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清 第77节

钱清跟了霍崇之后,在平台中的地位仅次于霍崇。又得到霍崇真传,着实忍不了,便也笑道:“想来道长知道,我师父不信这个。”

长信道长面带微笑问道:“钱姑娘也不信么?”

钱清一时有些语塞。霍崇是真的不信这种东西,钱清能够确定。但是钱清自己是被命运捉弄,一时抛入深谷,一时又意外的被推上钱清幼年时想都不敢想的高峰。

之前办学习班的时候,学员们自由时间聚在一起吹牛,突然就提起什么是幸福的问题。到底是什么时候才是自己感觉最幸福的时候。

钱清当然觉得父母双全,跟在父母身边是幸福。然而母亲早亡,父亲又因为文字狱被满清杀害,全家都遭到连累。可经历过这种种,却意外的让钱清到了霍崇身边。

在霍崇身边的日子对于钱清来说并不苦难,甚至在不少时候让钱清感受到不亚于年幼时候的幸福感……

但是想到霍崇的态度,钱清整理心思,正色答道:“道长,我不信。”

“就该如此!就该如此!”长信道长有点激动了。

钱清看老头激动起来,有些担心老头喋喋不休。托了老头的福,有不少胶东半岛一带,也就是登州那边山区的山民们为了能获取钱清他们不准备带过河的粮食,都在帮着部队运输。

人多力量大,大清河上的槽帮洪舵主又是水上的积年行家。眼看战利品就快全部运过河。钱清是真的没时间和老头瞎扯淡了。

但老头来了兴致,钱清发现除了老实听扯淡之外也没别的选择。

第一百五十二章 空城计(一)

登州镇大营覆灭,整个胶东半岛没什么成建制的清军。加上之前的几场战斗,种福平台覆盖区域内只剩下少数零散清军与满清衙门。

这样的局面下,有长信道长组织,才能出现数万民众参与运输的壮观景象。大汉军队过了大清河,拿了报酬的洪舵主立刻指挥船队离开。等着分东西的民众将留在大清河以北的粮食全部分光,也运着粮食返回穷困的山区。

便是如此,最后还是有将近八百名依旧嫌赚的不够多的壮汉参加到运输行列。他们都得到了承诺,如果肯一路把东西运过小清河,运抵最终目的地临淄县,他们可以得到更多的报偿。大汉军队甚至会派人护送他们到故乡。

有了这样的承诺,加上长信道长的号召力,以及霍崇种福平台这几年进入胶东半岛后立下的名声。壮汉们个个卖力。

钱清率军前来的时候携带了一千辆车,更准确点说,是一千组合了车轮与车轴的轮胎,以及固定简易车架的铁质部件与绳索。

此时剩下的都是需要运回根据地的战利品,整过重新整理捆绑,两千部队护送着运输队直奔临淄。

钱清觉得很是开心,意外的帮助不仅超额完成目标,更让缴获大增。甚至连回程时间都缩短了许多。原本说要增加三天时间,现在预计只需要增加一天。

众人行走之时心情更是不错。胡浩然凑过来问道:“大姐,道长说了那么多,都在说什么呢?”

“我也没听明白。”钱清坦率的答道。

胡浩然不解的问:“那大姐还听得那么认真?”

钱清压低声音,“咱们可得罪不起道长,他要说,我只能听着。反正不吃力。下次若是道长对你讲这些,你可要学着。”

“罢了。”胡浩然连连摇头,“我可没那耐性。”

其他人想法与胡浩然差不多,既然听钱清都说听不明白,大伙也不再多说。都讨论起关于这次缴获的多寡,还有回去之后能得到霍崇何种赞扬。

钱清心里面可没有表面上这么不以为然,长信道长的话的确不容易明白,钱清却没有小看的心思。她生平就见过霍崇与长信道长聊天的时候能谈的那么畅快。平日里的霍崇总像是若有所思,心里面藏的东西远超过他说出来的。所以钱清忘不掉霍崇神采飞扬的模样,仿佛整个人都年轻了十岁。

继续走,就见旁边的雷虎看了自己,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长信道长讲述那些东西的时候,雷虎也凑过来听了一阵。钱清觉得雷虎或许听懂了点什么,就笑道:“雷秀才,难道你也在悟道么?”

