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孙 第168节

朱元璋拿起朱雄英所写的改革计划,招招手,说道:“跟咱去奉天殿,看看六部尚书怎么说……”

“皇爷爷,您为何将黄观和张显宗也叫来啊?”

朱雄英跟在后面,问道:“他们只是初入仕途而已!”

“明知故问!”朱元璋转身没好气的回了一句。

朱雄英心中暗暗叫苦,我特么是真不知道啊!

祖孙二人来到奉天殿,大殿是上朝时候用的,不太适合私下议事,所以最终选择了偏殿。

朱雄英吃烤鸭吃的有些口渴,随手摸起盘子里的脆梨,拿起一旁的小刀削了起来,问道:“老爷子,你吃不吃?”

“咱不吃!”

朱元璋沉声道:“现在是冬天,这玩意太凉了,你少吃的!”

“没事,孙儿年轻!”

朱雄英笑道:“那鸭子太咸,下次让徐兴祖少放些盐,死人了!”

朱元璋没有接他的话,反而说道:“大孙,一会议事的时候你规矩些,不许吃东西,不许去尿尿,不许睡觉,你平常咋样,咱不管,该有的场合,要拿出储君的样子来!”

“我爹是储君,我又不是……”

朱雄英吃着凉丝丝的脆梨,突然眉头一皱,连忙问道:“哎……不对啊……听您这意思是不是要封我为皇太孙了?”

按照礼法,嫡长子为太子储君,嫡长孙成年后可封皇太孙,一旦定下,就是隔代继承人。

朱雄英本来就是根正苗红的皇长孙,皇太孙的名号毫无疑问的就是他的,本来当初进宫的时候,朱元璋就准备册封他为皇太孙的,但考虑到太过突然,最终决定先册封了亲王。

“和你有啥关系……”

朱元璋故意说道:“又不册封你,你操这心干啥!”

朱雄英当然明白老爷子这是故意逗他的,索性啥也不说,转头就走。

“你干啥去?”朱元璋喊了一嗓子。

“走人!”

朱雄英头也不回的说道:“你都不疼我了,我还留在这干啥,带我媳妇孩子走人!”

“娘的,你这狗脾气跟谁学的!”

朱元璋起身连忙拉着朱雄英,郑重的说道:“咱逗你呢,你是皇长孙,皇太孙不给你还能给谁,你就是明天想当皇上,今晚咱就找根绳把自己勒死!”

就在此时,云成突然走了进来,朱元璋怒割一声:“狗东西,谁让你进来的?”

云成低着身子,恭敬的说道:“皇爷,六部尚书等人已经来到殿外,奴婢前来通报一声!”

“让他们进来吧!”

朱雄英立马回到了刚才的位子上,爷孙俩私下怎么闹都成,但在臣子面前必须要有君王和储君的威严。

没一会儿,吏部尚书凌汉,户部尚书卓敬,刑部尚书杨敬,兵部尚书茹,礼部尚书任亨泰,工部尚书严震,六人一同来到偏殿,身后是今年恩科的状元黄观和榜眼张显宗。

“臣等参见圣上,参见殿下,圣躬金安!”八人齐刷刷的拱手。

一般只有上朝,大典,祭祀等重大场合才需要行跪拜之礼,高呼万岁,平常圣上召见,只要行拱手礼即可。

圣躬金安的意思大概是,祝皇上身体健康,皇上一般也会回一句,朕安,意思是,好着呢,但朱元璋几乎很少称朕。

这六位尚书从进入偏殿起,心中不断打鼓,圣上能同时召见六部尚书,说明一定是朝政大事。

“找你们来是有一件大事要和你们说一声!”

朱元璋挥挥手,说道:“都别站着了,坐吧!”

