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摆烂了,家父胡惟庸 第31节

“差点把本少爷给榨干,用各种手段硬是折腾了本少爷几炷香。”

胡庆余伸手摸了摸趴在脚边的斑锦彪狗头,无气无力的说道:“走吧,赶回香荷院。”

来福戴着瓜皮小帽,蹲在墙角,抄着手等着少爷回来。

不知道少爷去哪里了,也不敢多问,招呼了一声:“快走,抬着少爷回宅子。”

回到香荷院,胡庆余搂着柳玉娘睡了到了下午,勉强恢复了一些精神,后腰还是有些发酸。

端着珊瑚釉盖碗,喝了几口六安小蚬春。

一等丫鬟走进来作了万福,传了一句话:“大老爷在十犬院等着老爷过去。”

香荷院的丫鬟女俾多达数十名,分为三等丫鬟、二等丫鬟、一等丫鬟,地位再高就是通房丫鬟和管事大娘子了。

一等丫鬟负责伺候老爷胡庆余和夫人柳玉娘,也只有一等丫鬟能够进出东厢房,其他丫鬟就连小妾玉珠儿都不能进入东厢房。

胡庆余放下珊瑚釉盖碗,走到厢房门口牵着斑锦彪走进了十犬院。

胡汉山正在给茹黄豹喂食,听见身后的动静,也没有回头:“李祺因为晋王对他的惩戒,一病不起的躺在床上很多天了。”

“不过,这件事无需担心,为兄已经帮你处理好了善后事宜。”

大兄胡汉山又给他擦屁股了,胡庆余的神色有些尴尬:“又给大兄找来麻烦了。”

胡汉山摆了摆手,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当兄长的不给你善后,还能给谁善后。”

“以后再有这种事,记住不要亲自出手,李祺这样的小国公人脉和背景都要比你要深厚的多。”

“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过来找兄长便可,为兄来给你出头。”

胡庆余知道自己可以说是兄长胡汉山一手带大,胡汉山一直对他无条件的袒护,心里早就决定一定要带着兄长胡汉山一起躲过‘胡惟庸案’。

还没等两兄弟说完,胡汉山颇为倚重的账房师爷杨士奇,头戴绢布软巾,身穿梅子青右衽衣,手持一把簪花仕女折扇,走到了垂花拱门外面。

杨士奇年纪轻轻就成从众多师爷幕僚里脱颖而出,成为小丞相胡汉山的首席师爷,一是在于他的才学,更为重要的是他在江西官僚缙绅里的关系。

胡庆余亲自带着杨士奇走进十犬院的正堂,这也是外人唯一能够进入十犬院的办法:“杨师爷今天怎么有空来十犬院。”

“听说金陵学社正在筹办一场关学盛会,杨师爷作为金陵学社的领头人应该是全力筹办,难道是来找大兄来要银子?”

杨士奇摇了摇手里的簪花仕女折扇,气度不凡的说道:“东主早就给了足够的银子,学生这一次过来不是找东主。”

“恰恰相反,学生是来找胡二少爷。”

找本少爷?

胡庆余知道聚拢在小丞相胡汉山身边的小侯爷和才子们,心甘情愿的为小丞相胡汉山驱使,却都有些瞧不上小丞相的混账弟弟。

认为胡庆余是在破坏小丞相胡汉山正在打造的五姓七望局势,给小丞相胡汉山丢脸,败坏了宗族福泽。

胡庆余打量了几眼来意不明的杨士奇,直接说道:“本少爷可帮不上什么忙,真要本少爷帮忙,说不定还会破坏了你们的关学盛会。”

杨士奇坐在黄花梨官帽椅上,自顾自的端着豆青釉盖碗喝了一口茶水,笑容款款的说道:“学生可不敢找胡二少爷帮忙。”

“这一次过来,是为了完成左丞相和小丞相的嘱托。”

杨士奇拿出了一张舆图放在了黄花梨茶几上,感叹了两句:“学生要是像胡二少爷这么混账,家里早就把学生给放弃了。”

“圈禁在家里,做个混吃等死的米虫。”

胡庆余拿过来制作精良的舆图,上面画的是一幅寺庙构造图样,标注了清晰的榫卯。

只需要按部就班的营造,就能营造出一座重檐脊兽青碧绘饰的寺庙,只是供奉的罗汉相貌古怪。

没有一点罗汉的威风凛凛,更像是一名宫里的太监。

胡庆余想到寿身寺,拿捏不定的迟疑道:“这座寺庙难道是一座寿身寺?”

