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根据他所掌握的消息,不管是机械表还是石英表。
邵维鼎都已经建立起了一道厚厚的专利壁垒。
依靠着技术和产业上的规模优势,如今在钟表这个领域。
精工这个昔日的霸主,已经彻底败下阵来。
除了美洲这个市场之外,亚洲与欧洲市场,斯沃琪已经完全占据了主动,霸占着目前钟表市场占有额第一的位置。
根据斯沃琪公布出来的数据得知,光是这一个产业,今年的销售额总计就达到了三十六亿港币。
要知道,去年斯沃琪的销售额不过才七亿港币左右。
整整将近六倍的销售提升。
实在是恐怖。
赵克东有着大局观,但是却也能脚踏实地,是极为标准的务实派。
他一边参观着,一边将心中的疑问问了出来。
像一块海绵,不断从邵维鼎,从屈臣氏产业园身上,汲取着自己所需要的养分。
而作为一个完全具有独立思考,且心智成熟的中央官员。
他当然知道,不是每样东西都适合搬到内地。
所以他在对照内地的产业模式,和大国企的生产模式。
政策,尤其是中央的政策,一旦下发执行。
影响到不是几万人,几十万人。
而是几百万,几千万的工人。
他需要做的,是整体的考量,然后写一份报告,汇报到中央,让领导进行决定。
在参观了一圈之后,赵克定越加坚定了心中的想法。
“邵先生,我们可以派一些人来你这里学习吗?”
邵维鼎淡淡一笑:“当然可以,我这里不设门槛。”
“那可以进工业大学上课吗?”
“赵部长,我这个‘大学’虽然也叫大学,但是可没有什么教育资质,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训工人,提升他们的技能而已,属于我们集团内部的培训机构,你确定要让他们上课?”
赵克定坚定道:“当然,我相信我看到的,邵先生你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这个工业大学对于国家对于社会都大有裨益。”
“如果你愿意的话,我甚至希望你能在广东的家电生产基地,建一座这样的学校。”
“你放心,所有的资质,所有的审批,我来帮你申请。”
邵维鼎看得出来,赵克定没有开玩笑。
但是此时内地对于资本进入都无比严苛。
何况是教育。
后世,华为大学从不对外招生,只是一个内部的学习组织。
为什么,因为对外招生的企业大学,限制太多了。
邵维鼎不想有那么多限制。
他的这个“工人大学”以后会扩大化,会独立出来。
但是绝对不会对外招生。
因为建立这座学校的目的,只是为了服务他所有企业的人才序列培养。
“赵部长,谢谢你的好意,如果条件允许,我一定会去内地办一座这样的大学。”
“广东的家电生产基地,遍及多个城市,那里也有我的股份,对他们进行培训没问题,但是对外招生,就有些困难了。”
赵克东听邵维鼎这么一说,也反应了过来,他刚刚也是情绪上头。
如今细细一想,国内还真不太可能让一个港岛人搞什么私人教育。
这个步子,迈的太大了。
“是我着急了。”赵克东笑着和邵维鼎坐上了车,换了一个话题:“邵先生,昨天港岛的报纸我也看了,你说的那个‘立足两岸三地,以港岛为核心,建立经济一体化’的设想很有意思啊!”
“你的这个想法,是不是脱胎于美国人提出的那个雁行模式?”
雁行模式......
这普普通通的一句话,却在邵维鼎的心头炸起。
第451章 爸爸儿子论,踩得就是日本
“赵部长也知道这个雁行模式?”
邵维鼎有些讶异,可当问出去,他立刻觉得自己这个问题问的很愚蠢。
又怎么可能不知道。
雁行模式是什么?
