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82职工大院 第250节

  秋火明客厅里的观众可不管这些弯弯绕绕,就连老人家都不困了,看着带劲,这是第一届文艺晚会,开创了一个很难再复制的开头,也奠定了一定的群众基础,《春晚》从此一炮而红。

  等节目散场了,秋火明这才上前把电视关了。

  大家依依不舍地离开,有几个邻居央着秋火明把其它几个谜底公布。

  秋火明老实说了。

  秋建设听在耳朵里,进屋拿了纸笔,一一记了下来,等明天白天就去邮局寄信。

  等大家都陆陆续续地走了,陈素娘打着哈气问道:“晚上回家去睡吧,电视机明天再来拿……”

  爷爷住的地方房间不够,秋建设看了看她们几个,“你们三个骑车回去,我跟素娘就在三姑的房间里凑合过一宿,明天上午吃了早饭就回家……”

  奶奶直接发话了,“都别回去,家里有被褥,客厅里有火盆子,我跟你爷爷还有火明就在客厅里打个地铺,建设去跟老二睡,大妹、小妹还有素娘睡我屋……”

  秋建设摇摇头,“怎么能让你们睡地上,不行,要么这样,我跟素娘回去,火明三个小的留下来。”

  秋火明笑道:“干脆这样,爸妈我们一起在厅里挤挤,我记得小时候也这么挤过。”

  陈素娘微微意动,小妹打着哈欠,“好啊好啊,我要跟妈睡……”

  秋建设左右看了看,“那行,就这么着吧,好几年都没打过地铺了……”

  好在爷爷家里搬家,被褥都拿过来了,床板还有几块,都铺到地上了,室内火盆换了新碳,盖了盖子,秋火明将窗户开了小半扇,老式的房子原本天板就高,倒是不用担心会一氧化碳中毒。

  秋建设睡觉打呼噜,被几个娃合力撵到三姑房间去睡了,秋火明单独睡在一张床板上,陈素娘带着两个女儿睡在旁边。

  已经过了午夜,户外传来零星的炮仗声,秋火明翻了个身,几乎片刻功夫就睡了过去……

  翌日一早,随着窗户外光线逐渐变亮,睡在客厅里的几个人这才睁开眼睛。

  秋火明伸了个懒腰爬了起来。

  “新年好!”他笑着跟其他人打了一声招呼。

  陈素娘披着棉袄,忙着套上棉鞋,“新年好,我怎么睡了这么久。”她瞥了一眼天光说道。

  秋建设从里屋打着哈欠走了出来,“新年好啊,昨晚外面吵死了,愣是没怎么睡……”

  厨房间这才传来奶奶的声音,“哟,都起来了,那就吃早饭了……”

  老太太拿着一团已经揉好的面粉,推开房门,“我还怕吵醒你们,早饭吃汤团行不?”

  小妹嚷嚷着,“好耶,我最爱吃汤团了!”

  老太太看来早就起来,之前应该是在厨房间和面。

  陈素娘快速地站了起来,“妈,你咋不叫我。”

  “看你们睡得香,哪舍得叫……”老太太依旧用围巾包着异常肿大的脖子,她身材瘦小,脸上挂着笑意看着房间里的众人。

  老太太这病是山区缺碘造成的大脖子病,已经固化了,没有再往下发展,至于动手术那就不可能了,县城的医疗水平不行。

  老太太自己也习惯了,真让她去医院,她也不乐意,平白挨一刀,她想想就害怕。

  爷爷蹲在院子的门口,拿着烟杆也不抽,地上的炮仗碎屑被他清扫过了,堆积在角落里。

  见大家都起来了,他这才站了起来,“咋不多睡一会儿?”

  秋建设走了出来,“爸,外面这么冷,咋在外面呆着。”

  “扫了地,动过了,不冷……”

  他看着身材单薄的秋建设,没好声气地说道:“这人,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早上起来,人要动一动……”

  秋建设瞥了一眼听墙角的几个孩子,老脸一红,“爸,大过年的。”

  爷爷这才停了下来,他看向秋火明,目光立即柔和了下来,“乖孙,这回过年,在家待多久啊?”

