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中世纪:从建立哈布斯堡开始 第358节

到了这个时候,奥托也想明白了尼德兰国王的想法。

人家是想趁着这个机会,将尼德兰、洛林以及奥托此前答应支援对方的军队一次性全部带走,跨过海峡去英格兰岛当英格兰之王了。

他的种种所做所为,不过就是为了让维也纳陷入混乱,让他彻底摆脱和神圣罗马帝国之间的联系。

毕竟如果等到奥托帮忙,那他的英格兰国王,基本上也就是个附庸国,依旧会被奥托所管辖。

但现在,如果他能顺利拿到洛林的军队,自己带着军队渡海上岛,那奥托可就彻底拿对方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对方起码有十多年的时间,在岛上慢慢发育,等着奥托来打。

也正是因此,奥托才会让亚历山大带着军队去追。

对方手上有信鹰,估计会传一些假消息给帝国军队,想利用信鹰交流信息的方便拦截对方,大概率是行不通的。

可以说,这场“维也纳事变”,尼德兰国王玩了一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成了最后的黄雀。

第369章 帝国唯一的声音

即便这场“维也纳事变”出了尼德兰国王这个变数,但总体上来说,这依旧是一件对于奥托对于哈布斯堡家族充满了好处的“政变”。

维也纳事变之后,不仅原本加洛林家族的小皇帝这个麻烦彻底消失,更重要的是,此次事变之后,对于哈布斯堡家族统治有威胁的大贵族也遭到了进一步的压制,彻底失去了和哈布斯堡家族对抗的可能性。

除了已经跑路的尼德兰国王之外,其他的帝国大贵族们,在经过这一次维也纳事变之后,即便所有人加在一起,也基本上不可能和哈布斯堡家族抗衡了。

由于维也纳事变的影响,奥托从而可以轻易的推出对于贵族权势更加限制的方案。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危害最大的贵族私兵了。

由于维也纳事变最终导致一位皇帝死亡的是“贵族联军”,因此奥托借着贵族私兵太多不可控的理由,再次下调了贵族拥有私兵的标准。

其中,男爵这种低级贵族是基本上没有了个人私兵了,至少在名义上不被允许。

到了伯爵级别,名义上能够允许的卫队规模人数也被限制到了三十人。

侯爵公爵等大贵族,除了两个王室家族之外,其余家族侯爵卫队人数一百,公爵两百,基本上断绝了贵族利用私人武装再次搞事的可能性。

当然,鉴于那么多贵族都需要私人安排以及大量遍布各地的财产需要守卫,奥托进行了一定的放松。

贵族们的相关产业,可以采用雇佣士兵的方式进行守卫,所有私人卫队之外的武装力量,都必须向政府进行提前报备。

比如一位富裕的男爵有十多个城堡和庄园,按照法律他只能够有五个人的护卫队,根本是不可能有效保护自己的这些资产。

但这位男爵可以向城堡和庄园所在地的政府申请,招募守卫或者雇佣兵保护自己的财产。而这些守卫或者雇佣兵,他们相应的职责就是守卫这份财产的安全,在未经过当地政府批准同意的情况下,都不可能私自调动。

