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签到九五至尊,我的身份竟被李二曝光 第50节

“搞不好我一激动,直接躺你家里了,到时候你可跑不了官司。”

说着房玄龄还殷勤的帮李现拉开了边上一条椅子。

李现这才没有就刚才的话题继续下去,而是坐下去之后,和房玄龄边吃边聊了起来。

“小李现,你有没有考虑过入朝为官?”

“你不妨说说,等你入了朝堂之后,想去哪个官衙,或者哪个执事部门当差任职?”

房玄龄悄然之间就把话题转到了这上面,这也是他今日来李府的最主要目的。

首先要试探一下李现,对于朝中各个部门有没有什么想法。

其次无论如何,给自己所掌管的吏部树立一个高大良好的形象,让李现提前做好倾向。

这样等到李现真正入朝为官的时候,他房玄龄就方便直接向皇帝要人了。

李现乍然听到房玄龄这么一问,当即表现出了一丝相当的兴趣。

“官职任命不都由天子来决定吗,哪里由得我的想法。”

“我这人随遇而安,安排我去哪儿都无所谓,反正到最后都是要登堂执政的。”

房玄龄摇了摇头。

“以你的如此广博智慧,超越常人的能力和远见卓识,指不定天子还真就会给你一个选择的机会。”

“你不妨假设一下,倘若你有得挑,你愿意去哪儿?”

李现略微琢磨了一下,随后就有了想法。

“硬是要说的话,我倒觉得中书省不错,那肯定是个好去处。”

房玄龄当即面色变了变。

好小子,居然看上了中书省的一亩三分地。

这可不行,得扭转一下这个不正确的思路。

“中书省那地方我倒听过,似乎就是一群老头子坐在一房间里,互相嘀咕半天,然后商议一个政策出来。”

“我看这地方不太适合你,你这朝气蓬勃的朗朗少年郎,不适合去那种暮气沉沉,一群老家伙待的地方。”

“要我看你就应该去尚书省,那里下面分为六部,有不少都是干实事的地方,那才适合你这样年轻有为,生机勃勃的少年。”

为了能够把李现拐到自己手底下来,房玄龄是顾不上那么多了,十分不要面皮的把那群中书省的同僚给出卖了。

在他的嘴巴里,直接变成了一群糟老头子。

而房玄龄对于一句话就把同僚给卖了的做法,完全没感到有什么不妥。

等到把眼前这能力如此超群出众,可以称得上国之大贤的年轻人,招到了自己手底下。

那到时候他在朝野之中还不横着走,什么中书省,门下省,都搁边上凉快去。

只是听了房玄龄这个解释,李现却猛的摇了摇头,对此很不认同。

“不行不行,你老房区区一介商人,哪里懂得中书省的好处。”

“中书省,那可是我大唐三省之中负责决策的部门,连皇帝的诏书都要经过中书省来起草。”

“从全国各地以及朝堂之上呈现过来的文书奏报和奏折,全部都要经过中书省的第一道审批,如此方才能够摆到天子面前。”

“甚至就连陛下想要做什么决定,也必须让中书省的大臣经过严密仔细的商讨,制定出草案,方才能够予以实施。”

“你跟我说什么尚书省六部,这对比之下就显得有些不大行了。”

“中书省的官员,坐在那儿动动嘴皮子,就能够给出决断。”

“尚书省的官员接到中书省发来的文书,那可就当真是要跑断腿。”

“所以我还是情愿跟那群老头子坐在一起商量就行了,做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没什么意思。”

房玄龄听着李现一番分析,不由得有些焦急了起来。

好家伙,看小王掌柜这架势,似乎就认准了中书省的权力之大,以及事务的轻便。

这样可不行,他算是第一个发现小王掌柜才能如此惊人的大臣,难不成还让别人捷足先登,把桃子给摘了去不成?

房玄龄当即轻轻咳了一声。

“李现,虽然我只是一介商人,既没当过官,也不认识当大官的。”

“但我这人上了年纪,总归有些处事经验,你这选择很明显就有大问题。”

李现当即用疑惑的眼光看着房玄龄。

要这么论的话,其实还有些道理。

毕竟姜还是老的辣嘛,他虽然精通历史,熟知历史事件。

但总归在某些社会经验方面,可能还需要听听这种上了年纪的老哥发言。

“中书省是决策部门,在那里面的无一不是身居高位,个个都得皇帝的信任。”

“但有一个很大的坏处,就是像你这样的年轻人,且不说很难进去,就算进去了也很难出来。”

第53章:吏部不是人呆的地方

“单靠想象分析即可推断而出,中书省上下官员,最起码得熬一定的资历才能够混进去。”

“而进了中书省之后,你又得考虑怎么继续升官。”

“可你升官的途径从哪来呢,想来想去好像只有靠累积资历,耗时间硬生生的耗上去。”

“毕竟光做决策能有什么功劳,决策好还不都是陛下的想法过人,跟中书省又没什么关系。”

“反倒决策的不好,那这屎盆子就要扣在你们这些中书省官员头上。”

“这样一来,你得多少年才能成为真正主政一方的朝堂大员?”

