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一谋士,能有什么坏心思 第185节

“孔明,可愿助我,再造四百年盛世?”

虽然说琅琊诸葛,曾经也是豪门士族。

但现在的诸葛氏,并不比郭嘉和戏志才强多少。

什么诸葛世家三家投注,这理念是站不住脚的。

诸葛亮跟诸葛瑾之间还有情谊,毕竟是亲兄弟,可诸葛诞诸葛绪算什么?

难道还会认诸葛亮当族长不成?

如果不是诸葛瑾南下的时候走散了,哪会有诸葛亮三兄弟分隔一方。

真要三家投注,诸葛均应该去投曹操才对。

豪门士族可没投注这一说,袁绍袁术还恨不得对方去死呢。

真要两兄弟联手,还有什么三家归晋的事啊。

关东之乱,自董卓退守长安后,就是袁绍和袁氏两家在争锋。

而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虽然没能继承诸葛亮的天纵奇才,但诸葛瞻诸葛尚父子战死绵竹,而不是如其余世家一般选择投降,就足见诸葛家的家风了。

又如贾逵,贾逵一生是算曹魏忠臣的,但贾逵的儿子贾充却是一个为了保全家族而弑杀魏帝曹髦的狠人。

不同的人,对家族存续的理念是不同的。

显然。

诸葛亮对于国家的情怀是远远大于家族的。

为了复兴汉室这个理念,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不是说说。

如今的曹操,在李牧的布局下,没有遭到刘协和公卿的猜忌,一直都秉承了当汉室忠臣的壮志雄心。

这种对国家的情怀,诸葛亮是有共鸣的。

因此戏志才刚才会说:能继承曹操志向者,孔明必属其一!

诸葛亮虽然少年老成,但少年始终是少年,这骨子里的热血还在沸腾。

以征战之名,灭世族。

虽然风险大、困难大,可一旦成功了,就能再造四百年盛世!

没有任何制度是完美的。

但为了国家的稳定,用雷厉手段将旧秩序的世族灭掉,却能让社会秩序回到最初点。

至于四百年间,会不会有新的士族在新秩序下,又成了国家的毒瘤,那是后世人要担忧的了。

曹操要立志的,只是将这个毒瘤去掉!

除不了根,将挡住了阳光的枝叶砍掉,同样能让阳光照耀大地。

“亮,拜见明公!”

诸葛亮拱手一拜。

这一拜,就标志着诸葛亮正式认曹操为主了。

以前的诸葛亮,一直都是称呼曹操官职司空,是以后学末进的身份跟随。

以后正式入朝为官了,就得以刘协为主了。

但现在,诸葛亮认主,就意味着认同曹操“再造四百年盛世”的志向。

今后也将要为这“再造四百年盛世”而鞠躬尽瘁了!

曹操大笑,扶起诸葛亮:“能得孔明相助,是曹某之幸啊!”

“奉孝,即日起,孔明有校事府的参调权。”

校事府!

孔明眼神一凛。

这是军师掾最神秘的一个组织,曹操曾给诸葛亮提过:校事府密探暗桩,遍布天下。

自曹操在东郡的时候就开始组建,而到迁都许都的时候正式命名,归于军师掾。

郭嘉笑道:“明公,其实我觉得,参调权还是少了些,我这个人不贪图名利,军师祭酒一职可以让出来的。”

曹操脸一黑:“奉孝,你再给我找个跟孔明一般的书佐官,我一定满足你的心意。”

管理军国大事,几乎是没有多少的休憩时间的。

诸葛亮名义上是书佐官,但经手的事务,已经相当于曹操的秘书了。

这要让诸葛亮去军师掾,曹操的工作量不是成倍增加这么简单了。

如果说郭嘉这个军师祭酒,几乎将天赋都点在了策谋上。

那诸葛亮这个书佐官,就是将天赋平均到了军政各个方面。

对曹操而言,除了诸葛亮这个六边形战士,去哪里再找一个这么好用的书佐官啊。

戏志才拍了拍郭嘉的肩膀:“..奉孝啊,别想了!你与其让孔明当军师祭酒,不如给你找几个精明能干的属吏。就比如我,有文和先生相助,我这个军师学院院长,都有江边垂钓的闲暇时光了。”

郭嘉有些奇怪:“你提到文和先生,我挺奇怪的,文和先生怎么会忽然献策要增加公学?”

戏志才嘿嘿一笑:“因为我跟文和先生说,我如果太劳累,容易英年早逝,我若是英年早逝了,军师学院院长非文和先生莫属。”

曹操脸都黑了:“志才,哪有自己咒自己的。”

戏志才不以为意:“过程不重要,结果才重要!”

郭嘉眼眸中闪过一丝狡黠,凑近诸葛亮,热情的搂着诸葛亮的肩膀:“孔明啊,这荆州多才俊!本来有你和庞士元就让我很惊讶了,如今又来个黄英。看你的反应,肯定也是认识黄英的。有没有贤才,给军师掾举荐几个啊?”