如此一来,虽然不能确保贵族们能把自己的私兵一下子都全部解散,但起码能保证至少贵族们再也没有办法像现在这样轻易拉出动辄数百上千的军队闹事了。

除此之外,奥托还加强了对于境内所有雇佣兵的管控。

帝国境内凡是规模超过五十人的佣兵团,都需要在帝国政府进行报备,接受凡是出动二十人以上的大型雇佣任务时,也需要提前给政府报备。

并且,由王室和奥地利几大贵族出资,建立了两个私人安保雇佣兵团。

两个安保雇佣兵团可以接受护卫贵族和他们财产安全的任务,拥有贵族身份,可以按照爵位享受相应的折扣和一些免费的安保服务。

安保雇佣兵团的成立,不仅是为了安抚众多的低级贵族,让他们可以在省钱的同时保证现有的贵族待遇不受打破。

更关键的是,此举还能进一步加强哈布斯堡家族和帝国政府对于贵族们的控制。

毕竟当贵族们身边的守卫都变成了哈布斯堡家族的士兵时,这些贵族想要做出一些不利于哈布斯堡家族,不利于帝国政府的谋画,就不可能成功了。

除此之外,两个安保佣兵团的成立,也是为了解决战后大量的军事人员就业问题。

战争从来都不可能是主旋律,三国联盟那边已经在和帝国进行停战谈判了,双方的战事基本已经停了。

至于剩下的科尔多瓦苏丹国的战事,奥托认为估计也不会持续太长的时间。

目前的局势来说,帝国如果出全力的话,确实有可能大败科尔多瓦苏丹国,占领对方大片土地甚至有一定机会让对方灭国。

但是对于帝国来说,这么做的收益很小。

就如同当初帝国众人讨论的那样,多年的战争对于帝国造成的破坏实在是太大了,许多地区都是地广人稀的场景,急需休养生息。

因此,能够尽快结束战争,才是奥托想要的。

即便科尔多瓦苏丹国很讨厌,但奥托也不急着这个时候去和对方真的分出个生死,这不符合他的利益。

而对于科尔多瓦苏丹国而言,他们这次和帝国开战,其实更好的应征了那句“进攻是最好的防御”,对方只不过是害怕统一的帝国的威胁,选择了先下手为强。

占领了帝国在伊比利亚半岛的土地,自然会害怕帝国的报复。

在知道三国同盟联军已经败了,帝国又无心对伊比利亚出手的情况下,科尔多瓦苏丹国应该很快也会结束战事。

别忘了,对方也才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扩张,内部问题不小的同时,如今也和东罗马帝国接壤。

真的和神圣罗马帝国陷入一场长久的战争,说不定率先崩溃的就是科尔多瓦自己了。

因此,现在的战争,最多也就再持续个一两年就顶天了。

而在战争结束之后,目前帝国总计超过二十万的总兵力,就有些太多了。

战时供养这么多军队倒是还好,和平时期养二十万军队对于帝国财政来说会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而两个具有官方身份的安保佣兵团,则可以恰到好处的分担帝国养兵的压力。

战事结束之后,这二十万士兵中,奥托计划至少裁剪到十二到十五万人之间,剩下的这几万士兵,总不能又把他们放回去吧。

各地按照制度设计需要的郡兵、县兵,如今也基本上招满了,这些受过军事训练的人放回去,对于帝国的统治说不定还是一个威胁。

这些人的战斗力,可比各地政府掌握的郡兵、县兵强了一大截。

而两个安保佣兵团,则可以完美的安置这些老兵。

既能减少招募新成员的麻烦和费用,又相当于养了一批比预备役更有战斗力的军事力量,必要的时候还可以重新征招,简直完美。

当然嘛,整个方案推进的过程中,即便在议会投票的时候,奥托也能很明显的感受到,中上级贵族心中的不甘和怨气。

不过,由于此时事件在明面上奥托处于受害者一边,且占据着道德高地,并且事情最后的后果也太大了,即便是与此无关的人也害怕自己会因此受到牵连,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死了一位皇帝,哪怕是大家都知道没有实权的皇帝,但这个锅,除了奥托自己以外,没人背得起,受得住牵连。

没看这一次被牵扯其中的那几个大贵族,下场都不怎么好吗?

浑水摸鱼的西格哈德家族被奥托强行拆分,既然安斯巴赫侯爵不甘心一个侯爵的爵位,想要公爵,奥托也满足了他的愿望。

西格哈德家族从此一分为二,安斯巴赫侯爵晋升为安斯巴赫公爵,而原本的符腾堡地区,则被拆分出来,给了西格哈德的一个支系,成为了符腾堡侯爵。

当然,犯了错,奥托还如此对待对方,可不是奥托宽宏大量,而是一切都有代价的。

西格哈德家族中许多本来已经在帝国政府和军队身居要职的成员,都几乎是同一时间遭到了贬斥。

以多了一个公爵头衔为代价,标志着西格哈德家族起码至少两代人与帝国政治,与帝国高层权力无缘了。

这也是奥托看在当年的情分和妻子索菲面子上,给西格哈德家族最好的代价了。

除了西格哈德家族,统治波西米亚地区的普热米斯尔家族,同样也遭到了拆分,并且还是一分为三。

原本在现任波西米亚大公死后,按照双方当初的约定,波西米亚大公国将一分为二,变为波西米亚和西里西亚两个公国。

然后嘛,这一次维也纳事变之后,则变成了波西米亚、西里西亚和摩拉维亚三个部分。

这个新的摩拉维亚侯国除了从原本的波西米亚地区分走了一些土地之外,还有未来将从波兰手中获得的土地。

而波西米亚大公从现在开始,虽然依旧有着大公的称号,但统治的区域也只有波西米亚公国了。

至于为什么这么做的原因,在于奥托没拿到对方太多的证据。

虽然维也纳事变中,波西米亚的也出动了近千人的军队,但事后忠诚于普热米斯尔家族的一位伯爵,抗下了所有的罪责,没有和波西米亚大公之间扯上关系。

最终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奥托就只做出了拆分的决定,没让波西米亚大公太过难看。