这段时间雷虎觉得钱清对自己一直是以礼相待,也就是很冷淡,只是因为公务才会说几句。此时听听钱清主动搭讪,还是带着微笑。不解之前就已经有了笑容,雷虎叹道:“我没想到长信道长倒像是个真修道的。”

钱清听到这话,就不敢再让雷虎把这个话题说下去,立刻板起脸,“霍先生都很尊重长信道长,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雷虎完全没猜透钱清的心思,只觉得这女人的心思真难猜,前一刻还笑着说话,此时怎么就变了脸色呢。

没办法,雷虎只能继续沉默着向前走。好在长信道长的话也真的有意思,雷虎回忆着听到的内容,倒也不觉得有什么无聊。

“钱姑娘。凡人都以为若是有了某种星格,就可以原地不动,等着上天给那人呼风唤雨的能耐。这可是打错特错。霍先生虽然不是修真之人,对于修真的见识胜过无数道士。这等事贫道就不班门弄斧。这大道便如洪流,一往无前,绝无顾忌,更不回头。既然钱姑娘或许有七杀命格,也请钱姑娘一往无前。只要钱姑娘如此,便不会失了这份眷顾。”

雷虎本以为长信道长会讲述些神神鬼鬼,或者因果报应,或者是什么秘术。却没想到道长所说尽是些微言大义。便是此时依旧想不明白,也觉得道长很厉害。

而钱清的回答在雷虎心中的感觉竟然不在道长之下,听完了道长这番话,钱清答道:“道长所说……这不就是运气么?”

“哈哈,果然聪明。有人把这天意说是运气,有人把这天气说成造化。贫道乃是修真,自然觉得世间有大道。说这些不是要让钱姑娘去寻这大道。贫道只是想告知钱姑娘,既然钱姑娘此命格已经有天意眷顾,那就沿着当下抉择一路向前。凡人都会困惑,若是钱姑娘遇到困惑,乃至于质疑这来路。不如将自己交与天道,沿着这一路走到尽头。自己不变,天道眷顾也不会变。”

雷虎感叹着长信道长的高深认知,也怀疑这家伙是不是装神弄鬼。前面的话海能理解,后面的话竟然完全理解不能了。

正在想,路上一阵骚乱。没多久,就见三匹健驴停在众指挥前面。驴子性子倔强,没有马匹那么通人性。此时跑得很畅快,突然被叫停,不高兴的啊嗯啊嗯的发起了驴脾气。

不过霍崇军中此时别的牲口不多,就是驴多。骑驴的通讯员蹦下来,将一份文件交给警卫员。警卫员递给钱清,钱清打开一看,原来是霍崇要她按计划行军。想到再过两天就能见到霍崇,钱清满心欢喜,对通讯兵说道:“我会和临淄保持联系。你回去告诉先生,我们能提前两天。只比之前计划晚一天。”

通讯员却没走。看着通讯员欲言又止的模样,钱清收起笑容,“到底怎么了?”

通讯员来的时候接到命令,不得逼着钱清主动加快灰军速度。此时乃是钱清主动询问,就把李树德已经逼急临淄,霍崇亲自带根据地剩下的三百不对与李树德两千清军周旋的消息。

钱清大惊,立刻召唤其他人商议。众人听到这消息也都急坏了,若是霍崇有个闪失,打了多少打胜仗都没了意义。根据地在临淄或者蒙阴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霍崇所在的地方才是大家的归处。

刘时旺、胡浩然立刻要全军抛下战利品,立刻赶回去。钱清当即要他们不要这么急,“先生上阵,便是只有三百人,也能杀的李树德两千人片甲不留。所以先生才让我们从容回军。既然这样,我先带六百人回去。你们小心行军,李树德突然攻打临淄,必然有蹊跷。或许他的目标不是先生,而是咱们呢。”

就在钱清想办法安抚部队之时,李树德带着两千人到了临淄城下。就见李树德走的那条路所直通的城门大开,城头上高高坐着一人。身边站了两名侍从。

李树德听到探马禀报的时候已经觉得极为不解,此时靠近,果然场面与探马所说的没什么不同。虽然城门口没啥老卒打扫道路,这场面依旧气的李树德命叫阵的大嗓门士兵大骂:“霍崇,你这狗贼。到底是弄得什么玄虚。用空城计么?”

第一百五十三章 空城计(二)

霍崇的个性直来直往。听城下清军叫阵,也不搭理他们,只是继续执行已经做好的准备。

见城上如此淡定,李树德反倒不安起来。他把单筒千里眼递给旁边的家伙,“你再认认,认清楚!”

那人乃是临淄县的一名举人,以前没用过单筒望远镜,这么一用还真不习惯。只能手搭凉棚,眯着眼用力看城头的到底是谁。李树德对着其他前来投靠的临淄本地人问,“你等说临淄县城里面没多少贼人?可是在诓我?”

