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一谋士,能有什么坏心思 第23节

关中的蝗虫,如昔日青州百万黄巾一般,初期时,来势汹汹;再战时,凶狠不足,三战时,士气衰竭。

曹操忍不住起身踱步。

“蝗虫自关中而来,兖州诸郡,陈留和东郡,首当其冲。”

“东郡有对策,但陈留却无妙法。”

“彼竭我盈,可不仅仅是针对蝗虫啊!”

“我以妙法治蝗灾,张邈却只能束手无策,如此以来,这兖州诸郡,谁还敢不服我曹操?”

曹操得意的笑声,在清泉小筑响起。

治理蝗灾,已经不仅仅是一场跟蝗虫的斗争,更是一场跟张邈争夺谁更有资格当兖州之主的斗争!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以曹操如今的军力,攻下陈留城,不过旬日之间,但想让陈留的士民百姓,对曹操心悦诚服,却是极难。

张邈在陈留经营多年,哪怕兵败了,在陈留的名声都不会减多少。

反而,陈留士民对曹操的憎恨会与日俱增。

如江东小霸王孙策,何其骁勇,最后死在了许贡的三名刺客之手。

张邈在陈留,素来侠义闻名,麾下愿意效死命的门客亦不知凡几。

破陈留易,得民心难。

而如今,曹操有了一个得民心的机会!

“显谋真奇才也!”曹操忍不住出言再赞:“遥想昔年我初仕东郡,也是在这濮阳城,显谋告诉我。”

“兵者,有可见之兵,不可见之兵。”

“可见之兵,荷戟执戈,肉躯之身。不可见之兵者,日月星辰,风云水火,山川之灵气,万物万象。”

“万物衰荣,明道于心,何时虹藏不见,何时雷匿收声,何时土润入暑,何时雾霾蒸腾。如此只需谙熟于胸,融汇于心,运用得当,便可胜于百万雄兵。”

“为将者,不通天文,不懂地理,不晓阴阳,不知奇门遁甲及阵图兵势乃庸才也。”

曹操的称赞,李牧坦然受用。

初见曹操的时候,李牧求的是一鸣惊人,故而用了诸葛亮跟鲁肃论兵时,言及的“将帅之道”。

曹操虽然通读兵法,但兵法书是不会直接告诉曹操,什么是将帅之道。

不同的人通读兵法,见解都会有高低良莠。

而李牧“天地万物皆可为兵”的兵法之道,让曹操惊为天人。

顿了顿。

曹操想到了关键:“显谋,这濮阳城,如今有多少鸡鸭?”

治灾如治军,能主动出击、御敌于外,就不要被动防守,阻敌于内。

毕竟。

蝗虫过境,哪怕只有一天,东郡都会有大量的作物损失。

蝗虫不会等着鸡鸭来吃自己!

就如同青州黄巾不会因为东郡有曹操,就不杀兖州刺史刘岱一般。

李牧轻摇折扇,对濮阳的鸡鸭如数家珍:“仅濮阳富户田赐,蓄养的鸡鸭就超过十万只!其余的濮阳士族豪强,每一家都不止一万。若算上普通百姓,整个濮阳城,可以派遣五十万只鸡鸭大军!”

“竟有这么多?”曹操吃了一惊。

五十万只鸡鸭,这如果用来犒军..

不,犒军太浪费了!

如果用来养一支精兵,那岂不是....

曹操已经看到了更深层次的一面。

治理蝗灾,是解一时虫患。

但养精兵,才是真正的制胜之策啊!

“显谋,我有意养一支精兵,每日都以肉食来养,你意下如何?”曹操没有任何掩饰,盯上了这五十万只鸡鸭!

李牧对曹操的反应不意外。

在这个肉食匮乏的年代,每日都以肉食来养军,几乎是不可能的。

权贵们,不会将肉食这种奢侈物,天天让一群士兵来吃的。

但曹操不同,曹操宁愿自己吃差点,都要养强军!

曹操很清楚,在这个乱世之中,唯有强军,才是实现理想抱负的希望。

所以,曹操会不顾一切,宁愿得罪兖州士族豪强,也要安置青州百万黄巾,更是以青州黄巾为主力,打造凶悍的青州兵!

见曹操询问,李牧也不客套,坦然直言道:“主公要以肉食养精兵,牧有三种精兵,供主公挑选!”

夏侯有些懵:“显谋,养个精兵都能有三种,你这谋必三策的习惯,能不能改改?”

李牧也不辩驳,轻笑道:“一策也行。”

“元让,安静!”曹操轻斥道:“三策我都嫌不够,一策怎么行?显谋,你且一一道来。”

三种精兵啊!

