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摆烂了,家父胡惟庸 第29节

“不明白,真是想不通,胡庆余怎么会放弃迎娶临安公主。”

“就算是想要展示也没机会,夫子庙戏院里又没有几位官宦小姐。”

晋王担心临安公主伤心,耿直的脾气又发作了,拿起豆青釉盖碗摔在了地上:“胡庆余!你不要不识抬举。”

“临安公主能够看上你,是你们胡家祖坟冒青烟了,竟然还敢拒绝。”

还没说上几句,晋王骂骂咧咧的就要动手。

朱棣站起来拦住了晋王,对待糟糠之妻的忠贞不渝,让他对胡庆余更加信任了,又通过了一次审视。

晋王的倔脾气上来了,皇帝朱元璋说话都不顶用,何况是地位比他还低的燕王朱棣。

朱棣知道拦不住晋王,只说了一句话。

“胡庆余身边趴着的名犬,可是闻名京城的斑锦彪。”

晋王走过去的身形顿了一下,看向了早有耳闻的斑锦彪。

斑锦彪刚好抬起狗头,望向了晋王。

只是看了一眼,晋王骂骂咧咧的又坐回去了,心里直嘀咕:别人都以为斑锦彪吃过人是传闻,当时咬死应天府大牢里的几名东洋武士,本王可是就在旁边站着。

晋王脾气耿直,气恼来的快,走的更快,又打起了斑锦彪的主意:“本王当年自从见了斑锦彪,就看上了这条名犬。”

“你出个银价,不管是多少银子,本王都答应你。”

晋王没有得到回应,又加了一句:“本王的库房里有十几匹正红石榴纹宁绸,这些可都是用来裁制朝廷大员官服的贡品。”

“想买也买不到,只要你肯答应,本王就把十几匹正红石榴纹宁绸送给你。”

朱棣和秦王都对想一出是一出的晋王,颇为无奈,却没想到他为了斑锦彪居然用正红石榴纹宁绸去交换。

着实是败家,这要是让父皇知道了,少不了一顿鞭子。

胡庆余没有搭理晋王,正红石榴纹宁绸再是贡品,也没有斑锦彪在他心里重要:“时间不早了,胡某就先离开了。”

临安公主不敢相信胡庆余一点留恋都没有,面对这么一位国色天香的美人,说走就走。

临安公主端庄华贵的上前几步,靠近了胡庆余身边。

胡庆余感到一股股香风往鼻子里钻,勾的心口‘砰砰’跳的很快,下意识想要后退一步。

还没等他后退,临安公主的玉指轻轻拉住了胡庆余手臂。

“无耻!赶紧放开公主殿下。”

“胡庆余真是目无王法,应该把他抓进诏狱。”

“诏狱?如果不是几位藩王在这里,本公子一定好好教训他一顿。”

三位藩王还没说话,勋贵少爷和浙东公子群情激奋的喝斥起来,临安公主与胡庆余那么的亲近,实在是让他们难以接受。

胡庆余收回了准备后退的千层冲呢底官靴,一把揽过临安公主曼妙的细腰,促狭笑道:“本少爷不仅靠近了,还能揽着临安公主。”

“嫉妒了?发狂了?”

“有本事来打本少爷啊。”

胡庆余说完这话,贱兮兮的伸出了右脸,似乎是在等着挨打。

方孝儒首先就忍不住了,撩起苏杭青袖子,咬牙切齿的要给胡庆余脸上来上一拳。

还没走上几步,斑锦彪抬起狗头望着他。

方孝儒心里一颤,怯懦的退了回去,只能眼睁睁看着胡庆余揽着曼妙细腰:“你好歹也读过圣贤书,难道忘了什么是礼义廉耻。”

不知廉耻,是对读书人最大的羞辱。

浙东公子们心想胡庆余肯定会松开贱手了。

胡庆余依旧是揽着临安公主,贱笑道:“我读春秋的。”

方孝儒没有惹怒胡庆余,倒是被他一句读春秋气到了,现如今盛行朱熹老夫子的学说,凡是其他学说一律都是歪门邪道。

先秦时期的春秋,当然不会儒林正道所认可。

“气死本少爷了!”