朱雄英听出了言外之意,老爷子说的是,有件大事要和你们说一声,而不是商量一下。

殿内的气氛有些凝重,圣上没说话,谁也不敢开口,只见朱元璋将殿内的宫女和太监全部赶了出去,并叮嘱云成任何人不得进来。

“都看看吧!”朱元璋将朱雄英那三张写改革内容的纸随手甩给六人,凌汉端坐在首位,其他五人按耐不住好奇心,迅速围了过来。

朱雄英坐在老爷子身边,仔细观察着这六人的神情和反应。

黄观和张显宗站在后面,并没有上前,这六人都是六部尚书,而他们只是一个小小的翰林院编修,没有资格凑过去,这二人对上面的内容不是很关心,心里所想的,只是圣上为何将他们也叫来。

六人围在一起不断的阅读,琢磨,这些内容不是一时半会能消化的了的。

朱雄英爷孙二人也不着急,就坐在主位上,喝着热茶慢慢的等待。

很快,这六人指着上面的内容窃窃私语起来,时而点头,时而摇头,声音也不大,朱雄英恍惚听到一些“此法甚妙”“恐怕不妥”“难啊”“不太行!”“我看可以一试”等贬褒不一的言论。

六人也不嫌累,起初只是静静的阅读,随后低声的讨论,到最后直接大声吵了起来,尤其是刑部尚书杨靖和礼部尚书任亨泰吵的最为激烈,随后不断有人加入争吵之中,除了老成持重的凌汉坐在原地一言不发,仿佛在考虑什么。

见他们争吵,朱元璋不仅不管,还巴不得着这六人最好能打起来,到人家几人吵的脸红脖子粗,上气不接下气,就是不动手。

朱元璋有些不耐烦了,猛然拍向桌子,下面人顿时不好说话了。

“这里是议事的奉天殿,不是买菜的菜市场,六部尚书,公然争吵,成何体统!”

朱元璋指着几人怒斥道:“有什么话不能好好说,非要吵成这样,看看你们几个,哪里还有读书人的样子!”

“都看完了吗?”

凌汉起身将改革的内容放到了老爷子身前,说道:“回圣上,臣等已阅完!”

“后面那两个后生!”

朱元璋指着黄观和张显宗说道:“你们也拿走看看!”

二人起身时,朱元璋又吩咐他俩,说道:“后面有笔墨纸砚,自己去拿,一会咱和吴王,还有六位尚书所说的话,要一字不差的全记下来!”

第27章 六部尚书的看法

六部尚书听后心中一紧,看来圣上今天动真格的了。

“今天有什么话,尽管说!”

朱元璋沉声说道:“说累了自己倒茶解解渴,坐累了吃些脆梨解解乏!”

六人听后坐在凳子上沉默不语,不敢动,不敢说,更不敢喝茶吃梨,良久后,凌汉率先开口,说道:“敢问圣上,这是何人所写?”

“何人所写不重要!”

朱元璋神情严肃的说道:“咱只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六人再次沉默,其实心中都有千言万语,只是不确定这些改革措施到底是谁提出来的?

要是其他同僚所提,那他们就无所顾虑的有啥说啥了,要万一是这位让人实在摸不着头绪的皇长孙所写,那就属于找不自在了,都是人精,谁都不愿意当这个出头鸟。

老爷子见六人都不愿意说话,顿时怒了,指着凌汉说道:“吏部乃六部之首,你这个吏部尚书在等什么?”

无奈之下,凌汉只得缓缓说道:“圣上,殿下,臣直言,这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当差,还有这大明债确实都是治国的上上良策,能想出这些制度的人堪称国之柱石之才……”

说完,话锋一转,继续说道:“但这些良策好归好,但却有夸夸其谈之嫌,有些像未经官场之人所言!”

凌汉的话让整个大殿陷入安静之中,朱雄英在一旁问道:“凌师,你且说说好在哪里,不好又在哪里?”

凌汉喝了口热茶,毫不避讳的直言道:“回殿下,这士绅一体纳粮当差压根不切合大明目前的情况,天下士绅何其多,他们要不认,这制度就推行不下去,一旦士绅乱了,很容易引起动乱!”

凌汉的话一针见血,总的来说就是不能得罪天下的乡绅。

“如果本王有办法让他们认呢?”朱雄英冷不防的问道。

凌汉无奈的说道:“那就是上上良策!”

朱雄英笑了笑,说道:“凌师,你继续说下去!”

凌汉继续说道:“摊丁入亩,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就是把丁役银(人头税)合并到了田赋银(土地税)里面了,两税变一税,人多交税,地少的人少交税,没有地的人不用交税……”

“臣还是那句话,策是良策,但还是不切合现实,夸夸其谈而已,这两项改革真要实行,几乎无用!”