“到时候你还有青春年少吗?恐怕你也要成为糟老头子当中的一员了。”

房玄龄为了打消李现对中书省的向往,那是不顾一切,不留丝毫余地的抹黑这个部门。

仿佛整个朝堂上下就这个部门最苦最累,最得不到升迁的机会。

倘若让中书省那群官员知道房玄龄这么抹黑他们形象,估计一个个都要驾着马车到他府上去,把他蒙着头打一顿。

当然房玄龄也懒得管那么多了,现在这关头,先做了再说。

要是错失了这样的人才,那损失真的比什么都大,还不如让蒙着头打一顿呢。

……

事实证明,房玄龄这一招还真有点用。

李现表现出了相当程度的犹豫。

他了解的是唐朝三省六部制的职责分工,以及大体上的官员构成和级别分品。

但至于中书省内部官员的升迁考核制度,究竟是怎么样的,他还没有细细了解过。

万一真就和这老房想的一样,需要熬资历熬着上升,那他可没那么多闲工夫耗在这上面。

李现有些迟疑的问了一句道:“真有你说的这么险恶?”

看着李现略显迟疑的模样,房玄龄心里暗喜。

随后猛地拍了一下大腿。

“害,你还不相信老哥我,咱们两个什么关系,我能害你不成?”

“你要有朝一日腾云直上,我们哥几个不也跟着沾光?”

“这都是老哥这么多年的经验之谈,你听了肯定没错,这可是受用终身的学问。”

“而且你不妨再去了解一下,在中书省身居高位的,哪个没有过尚书省的经历?”

“所以要我说啊,你想身居高位处,庙堂之高,怎么的也得去尚书六部走一遭。”

李现再一次陷入了沉思之中,脑海中飞快的转动起来。

良久之后他才开口问道:“那老房以你之见,六部之中也应该有个高低之分,去哪个部门好一点?”

房玄龄就差没有喜形于色了。

果然问到点子上了,他左等右等不就在等李现给句话嘛。

强行压下心中的喜悦,房玄龄正色说道:“要按我说啊,吏部是再适合你不过了。”

作为吏部尚书,房玄龄是根本不兜圈子,直接把吏部给提了出来。

然而还不等他阐述原因,李现就直接摇着摇头。

“不去不去,吏部去了没什么意思,我还是再考虑考虑别的。”

这下房玄龄可算要急得跳脚了,刚刚说中书省都没这么大的反应,怎么就对吏部有这么大的意见?

“李现,这你可要听我说一句,吏部那是真正的好地方,比尚书省其他五部,好了不止一星半点。”

李现对此并不作回应,只是眼神中显露出的依旧是极不情愿,以及并无想法。

房玄龄也不管那么多,只能先拼着老命继续说。

“吏部掌管的可是天下官员的官帽子,这是真正握紧生杀大权的地方。”

“凡天下四品以下官员,不论是升迁,贬谪还是调任,都由吏部来进行考核决定,相关的文书也都是吏部来开具。”

“这无异于凌驾于其他几个部门之上,毕竟不论是工部,刑部还是兵部,户部,都是四品以下的官员占了绝大多数。”

“这些朝堂官员见了吏部的人,那都得恭敬几分,所以才有吏部为六部之首的说法。”

“而且不仅如此,要论官职升迁,那也是一等一的迅猛。”

“我以前听人聊起过,只要所负责的范围内并未出现严重的官场事故,那就算是记大功一件。”

“如此根本不用多少年,你就能成为吏部真正话事人,也就算是朝堂上真正的高官了。”

“你说说看,这样的好地方你不去,何苦去其他那些既没什么权柄,又没什么升迁途径穷酸部门。”

房玄龄为了把李现拐到自己手底下来,那可算是费尽了心力。

今日算是他这个吏部尚书这么多年以来,头一次把自己所管辖的部门夸到了天上去。

似乎整个朝堂上就只有这个部门能够待人,其他的都不是人待的地方。

甚至说着说着,房玄龄自己都有些不太好意思。

有些所谓吏部的好处,他自己都没有感受到,就骗人家来。

只是反正房玄龄脸皮也厚,演技也高,也就不管那么多了。

然而这位爷说的口干舌燥,李现依旧是不动如山。

只是在房玄龄说完之后,又猛的摇了摇头。

“老房啊,你这可就不地道了,这是要把我往火坑里推。”

“那吏部是人待的地方吗,那地方就和御史台没什么两样,天天干些得罪人的活。”

“虽说是掌管天下四品以下官员的帽子,但问题这也不是什么美差。”

首节上一节50/16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