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港岛,家大业大 第526节

  全球五大唱片公司,华纳、环球、哥伦比亚、百代以及宝格丽。

  哥伦比亚的前身是爱迪生留声机公司。

  百代的前身是“唱片之父”爱米尔贝利纳在伦敦创建的英国留声机公司。

  华纳和环球,都是通过自身影视作品配乐以及资本收购而成长起来的音乐巨头。

  至于宝格丽,目前全靠飞利浦提供技术支撑,也是由飞利浦进行控股。

  宝丽金可以为飞利浦站台,共同推广CD这个数字音频标准。

  可是哥伦比亚唱片,凭什么加入?

  而且宝格丽的历史地位不久就要被博德曼也就是BMG取代。

  这家德国媒体巨头贝塔斯曼集团旗下的一个子公司。

  在20世纪80年代,兼并了RCA、Arista和Geffen后,开始成为国际唱片公司巨头之一。

  “这......”

  山本佐治一时语滞,盛田昭夫在他来之前可没交代这些,只是说请邵维鼎去日本谈一谈。

  “邵先生,CD标准是全新的数字标准,它代表着未来,有着极其广大的前景。”

  山本佐治极力说服道:“如果哥伦比亚唱片能够和我们合作,我们索尼可以向哥伦比亚提供最新的唱片研制技术,这样一来,哥伦比亚唱片也能比别人先一步提前占领未来的唱片市场。”

  “还不够。”

  回答他的还是邵维鼎一句轻飘飘的话。

  这话拿来糊弄其他人就算了,拿来糊弄他?

  真当他对于cd完全不懂啊!

  能否占领唱片市场的,不是什么先进技术,而是唱片的质量。

  没有唱片公司,愿意拿出唱片版权出来制作cd唱片,索尼和飞利浦拿头去推广CD标准。

  真正能够分享到这块市场大蛋糕的是这个专利技术的分红权,是CD机的制造技术专利。

  生产出每一张cd,卖出每一台cd机,都能从中获利。

  这才是实打实的好处。

  “邵先生,你看这样如何,您拿出几天的时间,亲自前往东京与我们社长商谈?”

  山本佐治解释道:“这件事太大了,不是我一个市场部部长可以决定的。”

  邵维鼎坐起身,伸了伸懒腰:“行吧,你也替我转告你们社长一句,松下电器与JVC推出的那个AHD标准,似乎声势正隆啊!”

  “另外,我们哥伦比亚唱片,拥有索尼哥伦比亚50%的股权,虽然经营权是交给了你们,但是别忘了,重大决策,绕不开我们!”

  “我拥有一票否决权!”

  山本佐治冷汗直流,他们索尼的所有设想,全都被眼前这位给识破。

  而且,这位邵先生对于CD与AHD的数字标准之争太清楚了。

  邵维鼎,比传言之中要更加的可怕。

  (求发电,求催更)

第605章 这盘棋,我可已经下了两年

  山本佐治没有得到想要的回答,灰溜溜的退走了。

  只是临走前,再次邀请邵维鼎去东京一趟。

  看着他离开,邵维钟凑上前,问道:“阿鼎,你要去日本?”

  邵维鼎点点头:“日本是亚洲目前最大的发动引擎,也是亚洲最大的经济市场,我们想要发展,日本是如何都绕不过去的。”

  “时间呢?”邵维钟有些担心:“现在港岛一大摊子事,离不开你啊!”

  邵维鼎笑笑:“现在各个层级各个部门,都有直属领导、专项负责人。”

  “如果这样的程度构架,还离不开我这么一个闲人,那我就真的得重新挑选这些中高层管理,重新审视一下我们集团的管理制度了。”

  他也知道邵维钟师在关心自己。

  邵维鼎安慰道:“大哥,你放心,我去日本,也是在招商之后。”

  提到招商,邵维钟有些忍不住道:“阿鼎,咱们这个租金是不是太低了,按照这个价格,咱们什么时候能把成本给收回来啊?”

  “不低了!”

  邵维鼎摇摇头,而后缓缓道:“海港城这个项目,这两年我们总投资超过了二十亿。”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们投入了二十亿,激活了港岛的消费市场,创造了大量的中产阶层。”

  “海港城一旦开业,周边的房价,必然会直线上升。”

  “而这些地皮在谁的手上?自然是我们。”

  “而且,目前港岛最火爆的商圈是中环的铜锣湾,放眼港岛,这是我们最大的竞争对手。”

  “放眼亚洲,日本银座是我们最大的对手。”

  “放眼全球,纽约第五大道、时代广场都是我们的对手。”

  邵维鼎语气十分凝重:“当下我们的重点,并不是依靠着海港城迅速回本,而是要将海港城的八百间商铺全都租出去,打造出全亚洲乃至于全球最大的商业购物中心。”

  “从长期来说,我们是不可能亏钱的。”

  “只要海港城开业火爆,不但能够带动周边的房价,就是商场的人流,以及商圈的口碑效应,都能够给我们带来相当庞大的回报。”

  “而且,租金是可以调节的,繁华是我们收取高租金的基础。”

  “所以,当下我们要打造的,就是这个‘繁华’。”

  邵维钟点了点头,突然有了个主意:“阿鼎,那我们要不要再添一把火?”