就在方孝儒气的说不出话来,一名小侯爷抽出雁翎刀要冲过去与胡庆余械斗。

还没等到小侯爷迈开脚步,旁边的勋贵兄弟拉住了他:“你敢动胡庆余一根汗毛,就不怕他兄长胡汉山把你堵在巷子里。”

第49章 已经晚了

这名小侯爷赶紧收回了脚步,小时候只要是欺负过胡庆余的勋贵少爷,全被胡汉山带人堵在巷子里殴打。

还不是打一次,堵上整整一个月。

那些勋贵少爷们都不敢去读书了,在家里躲了大半年才敢出来。

胡庆余贱兮兮等了半天,没有一个人敢上来教训他,又犯贱的说道:“真是没用啊,本少爷让你们打都不敢。”

“留着下面有什么用,还不如早点阉了去宫里。”

勋贵少爷和浙东公子们都快气疯了,没想到胡庆余居然还敢得寸进尺,只能在心里诅咒胡庆余不得好死。

心想着一定要找个机会,把今天的羞辱还回去。

胡庆余慢慢放开了手臂,已经感觉到了临安公主的不对劲,玉腿发软,身子几乎靠在他身上:“公主殿下,胡某是不可能休了玉娘。”

“公主也不可能嫁到胡家做小妾,你我注定有缘无分了。”

临安公主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但她的心已经许给了胡庆余,再也难以容下第二个人了:“本公主这辈子非你不嫁,既然郎君不愿意,以后就在春水庵出家。”

“这辈子没有别的想法了,只想着能为心上人生个孩子,希望郎君晚上能来春水庵。”

偷香窃玉?

胡庆余怦然心动,差点当着那么多人的面有了反应:武则天还是武媚娘的时候就在感业寺出过家,临安公主这是在玩女冠尼姑的诱人把戏。

胡庆余一时间有些拿捏不准了,担心未婚生子会害了临安公主,又舍不得这么一个雍容华贵的绝代佳人。

临安公主留下一个念想,消失在了众人恋恋不舍的视野里。

最后那些话是临安公主贴在胡庆余耳边说的,晋王没有听清楚,打听道:“临安妹妹最后给你说了些什么?”

胡庆余还在纠结到底去不去,敷衍了一句:“没什么,希望本少爷好好对待家里的娘子。”

晋王看出了胡庆余的敷衍,又来了火气。

还没等他发火,晋王府仪卫副将走了过来:“王爷,小国公李祺已经整治过了,是否放他回去。”

晋王厌恶的看了一眼东圊方向,摆了摆手:“从后门扔出去,别让他脏了本王的眼。”

仪卫副将领了命令,抬脚就要离开。

一群锦衣卫走了进来,在夫子庙戏院里扫视了一圈,没有找到想要寻找的人。

锦衣卫百户走到了胡庆余面前,抱了抱拳:“听说小国公李祺今天过来与胡少爷履行赌约,不知道李祺在哪里。”

只是锦衣卫找人,尤其是找勋贵少爷和浙东公子保准没有好事。

胡庆余每次看见飞鱼服绣春刀都有些担惊受怕,担心锦衣卫准备掀起一场‘胡惟庸案’了。

胡庆余硬着头皮回答道:“正在从后院离开,现在过去还能追的上。”

锦衣卫百户挥了挥手,示意一名锦衣卫总旗带领一部分锦衣卫去后院,他继续带着剩下的锦衣卫在前院守着。

锦衣卫不会相信任何一个外人的话。

朱棣看出来锦衣卫的来着不善,李祺毕竟还是燕王府的武官,询问道:“发生了什么事,兴师动众的需要锦衣卫亲自出马。”

换作是其他人,就算是小丞相胡汉山询问,锦衣卫百户不会吐出半个字。

皇帝朱元璋的儿子就不一样了,锦衣卫百户挑拣一些尽量能说的解释起来:“启禀王爷,小国公李祺这一个月以来,让戏班连续不停的唱戏。”

“已经连续累死了五名戏子,却一直瞒着,偷偷把尸体埋在戏班后院。”

“后来还是一名班主哭着去锦衣卫衙门告御状,这件事才告白于天下。”

草菅人命!

