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逮捕方士,关我炼气士什么事 第108节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长袍。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戈与矛,杀敌与你同目标。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内衣。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矛与戟,出发与你在一起。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战裙。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甲胄与刀兵,杀敌与你共前进。

  众将士以慷慨之音唱起无衣,皮囊从一个个手中接过,无一不是隔开手腕任血流至皮囊,一口血酒下肚。其中酒烈,而血发甜也。

  身为男儿,身为秦人,何人无胆也?何人惧死也?

  涛涛海浪,滚滚黄河,秦将能合六国,逐匈奴,死沙场!

  能遇如此将领,能做如此攻击,于军卒而言,足矣!

  皮囊传了一圈,再次落入蒙恬手中,还有一小半。

  他一饮而尽,目光扫了一圈自己的亲卫。何为亲卫,都是同生共死的兄弟。

  蒙恬赞许点了点头,“天下猛士之血果然壮人胆魄!”

  一个转身,单手拉住缰绳直接上了马,策马奔驰,头也不回道:“诸君去也!”

  被其留在身后的亲卫,齐刷刷拜服于地,“送,上将军!”

  其声慷慨,却于尾音,透着呜咽。

  待到蒙恬身影不见了踪迹,蒙喜才从地上死起身。

  遥望着上将军离开的方向,目光渐远,不见猛士背影也,不等去者归途也。

  目光渐渐向南侧移动,远处隐隐约约能看到有一队军队正朝这个方向赶来。

  蒙喜深吸一口气,“诸君,上马!”

  一场烈战即将开始,善战者必然心情激荡。但今日他却生出几分沉重!

  算是时候,想来公子扶苏已经带着自己的奴兵抵达了要塞。那是左军去救援后军的必经之路,而扶苏此行意在拦截。

  虽说有了扶苏一行,但他们还是要去。

  因扶苏一行没有战马,行速及慢。

  而走到了这一步,利用的便是速度。这次的关键便是以骑兵的速度,拉扯开防御。使上将军蒙恬不会受到左军右军的阻拦。

  卫尉军当然不会呆在军营中不出门,实际上一个军营就代表一个防区。

  四个军营把中军大营围在正中间,无论是哪一方来敌,都能够快速反应。

  而蒙恬必须要抵达中军大营!

  因为中军大营内还有一个人,那便是对始皇帝忠心耿耿的卫尉羯!

  此计落定之际,所有人的额间皆是浸出冷汗。听起来是可靠的,心中却都在打鼓。

  可行,却也不可行。

  卫尉羯忠于始皇帝陛下,且是绝不可动摇的忠诚。这于他们而言,是利也!

  如今的中军大营中,有李斯赵高之辈,若是始皇帝已经昏睡,此二人定会想尽一切办法,令蒙恬不能近身也。

  李斯之行,无人能解其意。但党派之争素来如此,公子扶苏不是那等拉帮结派之人,只要有些许的好处,想必就能打动丞相。

  任凭少子胡亥是说不出个所以然的,可他有个好老师。

  赵高虽从狱中出来的时日不算久,可这人的谋算早已清清楚楚显露。此人目光歹毒,又善选人不能避之处,恐怕就是挑中了李斯无法拒绝的点。

  不过也奇怪的很,此二人都相当聪慧,怎会选中少子胡亥为秦二世?

  他们无法继续想,因为见到始皇帝才是迫在眉睫。

  蒙恬同卫尉羯并无交情,所以擅闯卫尉大营必然会被卫尉军围困、剿杀。这一点无可避免。

  无妨,蒙恬确实会死。

  但对蒙恬本人来说,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卫尉羯不会离开始皇帝,所以即便是自己被左军右军拦住,卫尉羯也是鞭长莫及。

  但这一点,也正是中了蒙恬之心。

  唯见卫尉羯如何也不会离开始皇帝,便能确认他这份真心也!卫尉羯绝不可离开始皇帝,始皇帝的安危才有保证。

  所以蒙恬不需要卫尉羯能来让卫尉军使自己通行。只需要让卫尉知晓,蒙恬手中有不死之药,且那药物已经送到了中军大营。

  彼时卫尉羯定然会心动,但思及往前种种,诸多方士的坑骗卫尉羯必有疑心。

  届时,蒙恬一路的斩杀,其神勇之态便就是一个证明。蒙恬乃是试药者,神勇的表现必会让卫尉羯相信。

  卫尉羯极有可能会赌上一把,将不死之药献给始皇帝陛下!

  他们这计划看似巧妙,其实每一步都是在赌。

  其中另一个关键,便是公子扶苏。

  亲卫骑兵们必须要吸引所有人的视线,牵扯防御。其实只是为了让公子扶苏在事情无法挽回的时候,能够逃出琅琊,赶往河套地。

  河套地还有三十万长城军,足以同卫尉军想抗。

  在计划时上将军蒙恬似乎已经算好了自己没有退路,他亦没有给自己留下退路。但是他给公子扶苏准备了一条路。

  蒙喜深吸一口气,遥望要塞处。他们不能同上将军前往,因他们还有更重的任务。

  就连战死,都不能是因为护卫将军,心中确实失意。但对方又是公子扶苏,说来,死也值得!

