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维鼎睁开双眼,冷静道:“关于屈臣氏冰箱厂的事情,你有人选来接手吗?”
袁天帆坐在副驾驶的位置,听到这个问题,他立刻道:“有,罗贵祥的儿子罗开沐。”
“为什么选他?”邵维鼎皱了皱眉,“我记得维他奶现在是由罗贵祥的小儿子罗友利在逐渐接手吧?”
屈臣氏冰箱厂是他用来作为标准,给其他人打样的。
这个厂长必须要有能力,有魄力才行。
维他奶都被他收购了,虽然还是用着原来的管理层。
但是并不意味着,什么人都可以拿出来用。
袁天帆解释道:“邵董,这个罗开沐并没有在维他奶公司上班,他是罗贵祥另一个老婆的儿子,十年前他和罗贵祥的弟弟罗腾祥一起开了一家叫做‘大家乐’的快餐公司。”
“不过,几年前罗腾祥退休,将产权交到了自己儿子手上。”
“罗开沐这些年一直在和他那位堂弟斗法,还因此闹出了不少新闻。”
“不过就在上个月,我将大家乐给收购了下来,将其变成了非常可乐以及其他饮料的一条隐形销售渠道。”
邵维鼎点点头,这就像百事收购了肯德基这个西式快餐连锁品牌一样的道理。
都是为了扩大可乐的市场份额。
大家乐目前在港发展了十多年,在快餐领域俨然有了一定的地位。
袁天帆能看中它,其实并不意外。
不过这也提醒了邵维鼎,非常可乐要进入美国,扩大其在欧洲等地的市场份额。
或许,也能从快餐领域着手。
“你继续说。”邵维鼎让袁天帆继续说下去。
袁天帆点了点头:“‘大家乐’被收购之后,罗有沐也加入到了集团,经过这些天的观察,和下面人的反映,这个人在管理方面,尤其是在管理明细分工的产业上有一手。”
“大家乐能发展到今天,有一大半都是他的功劳,虽然他没有技术方面的优势,但是作为一个专业的管理人才,我觉得他可以迅速打开屈臣氏电器这个品牌的知名度。”
“行,那就是他了。”邵维鼎点了点头:“另外那个林中桥还有到场的几个人中,你可以重点关注一下,让这些人接手起电视、洗衣机、微波炉、电饭煲这些家电工厂的推进工作。”
这些人当中,林中桥给他的印象最深。
而且这个名字他好像也听说过。
好像是什么港岛的电视大王。
履历上也无可挑剔,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技术管理人才。
袁天帆点头:“是,这些人我都记下了。”
“对了,邵董,之前方总监提交给我一份企划书,他认为家电不同于其他产品,不应该局限在超市和屈臣氏门店,想要单独开一个连锁门店。”
“他的顾忌是对的,家电需要大大方方摆出来,消费者才更愿意上门。”邵维鼎缓缓说道:“这样,和记黄埔旗下有个和记连锁店,就让方协文以这个为突破口,打开和记黄埔封闭的大门。”
李家城收购和记黄埔已经三年多的时间了。
这三年时间,他一直采用的是温水煮青蛙的形式,逐步提高股份,掌握更多话语权从而掌控和记黄埔。
但直到现在,和记黄埔仍然是由英国管理层占绝对主导。
邵维鼎不想和李家城玩这一套。
新官上任三把火,不烧一烧,那些英国人以为还是他们的天下。
邵维鼎冷目一闪:“阿帆,我打算让和记黄埔和屈臣氏合并,这件事你要记在心里,我给你一年的时间,能不能做到?”
袁天帆心中一震,和记黄埔和屈臣氏合并?
如今屈臣氏的市值突破了一百五十亿港币。
而和记黄埔也因为这些天的变动,市值来到了九十亿。
更为重要的是,这两家能够互补,而且各自有着其重要价值的资产。
一旦合并,市值恐怕要突破天际。
当然,两家大集团的合并,这中间有多少困难,难以计数。
先不说二者领域不同,就是和记黄埔的原管理层,就是一笔烂账。
压力很大,挑战难度很高。
但是怎么这么亢奋呢?
袁天帆压抑着心中的激动道:“邵董,您放心,一年的时间,绰绰有余。”
此刻车子已经来到了金门大厦楼下。
下了车,邵维鼎抬头,看着眼前的建筑,笑着拍了拍袁天帆的肩膀。
“阿帆,让你老婆这些天去新界一趟,好好宣传一下那边。”
袁天帆苦笑一声:“邵董,阿莉这些天都没怎么落家,你让我嘱咐我都没法嘱咐啊!”