杨士奇没想到不学无术的胡庆余,还能知道寿身寺,惊异的‘咦’了一声,笑容款款的说道:“没错,正是寿身寺。”

“但不是一般的寿身寺,胡二少爷可曾听说过陛下身边的大伴元生公公。”

胡庆余渐渐有了不祥的预感,心里暗暗祈祷千万别是给元生公公营造寿身寺,没有回应询问。

杨士奇还以为胡庆余不知道元生公公是谁,暗暗摇头,想要在京城官场出头,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理清京城最有权势的那波人各种关系。

杨士奇想到这也可能是东主让他办这件事的主要原因:“元生公公曾经在庙里当过和尚,与当今的陛下是师兄弟,不过这件事一定不要多嘴。”

“陛下当过和尚这件事,在官场是个忌讳。”

“左丞相和小丞相为了你以后的前途着想,准备让你去给元生公公营造寿身寺,只要凭借这件事落下一个人情,以后在官场基本上就畅通无阻了。”

杨士奇这些师爷幕僚们不止一次提过建言,希望让小丞相胡汉山操办这件事。

结果不管是左丞相胡惟庸还是小丞相胡汉山,全是坚决要把这个能与皇帝大伴搭上关系的天赐良机,让给混账的胡庆余。

杨士奇等师爷幕僚们感叹胡庆余真是有个好爹好兄长的同时,又在为小丞相胡汉山感到可惜。

“不去,本少爷坚决不去。”

胡庆余立即拒绝了这件事,其他人不清楚后来发生的事情。

胡庆余却是一清二楚,皇帝朱元璋可是下令捣毁了寿身寺,严禁太监营造淫祠野寺。

第53章 蹭吃蹭喝

如果不是清楚知道以后会发生的事情,胡庆余毫不犹豫就会营造寿身寺,这可是难得能够巴结到皇帝朱元璋贴身大太监的机会。

谁也预料不到的是,朱元璋竟然会捣毁寿身寺。

“当真?”

杨士奇‘啪’的一声合上了手里的簪花仕女折扇,对这个决定感到了惊喜:“胡二少爷当真不愿意去。”

还没等杨士奇高兴多久,胡汉山抄着手走了正堂厅阁:“不去也得去,这件事已经和父亲商量好了,容不得你拒绝。”

不能拒绝,那就摆烂吧。

胡庆余改变不了去给元生公公营造寿身寺,却能做主怎么去营造,心里也已经有了主意:正愁着没机会摆烂,这不就送上门了。

胡汉山担心幼弟胡庆余又要作妖,已经找好了人看着他:“济宁侯次子顾永熹应该还记得吧,小时候经常一起去读书,当时你俩坐在一起。”

“你俩小时候也算是关系不错,刚好济宁侯想要借助这次的机会,让次子顾永熹的官帽子再厚一些。”

“父亲就答应了济宁侯,让顾永熹与你一起营造寿身寺,到时候你不用管事,一切大小事务都由顾永熹去处理,到时候就能跟着一起落下人情。”

杨士奇没想到顾永熹居然是胡庆余的好友,同样是在一起读书,长大以后的差距真是大。

顾永熹已经是上十二卫的虎贲左卫副指挥使,是皇帝朱元璋身边的亲信武官之一。

同样作为次子的胡庆余,只是一个小小的总旗,还是不受官员们待见的燕王府总旗。

胡庆余早就忘了顾永熹是谁了,很多年没见过了,不妨碍他借助这次机会坑一把顾永熹:“大兄就放心吧,一定好好把握这次的机会。”

胡汉山满意的点了点头:“这才像样子,为兄还要与杨先生商议关学盛会的事情,你要是觉得无聊就先行离开。”

“寿身寺的事情已经安排差不多了,只需要每天过去盯着就可以了。”

胡庆余已经等不及摆烂了,招呼都没打一声,牵着斑锦彪急匆匆赶往了营造寿身寺的地点。

太监们营造寿身寺一般都会选在有名的寺庙旁边,用来保证香火的旺盛。

前去烧香拜佛的善男信女,得知旁边还有一座寺庙,都会顺道去一趟拜拜神佛。

胡庆余坐着绸缎蝠纹官轿来到了鸡鸣寺,元生公公寿身寺的选址就在鸡鸣寺附近,毕竟这是京城里与大报恩寺齐名的寺庙。

胡庆余走下官轿,瞧见鸡鸣寺旁边早就有了大批匠人,正在卖力的营造寿身寺。

负责营造的管事之一,就是左丞相官邸的一名管事,赶紧上前行礼:“见过二少爷。”

