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一谋士,能有什么坏心思 第131节

曹操细眼一眯,凝声道:“将刘备安置在青州,这本来是显谋用来试探本初的一颗棋子,用来拖延本初一统青冀幽并四州的进程的,刘备注定是挡不住袁绍的。”

“虽然显谋两次布计,毁灭了刘备立足徐州的野心,用计时也多次显出了对刘备的重视,但其实我对刘备这个人,并没有太在意,最多认为他跟吕布和孙策一般。”

“若奉孝的推断正确,那我倒要重新审视刘备这个人了。”

曹操起身,踱步片刻:“奉孝,以你观之。我现在可否跟袁绍全力一战?”

郭嘉摇头:“不能!除非明公能让刘表按兵不动,亦或者让其陷入战事分身乏力。否则明公跟袁绍全力一战,刘表必然会伺机进犯许都!”

曹操冷笑:“刘表在荆州养精蓄锐,这是想坐山观虎斗了。我听闻孙策跟刘表有杀父之仇,能否挑起孙策跟刘表之间的纷争?”

郭嘉再次摇头:“不妥!明公,按之前定下的策略,明公至少还需要两年时间,才能真正跟袁绍一决胜负。贸然跟袁绍决战,即便能险胜一场,但以袁绍在冀州的势力,没个五六年根本平定不了冀州。”

“而一旦明公灭不了袁绍,却又没有昔日强秦对六国的优势,一旦有变故,之前的优势就荡然无存了!”

曹操眉头紧皱:“这岂不是说,我拿袁绍没辙了?就看着他整合青冀幽并四州的力量吗?”

“这....”郭嘉犯难。

袁绍整合青冀幽并四州的力量,是难以阻挡的大势。

这个大势,曹操明白。

但现在,曹操带着情绪在说话,明显有些不理智了。

“明公,可召文若、公达、显谋和志才,一起商议。”

这种重要的大事决议,不是郭嘉能一言而决的。

不多时。

荀和荀攸联袂而来,戏志才也随后跟来,但李牧却迟迟未到。

“显谋呢?”曹操有些奇怪。

荀道:“显谋最近经常呆在匠坊,可能要迟一些。”

“匠坊?”曹操摇头:“显谋什么时候又对匠坊的事感兴趣了。”

“罢了,先不等显谋。奉孝,你给众人说说吧。”

荀、荀攸和戏志才三人,纷纷惊讶郭嘉的推断。

但三人都不是短视的,郭嘉的这种推断虽然大胆,但如果推断是正确的,那意味着曹操的很多政令都得随之出现改变了。

现在的曹操,势力和声望都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曹操需要时间!

战争打的不仅仅是兵力,更是经济。

想要在未来对决袁绍的战争中有优势,曹操就必须有强大的经济当后盾。

否则,就只能陷入官渡之战一般缺粮的窘境,然后用奇兵烧了乌巢的粮草。

但这样的战术,看似赢了,却也将曹操给拖垮了。

不仅平定冀州花了七年时间,麾下各郡也是反叛四起。

倒不是曹操不想与民休养,而是没机会修养!

因此在仓促南征、赤壁之战被孙刘联军击败后,曹操就一蹶不振了。

几乎是耗光了经济打的官渡和赤壁,赢了还能强撑,输了那就只能看着对手坐大。

但正如许攸说的一样,这是阳谋!

拿袁绍的大势来制定的阳谋,许攸赌曹操不敢跟袁绍在这种时候决战。

即便荀四人都是智谋不俗的,也难以破掉这个阳谋。

就在几人愁思的时候,一阵香风袭来。

李牧摇着折扇,徐步而入:“..明公,牧来迟了。”

郭嘉一见到李牧这悠闲的模样,就气不打一处来:“显谋,我要跟你赌一局,谁赢了谁当军师祭酒。”

李牧轻笑:“奉孝天纵奇才,才能胜我十倍,牧认输。”

“什么才胜十倍,你怎么也学文若谦让那一套。”郭嘉感觉一拳打在棉花上,有力气没地方用。

李牧仔细打量了郭嘉的脸色,笑道:“近日张仲景来了许都,我跟着学了几天望闻问切的本事。郭祭酒吐纳间气静神闲,不似往日体虚喘气,看来军师掾的事务,有助于郭祭酒养生。”

“嘁~”郭嘉放弃了跟李牧掰扯,将正商讨的正事告诉李牧。

李牧微微一愣:“就为了这事就将我急急喊来,你们是闲得没事做了吗?”

一时之间。

曹操、荀、荀攸、戏志才、郭嘉尽皆沉默。

我们在这里讨论对策,李牧一来就一句“闲的没事做”?

“显谋,你可有对策?”曹操轻轻呼了一口气。

李牧讶异道:“这还要什么对策啊?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袁术已经灭了,黄河以南明公已经没了敌手了,正是休养生息的时期。”

“接下来的大战,什么战略和战术,都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

“要比,就得比经济底蕴和军事力量啊!”

荀忍不住道:“显谋,我知道你的意思。但袁绍有四世三公之名,世家豪强多有依附的,冀州又民富,再让袁绍得了青幽并三州,他的经济抵御和军师力量很快就能超过我们。”

“世家豪族的底蕴,不是常人能想象的。”

“昔日(好的赵)光武帝就是依靠世家豪族的力量,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击败了王莽,扫荡了盘踞各地的诸王。”

李牧轻笑:“我承认荀尚书你说的世家豪强力量,但世家豪强再强,他们也是趋利的。”

“明公,你觉得我这新衣服,如何?”李牧抖了抖衣袖,将这崭新的衣服给曹操欣赏。

曹操有些懵:“显谋,我哪有心情看你的新衣服?”