  “初五要去京城,然后就直接回羊城了。”

  “这么快!”爷爷愣了一下,接着才反应过来,“咋地,要去京城?”

  “去学习。”秋火明也解释不清楚,干脆用学习一带而过。

  陈素娘清洗好脸,从随身的包里拿了雪花膏涂上,这才戴了护袖,走到厨房去帮老太太下汤团。

  她打开炉子,开始生火,一边摇着扇子,一边探头出来说道:“他呀,就是折腾。”

  大妹在客厅将大家的被褥都折好,也走了出来。

  “乖乖,咱大孙子有出息,这么小就能去京城了……”奶奶一边捏着汤团,一边赞叹道。

  “戏文里都说,只有考进士才能进京……”

  “嘿,你说的是进京赶考,咱孙子他已经考上了……”爷爷凑上来说道。

  秋火明听这老两口说得起劲,也不反驳,笑嘻嘻地站在院子里。

  等他们说累了,他这才问道:“爷爷、奶奶,要不,我也给你们买台电视?”

  “千万别买,我跟你奶奶不会用,坏了就糟心了,我们要是想看啊,就去你家,也不远,散散步就到了……”

  秋建设点了点头,“别好高骛远的,家里有一台还不够啊,再多买一台,要被人戳脊梁骨了……”

  爷爷瞪了秋建设一眼,“咋说孩子的,啥叫好高骛远,火明这孩子孝顺,你再说他几句,你就给我出去,大过年的,也不让孩子顺心……”

  小妹在秋火明身后捂住嘴偷笑。

  秋建设一脸的委屈,他“哼”了一声,祥装着没事,往厨房间走去,遮掩式地叫了一声:“素娘啊,要我帮忙吗?”

  陈素娘生好了火,装了半锅水正提到炉子上,闻言嗤笑道:“帮忙啊,帮倒忙是可以的……”

  这回小妹是忍不住了,放开手大笑了起来。

  秋火明咬着后槽牙,努力克制,大妹正在洗脸,一口水呛了,咳了老半天。

  秋建设红着耳根,快速地进了屋,他去找二叔去了……

  早饭是汤团,这跟元宵不一样,这是没有馅的,煮好了之后,小孩子喜欢拿它蘸白糖吃,她们爱吃这个,一个个欢天喜地的。

  这时候白糖金贵,大家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回,不像是后世,白糖已经不再是稀罕物了,像这样的汤团怕是没人抢着吃了。