临淄本地忠于满清的那些赶紧陪着笑答道:“大人,俺们见到城内也就是一两百人。俺们打听出来的,城里只有两百贼军。”

李树德心中翻腾不已。他与谢赐履总兵商议,双方一起夹击霍崇。为了防止被霍崇各个击破,两边要加强联络。

两路兵马当中李树德所部人数少,谢赐履就建议李树德要格外小心,霍崇很可能对李树德所部先发动进攻。

前几日一直小心进军的李树德收到来自济南的消息,霍崇所部贼军进攻济南,要谢赐履与李树德都加快速度猛攻霍崇。依照李树德性子,一个汉人官员竟然敢对李树德这正黄旗的旗人如此呼来喝去,那是不能忍。

然而想到雍正的态度,再想想自己戴罪之身的现状,李树德还是决定先怂一下。不前去济南援助,而是抄了霍崇的老窝。

继续缓慢进军之际,临淄县内一些忠于大清的人就跑来禀报临淄县内的局面。经过仔细询问,李树德觉得一切消息都能对的上。霍崇主力在屠戮流放一众进士家族之后北上进攻济南,此时临淄与淄川极为空虚,正好给李树德戴罪立功的机会。

再次询问这帮人之后,李树德心中极为焦虑。空城计作为一出戏,经常上演。李树德就看过很多次。然而眼看着敞开的城门,李树德还是感受到了内心深处的恐惧与不安。事情真的会那么简单么?

红衣大炮行动缓慢,明天才能到。李树德决定先让人去试试看。

“传令下去,谁敢进了城门,功上城头。赏十两银子!”李树德开始悬赏。

有人想去,但是还没兵卒敢出列。李树德就将数字增加一倍,“赏二十两。全军都在城下,只要能上了这边城头,退下来就能拿二十两。”

二十两对于兵卒更有吸引力,可还是没人敢站出来。李树德把心一横,叫价到了三十两。这下终于有十几个比较生猛的站了出来。

“擂鼓,助威!给他们端酒!”李树德命道。

霍崇在城头放下望远镜看。清军没有携带任何火炮这件事真令人惊讶,满清的火器化比例并不低。

满清的火铳枪管细长,以霍崇这种现代人来看,这枪管都长的过份。清军称其为鸟枪。意思是准确击落飞鸟。

绿营的装备肯定不如八旗兵,从缴获比例来看,鸟枪手比例在绿营中也占到了接近四成。从抓到的军官那边拷问出来的清军兵种配置比例,据说八旗军的步兵里头鸟枪手占了一半,刀矛手加上弓箭手也只占了一半。

看着下头距离城墙有百十米远的清军终于集结起来一批人,又是喝酒,又是拱手。霍崇总算是觉得可以进入战斗环节了见到十几人拿着武器,向着城内冲来。负责指挥战斗的杨望富冲上了城墙,“先生,怎么办?”

“按照之前的布置准备战斗。”霍崇应道。

百十米远并不需要太长时间,十几个喝了酒的清军一路从敞开的大门里冲进来。却没有往城里冲,而是沿着甬道直奔城头。

霍崇一看这帮人竟然是这么弄,已经抽出了剑。

城外的李树德眼见清军上了城头,城头上那个被认为是霍崇的人站起身,抽出剑来。立刻喊道:“加紧擂鼓!”

密集的鼓声里,就见城头的清军在枪声中倒了几个。那个或许是霍崇的人用奇怪与流畅的步伐逼近用刀的清军,几个回合就把他们都给砍死了。

在鼓声中,城头的人把十几具清军尸体从城头给扔了下来,仿佛扔十几个破麻袋般。连阵前擂鼓的清军鼓手都明白事情不对,不知不觉之中,鼓声终止。世界暂时恢复了平静。

李树德只觉得无名火起,气的有些七窍生烟了。十几名清军若是遭了埋伏倒也罢了,被城头几个人砍瓜切菜般杀死,若是不让对手知道厉害,这仗就不用打了啊。

眼看城门还是洞开,李树德勒令最勇猛的先锋营攻上去。

先锋营统领见李树德一副要吃人的模样,只能带着先锋营靠了上去。就听后面又是鼓声大作,转头一看,原来李树德已经发动全军先前靠拢。一副等先锋营冲入城内,就要全军进城的意思。

这下先锋营有了勇气,发声喊,继续向前冲。

“总算特么来了。”霍崇忍不住说了脏话。

清军的鸟枪是前装滑膛火绳枪。这种枪根本不是为了近战做准备的。霍崇部下的武器乃是西班牙商人织田秀吉提供的最新式法国燧发枪的逆向工程得来,已经是单兵近战远战设计。

等清军先锋营杀入城内,很快就发现,道路虽然还是道路。但是道路与巷子都被在某个距离上用工事截断了。

等清军靠近,工事内的大汉军队立刻放起了排枪。这些并不宽阔,甚至是狭窄的通道让清军无从躲藏,一排排子弹打过来,直接打的清军成排的倒下。

外面的清军听到城内枪声大作,赶紧上前,想对着城头放排枪。

却见城头红旗摆动,垛口的缺口处露出一个个黑洞洞的炮口。烟雾与火光中,炮弹呼啸而来。由于队列太过于密集,一名清军的尸体并不足以吸收一发炮弹的动能。

在一发炮弹终于落到地上之前,往往打死打伤了三四个人。

李树德眼见中军大队有些动摇的迹象,知道这次撤下去就没办法短时间内组织起新的进攻。眼看城门洞开,李树德一狠心,喊道:“往前冲,冲到城下就不会被炮打中!”

