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卖烧饼,朱元璋求我当皇帝 第17节

第24章 震惊朝野

朱环看着常升消失在插柳巷街道的人群中,不由开始沉思起来。

蓝玉可是堂堂大明凉国公,还是打得北元丢盔弃甲的破虏大将军,为何会突然对自己如此好?

他不过是过来喝了一次酒而已。

想到那天他和刘三吾过来喝酒时的神情,朱环更是觉得越发蹊跷了。

难不成,我这副身体还真有些秘密么?

朱环对这个身体八岁前的记忆是一丁点都没有,而他那个养父,每次朱环问起自己八岁前的事情,养父也都是摇摇头。

表示让他不要再多想,而是过好现在的生活就可以了。

朱环摇了摇头,他是个心性阔达之人,既然想不起来,那就随他了。

至于这个购粮批文,朱环也没打算用,毕竟不明不白的被常升送过来,还是谨慎一点为妙。

至少,等下次黄老爷子过来,问问黄老爷子的意见再说。

朱环将购粮批文收好,不过内心还是对蓝玉和常升升起了一股感激之情。

可惜这个凉国公,等今年朱允被立为太子,他也就会被朱元璋给杀害。

而蓝玉是常遇春的妻弟,而常升又是常遇春的二儿子,在即将到来的蓝玉案中。

常升也会被牵连,一起被诛杀了。

想到这里,朱环也有一些遗憾,只可惜自己虽然来到大明十年,还只是个小酒馆的老板。

对于这种历史进程中的答案,朱环现在还是有心无力。

朱环坐在柜台前,望着酒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心想。

这黄老爷子好一阵子没来了,又没叫个人来报个平安,咱前阵子跟他交代的事情,他都当个屁给放了啊!

他最近身体还好么,这大热天的,要注意身体才行!

这边,常升将购粮批文送给朱环后,便直接来到了凉国府。

蓝玉看到回来的常升,便激动的问道:“如何,雄英他又说什么吗?”

常升脸上露出一丝悲伤,朝着蓝玉说道:“舅舅,啥也别说了,这雄英对我一点印象都没有,还叫我大哥。”

“我可是他舅舅呀,居然开口叫大哥,看来雄英当年肯定是遭遇了一些很大的变故,记忆全没了。”

蓝玉听到常升这番话,气的一拍桌子骂道:“十年前,东宫肯定是出了大变故,还是针对咱常氏一脉的孩子的大变故!”

“针对常氏一脉?”常升忽然惊道:“你是说,东宫十年前针对咱姐的孩子?”

“对,当年你姐死的早,而他留下两个孩子,当时雄英表现的很聪慧,肯定引起了其他太子妃子的妒忌!”

蓝玉握紧了拳头说道:“我猜肯定就是那吕氏,她十年前已经被立为太子妃,她为了自己的儿子能够上位,便想除掉咱们常家的孩子!”

常升不由骇然,朝着蓝玉说道:“那这么说,咱们还有个允也在宫里,那?”

想到这里,常升不由的一阵胆寒。

这帝王家,果然一点亲情都没有呀!

蓝玉沉思片刻,便朝着常升吩咐道:“这样,你去暗中联系廖家兄弟,他们现在就在东宫担任殿前侍卫,要他们一定要保护好允那孩子。”

“允虽然生性顽劣,但毕竟是咱们的孩子,现在东宫内肯定暗流涌动,吕氏一定在为自己孩子谋划大计,可别让那妒妇在伤了允。”

“顺便,再让他们暗中调查下,看当年雄英的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

“是,我马上去办!”

常升眼神中露出一股狠厉,他虽然不善于玩弄政治权术,但是如果有谁胆敢动他姐的孩子,就算拼了他这条命,他都会让那谋划者死无全尸!

朱元璋看着礼部呈上来的奏折,整个人都笑开了花,不时的赞道:“好,这真是见大好事呀!”

折子上写的是,占城国派出朝贡团来到了大明,答应了大明提出的所有的要求,占城国全体国民愿意成为大明的附庸国,今后为大明马首是瞻!

而户部尚书赵勉则算了一笔账,根据当前大明的物价情况,此次占城国的朝贡物资,折算成白银,足足有270万两之多。

270万两,这是什么概念。

此时的大明,一年的财政总收入也不过780万两,这还是将纳粮的税收全部折算出来的结果。

占城国一次朝贡就是270万两,这已经占大明财政总收入的三分之一还多了。

朱元璋想到这里,即便是这辈子见过那么多大风大浪,依旧还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占城国才多大,整个面积加起来,也就和浙江差不多,而这一次朝贡就能带来这么多收入。”

朱元璋朝着刘三吾等人缓缓说道。

这也彻底让朱元璋相信了朱环的言论。

“咱大孙说,叫我别小看了这群番邦,他们有钱的很,他们来大明朝贡,哭穷,都是装给咱们看的!”

“看来,大孙说的,都是大实话呀!”

想起朱环的这番言论,朱元璋的嘴角微微上弯,心里却已经乐开了花。

刘三吾此时也夸赞道。

“皇上,你这大孙子厉害,真的厉害!”

“仅占城国的这笔朝贡,就已经解决了北征的粮草问题了,等占城国粮船一到,我们便可直接派军队北上,解除此次的边患问题了!”