  汤团有两种吃法,一种是蘸白糖吃,另一种就是跟面条一起下锅,面条跟汤团煮好捞出淋上麻油,佐菜是咸菜或者腌萝卜干,这也是大人们的最爱。

  腌菜几乎都是每家每户自己做的,菜场也不卖这些,家里有女人的,这些东西都不愁。

  这些也不是天生就会,一些小媳妇刚嫁人的,还要到邻居家找婶子们取经,婶子们也不会敝帚自珍,会把腌菜的诀窍都一五一十地告知她们……

  但是这时候的几乎都是女人当家,要是哪家是男人管钱的,整个大院里的人都会瞧不起这家,认为是坏了规矩。

  女人一年忙到头,有点特权也是公认的。

  秋家的腌菜在大院里很出名,当初秋家的咸菜刚腌好的时候,还有人过来借咸水回去做引子。

  爷爷、奶奶家的腌菜就是陈素娘从家里带出来的。

  秋火明大了自然不跟两个妹妹一样喜欢甜食,他跟长辈们一起吃面条、汤团,接连吃了两碗,萝卜干蘸了麻油,香气四溢,让人胃口大开。

  昨儿大家都没回去,现在时间还早,秋建设干脆决定了中饭还在父母家里吃,吃了中饭再回去。

  今天是大年初一,外面放鞭炮的人络绎不绝。

  秋火明拿着爷爷家储存的电光炮拆散了,提在布袋里,带着大妹跟小妹出门去放炸。

  这时候的鞭炮底部是有黄泥糊的,用手捏着尾部,是炸不到手的,比较安全。

  秋火明拿了秋建设一根烟,走到空地上,点了烟,单手捏着一根小炮仗,燃了引线,将手臂伸直,“啪”一声,炮仗四分五裂,他扔掉手里的残骸,继续拿出第二根……

  没多久小妹就学会了,两个人玩的不亦乐乎。

  大妹松开了捂住耳朵的手,也试着放了一根,发现没有难度后,也加入了战团……

  欢笑声引来一群孩子,羡慕地跟了过来。

第274章 城南车站去接人

  今天是大年初一,大家穿的都是新衣服,就连秋火明棉衣里面的那件,红彤彤地毛衣也是陈素娘新织的。

  放眼看过去,这些孩子所谓的新衣服,也只是在旧的棉衣外套上,翻一点花样,大孩子还好,小孩子的衣服,基本都是拿着哥哥、姐姐的衣服改动一下而已。

  秋家这一年的生活水平急剧提升,家里几个孩子衣服那是实打实新做的,加上陈素娘的手艺好,衣服看着像买的成品似的。

  他们三个在一群孩子里面,更显得光鲜亮丽。

  秋火明见围过来的小孩多了,他干脆退了下去,带妹妹玩还行,带熊孩子们,那还是算了,他把布袋交给了大妹她们,叮嘱了几句,自己先离开了。

  等回到家,吓了一跳,院子里坐了好些人,秋建设一见他进来了,立即拉他进了屋,“这些都是煤炭厂的邻居,要看电视,说是早上有重播,我不大会调,你来弄一下……”

  秋火明恍然大悟,这些邻居应该是昨晚没看,所以这一早就过来了。

  她们倒也自觉,自己带了板凳,今天天气还不错,阳光虽然躲在云层里,但是待在院子里也不觉得冷。

  “行吧,我把电视搬到院子……”

  秋火明先把小方桌搬了出去。

  外面陆续走进来几个昨天来过的邻居,秋火明认识其中一位,他笑道:“哥,你昨儿不是看过了吗?”

  “嘿,想再看一遍……”

  秋火明哑然失笑,电视放好后,打开电源,果然今天有重播。

  爷爷、奶奶也搬了小板凳上前凑热闹,电视的声音又吸引了一帮人,明明秋家的这套宅子地理位置偏僻,却人声鼎沸。

  一时间秋家的大院,里三层外三层的,热闹非凡。

  秋火明提着热水瓶,给一些带了茶杯的人家添了些热水。

  他的形象在一些邻居眼里,越发看的顺眼了,谁不喜欢乖巧、懂事的大学生,都是邻居,这说出去也有荣耀。

  有几个年长一点的,已经开始打算,替他介绍姑娘了,吓得秋火明立即转身回屋,接下来斟茶倒水的活他就不参与了,让自家老子去伺候他们。

  他待在里屋,倒也落得自在,就是这院子里声音太大了,他放下手里的书,干脆给赵嘉敏写信。

  院子里的人们,一直到吃午饭的时候,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这是大年初一,别人家里吃午饭,任谁也不好意思留下来,秋火明等他们走了,这才快步走到院子里,利索地将电视机打包,天线拆了。

  中饭吃的几乎都是昨天的剩菜。

  陈素娘又加了两道菜,煮了肉丸汤跟‘蚂蚁上树’,‘蚂蚁上树’可是秋家的招牌菜,用的是山芋粉做的粉丝,回锅的时候加了酱油与辣椒,大人小孩都爱吃,就连平日里吃饭几乎不出声的二叔,也笨拙地举着大拇指,夸赞了起来,“好吃……”

  秋建设那是一脸的荣耀,这年头,家有贤妻本身就是一种褒奖。

  吃好饭,爷爷从里屋走了出来,他手上捏着三个红纸包。

  小妹立即坐直了腰,一脸期待地看向他。

  爷爷拿着红纸包开始一个个分发,“火明啊,好好学习。”

  他从秋火明开始。

  “红叶啊,争取考上大学。”

  “红霜啊,你以后别这么皮……”

  红纸包里的是压岁钱,这时候还没有红包,红纸主要是增添一点喜气,打开红纸,里面放着2块钱。

  “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长命百岁!”秋火明接过红包后,笑着说了一句祝福的话。

  小妹跟大妹鹦鹉学舌地又说了一遍。

首节上一节250/30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