荀攸忽然开口:“这绫的花纹,似乎从未见过。”

“哈哈!”李牧将折扇一摇:“还是荀公达眼尖。这是匠坊新织的花绫,一台织绫机,一个月能织出五匹绫。”

荀攸吃了一惊:“这怎么可能?许都目前最好的织绫机,织出一匹绫也得两个月,一些差的织绫机,得花三到五个月。”

荀反应过来了:“所以,你让我将博士马钧的俸禄等同于五经博士,不仅仅是因为马钧能制作指南车?”

“指南车?”曹操看向荀:“那不是只存在传说中的匠物吗?还有这俸禄是怎么一回事?”

荀简明扼要的将李牧要求给博士马钧涨俸禄的事汇报了一遍。

平日里这些小事,曹操是不会理会的。

曹操惊讶:“显谋,你的意思,这马钧不仅能制作指南车,还改良了织绫机?”

但很快,曹操又疑惑了:“可这跟我们今日讨论的又有什么关系?仅仅一个指南车和改良的织绫机,不足以让我对袁绍取得优势!”

李牧笑道:“明公!我知道你们大部分人都认为,工匠之艺,是奇淫技巧,都是上不得台面的。”

“但在我眼中,工匠之艺用得好,可比孙子兵法更容易克敌制胜!”

“不管袁绍是想用合纵连横术,还想借助世家豪强的力量,他能用的,只是现在存在的死物矛。”

“他能用,明公也能。”

“但除此之外,还有不存在于现在的”

【求追定啊】.

第130章 维度武器,造纸和印刷(求全订)

“不存在于现在的?”

曹操、荀、荀攸、郭嘉和戏志才,纷纷愣住。

李牧走到曹操跟前,斟了一碗茶,闻了闻茶香:“所以说啊,你们这些人,不是追求钱权,就是追求名利,唯独不懂得享受!”

“茶,在商周的时候就出现了,但一直到了现在,都属于宫廷御用之物,喝法还十分的粗糙,有的还将其当成蔬菜来制作所谓的美味,真是看不下去啊。”

“但现在,你们却能尝到这香韵无比的茶水,提神醒脑,又能养身,也能视为高雅之物在士人之间流传。”

李牧饮了一口茶水,将茶碗轻轻放下。

随后又将郭嘉汇总情报的竹简拿起来:“竹简,同样起源于商周,但千多年过去了,你们还在用,也不嫌这竹简笨重。想写点东西,还得绞尽脑汁的精简文字,明明一句白话就能说清楚的,你们非得用几个词语来将意思浓缩。”

“以至于,乡间的一个亭长,都得士人来担任,因为只有士人才会闲得没事去琢磨这些文字的意思。”

荀忍不住了:“显谋,你说归说,何必贬斥这竹简?若无竹简,如何能传承先贤之言?”

李牧嘁了一声:“竹简之前有铭文,铭文之前有骨文,骨文之前,还有在石壁上刻字的。”

“竹简,也不过是一个传承知识的载体罢了,难道荀尚书也认同买椟还珠之事?”

荀默然。

“再如同文字,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前,赵国有赵国的文字,燕国有燕国的文字,楚国有楚国的文字,一个剑字,能有上百种写法,这还不包括已经灭了的商周小国。”

“秦皇伟略,一扫这商周时期的陋习,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地同域、量同衡、币同形,汉承秦制,这才造就了秦汉盛世。”

李牧侃侃而谈,将竹简放下。

“汉,已经有造纸术。”

“元兴元年,宦官蔡伦改进民间造纸方法,用树皮、麻头、敝布、鱼网作纸,献给和帝,人称‘蔡侯纸’,但快一百年了,你们还在用竹简,到底是鄙视蔡侯纸是奇淫技巧呢,还是蔡侯纸到了如今,依旧不能用于书写?”

“我岳丈蔡邕,自矜能书,兼明斯之法,非得纹工不妄下笔。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用张艺笔、左伯纸,及臣吕,兼此三具,然后可以尽径丈之势,方寸千官。”

“莫非这左伯纸,只适合如蔡邕般的大儒才有资格用吗?”

“左伯纸已经具备307替代竹简书写记载的功能,但纵观四方群雄,哪怕是青州的孔融和刘备,有东莱郡地利之便,也不曾将左伯纸推广。”

“这些人的想法,我也很清楚。”

“倘若左伯纸可以推广,这遣词造句就不用如诗书一般简练了,还需要这群皓首穷经、以注解先贤之言为生的大儒做什么?”

“不过是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罢了。”

李牧轻笑转身,折扇一合:“光有纸也不行,书还是太少。”

“世家豪强几乎掌握了天下间大部分的书籍,越是豪门,掌握的越多;即便是郭祭酒和戏志才这般天赋异禀的,若无荀尚书给予方便,又岂会有今日成就?”

“但若有一术,可以如这织绫机一般,短时间内,大量的印刷书籍于左伯纸上。”

“明公,诸位,能想象会给这个世界,带来何种剧变吗?”

造纸术,印刷术。

推动社会变革的神造之物。

李牧话一出,不论是曹操,还是荀四人,都惊愕变色。

“织绫机,可以将蚕丝制作成绫;改良的织绫机,又能将绫的产量大量增加,这意味着能穿上绫的人会越来越多。”

“左伯纸,可以替代竹简的笨重;而显谋的印刷之术,能将文字印刷在左伯纸上,这意味着有财力购买书籍的人也会越来也多。”

“再也不会有学富五车的情况出现。”

“世家豪强的底蕴,有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他们有很多的门生识文断字,这就是显谋说的现在存在的死物。”

“袁绍能用,明公也能用。”

首节上一节131/20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