刘三吾看着朱元璋的这副表情,哪能不知道此时的朱元璋心里在想什么。

他心思开始活络起来,既然老皇帝如此喜欢这个朱环,那他也要想想,如何才能让朱环能够获得正名才行。

刘三吾脑海中正在思考着这个问题,而这时朱元璋书房的门被打开了,太监黄三狗拿着一封奏折走了进来。

“皇上,这是礼部那边直接呈上来的加急奏折。”

朱元璋接过奏折,才一打开,脸色顿时大变。

他耐着性子将奏折看完,然而火气已经彻底止不住了。

“混账,陈迪是干什么吃的,手底下的人都管不住么!”

朱元璋伸手将奏折丢给刘三吾,骂道:“这群腐儒知道什么,一天天的正事不干,只知道说些礼义廉耻的官话,老百姓的疾苦看不见,国家的危难看不见,他们除了嘴上说那些道德官话,还会些啥!”

“咱每年拿俸禄养着他们,他们只知道给咱添堵!”

刘三吾赶紧接过朱元璋丢过来的奏折,才一打开,整个脸色也都大变!

第25章 蒋的汇报

这奏折,居然是以礼部右侍郎农子墨为首的一批官员的集体奏报!

签名的除了礼部右侍郎农子墨以外,还有几名鸿胪寺的官员以及翰林院的一些官员。

当然,因为牵头的是礼部右侍郎农子墨,朱元璋自然将责任怪罪到了礼部的头上。

关键是这奏折开头居然就是反对占城国举国附庸的建议,以及建议皇上停止北征,以免劳民伤财!

怪不得朱元璋会发这么大的脾气了。

刘三吾也微微眯着眼,心想。

这陈迪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能纵容手底下的官员如此胡闹。

如果仅仅是翰林那边的建议,朱元璋倒是完全可以将其忽略,毕竟那帮儒生,朱元璋也没指望他们能给大明的施政带来什么好的建议。

但是这牵头的是礼部右侍郎,朱元璋就不能坐视不理了。

如果一国官员都是一群只知道说道德文章的空谈之辈,那这个国家还能有什么好的发展?

朱元璋依旧怒火中烧,他骂道:“农子墨他们居然跟着翰林的那帮人胡闹,他们难道不知道,一个国家只崇尚空谈,是会亡国的吗?”

“亏他还是从地方调入礼部上来的,居然还会写出这样的奏折出来。”

发完这通脾气,朱元璋直接朝着刘三吾吩咐道:“刘三吾,传咱的话,告诉陈迪,要他好好管管自己手底下的官员,还有告诉农子墨,大明的百姓和占城国的百姓在他心里到底谁更加重要!”

“还有,要农子墨昧心自问,蒙元的大军都到咱边境了,还杀了人,咱要是不管,那今后北方百姓会怎么看咱,天下百姓会怎么看咱,他农子墨要是不能体会这些,咱就调他去北方看看,看看那些被蒙元鞑子肆虐的百姓,日子过的有多惨!”

“是,臣马上去办!”

刘三吾连忙领命下去。

书房内只剩下朱元璋一人,但是他还是面色铁青,站在门口的黄三狗从门缝里偷偷的看着朱元璋,见朱元璋喝完一口茶水,将杯子重重的放在桌上,吓得赶紧缩了缩脖子,大气都不敢喘了。

这可是朱元璋心情不好的标志性动作,自从黄三狗在十年前调到朱元璋身边,早已经熟悉朱元璋的一些言行举止了。

这时,蒋从门外走了过来,黄三狗看到蒋来了,整个人都松了口气。

连忙尖着嗓子喊道:“锦衣卫指挥使蒋求见。”

“进来!”

朱元璋在门内回道。

蒋整了整衣冠,昂首走了进来。

“蒋,怎么搞的,咱要你办的事情怎么这个时候才给咱办好?”

朱元璋此时心情不佳,朝着跪在地上的蒋指责道。

这话自然是职责蒋去调查朱雄英尸首失踪和朱环的身世的事情。

蒋脸上没有任何喜怒之情,而是直接回道。

“回皇爷的话,卑职接到指示后便立刻着手去调查了,也已经调查出一些情况,特赶来给皇爷禀报。”

“说,你都给咱查到了一些什么?”

朱元璋说这话语气还算正常,但是在那龙袍下的右手已经开始微微颤抖了起来。

他也很紧张,一方面担心朱环的身世不是他想的那样,那自己的雄英看来真的就死了。

但另一方面又担心朱环的身世正如自己所想是雄英,那十年前居然有人在自己眼皮底下,在东宫闹出这么大的事情,那这人到底是谁。

朱元璋侧对着蒋,都不敢直视他,深怕自己的表情绷不住了。

而这时,蒋的声音传了过来。

“皇爷,卑职查到,这朱环十年前是突然出现在应天府的,之前的所有信息,没有任何线索。”

“而且他的那位养父,朱大郎,也是突然出现在应天府的,朱大郎的户籍都是后来应天府府衙的人给他补办上去的。”

“那朱大郎的身世来历都没搞清楚,应天府府衙的人就给他办好了?”

朱元璋语气阴沉,问道。

“是的,办理的人是当时的应天府府尹张朝贵!”

蒋回道。

“混账,这人居然敢擅自给人办理户籍,是将咱的规定当废纸么?”

“咱明明规定了,所以的户籍办理,都必须又来龙去脉,应天府这帮官员是怎么搞的,拿钱就办事是么?”

朱元璋怒骂道,浑然不记得了,他帮朱环办理户籍,也是这么直接办上去了的!

首节上一节17/10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