  如今,自己的速度要快,要尽快将所有的兵力都吸引过来。

  所有人都还能死,但公子扶苏,不能死!

第108章 向死而生!

  蒙喜一行人纵马从山岭之上疾驰而下,卷卷风刃从身上过去。每一个人都直挺着身子,目光坚定的看着前方。

  猛士者,必如上将军一般!即便知晓前方只有死路一条,也有勇往直前的势头!

  蒙喜粗糙的皮肤感受不到风的强烈,而此时他的心中却如此风一样无形无尘。

  马急风便烈,可这对久经风霜的长城军来说算不得什么。

  长城军驻守河套地多年,军中之人大多爽朗豪迈,没什么勾心斗角。

  而在军中,亦然也是远离了朝中各种势力的争权夺势。旁的不说,只说那李斯当初的《谏逐客书》,整个军中几乎无人知晓。

  军中人不管当朝丞相为何人,也不管三公九卿都是谁。

  更别说少子胡亥那刚出大狱不久的老师赵高。

  长城军需要做的便是每日的训练,若有令,必冲锋陷阵,捍守秦之国土!将那北地来的匈奴逐出去!若君有令,将北地再收亦不是不可。

  长城军以守国护民为荣,即便是日夜与大漠风沙为伴也无怨言。

  真是河套地气候差,如今这琅琊的风已经吹不透他们的皮肤了。

  在河套之时,军中无乐子,除了相互比试,便是遥望那空中的星星。河套地的上空,星星似乎要比中原更亮些,而那天上之物,高不可攀。

  曾有新军问过蒙喜,看了许久的星星有没有过摘下的想法。

  蒙喜当时只说,星星看了也会忘,记不到心里。心里都被一个念头占满了。

  新军曾好奇是何念头。

  蒙喜未答。

  数年后,那新军成了长城军的老人,便再也不问了。

  长城军心思纯粹,都只想着此一生能为秦奋勇杀敌,同上将军出生入死!

  将之忠者,其兵亦然。

  上将军蒙恬,以纠纠老秦人的气势,带领长城军数十年。长城军始终如一戍守河套地,为的便是天下百姓能够安宁。

  悠悠中原,周时礼崩乐坏。诸侯国纷争不断,连绵数百年之久。

  秦统一中原,为的是能万世矣,为的是能使天下百姓安!

  可中原统一了还有蛮人尚未驱逐!

  北地匈奴,强掠好战!惹得北境民生苦不堪言。始皇帝有令,命上将军蒙恬带领长城军击退匈奴!

  于是长城军便在这北地扎了根!

  几十万长城军数十年的心血,不就是为了大秦能得万世之功?不就是为了百姓能安居乐业?!

  秦有公子扶苏,普天之下,未有不知其贤者。

  唯有贤者为君,国才有昌盛之能,天下百姓固然能安居也。

  唯有公子扶苏能启承秦之愿景!

  否则,天下若落入不贤之人手中,百姓必将遭受苦难,北地匈奴定会趁势进攻!数十万长城军的心血,亦将毁于一旦!

  如今的事,是非做不可!

  上将军蒙恬若能成也,那便是最好的!始皇帝能得不死之药,秦能怕什么?还怕什么?!

  什么万世之功,什么百姓安定,还有那区区匈奴之地,秦必将以马踏而收之!

  可如今,形式不妙也。

  蒙喜不懂朝中纷争,亦然不知晓那李斯赵高究竟欲意何为?!

  依他所想,内臣外将都应当是同一心思也,忠于始皇帝,忠于大秦!

  明知徐福已经练成了不死之药,上将军蒙恬是来送药也,却依然出动了左军,打算将上将军至于死地!

  若不是想谋反,那便是此二子有脑疾也!

  那赵高他不清楚,只是李斯可是堂堂丞相,蒙喜亦是少数人中听闻《谏逐客书》者,此人心思巧妙,必然没有脑疾。

  看来,定是要反!

  若是上将军此行成了,始皇帝能服下不死之药。以始皇帝之德,必将拨乱反正,问罪二人!

  今日所有的牺牲都不会白费,每一位将士的鲜血,都是为了大秦而洒!

  若是上将军失败……

  蒙喜霎时毛骨悚然,这是最坏的打算,却也必须要想到这一点。

  李斯赵高已经下了杀心,必然会想尽一切办法令上将军不得成也。

  若真走到了这一步,只要公子扶苏还在,那便还有希望!

  公子扶苏不是长城军的未来,而是整个大秦的未来。不是公子扶苏需要秦二世这个位置,而是秦二世只有是公子扶苏,才有可能有后世之功!

  想到此处,蒙喜陡然停住。

  紧接着,身后的马蹄声渐停。众人略带疑惑的看向蒙恬,一副要等着听吩咐的样子。

  蒙喜回头眼神略过长城军,看向后面的亲卫。

首节上一节108/20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