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魁 第117节

“大人修建水渠造福乡里,不忘祭祀山中神灵,大人真是福报深厚,惠及数百村民呐。”姚仲豫适时奉承着。

李不琢心中一动,看向山上,朗声说:“多谢尊神所赠。”

“来此处。”句芒的声音又从高处的山巅传来,这回多带上了一句,“你独自过来。”

“修建神祠和引水之事,我回来再详细安排。”李不琢吩咐了姚仲豫和江石,便向山巅迈去。

山巅无路,李不琢接近时,跃过两丈宽岌岌可危的岩缝,又攀上笔直如削、挂着手臂粗明晃晃冰棱子的峭壁,才看见一个岩洞。

岩洞边上,几株枯树黝黑的枝桠张扬向天,冻得比石头还硬,树干下盘着两条白森森的大蟒骨架,细看却不是大蟒,头上有角。

岩洞上隐约残留着彩漆剥落的壁画痕迹,从外面看着整洞不大,但入口黑幽幽的,不知里面藏着什么。

“尊神赠我寒泉,是知道山下村庄正在酿酒?”李不琢站在洞口问道。

“我虽沉湎混沌,但仍是一方神灵,此山方圆十五里之事都能知晓。”声音从洞中传出。

李不琢一步跨入洞中,视野先是一黑,瞬息适应后,便见到阴暗之中,一具丈许高的枯黄骨架,屹立在岩洞深处,有着人的头颅,胸前龙骨突却后接两张大翼,双爪如铁一般,扣在一颗巨石上。

木帝句芒!

见此形象,李不琢便无需再分辨,只不过他没料到句芒如今只剩一具骨架。

“尊神为何沉湎混沌之中?”

“灵形之劫……”句芒的声音幽幽回荡在岩洞中,“数千年前,具体多久?我已忘了。有天人降世,我于大战中陨落。只不过我乃神灵,只需被众生念头记住就不会消失,纵使肉身消亡,也保存下了真灵。只是数千年岁月未受香火供奉,世人开始淡忘我等神灵,我便灵形不稳,堕入混沌,险些消亡。”

随着声音渐渐从空灵变得清晰,那具丈高的人面鸟身骨架下,一团青蒙蒙的光氤氲成人形,乃是一星眸少年模样,长发柔顺流淌披洒在背后双翼间,身着黼绣,盘膝而坐,双手托着一具高冠。

“今日多亏阁下香火供奉,才让我从混沌中拔身,重聚灵形,只是灵形尚不稳定……”

说着青光一散,句芒的声音又幽幽回荡在岩洞中。

“待客若不现身,未免太过失礼,只是我还无法支撑太久。”

“如何助你稳固灵形?”李不琢问。

“春秋二季祭祀,每日香火不断即可。”句芒道。

“纵使我不在此处,也会安排村民定时祭祀,你大可以放心。”李不琢道。

“多谢了,作为回报,我会护佑山下谷物生长,不过,我换你上山,并非只为香火一事。”

“尊神请说?”

“唤我句芒便好。”洞中句芒空灵的声音呵呵一笑,“偶尔山中有几个成精的兽类,灵智却都不高,也都没活多久,数千年岁月,我大部分时间都很孤独无聊,还好有过几个寻道的炼气士在此修行,让我能有些乐趣,但最迟的那个,也是百年前的事了。如今好不容易碰到你,你可否与他们一般……”

“这段时日我在山脚居住,闲暇便来陪你打发无聊,只是我经历的趣事颇少。”李不琢心领神会,微微一笑,木帝句芒不似神话中那般威严,却是有颗赤子之心。

“无妨,无妨,你能过来跟我说说当今之世便好。”句芒叹息一声,“可惜今日我灵形初聚,只说这么一会话,就又有溃散之兆,下次你过来时,别忘为我带些祭品。”

第121章.一百一十九:前圣石刻

李不琢从山顶归来,众村民仍在龙骨水车处等待,请李不琢给这处水源取名题字。

李不琢拔剑一挥,于山壁上镌下“龙骨飞泉”四字。

次日,李不琢带着祭品走上句芒山,看着短短半月便焕然一新的酒瓮子村没。

一渠活水自十里外句芒山南麓遥遥而至,银练般流经酒瓮子村,冲刷带动李不琢令农户建造的第二个水车,只待开春,便可灌溉两百亩良田。

冬日,水车运转之力,亦能带动渠边坊中石磨,还可带动劈柴机关。

“如此一来,日后便可年年丰收,而今河东县人心惶然,但天宫不会放任龙雀胡来,此事终解,到那时此地又能吸引许多人来此定居。”

“此地非水陆津要,我探查多日,也不见珍贵矿藏,要形成城镇,有两条路,一是等酒坊发展壮大,二是为句芒神祠传播香火,凝聚信徒,但后者恐怕会触及天宫律法。”

“但日后如何发展,我不需多管,收入能供上修行消耗便已足够。”

心中盘算着,李不琢来到山巅。

提着羊头、五年秋露白进入岩洞。

这回李不琢带了酥油灯,摆在洞中,见到洞壁上有个突出的耳状凹坑,上面插着朽烂的线香细棍。

李不琢把羊头在骨架前,斟上一盅五年秋露白,才走到洞壁凹坑边,插上一根线香点燃。

一点红芒初现,青烟袅袅升起之际,句芒青光氤氲的身影出现在骨架下,灵形已稳固下来。

他看向洞壁的香坑:“那是以前寻道的炼气士留下的,可惜当时句芒山四野都是大泽,无人居住,他离开时,也没找到别人为我供奉香火。曾承诺每三年会过来一趟,也没了音讯,多半是死了。”

兴许因为百年没与人说话,这位木帝显然变得有些话痨,逮住机会,就要解释一番。

“大神怎么没教他些防身的术法?”

李不琢将羊头摆在句芒面前,看他微眯起双眼长长吸气,问道。

“神法怎是谁都可以学会,又岂是谁都能动用的?待过几日我灵形再恢复三分,演化给你看看,你便知道了。不过五百年前倒是有个叫赵长青的,竟真学去了我一招半式,但他信誓旦旦答应为我建立神祠,广纳百万信徒,却也再未过来。”句芒看着羊头长叹。

“长青真人?”

李不琢一挑眉,这位可是载入了小道藏中的大能,当年深秋在姑射山上和大儒论道,对方说着我不见花时此花与我心一同归寂,这位真人坐在半山腰的六角亭中,直接往外洒了半杯茶水,催开一山梨花。这桩花开顷刻的公案,被各类志异至少书写过数十个版本。

“原来止于真人吗。”句芒摇头,“此人多半是有入圣之心,怕我和他抢夺香火才毁约的。可天下众生何止亿万,他怎的如此小气,你说是不是?”

按小道藏所载,赵长青虽未入圣境,却已是大宗师中绝顶者,有半圣之称,行事逍遥洒脱,怎会是毁诺之人?

李不琢心念一动,剑道种子便开始推演原因,却心神一震,神识火种陡然溃散熄灭,过了几息时间,才凝聚起来。

“怎么沉默了,难道你是赵长青的弟子,不敢说他坏话?”句芒问道。

“有理,赵长青的确小气。”李不琢回过神来,顺着句芒的话便回答。心中暗道,一位半圣和远古大神的事,他尝试推演,果不自量。

“你可是如他那等小气的人?”句芒又问。

“这是村里最好的羊头。”李不琢指着句芒身前。

首节上一节117/30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