曹操心情澎湃,迫切的想知道,李牧这三种精兵,都有什么新奇的奥妙。

【跪求鲜花求评论求评价】.

第42章 锐士虎豹,强兵唯背嵬(求鲜花求评价)

“第一种,锐士!”

“《荀子》曾言: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遇秦之锐士!”

“以秦法练锐士,所向披靡!”

“第二种,背嵬!”

“《诗经》有云:习习谷风,维山崔嵬。无草不死,无木不萎。”

“德在前,勇在后。不论贫穷贵贱,皆为良家子!”

“背嵬者,上山下鬼,背负山岳,命已许国,故,此身成鬼!”

“第三种,虎豹!”

“《小雅》有歌: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空手打虎,徒步过河,刀山敢前,火海不退,即为虎豹!”

锐士,背嵬,虎豹。

三种精兵名号一出,不仅曹操和戏志才震惊,连戏言李牧改掉谋必三策习惯的夏侯,也屏住了呼吸,大气都不敢出!

曹操三人深知,李牧向来都不是高谈阔论的人。

譬如,齐之技击,魏之武卒,秦之锐士,但凡有些史书底蕴的人,都听说过这三种战国强兵。

但听归听,这三种强兵是如何练出来的,却极少有人知晓。

李牧进言“锐士”,那就意味着,李牧知晓“锐士”的训练之法!

不仅如此,李牧还将“背嵬”和“虎豹”跟“锐士”并列,这意味着,李牧对这三种强兵的训练之法,都十分的清楚!

这如何不让曹操和戏志才震惊?

夏侯摩拳擦掌,不敢大喘气,但心中直痒痒。

如果知道练兵之法,他夏侯就能有一支真正的强兵,一支让麾下青州兵脱胎换骨的强兵!

当将军的,谁不希望麾下的军校走卒猛如虎豹,战无不胜啊?

“三策不多,三策真的不多,显谋,以后谋必十策如何?”夏侯吞了口唾沫,看向李牧的眼神,仿佛看到了极品美味一般。

李牧有些嫌弃的避开夏侯的眼神:“夏侯将军,还谋必十策,你行你上啊!”

十策。

我就几百石的俸禄,玩什么命啊!~

戏志才则是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看向李牧的眼神颇有些复杂。

同样是谋士,同样是寒门。

这差距怎么就这般大呢?

戏志才当谋士,是受到了寒门出身的局限。

他没办法跟荀一样,自幼就读书万卷,享受豪门荀氏的精英教育。

荀是个全才,戏志才只能算个偏科的鬼才。

这是寒门的悲哀。

但偏偏,这个寒门中出了个异类,那就是李牧!

仿佛有宿慧一般,不仅擅长决胜于两军阵前,同样精通战略、内政、民生等属于豪门士子才有可能具备的能力。

曹操赞荀有王佐之才,因为王佐,是不能只擅长出谋画策的。

譬如戏志才,献一个奇策,这个奇策得曹操去具体的调兵遣将执行。

但李牧不同,李牧献一个奇策,哪怕不需要曹操,李牧都能去具体执行,因为李牧知兵!

这是知识积累之间的差距。

戏志才侧重于理论,而李牧却跟荀一样,都属于全才。

练兵啊!

戏志才知道秦锐士,但却难以根据简略的文字记载,去想象出,秦锐士是如何练出来的。

相对于夏侯对练兵之法的急不可耐和戏志才的羡慕,曹操想得更多,也更长远。

“锐士,辅以秦法,若无秦法相辅,锐士是练不出来的。”

“虎豹,简单易行,招募勇士就可以速成。”

“背嵬。”曹操顿了顿,有些疑惑:“德在前,勇在后,显谋是想让背嵬的军卒,都学宋襄公吗?”

司马迁认为宋襄公是春秋五霸之一,但宋襄公的战绩却配不上春秋五霸。

后人时常嘲笑宋襄公是假仁假义,竟然妄想在战场上讲道德、讲礼法!

曹操同样对宋襄公颇为不屑,因此对于李牧言及的“德在前,勇在后”颇为不理解。

先德后勇,以这种方式练出来的兵,真的能跟“锐士”和“虎豹”相提并论吗?

李牧折扇轻摇,如常的儒雅,风度翩然:“明公多虑了,我们不是宋襄公,不需要那种蠢猪式的仁义道德。”

“去年秋,明公东征陶谦,大军连下十余城。陶谦退守郯城,守城不敢出。”

“今年夏,明公再征陶谦,连下五城,又在郯县外击败田楷和刘备,陶谦仅剩孤城一座。”

首节上一节23/20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