朱雄英听后冷笑两声,凌汉的话虽然难听,但说的也是实话,随后淡淡问道:“说说大明债吧!”

凌汉坐了下来,没有继续说话,礼部尚书任亨泰站起身说道:“殿下,这大明债与王安石变法之中的青苗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当年,王安石之所以失败,那是因为青苗法有极大的缺陷!”

“按照这大明债所说,春耕之际,农户要播种,若是没有种子,可向官府借粮,并收取微薄的利息,待到秋收之后,农户将借的粮食连同利息还给官府,看似百姓度过了难关,朝廷也获得额外的收入,但这大明债却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若遇到水灾,旱灾,蝗灾,甚至兵祸,很有可能导致收成欠佳,颗粒无收,恐怕到时候不仅利息收不上来,借出去的粮食也打了水漂,到头来亏损的还是朝廷,就算治罪也无济于事!”

“殿下,臣认为凌尚书,任尚书言之有理!”

兵部尚书茹站起来,继续说道:“大明离不开百姓,同样也离不开士绅啊,若是没有士绅管理,恐怕会激发百姓之间的矛盾,士绅若与百姓相同,将再无威严教化民众!”

朱雄英听的是怒火中烧,但现在还不是发火的时候,神情冷峻的继续问道:“你们可有不同意见?”

话音刚落,刑部尚书杨靖站起身来说道:“殿下,臣认为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当差,还有大明债大有作为,真若推行下去,不仅解决了几千年以来的土地兼并,还真正实现了天下为公,人人平等的大明,百姓得知后定然欢呼雀跃,殿下,臣支持改革!”

杨靖说完,户部尚书卓敬接着说道:“殿下,臣是户部尚书,掌管整个大明的财政,臣只说摊丁入亩,臣直言,此乃绝妙之策,臣刚才大致算了一下,摊丁入亩一旦在全国推行,国库的收入能增长两倍不止,再配合士绅一体纳粮当差,至少再加五倍!”

朱元璋听到此话,顿时两眼放光,连忙问道:“卓敬,国库的税收增加五倍,你没算错吧?”

“回圣上,臣算的很清楚,恐怕五倍都不止!”

卓敬正色道:“臣说的五倍是将整个大明的土地全部算进去,而且还是完全推行的情况下……”

显然,卓敬说的五倍几乎是不可能的,除了士绅,还有勋贵和藩王,整个大明的土地至少有四成都在他们手中,而勋贵和藩王,朱雄英现在还动不了。

话音刚落,只见工部尚书严震却叹息摇头,只说了一个字:“难!”

任亨泰更是直接反对,大声道:“殿下,杨靖之言完全是一派胡言,这些压根实现不了,士绅若是百姓相同,天下必然大乱!”

“任亨泰,你放肆!”

杨靖站起身怒怼道:“圣上英明神武,大明兵强马壮,你竟敢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来……”

“圣上,殿下,请治任亨泰之罪!”

任亨泰见状,立马回怼道:“有罪的人是你杨靖!”

“你放屁!”

“你才放屁!”

朱元璋冷眼看着二人争吵,并没有要说话的意思,他乐意看臣子吵,他们吵的越狠,自己的皇位就坐的越稳。

凌汉看不下去了,立马站出来制止二人的争吵。

就在此时,只听见一道碎裂的声音响起,众人立马停了下来,只见朱雄英手中的茶杯竟然直接碎了。

“大孙!”

朱元璋神情紧张,关切的问道:“怎么回事?”

“殿下!”六人也同时惊呼一声。

朱雄英扔掉手中的如何瓷片,甩了甩手上的血迹,淡淡说道:“不小心捏碎了,小伤而已,不要紧的!”

“捏碎?”

朱元璋气愤道:“你他娘的没事捏茶杯玩干啥?吃饱了撑的?”

朱雄英却笑道:“刚才吃的太多了,是有些撑了,撑点好啊,至少比饿肚子要好上百倍千倍!”

朱雄英的言外之意很明确:老子是故意捏碎的,为的就是告诉你们,老子就是吃饱了撑的,但老子也想让大明的百姓也能吃撑,所以老子支持改革。

见众人不说话,朱雄英冷声说道:“本王想问问诸位,在你们心中,到底把百姓当成什么?”

“工具?”

“垫脚石?”

首节上一节168/44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