还是老百姓的命。

胡庆余没想到李祺居然敢干出这么没有人性的事情:“陛下可是与历朝历代的其他皇帝不一样,其他皇帝看重官员士大夫的人命。”

“陛下却是把老百姓的命看的比官员们重要多了,李祺这回是真的完了。”

晋王从来不在乎所谓的藩王风度,破口大骂了一句:“这是把戏班当成了牲口,李祺就应该剥皮。”

剥皮是不可能了,毕竟这是针对贪官污吏们的酷刑。

秦王一直都是谋定而后动,总是在一旁观察形势,到了合适时机再说话。

现在这个时候,明显不是一个说话的好时机,秦王还是因为五条人命的触目惊心说话了:“这背后可是五户人家,李祺怎敢这么的草菅人命!”

李祺是燕王府的武官,这时候最应该说话的朱棣,却是一直没有说话。

朱棣穿戴着盘领窄袖蟠龙服,脚步匆忙的就要离开夫子庙戏院,始终没有一句回应。

胡庆余担心这件事会影响朱棣的名望,猜测着说道:“人是李祺害死的,真要是抚恤五户老百姓也应该是韩国公李善长。”

“王爷没必要因为一个罪人,把草菅人命的骂名揽到自己身上。”

朱棣停下了脚步,本想着回应一句,回头看见勋贵少爷和浙东公子们全都是点了点头明白了。

知道胡庆余帮他化解了一次名望上的污蔑。

“本少爷还以为燕王是去袒护李祺,想办法把他保下来。”

“保下来?那叫徇私枉法,死的可是五条活生生的人命。”

“哎,王爷仁义啊,都在想着怎么给李祺定罪,只有王爷一人想着抚恤五户贫苦人家。”

夫子庙戏院里的一声声议论,印证了朱棣的想法。

朱棣关心则乱的只想着抚恤老百姓了,忘了按照权贵子弟们的想法,对于同党首先要做的是徇私枉法。

朱棣招了招手,示意胡庆余跟着他一起离开:“这件事就给你办了。”

众人怎么也没想到,朱棣居然会把这件事交给刚刚进入燕王府没多久的胡庆余,应该交给跟在身边多年的朱能等旧将。

胡庆余也没想到一句话起了那么大的作用,欣然领命:“王爷就放心好了,末将一定会把这件事办好。”

“绝对不会让一厘大明宝钞遭到贪墨,用来抚恤的银子全部都会交到他们的父母妻儿手里。”

第50章 出山了

朱棣了却一桩心事,宽厚的赏赐道:“这件事办成以后,去一趟燕王府库房,领走三匹正红石榴纹宁绸。”

正红石榴纹宁绸是江宁织造局进贡到皇宫的贡品,市面上买不到,在整个京城的诰命夫人和官宦小姐们之间风靡,一直都是有价无市。

能不能穿上一件正红石榴纹宁绸裁制的霞帔或是褙子,关系着夫人小姐们在圈子里的脸面。

胡庆余这段时间正在发愁,怎么求来几匹正红石榴纹宁绸给家里的三位美娇娘,撑一撑场面,免得出门被其他夫人小姐看不起:“末将,谢过王爷。”

朱棣每次赏赐部将总能赐予部将们最想要的东西,英武的笑了笑:“只要能够立功,本王就会不吝赏赐。”

燕王朱棣这一番厚待部将的行为,在勋贵少爷和浙东公子里赚了一波好名声。

首节上一节29/1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