诸葛亮有些不适应郭嘉的热情,但见郭嘉没有松手的意思,只能道:“我在荆州曾结识一人,此人对军阵奇谋颇有天赋,但因为是个游侠,几乎没人相信他有求学之心,时人时常讥讽其不自量力。但此人为求一篇兵书,曾替人当了三年扫地仆人,其意志耐力令人钦佩。”

郭嘉眼前一亮:“能让孔明称赞有军阵奇谋天赋的,必定不同凡响。游侠又如何,我以前也曾仗剑出游,他叫什么名字?”

诸葛亮如实道:“此人也是颍川人,本名徐福,早年为人报仇,获救后改名徐庶,之后便与同郡石广元避难于荆州。”

郭嘉惊喜道:“居然是他?有意思!当年的颍川豪侠,如今弃武从文啊,那不是正是军师掾的绝佳人选吗?”

戏志才一言点破:“你是想说,军师掾终于有了一个有天赋又能吃苦耐劳的新人,你可以躺着偷懒了是吧?”

郭嘉松开诸葛亮的肩膀,嘁了一声:“什么叫偷懒?我这是在替明公培养军师!传道受业解惑也是一件很花费精力的事,你不要用你自己的德行来衡量我的德行啊。”

“我自幼跟你相熟,你什么德行难道我还不知?”戏志才鄙视道:“当年你自己懒得爬树,但为了能吃上果子,哄骗一群小孩替你爬树摘果子的事,我可记得很清楚。”

咳咳~

见郭嘉和戏志才越说越离谱,曹操轻咳两声,打断道:“今日之事,暂且就议到这里吧,我去寻显谋。”

既然心中有了决意,曹操自然得告诉李牧。

女博士的设置,如预料中一样,一石激起千层浪。

尤其是五经博士,连续被李牧给踩了两次了。

工部设置一个博士俸禄,就等同于五经博士,这让五经博士十分的憋屈。

你要设置女博士,你别拿我们对比啊?

这些五经博士都是各地研究儒学的名家担任的,大部分都是传承家学。

因为不想如郑玄一般当个民间的大儒,所以才主动来当五经博士,付出传道受业解惑的功劳来替朝廷培养博士弟子。

来个马钧李牧踩一脚,来个黄英李牧又踩一脚。

马钧虽然是工匠,好歹是个男的,又有改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功绩,对他们这些五经博士的而言,工侯纸还是挺香的。

有著书立说的想法了,还能让工部印刷。

所以忍忍也就过去了。

但现在,黄英,女博士,跟他们地位相等了!

这就难以忍受了。

  不仅要当女博士,还要招收女博士弟子,这简直就是将五经博士踩在地上还要在脸上踢两脚。

一时之间。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言论,开始在许都漫延。

工部再次处于风口浪尖。

而工部尚书李牧,也因此也成了士人讨论的话题热点尘。

河东郡,温县。

王凌连夜疾驰,来见司马朗。

“伯达兄,好消息。”

“工部尚书李牧,奏请增设女博士,又在治下招募女博士弟子。”

“这可是我们的机会啊!”

【整理了大纲,恢复更新】.

第163章 狼顾鬼才,袁曹争锋始(求全订)

身为王允的侄子,王凌在许都的仕途并不顺利。

不论是负责征辟各郡贤才俊杰的司徒赵温,还是统领百官的荀,以及朝廷上跟着刘协东归的公卿,都很清楚一件事。

李牧,是曹操最信任的谋士,又是蔡邕的女婿。

其为人,这些自长安归来的公卿谁都跟明镜似的。

连用工侯纸印刷书籍,都是标准的拓印了熹平石经上的“蔡邕体”。

李牧没主动寻王凌的麻烦就不错了,谁敢举荐王凌入许都为官?

上至太尉杨彪、司徒赵温,下至普通侍郎,都是既得利益者,享受了利益还来寻不快,那不是自找没趣吗?

因此,王凌在许都一个个的拜访,都没能得到举荐。

哪怕是直接参加司徒府的笔试,都会以“字迹潦草”之类的理由拒绝通过。

自幼传承太原王氏的书法,居然被认为“字迹潦草”,王凌心中那股怨气都快赶得上深闺怨妇了。

直到王凌偶然间听到有司徒府散吏在窃窃私语,才知道自己受到了“王允杀蔡邕”一事的牵连。

这让王凌心中更不平衡了。

自家叔父诛杀董卓,蔡邕却替董卓哭丧,难道不该杀吗?

论王允功绩,再论才学,他王凌凭什么不能位列公卿?

心中抑郁的王凌,跟一群同样不得志的士人,开始在许都散布谣言,诸如“蔡文姬是妒妇”之类。

而司马朗、贾逵等王凌的好友,也因为王凌受到不公正待遇而拒绝了司徒府的招揽。

“彦云一路辛苦了,先入内再叙吧。”

司马朗身为河内司马氏的长子,如今已有二十六岁,仅仅只比王凌大上一岁。

来到内堂,王凌见到了担任河内郡吏的贾逵。

首节上一节185/20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