  “说说。”

  邵维鼎给自己大哥倒上了一杯咖啡。

  “繁华的基础是客流,以及关注度。”

  邵维钟想了想说道:“那我们是否可以拿出一个楼盘,放到市场。”

  “我们知道海港城的未来,港岛很多人肯定也看好海港城的未来,现在这个楼盘放出去,肯定会被抢疯了,而且我们也可以依靠这个楼盘回一波血。”

  屈臣氏地产下一个项目,是平整大屿山南丫岛,建造药厂还有转移发电厂。

  等发电厂都转移过去了,港灯的精华地皮就能够拿出来进行开发。

  “那就把帝景阁拿出来!”邵维鼎想了想,缓缓道:“这个住宅区优先面向鼎峰系旗下产业员工,定价的话,3000港币一平方尺。”

  这个一尺指的是一英尺,大概就是0.1平方米。

  居屋一般是400-500平方尺,但是豪华住宅,都是千尺以上。

  也就是说,帝景阁中最次的房子,都需要拿出300万港币。

  这对于一个普通港岛市民来说,如同天堑。

  如今港岛的平均月工资在两千港币上下,年薪大概在

港币。

  以这个数目计算,如果要购买一套帝景阁的住宅,一个普通的港岛市民哪怕是不吃不喝都得需要120年的时间。

  “三千港币?”

  邵维钟吃了一惊,作为屈臣氏地产的负责人,他很清楚现如今港岛的房价,也就是一千以下,而且如今正碰上了港币贬值,移民潮兴起,地产隐隐有着崩盘的迹象。

  要不然怡和置地,也不会那么快妥协。

  这时候,起价三千港币每平方尺?

  是不是太高了?

  看着邵维钟张大的嘴巴,邵维鼎忍不住笑道:“大哥,帝景阁就不是给普通人买的,我们的主要客户,还是鼎峰系各大企业的中高层,以及。”

  稳定港岛的房价,并不是说一味地过低就好。

  地产过热的时候,屈臣氏地产房价不动如山,稳定供给,拉住这头不断上涨的疯牛。

  地产即将崩盘之际,屈臣氏地产逆市上扬,给予市场信心,让全港市民看到鼎峰对于港岛的加码。

  稳住大盘,充当着擎天之柱的作用。

  如今,随着中英谈判的形势越见明朗。

  马岛战争之后,铁娘子发表了几番讲话,都是针对港岛。

  引起了极大的波动。

  不光是港币贬值那么简单,而是资本的大量流出。

  这要是造成地产崩盘,毫无疑问会进一步加剧港币的贬值。

  那毫无疑问会重演历史,掀起挤兑潮。

  以至于英国糊弄住了国内,同意港币与美元挂钩,形成了固定汇率。

  虽然短期稳定住了港岛的经济,但是却失去了调节通胀的功能,成为了兑换券一般的存在,丧失了与瑞仕法郎一样,成为国际货币的资格。

  所以,此时此刻,他必须稳定住港岛的地产大盘。

  “大哥,你别忘了,鼎峰银行可是在我们手上的,鼎峰系的这些中高层,他们手上有着多少存款,我知道的一清二楚。”

  “可以说,只要他们愿意,办一个贷款,买下一套三百万的房子,根本没有任何压力。”

  邵维鼎笑吟吟的说着。

  “还能这样?”

  邵维钟这是真的大开眼界了。

  此时此刻,他才真正的意识到,自己这位弟弟对于港岛所拥有的能量,似乎比他想象的还要庞大。

  “在鼎峰赚钱,在鼎峰花。”

  邵维鼎淡笑道:“我说了,咱们让底下的员工有钱起来了,他们才能拥有更高的消费力。”

  “买电器、买房子,他们可都是主力军。”

  这盘棋,从1980年,他刚刚回港的时候,就开始下了。

  ......

  过去,邵维鼎一直想要看到的是,港岛地产崩溃,然后当第二个李家城,趁机大肆收购土地和有价值的资产。

  可是,现如今,随着他在这个时代,待的时间越久,看问题越深刻。

  就越发明白。

  港岛地产崩溃,掀起移民大潮,经济崩溃,秩序重整。

首节上一节526/56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