就是从六十年代开始,日本经济复苏,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日本开始对东亚及东南亚各地区进行大规模投资,转移技术和生产线,以抵消高人力成本带来的企业压力。
在这个产业转移的过程中。
一种关于产业结构在国际间,尤其是在西太平洋地区国家间传递的学说。
开始流行。
该学说认为,在西太平洋地区,各国的经济发展像雁阵一样有序。
美、日作为领头雁,通过资金和技术的供应、传统产业的转移,带动地区间的经济增长,处于带领方向的首领地位。
亚洲四小龙为第二梯队,积极利用日本提供的资金和技术、市场发展本国的同时,也负责将失去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东盟国家。
暹罗、菲律宾、大马这些东盟国家则是雁尾,利用日本和四小龙产业结构转变的机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廉价的人力劳动获取报酬。
在60年代乃至80年代,这一套模式,运行得非常完美。
日本借助二战战争赔款之际,以设备、货物等方式抵付赔款,于是大量廉价的日本商品倾销到南洋市场,为日本国内市场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资金、技术的原始积累。
当战争赔款偿付结束后,日本转变方向,大量的经济援助进入南洋,继续为日本产品打开市场。
到了如今,日本已经取代了美国,成为南洋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
看似很美好,但实际上,大西洋区各国已经牢牢与日本经济绑定在了一起。
各国市场也成为了日本产品的倾销地。
如果一切就这样发展下去,那么日本的领头雁地位,将无可撼动。
亚洲四小龙,以及南洋各国,都将成为日本构建经济霸权,进行新时代经济殖民的牺牲品。
然而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了。
日本试图将中国纳入到他的雁阵计划当中。
从1981年第一笔投资开始,逐年增长。
90年代时日本在中国大陆的投资,一度超过日本在其他海外地区投资的总和。
这也是为什么在90年代的时候,满大街全是日本产品的原因。
他们妄想将中国变成日本发展的新引擎。
让中国成为东盟之下的第四阶梯。
为日本的生产链提供最基础的原料供应,和市场倾销地。
妄图以经济对中国进行新时代的殖民。
如今日本已经开始动手,国内又怎么可能没有察觉。
“新华社驻日本分社的记者,在今年六月给我们递上来一份有关于雁行模式的报告。”
赵克东没有隐瞒,直接道:“报告上详细说明了雁行模式的来由和手段,报告说日本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进行产业转移,回流资本,促进日本国内的发展,进行产业再升级。”
“以此形成以日本为“领头雁”的东亚经济发展的雁行图景,在日本-四小龙-东盟各国之间形成技术密集与高附加值产业-资本技术密集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阶梯式产业分工体系。”
邵维鼎听后点了点头,国内还是有能人的啊!
赵克东见邵维鼎点头,问道:“邵先生,目前国内对于日本的投资,呈现出不同的讨论态度,在你看来,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日本这个产业构建?”
“吃下来,日本的投资技术转让,全都吃下来。”
邵维鼎没有犹豫,狠狠道:“日本人固然有着狼子野心,但是这些钱这些技术都不是假的。”
“他们轻视中国,认为国内的技术上落后日本一大截,所以理所当然的将中国划入雁尾,只能承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可是他们忘了,中国和东亚东南亚的其他国家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本质上的不同?”赵克东顿时来了兴趣:“邵先生,你详细说说。”
邵维鼎点点头:“日本国土面积虽然只有37.8万平方公里,但人口却有1亿。”
“其他参与雁阵的国家,除去中国之外也不过5亿左右,并未产生质变。”
“而且上述人口分散在各个独立的国家,没有一个统一的市场约束,所以没办法对拥有绝对优势的日本产生威胁。”
“但中国不一样,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市场,有着强有力的政府,前面几十年,早就建成了拥有所有工业门类的完整工业体系。”
“日本以1亿人口的市场妄图掌控10亿人口的中国市场,毫无疑问,这是痴人说梦。”
邵维鼎的声音掷地有声:“依我看,日本不适合作为这个雁首,反倒是中国才更加合适!”
“中国所拥有的体量是日本没办法追赶的,这是天然优势。现在国内的经济虽然落后一些,但只要下定决心追赶,经济将会迎来一个大爆发。”
赵克东听后,立刻瞪大了眼睛,这真是一个贪天的设想啊!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他的声音有着钦佩:“国内那么多人争论,可是没有谁像邵先生一下子就说到了问题的关键点上。”
邵维鼎沉默不语。
轻视中国,是日本人所犯下的最大的错误。
所以被反噬在所难免。
然而,最重要的一箭却不是中国射出的。
而是美国。
“赵部长,我的东亚南洋经济一体化,虽然脱胎于日本的雁行模式,但是两者还是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邵维鼎继续说道:“港岛立足点是两岸三地,尤其是国内。”
“国内发展的越好,港岛也就越有底气,向外进行扩张。”
“而日本的底气,来源却不是他们自己,而是美国。”
“他们的经济严重依附于美国经济,在美国主导的全球分工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
“可现如今,日本的所作所为毫无疑问是在挑战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