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82职工大院 第204节

  李晓粤嘴角上扬,露出白牙,“我才上大二,早着呢!”

  “你跟甄欣是同学,应该都是城里人啊,怎么会来学农?”张松不解地问道。

  李晓粤摇摇头,“我是农村上来的,我在附高住校,甄欣是城里人,就住在海印桥附近,平时她对我挺照顾的,我们关系一直很好……”

  “我家里人不让我学农,她们觉得我是农村人,好不容易上了大学了,又当回了泥腿子,说出去不好听。”

  “这回,我给她们带了那么多好看的衣服,希望能堵住她们的嘴……”

  李晓粤忧愁地夹了一块排骨吃了一口,眉眼亮了,“好吃,你们快吃,别浪费了……”

  秋火明顺从地吃了一口排骨。

  接着提议道:“你请我们吃了酸奶,这餐饭我来做东吧。”他顺手将放在脚边的那篮柿子提了起来,“你看,我还借你的光,拿了这么多柿子带回去……”

  “附议。”赵嘉敏笑着回应道。

  张松摸了摸口袋里临时放的几块钱,一咬牙说道:“我跟秋火明一起做东。”

  “哟嚯,你也请啊,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李晓粤当即拍板。

  张松笑了笑,“其实我也没那么小气。”

  “噗呲。”李晓粤捂住嘴,接着松开手,“不小气,特大方,吃好饭,带你们去我的试验田转转?不过眼下只有我种的番薯了,水稻已经收割了。”

  “好啊。”张松大喜。

  秋火明跟赵嘉敏对视了一眼,之前张松一直在跟罗锦绣不对付,他们还以为,张松是喜欢上她了。

  但是此刻看来,这家伙,分明就是见一个爱一个。

  吃好饭,秋火明跟张松把帐结了,秋火明借了竹篮子,约好第二天带过来还掉。

  几个人开始往回走。

  这时候的五山还真的就是农村,除了那条主干道热闹一点,放眼望去,这附近几乎都是农田。

  经过水塘,还看到有水牛卧在泥浆里,晒着太阳。

  “早知道,我就把我的长毛兔子给你们带出来看看,是我们学校培育的新品种,它的毛还可以做成衣服……”

  “我们农村真的很需要这些,小小,你做的这些事情,可都是意义重大啊。”张松夸奖道。

  李晓粤瞥了他一眼,“你不怼我,我怎么觉得浑身不自在。”

  她嘀咕了一句,“总觉得你意有所图,我可说好了,我这兔子不转让的……”

  赵嘉敏安静地听着李晓粤说话,闻言,笑得眉眼弯弯,田埂上的风比较野,吹乱了她的刘海,将马尾吹散了,她干脆解开头绳,头发如瀑布般披散下来。

  李晓粤伸手摸了摸,“你这发质怎么这么好!你看看我的,都发黄了,还毛糙的很。”

  张松看了一眼,“我觉得你的发质也挺健康的,跟我二婶的发质差不多,她头发黄,但是上了年纪都不白……”

  秋火明一时间不知道这句话算是褒义还是贬义。

  李晓粤瞪了张松一眼,伸手在他的胳膊上拧了一下,“我是你二婶,我教育一下晚辈!”

  “哈哈哈哈”赵嘉敏再也忍不住了,她捂住肚子笑了起来。

  半响才直起腰,没想到李晓粤竟然是这么一个妙人,她笑着套着李晓粤的胳膊说道:“他有句话也没说错,你这发质啊,不容易长白头发。”

  李晓粤站住了脚,“谢谢老天,好歹给了我一个优点。”

  风吹了过来,赵嘉敏伸手将散乱的发丝,撩起,用头绳扎了起来,她的扎头发的手势娴熟,动作优美……

  让跟在她身后的秋火明看傻了片刻。

  一直到站在前面等着她们的张松在嚷嚷了,这才幡然醒悟。

  “有蛇!”张松叫道。

  只见李晓粤当机立断,弯腰捡起一根树枝,窜了出去,飞快地伸手将他推开,探出树枝轻轻一挑,那条蛇顺着她的力道,跌到了田埂的下方。

  她的动作一气呵成,分外的潇洒。

  “这蛇不能打,它们也能吃老鼠,算是我们田里的帮手。”李晓粤扔掉树枝,拍了拍手心,接着一脸嫌弃地看向张松。

  “你也是农村出来的,怎么会怕蛇啊!”

  张松指着她怒道:“我让你看蛇,我这不正准备把它给弄走,谁知道,你一上来就推我……”

  李晓粤冷笑了一声,“你速度太慢了……”

  眼看着这两人又要斗嘴了,秋火明赶紧提议道:“小小,你这田到了没啊?”

  “到了,插着牌子呢!”