清军此时远不是鸦片战争时期的军队,上司下令还是管用的。

各队的统领们催促着清军迎着炮弹加快了速度。

城头的霍崇心中感叹,“就是这样!就是这样才对啊!”

火炮的轰击停下,十几个粗大的黑桶倾角向下的姿态推了出来。因为口子都被很结实的木板堵住,所以里面的东西并没有因为口子向下而掉落。

火绳点燃,没多久,一声声轰鸣响起,大量的铁砂碎石对着冲近的清军如暴风雨般打下去。

第一百五十四章 反复横跳的局面(一)

两千人马攻打一座城,一战就有四百多人受伤。虽然伤者多数是脑门上被铁砂碎石打了不少口子,这是李树德想都不敢想的可能。

最惨的却不是城外的官军,攻入城内的先锋营本以为对面是座空城,却没想到一头扎进了陷阱。遭到猛烈火枪杀伤。先锋营眼见局面不对,果断远路退回。到了城门口,霍崇这狗贼竟然下令在地面上泼洒了大量黄豆。

站立不稳的先锋营接不断有人摔倒,追兵们趁着这机会追出来大杀特杀,能逃回来不足三十人。

撤兵之时,李树德就下令将这些跑出来报信的人统统捆起来。回到住宅地,愤怒的官兵们就开始收拾这帮谎报军情的家伙。

这帮人被打的哭爹喊娘,连连求饶。可不管怎么拷问,他们都坚称自己没说瞎话。

有没有说瞎话,这帮官军还能不知道?对面的枪声密如爆豆,全然没有停息。这哪里是两百多人能打出来。官军想打出这样的效果,非得有几千人不可。

拷问到半夜,实在是问不出什么。官军们暂时休息,准备等明日红衣大炮运到之后再说。

第二天天亮,等来的不是红衣大炮,而是大队贼军。双方列队交战,没多久,官军队形就被贼军火枪打散。就在此时,李树德大人听到奔回来的探马惊恐的喊道:“大人,城内的贼人杀出来了。”

李树德也是有自尊的,他立刻下令官军“从容撤退”。官军先是走,后来变成跑,再后来变成你推我挤,只想尽快逃命。

等队伍终于不再争抢,已经到了被贼军逼迫到小清河畔的时候。这小清河乃是李树德出任山东巡抚时候所修。李树德湾湾没想到这条被康熙生前大加称赞的水利项目此时却成了自己的索命阎王。

河对岸也出现了百十号贼军。背后则是不知道几百上千的贼军。李树德李大眼见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自己要么被杀要么被俘。一口气上不来,直接软倒在地晕了过去。

官军被杀还能说是死得其所。那帮临淄县跑去给官军通风报信之人本就被打的很惨,官军覆灭之后,俘虏们指认他们是跑来给官军报信的。这些人立刻被投入了临淄县大牢,开始了他们新的历险。

在确定李树德完全失联之前,雍正接到了另一个令他气到七窍生烟的消息。登州大营覆灭了。

从登州出发走水路进境,比从登州出发走陆路到临淄都快些。所以登州素来被认为是京畿防御的重要一环。受到了谢赐履的绝命书之后,还是怡亲王先向雍正提出赶紧整顿登州镇大营的剩余兵力的建议。

雍正听了之后才想起有这么一回事。派去的人回来的很快,他们见到空空荡荡的登州大营里都是附近百姓在拆屋,立刻抓了几个来不及逃走的。审问之后才知道登州大营竟然被灭了。

传旨的人还不敢相信,被抓的百姓就带着他们前去埋尸体的地方,随便挖了挖就挖出新鲜度还很高的清军尸体。随着挖掘继续,露出来的尸体越来越多。前来传旨的吓得不敢再挖下去,准备回去。

然而这些百姓竟然敢拆登州大营,传旨之人不想把抓到的十几号人都带上。选了三人,其他人都被他们杀了。砍下人头挂在空荡荡的残破大营门口,用死者的血在围墙上写了“拆大营,就是如此下场”。

首节上一节77/24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