁国各地,甚至大唐商业较发达的扬州一代普及开来。

既是真正的白银,又方便携带。不仅宁国民间迅速接受,大唐各地也开始有大量宁国银元在市场流通。

一开始,仅限于到宁国做生意的商人们之间,互相使用。后来逐步流通到其他商人手中,最后又在百姓之间流通开来。

民间迅速流通起大量国外的货币,这种情况,官员们还不曾遇到过,也不知道是好是坏。

于是逐级上报。

奏折和银元就摆到了大唐皇帝李二的案前。

“这逆子,一刻都不消停,这又是在作什么妖!?”

李二拿起那几枚银元,翻来覆去的看。

一看上面是自己儿子的头像,就知道,奏折肯定与这个儿子有关。

看完奏折,李二也闹不明白,这事到底是利是弊。

于是,召集创业伙伴们来商议。

左仆射房玄龄:“臣觉得,这说不上坏事。”

“噢,说说看!”

“大唐周边各国都在用大唐铜钱,这造成铜钱的大量外流。原本我们花费同样的开采、提炼成本,可以反复使用这些铜钱的。”

“如今流通到海外,无法在国内流动,我们就要不断的开采,而这耗费的人力成本,却都由我们承担了。”

“如果这些银元,在大唐流通,我们就可以减少铸造一些铜钱,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

“这也就是周边国家喜欢使用我们的铜钱的原因。”

中书令温彦博:“臣也赞同左仆射的说法。这银元在携带方面确实十分便利,而且节省了不少存放空间。”

“不过,若是在大唐流通的话,需要让银元和铜钱能够自由兑换。”

李二:“既然银元如此便利,那我们能不能也铸造使用?”

房玄龄:“目前我朝白银的产量很小,不足以替代铜钱。而少量铸造的话,也没多大帮助。”

“但宁国不同,宁国人口少,体量不大,用银元就能满足日常流通使用。

李二:“那就顺其自然?让宁国银元在唐境流通?”

温彦博:“顺其自然即可,不过我们如果使用的话,一不要完全抛弃铜钱,或者不要停止铜钱的铸造。”

李二:“那好 ,就顺其自然,让民众自行选择吧!”

几位创业伙伴离开后,李二又拿起案上的银元反复端详。

这可是自古以来,第一次把头像刻在钱币上啊!

而且这钱币铸造的如此精致!

浮雕的头像线条流畅、还不乏细节,整体看上去栩栩如生。

恐怕大唐都没有这等精细的铸造技术啊!

再说这钱币,每个人,每天都要用钱,都要花钱,若是头像刻在上面的话,那岂不是能被所有人都认识 ,都熟知!?

所有人都喜欢钱,爱屋及乌,时间久了,潜移默化的,百姓岂不是对钱币上的人更亲近!?岂不是成了与百姓贴的最近的人!?

看着看着就来气了,这么好的出名机会,青史留名的机会,这个逆子竟然没想到他老子!

多日之后,李恪收到李二的信:

逆子!为什么银元上没有老子的头像,全是你的!?

李恪:……

首节上一节81/3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