  李晓粤向前跑了几十米,停了下来,这是一块不大的菜地,番薯叶郁郁葱葱,长得极好,土地已经拱开了,看来是大丰收。

  不远处是已经没有水的水稻田,一茬茬,发黄的水稻根部竖立在田地里……

  求月票~~~~

  还差二十张,双手合十

新年写给书友的一封信

  时光荏苒,转眼又是新年将至,对新年不再期待,但这热闹终于扑面而来,路上车辆多了起来,家乡的年货节也如火如荼地举办起来……

  这几年对自身的思考增加了许多,有些明白经文里的那句话的意思了,‘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

  祝愿我的每个书友们都能找到最真实的自己,跟这个世界和解,认真生活,找寻每一个真实的感受与活着的意义。

  至少要对自己诚实。

  当初写这部小说的原始动力,是想记录一下生活,关于大院里的那些已经逝去,或者正在变老的邻居们,他们的故事,但是写着写着,就变成了自己……

  那些关于年少的遗憾,无法弥补的人啊……

  错失的路口,忙忙碌碌的人生,和终于发现自己不是天选之人的茫然……

  新年就在眼前了,原本只想说些祝愿的话,写着写着,又变了模样。

  感谢你们,一路陪着我,每天下班回家,在夜晚到来的时候开始码字,听着音乐,敲击键盘。

  有时候文思如泉涌,那时候特别地快乐……

  谢谢!愿你们每一天都能找到快乐,新年快乐……

第236章 你好,我是新来的老师

  “徒手挖番薯?”张松蹲在番薯地里,顺手撩起番薯叶,看着下方已经被番薯撑开的土地。

  “我说了要给你吃吗?”李晓粤白了他一眼,她扭头看向赵嘉敏,“嘉敏,我给你挖点番薯带回去,这玩意儿要放在灶台里烘才好吃……”

  “不用了,宿舍里没办法生火……”

  “那行,逛一会儿,就送你们出校吧。”

  张松被晾在一旁,颇有几分不乐意了,“,那我们到田里来是干嘛的。”

  “看丰收的场景啊,我特别喜欢这里,只要有空就会过来……”李晓粤深吸了一口气,“今天我不用上课,一会儿我去拿推车,把番薯都给挖了,这些是改良过的,老品种跟新品种都有……”

  “我们帮你一起挖吧。”赵嘉敏提议道。

  “不用,这点活对我来说,不在话下,走吧,我先送你们回去,顺便去借推车跟铲子。”

  秋火明提着竹篮子跟在她们身后,一转头看到张松手里扯着一株番薯叶,他问道:“你不黏手吗?”

  番薯叶是可以算一道菜的,秋火明小时候经常去摘,这玩意儿的汁很黏手。

  张松闻言将叶子扔了,“下意识就摘了,可惜这里没厨房,不然,怎么地,我都能整一桌子菜出来……”

  李晓粤扭头惊讶道:“你会做菜?”

  张松挺直了腰杆,“勉强能搞个一桌菜吧,我爸平时不让我下地,我在家闲着就学会了做饭……”

  “不简单啊,男生很少会下厨的。”

  “我们家也没女人。”张松笑道:“我妈生下我小弟就走了……”

  “节哀。”李晓粤有些尴尬道。

  “她又没死,就是跑了呗……节什么哀。”

  “你家……家都这样了,多一个劳力不好吗?你爸干嘛不让你下地?”李晓粤不解地问道。

  “村里一个看事的说过,说我是文曲星……他就一门心思供我读书了……”

  一听到文曲星这字眼,秋火明不禁乐了,他扭头问道:“那你弟弟呢?”

  “两个弟弟跟我爸在乡下务农。”

  张松想了想说道:“我存点钱,回头给他们一人说个媳妇,村里人现在还羡慕咱家呢。”

  秋火明拍了拍他的肩膀,也难怪这人情商低,没有女人当家的环境下,能这样就已经不错了。

  李晓粤忍了忍终于没忍住,她开口问道:“你妈……她干嘛要走啊?”

  “我爸说她嫌我家穷……”

  “嫌你家穷,还替你爸生了三个小子?”

  李晓粤有些不可置信,“我们村也有走掉的婆娘,那都是给打跑的,没多久又回来了,前几年没个介绍信,是走不远的,最多也就是回娘家。”

  张松瞪了李晓粤一眼,“我爸……”他挤出这句话之后,突然沉默了。

  这年头很少有人离婚的,离婚最多的反而是回城的知青……

  秋火明打了个圆场,“别问了,张松那时候自己还是个孩子,他懂个啥。”

  李晓粤闻言踌躇了一下,抬头道:“对不住啊,我这嘴没把门……”

  张松摇摇头,“跟你没关系,是我不记得了,等回村我打听一下。”

  没多久几个人就走到了学校的主干道,赵嘉敏这才开口道:“小小,你先忙吧,这里我们认识了。”

  “行啊,那我回去了,有时间来玩……”

  “你也是,我们工学院周六有电影,你要来看吗?我请你……”赵嘉敏问道。

  “周六我还不知道要不要外出,我要是来看,就提前过来你们宿舍找你。”

  两人聊了几句,这才散开。

  辞别了李晓粤,秋火明三人出了农学院的大门,沿着五山路往东走。

  走着走着,突然听到张松有些迟疑的声音,“我怎么以前从来没有怀疑过……”

  “怀疑啥?”秋火明反问道。

  “我妈……她或许……”张松的眼睛里闪过一丝茫然,“我不记得她的样子了,但是我还记得她的声音,小时候,她常常哄我睡觉,她会唱一些我们农村的小调……”

  “村里人都说她不好,我也信了,但是我……我找不到她对我不好的记忆……”

  赵嘉敏叹了口气,她在乡下待的那些年,见到了不少的事情,她是外来者,所谓旁观者清。

  “如果查出来,事情跟你爸说的不一样,你会怎么办?”赵嘉敏问道。

  “我……”张松更加茫然了。

首节上一节204/30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