胡庆余找了一圈,没有看见顾永熹,询问道:“顾永熹怎么没来。”

管事不知道顾永熹也参与了营造寿身寺,满脸困惑:“小人没听说顾指挥使要来,难道少爷要在这里宴请顾指挥使。”

“小人这就去安排一桌上好的席面。”

鸡鸣寺的香客众多,时间久了,附近就形成了繁华热闹的街市,有着不少擅长素斋的茶馆酒楼。

管事转身就要去最有名的素斋酒楼,准备安排最好的席面,毕竟宴请的是上十二卫的副指挥使,可不能让二少爷丢了面子。

胡庆余现在一门心思的想着怎么坑顾永熹,那里有银子请他喝酒:“不用去了,本少爷找他有别的事情。”

“本少爷就在狮子楼的鸡鸣寺分号等他,要是见了顾永熹,就让他去狮子楼找本少爷。”

狮子楼是两淮一带最有名的酒楼,分号遍及两淮各府,只是京城里就有十几家分号。

香客众多的鸡鸣寺,也有一家分号。

狮子楼的十几家分号里,鸡鸣寺分号做的素斋最有名。

胡庆余还没走进狮子楼,就有小厮赶紧迎了出来:“胡爷来了,是在热闹的一楼用膳,还是去二楼的雅间。”

放在以前,狮子楼小厮难能认出来胡庆余,听说了那二十几麻袋的大明宝钞以后,全把他当成了财神爷。

以至于胡庆余的工笔画画像,在京城里成了紧俏字画。

胡庆余看了一圈,突然瞧见了一个熟脸,笑着走了过去:“老哥最近荤腥吃多了,过来尝尝素斋?”

朱元璋看见漆彩天女屏风被推开,还没看见是谁,只是听见声音就知道是谁来了:“咱听说鸡鸣寺的素斋不错,就过来尝尝。”

显然不是听说了素斋不错,是听说了有人要给大伴元生营造寿身寺,过来看看是谁在主持这件事。

胡庆余一屁股坐在官帽椅上,没把自己当外人,用霜白釉酒杯倒了一杯素酒:“您老一个人吃饭挺孤单,小子我就勉为其难陪您老吃一顿。”

毛骧看了一眼朱元璋,憋着笑意,没想到还有人跑到皇帝面前蹭吃蹭喝,还是杀贪官不眨眼的洪武皇帝。

朱元璋也是没想到,胡庆余这个混小子敢蹭他的吃喝,却也难得有人不把他当成高高在上的皇帝,始终是孤家寡人一个。

伸手抽了一下胡庆余的脑袋,朱元璋笑骂道:“你小子可是真够赖皮的。”

胡庆余喝了一口素酒,咂么几下,撇了撇嘴说道:“难怪叫做素酒,这酒可真是够淡的。”

蹭吃蹭喝就算了,还挑三拣四。

朱元璋一把夺过来霜白釉酒壶,又是笑骂了一句:“嫌酒难喝,你小子可是京城里有名的银子多,不如请咱喝壶好酒。”

毛骧本以为胡庆余肯定会答应,毕竟二十几麻袋大明宝钞的事情早就传遍了京城。

能够给燕王府进献那么多大明宝钞,胡庆余手上多多少少也会留一些,怎么也得有个上万两大明宝钞。

毛骧惦记着胡庆余赚银子的本事,还真有了一丝想把女儿毛小宛嫁给他的念头。

胡庆余叹了一口气,装模作样的说道:“小子也想啊,可惜穷啊,实在是没有大明宝钞请您老喝好酒。”

“要不然一定买上一壶狮子楼里最贵的贡酒。”

第54章 洪武皇帝的看法

穷?

朱元璋如果没记错的话,胡庆余手上还有八千两大明宝钞:“你小子还穷,难不成那八千两大明宝钞让狗吃了不成。”

胡庆余下意识捂了腰间的宝蓝色鲤纹荷包,神秘兮兮的说道:“小子还指望用这八千两大明宝钞当做本钱,为燕王府开辟一条财路。”

两淮盐商通常是积攒了几辈子的家业,才能成为一年赚来上万两大明宝钞的富商。

朱元璋对于胡庆余这句开辟财路没怎么当回事,不咸不淡的回了一句:“第一年不亏本钱就算成了,到了第二年能够赚上几千两大明宝钞,应当都是大功一件了。”

胡庆余还以为老盐商在传授经商门道,撇了撇嘴,不以为然:“不赚?那就是亏。”

首节上一节31/1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