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试炼,开局水浒我选黄裳 第144节

  恰在这时,宋太宗赵光义继位了……

  结果,套路又换了。

  赵光义在主持殿试的时候,果断宣布:科举时谁交卷最早,谁就滚蛋。

  理由是:交卷那么早,不是显得朕出题没水平么?

  一众考生都傻眼了,只好墨迹到黑灯瞎火。

  但,赵光义时期,殿试文章的水平,明星高于赵匡胤时代。

  这说明,慢工出细活,还是有道理的。

  还好,科举发展到现在,各方面都已经成熟了。

  殿试也是由那些考官先行评审,再转给皇帝终审。

  解决了部分皇帝没文化的弊端。

  交卷时间,也不需要那么卷了。

  差不多就行了。

  苏墨写完卷子,也用了两个时辰。

  大概一半考生,已经完成了文章。

  带着或轻松或期待的表情,交上试卷。

  苏墨简单看了看,发现没有什么错漏,便也交上卷子。

  又过了半个时辰,全部的考生都已交上试卷。

  虽然,殿试不太看中答卷时间。

  但,也没人敢让皇帝一直等他。

  片刻之后,宫女给一众考生端来饭菜,让众考生在殿内用膳,并休息等候结果。

  后殿,则开始了如火如荼的判卷工作。

  一众考官也是采取交叉评卷的机制。

  但,不需要糊名誊写的环节。

  毕竟,殿试不存在黜落。

  批改出来的结果,也并非最终结果。

  是要交给皇帝审核的。

  皇帝自然是公道的,不需要这些监督机制。

  就算不公道,也没办法……

  只要言之有据,点谁当状元,本身也是皇帝的权力。

  “禀圣上,试卷已批阅完毕。”

  夕阳西下,余深恭恭敬敬将批改的名次结果,连同试卷正本。

  一起,呈到了宋徽宗面前。

  “嗯,辛苦了,结果如何?”

  宋徽宗问道。

  “何焕、张九成、梁守亮为前三。”

  余深脸色神色有些凝重:“另还有一份试卷,我等才疏学浅,难以评价,还得陛下亲自定夺。”

  “何焕、张九成、梁守亮……”

  宋徽宗目光一闪:“朕闻黄裳为省试魁首,如今他殿试连前三都没进么?”

  “这……黄裳就是那份难以评价的卷子。”

  余深脸颊抽了抽,神色显得极为怪异。

  他看了苏墨的卷子之后,整个人都是懵的。

  以至于,很难用语言来描述这种心情。

  “将这四张卷子取出,朕亲自审卷。”

  宋徽宗轻哼了一声,淡淡道。

  “是!”

  余深松了一口气,连忙将四张卷子依次取出,送呈给宋徽宗。

  “嗯,梁守亮这文章,稳重如山峦。”

  “内容虽有些空洞,不过,没有为官经验,便能够有如此见识,已经不错了。”

  宋徽宗一气读完,淡淡一笑,放在一边。

  中规中矩的好文章,没什么太大的亮点,也没扣分点。

  “嗯?张九成取了个巧,讲的都是上古圣皇之道。”

  “这种东西,不能说错,但也没太大的用处。”

  “说了半天大禹治水,他懂怎么治么?”

  “不过,文辞华美,出类拔萃,读之朗朗上口,宛如六朝骈文一般。”

  宋徽宗笑了笑:“估计是早就写好的,恰好让他押到题了。”

  “臣也是这么想的,这才判他为第二。”

  余深躬身道。

  毕竟,也没说殿试不准押题。

  只要不是抄袭,自然算数。

  “至于何焕么……嗯?说川蜀的?”

  “川蜀之地迥别与中原,自成体系,确实自太祖太宗起,便伤透了脑筋。几次叛乱,牵连百万。”

  “役兵制……”

  “各族不得其利,难以归心,自治共治……”

  “对茶叶和布帛的禁榷之策,令布商茶商及其从属血本无归,心怀愤恨……”

  “许民间通商大理,征之以税,归之国库……”

  宋徽宗看完文章,微微颔首:“此人应该是蜀地士子,对家乡多有调查。”

  “言之有物,部分提案,确有可行之处,大才啊!”

  “正是,此人乃省试第二名,当时文章也是绝佳。”

  余深点头道:“若非黄裳其人,臣以为,此人亦可为省元之才。”

  “嗯,朕再看看黄裳的。”

  宋徽宗笑了笑,拿起最后一张卷子。

  “好字!浑厚端庄,淳淡婉美!居然有人可以将三馆楷书,写出如此造诣!”

  “竟似不在蔡太师之下!”

  拿起卷子,只看了一眼,宋徽宗脸色便是微微一变,讶然道。

  这个评价,其实极高。

  毕竟,如今天下盛行四家字体,便是苏轼、黄庭坚、米芾、蔡京四人所创。

  这四人,也号称宋书四绝。

  前三者,已然陆续作古。

  蔡京基本上,便是公认的书法第一人。

  PS:前面三个没争议,“蔡”基本上说蔡襄和蔡京的对半开。

  但水浒世界观下,蔡明文说了是蔡京。

  “晋地产煤,大同、阳泉、太原、吕梁、长治、晋城一带,不下亿万……”

  “……可用于冶铁、铸钱、炼硫磺、烧石灰、砖陶、黑矾。”

  “精铁布于幽州,又聚于西南深陆、闽地沿海。”

  “赣地德兴铜矿……”

  “以此为基,大兴城建,五年之功,此数地便可焕然一新。”

  “道既畅,川蜀、岭南、琼地亦可采之,无非轻重缓急之道。”

  “……这还有规划流程?”

  “兴土木,开山林,其道贯通南北,战时补给不辄……”

  “……官既取其利,亦藏富于民,上下一心,自可国富民强!”

  宋徽宗长长呼出一口气,整个人都傻了。

  他只是要一个治国看法,对方直接写了个十年之策?

  还是有详实数据的。

  这是什么神仙卷子?

  宋徽宗感觉有点牙疼。

  “陛下!我等才疏学浅,难以判断内容、事例真伪,故奏请陛下……”

  见徽宗不答,余深拜道。

  “传工部尚书、侍郎等一干人等,复核此卷。”

  宋徽宗咬了咬牙。

  “那状元之位?”

  “结果出来之前,暂不公布。”

  “是!”.

第一百一十四章 三元及第,状元郎!

  集英殿的后殿,在工部钱尚书的率领下,侍郎、郎中、主事乃至一众老学究围在一起。

  一边翻阅着苏墨的试卷,一边查阅着文献。

  蔡京、余深、乃至礼部一众官员,或坐或站,环绕在判卷桌四方,面面相觑。

  气氛严肃之余,还带着一丝诡异。

首节上一节144/88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