现如今方莉已经被邵维鼎从明报那挖了过来,如今成为了《朝阳日报》的社长。
她又是个事业型女强人。
新官上任,开始就是大整顿,忙的根本没时间回家。
“哈哈,这倒是我疏忽了。”
邵维鼎哈哈一笑,报纸作为这个时代最为有力的宣传工具,是话语权的象征。
过去《东方日报》是港岛销量前三的报纸。
更名为《朝阳日报》后,邵维鼎对方莉只定下了一个目标。
第一,销量第一。
......
(还有)
第440章 眼见不一定为实,但数据不会说谎
接下来几天,新界开始了大动工。
这一次,再没有人阻拦,再没有新闻媒体敢乱嚼舌根。
新界原住民,更是无比兴奋的投入到了大建设当中。
尤其是靠近深圳的沙田角。
自从港府将这块地开放后,吸引了一大波港岛市民。
他们通过这里,直接就能看到深圳的发展,就能看到对岸的热火朝天。
很多港岛人,都有些恍惚。
我们港岛也能够像日本那样,有自己的电器巨头了?
屈臣氏电器真的能够和松下日立这些国际巨头竞争?
到时候生产出来了,卖得出去吗?
一个港岛市场,能支撑得起这么大规模的投入吗?
不少人都在冷嘲热讽,尤其是那些先前见过邵维鼎然后离开的富商。
俨然是一副看好戏的态度。
但眼看着,德国的生产线落地,一台台机器被运进了厂房。
当这些照片被各大媒体报道的时候。
很多人开始陷入了沉默。
邵维鼎,是来真的。
而《朝阳日报》的一篇报道,又将这一热度推上了顶峰。
内地的百万订单,曝光了。
街头巷尾,到处都是议论。
短短半天,《朝阳日报》就已经卖出了十万份。
“天呐,这么大的订单!”
“内地原来有这么大的市场,他们不是很穷吗?”
九龙的一间茶馆内,看完报纸,有人惊叹。
一名西装革履的人士淡淡道:“醒醒,对岸有十亿人口,光是城市人口就有将近一个亿,再穷,也总有有钱人。”
有人附和:“说的对啊,现在对岸正在搞改革开放,有些人也开始做生意,赚到钱了,而电器是刚需,怎么可能不会买呢!”
“我听说内地买电视机都是需要用票才能买到的,就是因为缺少电视。”一名五大三粗的胡子男,大大咧咧道:“我内地来的表弟说,如果这一百万台电视机投入到内地市场,一定会在短时间内一抢而光。”
听到他这话,不大的茶馆内顿时惊呼一片。
都在为内地的市场吞吐能力而震惊。
这简直突破了他们对于内地的刻板印象。
“啧啧,光是这一百万台电视,就得有个七八亿的销售额吧!”西装男意犹未尽道:“这个家电项目,又要被邵先生做成了!”
他的话引起了茶馆众人的响应,一名小胡子指着外面道:
“那是肯定的啊,新界那边你们去看了没有,到处都在动工,干的是热火朝天,就是招工优先招新界人,不然我真想过去应聘。”
听他这么一说,立刻有人接话:“谁不想呢,凡是邵先生的企业,待遇就没有差的,如果新界工厂是按照宝成产业园屈臣氏产业园那种规格建设的话,运气好,甚至还能分到房子,这是港岛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不少人都纷纷点头:“幸好有邵先生,那些有钱人才不敢那么过分的压榨工人。”
“是啊,不管别人怎么看,反正只要这个屈臣氏家电上市了,我一定去买一台冰箱支持邵先生。”
“对,邵先生旗下公司做的东西,是肯定不会坑我们这些普通人的。”
.......
听着这些议论,茶馆角落处一人将报纸折了起来,口中喃喃自语:“邵维鼎......你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能让这么多人议论你,发自内心的尊崇你?”
他叫林树鑫,刚回港不久,但是飞机一落地,这么多天。
他听到最多的名字就是“邵维鼎”。
而且,不管是在哪,茶馆、餐馆、早茶店,就算是大街上,都能听到行人不经意间就吐出“邵维鼎”这三个字。
“真有意思,希望能早点和你见上一面。”
林树鑫,回到家,打开房门。
他的卧室内,杂乱不堪。
但是在墙壁之上,却是有着一幅巨大的环形图。
环形图中间是一张照片。
邵维鼎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