但相对应,也是一批波西米亚地区的大量地方官员遭到撤换,取而代之的是一批来自奥地利地区的年轻官员。

可以说,这3-5年内通过书记员考试进入帝国政府的官员,真的是太幸福了。

不存在派系的他们,遇到了两次剧烈的帝国政治动荡,有一部分幸运儿的晋升速度简直像坐了火箭一般。

其他的大贵族中,克罗地亚国王的辖区因为维也纳附近设立首都区的原因,封地又小了不少。

而原本奥托处心积虑想要打压的洛林家族,则因为洛林大公被掳走,一下子变得很好处理起来。

洛林大公的长子,被封为了斯德丁国王,准备去接手此前预计留给小皇帝的土地。

至于洛林公国嘛,则彻底划入帝国政府管辖,不复存在了。

剩下的诸如其他公爵侯爵等,也因为在这场事变中的表现和作为,或多或少的得到了赏赐或者责罚。

总之这么一套操作和人事任命下来,奥托和哈布斯堡家族在帝国的统治权基本上无人动摇。

至于最后关键的弑君罪名谁来背,自然毫无疑问的落在了那位尼德兰国王的头上。

即便维也纳城内的所有贵族都知道,这件事不可能是那位尼德兰国王所为,人家的种种行动已经表明,他就是只想跑路去海峡对面建国。

与其说小皇帝路易死在尼德兰国王手中有一点可信度,还不如让大家相信是其他人所做的。

贵族们也不傻,通过奥托迅速平定事变,再结合亚历山大提前带着军队出现在维也纳,他们自然明白奥托早就收到了消息。

至于宣传的什么奥托“死而复生”,什么“神明让他重新拯救帝国”,这些话骗骗民众就算了,根本骗不过他们。

诚然,在这场维也纳事变中,确实有不少贵族在其中浑水摸鱼,但结合哈布斯堡家族对此早就知情,再结合所谓的“贵族联军”的种种表现,贵族们都怀疑一件事。

那就是所谓的“贵族联军”其实就是奥托自己派出的,为的就是将弑君的罪名扣在贵族们的身上,从而达到一石二鸟的目的。

从最后事变收官阶段和奥托对于整件事之后的处理来看,这种可能性非常之高。

一方面,为了避免被牵连其中,贵族们被迫同意了限制自身权力的法案。

另一方面,前任皇帝和加洛林皇室的威胁也彻底消失,今后不再可能威胁到哈布斯堡家族。

如果不是洛林大公被尼德兰国王掳走的证据太充分了,这些贵族都还要怀疑,洛林大公的被掳走这件事,背后也是奥托的安排。

但不管心中怎么想,关于将屎盆子扣在尼德兰国王头上的这种官方说法,贵族们在明面上也都是异口同声承认了的。

尽管大家心中都清楚,这件事多半是哈布斯堡家族做的。

但这又如何呢?

一个是未来的帝国皇帝,帝国真正的掌权者,一个是已经逃跑,未来估计和众人没有交集的所谓国王,选择支持谁,这还用选吗?

总不会有人失心疯了,这个时候跳出来说尼德兰国王是无辜的,杀害小皇帝的凶手另有其人吧。

那这个人和他背后的家族,恐怕将很快也会消失在所有人的视线之中,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哈布斯堡家族大势已成,已经不是大家联合起来就能对抗的。

反正最后背黑锅的不是自己,自己还是一个贵族,剩下的事情,爱咋咋地吧。

还不如对着哈布斯堡家族表现忠诚,争取捞到更多的好处才对。

一个死去的皇帝,一个逃跑的国王,那都是过去了。

这一切都料理完毕之后,终于到了为皇帝送葬的日子,

第370章 意大利战场情况

瑞士,巴塞尔。

亚历山大站在巴塞尔的城头,望着洛林地区的方向,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还是慢了一步,没能追上尼德兰国王。

首节上一节358/37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