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之前和我说,有人会来接触我买我手里持有的宝成实业股票。”
“可是这么久了,根本就没人联系过我啊!”
“按照现在这个股价,我们亏了起码两千万。”
吴广成吞咽了几口唾沫说道。
两千万对于鲍玉港自然不痛不痒,但是对于他而言,而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啊!
“继续等!”鲍玉港声音洪亮:“心态要放平和,既然没人来找你收购股票,那我们干脆就做长线投资,宝成实业的底子很厚,现如今的股价远低于它的实际价值。你只管等下去,它的股价必然会上涨的,等什么时候你觉得赚钱了,你自己决定卖或者不卖。”
说话的同时,他的双眼,仔细地盯着近日来吴广成收集的资料和报纸,仿佛要从这些文字当中,寻找出一些蛛丝马迹:“这个背后之人的手段太过高明了,连我都看不透他的路数。”
“但我有种直觉,这场战争现在已经步入尾声了。”
“不管结局如何,这个幕后之人,始终是要浮出水面的。”
他本以为九龙仓之战和怡和交手过后,对于股市他已经有了充分的了解。
可现在,他竟然完全看不透宝成实业这支股票。
一跌,一涨。
再跌,再涨。
之后会是跌还是涨?
他不知道。
股价,怎么能够如此随心所欲的被控制呢?
正当他疑惑之时。
鲍玉港的邻居,却是有了一些收获。
李家城细细看着收集起来的资料。
上面全部都是和钟表业相关。
他看的主要是最近一年,钟表行业的动静。
他发现,传统钟表业巨头,这两年营业额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例如东方表行、英皇表行,也包括他岳丈的中南表行。
不难发现,这些表行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主要代理的都是瑞士机械品牌表。
而与之相反的是,手里握有精工、海铁城、卡西欧这些品牌代理权的表行,营业额得到了大幅度增长。
而黄子澄手中的通城表行,正是这个业绩大幅增长的企业之一。
而与之相关联的宝成实业,最近几年的业绩其实非常好看。
在不断地买进配套企业和制作领域企业之时,技术储备得到了丰富,制表技术得到了飞速提高。
也因此获得了多家顶级品牌的代工合同。
按道理手里握有这么多手表品牌的代工合同,足以保证宝成实业股价的稳定。
甚至是高涨。
只不过因为宝成实业多次重组,以及资金抽调,被黄子澄拿来买地。
所以,宝成实业的年度报表的总业绩其实并不好看。
这也是宝成实业股价稳定,却一直偏低的原因所在。
看到这里,李家城越发能确定。
最近因为宝成实业引起的满城风雨,必定是这个幕后之人和自己一样,看到了它的真正价值。
所以,不管这个股价怎么变化。
这个幕后之人,必定都是冲着收购宝成实业去的。
“黄子澄,如果这点都没有看明白的话,那他恐怕要吃大亏了。”李家城手指敲击着桌面喃喃道。
重新埋首看着这些资料,李家城发现港岛内这些钟表巨头。
专心于本业的不多。
英皇的那位杨守成,在前两年就搞起了房地产,钟表业的停滞,更是让他加大了对于房地产和股市的投资。
而他那位老丈人,因为年纪大了的缘故,已经无心经营,最近似乎打算将中南钟表打包卖出去。
只有东方钟表,本本分分的守着钟表这个行当。
看着看着,李家城越发的感觉钟表这个行业,利润巨大。
李家城顺手拿起了茶杯,继续看着。
一张纸被茶杯无意间给带了出来。
李家城捡起,发现是一份报告。
写的是,中环大厦,最近一家新表行在装修。
他有些好奇,看了看名字。
方艺华,这个名字突兀的出现在了他的眼前。
他当然知道这个人名代表着是谁。
那是影视大亨,邵毅府的外室。
一个搞文娱产业的,突然跨界来开钟表店?
这未免太突兀,太奇怪了吧!
李家城感觉自己似乎,捕捉到了什么。
第18章 全城热议,报纸抢脱销
【惊天大新闻,宝成实业一日易主】
《申报》
【继宝成实业股票狂跌,迎来一日高涨】
《港城商报》
【港股狙击手,起底宝成实业新任掌门人身份】
《星岛日报》
【宝成实业争夺战始末,详细分析】
《明报》
没有人能够预料到。
在证券会登记表上,宝成实业的大股东更名之后。
一日之间,竟然风云变幻。
所有媒体仿佛都收到了消息,全都在报道宝成实业。
不管是港岛销量前三的报纸,又或者是左派还是右派刊物。
在这一天,集体报道关于宝成实业的一切。
原因很简单。
只因为它过于跌宕起伏。
过于离奇,过于......不可思议。
赢面十足的“百亿”南洋富豪,竟然就这样输了。
输的这么莫名其妙。
而且最为重要的是,这一次“宝成实业争夺战”参与的散户太多了。
人人都想分一杯羹,但是最后却是大多数人被当成韭菜割了。
甚至于,还有人跳楼,闹出了人命。
这个影响力,甚至超过了此前的“九龙仓之战”。
之前的九龙仓之战是曲高和寡,只有鲍玉港和怡和这样的豪强资本才有资格站在牌桌。
普通人只是围观者。
可“宝成实业”,他们可不光是围观了,还亲身经历了。
所以,才会有如此多的媒体报道。
而不光光是有这么多报纸刊登媒体报道,关注这件事的人更是前所未有的多。
上到豪绅巨富,下到贩夫走卒,各行各界乃至于英国人都买了一份报纸讨论着这件事。
所有人都在讨论“宝成实业争夺战”的细节,说着各自不知道从哪看到的消息。
这一天,不光光是《成报》《申报》《明报》还是《星岛日报》《东方日报》全都卖脱销了。
就是全港岛遍地的茶馆都坐满了人。
仿佛全城都在谈论着这件事一般。
而在这么多份报纸中,尤其以《星岛日报》的幕后人揭晓,以及《明报》的始末分析。
这两份报纸,直接被市民哄抢。
此时在港岛一处小剧组中,一众人穿着清朝民国的戏服,三三两两坐在大树或者屋檐之下,享受着片刻的休憩。
现在这大夏天,拍的又是功夫片,这不休息一下热死人。
几个主演待遇好点,不光有大西瓜吃,还有冰镇的沙示汽水。
一堆人围在一起吃着西瓜喝着汽水,同时他们竟然还聚在一起看报纸。
“厉害啊,从百亿富豪手里面抢公司,竟然还抢赢了。”一名穿着道袍的假道士看着报纸津津有味。
穿着财主服的午马摇摇头道:“黄子澄身家没这么多的,顶多就是十几亿罢了,报纸吹得太过了。”
年纪不到三十,却一脸老成相的捕快林征英对这些不感兴趣:“不管是一百亿还是十几亿,这种富豪也不是我们能比的。”
说完,就躺倒在一边睡了起来。
突然,正盯着报纸看的假道士钟发突然看到了什么,惊呼道:
“我丢,三毛哥快过来看。”
戴着一顶大草帽,在一旁假寐的胖子坐了起来,不耐烦道:“怎么了,又发生什么事情了?”
这个胖子,正是这个剧组的导演兼主演。
钟发赶紧道:“三毛哥,你之前不是买宝成实业的股票亏了一百万吗?”
“今天的星岛日报上说,收购宝成实业的竟然是六叔的儿子。”
“什么?是六叔的儿子?”胖子也就是洪金保扔掉草帽,立刻奔了过来,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