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叔,我真不是卧龙诸葛! 第232节

“快快请坐,我正等你!”

孙权听到这个声音,急忙起身,快步而出,将来人的手臂挽住,并肩入席。

“谢主公!”

鲁肃能受到如此的恩遇,受宠若惊,带着几分惶恐的说道。

“你先坐下,我有话与你商议。”

孙权引领鲁肃入席,等他在下手的座位上坐定了。这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今日早班堂会。张昭等谋臣,建议我下令公瑾,即刻发兵,攻占长沙郡,并趁着锐气浓厚,更进一步,趁势拿下蔡瑁盘踞过的桂阳三郡。”

“我心中犹疑不决,因此特请子敬来此,叩问子敬。

孙权亲自拿起酒壶,将温好的酒给鲁肃买上一杯。

但鲁肃从听到第一句话开始,已经吓得面如土色:“主公,孙刘联盟抗曹,这是既定的政策。为何今日突然变动,要背负毁约背盟的罪名?”

孙权摇了摇头,慢慢的说道:“曹操在樊城吃了败仗,铩羽而归。如今屯兵宛城,要与马超绝雌雄。”

“众谋臣说,曹操虽然兵多将广,但失败之师,士气匮乏,自顾都不暇,岂有再进攻荆州之力?”

“我们昔日所以将长沙郡让了出来,不过是迫于曹操南下的压力,以退为进,将荆州刘备拉拢过来,作为曹操南下征讨江东的绊脚石而已。如今利用价值已经失去,又何必再跟他们客气?荆襄九郡,是父亲和哥哥昔日朝夕想要占领的要地,我辈岂能懈怠,不思进取?”

鲁肃抬头,看着孙权,孙权的目光忽然迷离,不与鲁肃的目光相接,反而不住的游走,看往别处。

“主公,但请以实相告。真正想要夺回荆州的,是主公您。还是所部的江东氏族?”

鲁肃忽然放下酒杯,正色问道。

“这个……我……”

“他们……”

孙权吞吞吐吐,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回答才好。

但这样的情形,似乎已经是给了鲁肃最好的回答。

“刘备能以五万之敌,逼退曹操五十余万大军,其强大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岂是我江东之兵可具备有的?”

鲁肃强行控制自己的情绪,继续说道:“还有樊城的那二十万南蛮王的三军,难道主公认为,我江东同样有机会能全灭南蛮兵,断了南蛮王的基业?”

孙权定了定神,低声说道:“南蛮兵凶恶,洗好自由,无拘无束。这样的兵马,只能征战沙场,却无法终日窝在城池之内,久必生乱,不足为惧。”

“刘备兵马虽然不多,但战力却不弱。我也深知,但我依旧以为,我江东有与刘备平分荆州的资格。为何却将荆襄九郡,都给了他,咱们却寸土未得?我父兄若泉下有知,恐怕也会责备于我。”

鲁肃忽然抬起头,看着孙权,语气平淡的问道:“主公,你是不是觉得,曹操和马超的一场大战,曹操便不会在南征了,咱们也不需要利用荆州刘备,作为曹操南征的缓冲区了?”

孙权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马超的西凉铁骑,不次于南蛮王孟获的奇兵,战力极强,又且本次出征是为了报仇而来。三军将士,莫不斗气十足。”

“这一场大战,纵然不能令曹操一败涂地,魂飞魄散。至少也能令他元气大伤,十年之内,不敢再侵略他国。”

孙权继承父兄遗志,经略江东,自荆州刘景升主政时期,便时常侵略江夏,试探荆州的实力。

其后,蔡瑁张允弄权,荆州逐渐走向衰落,孙权心中窃喜,令周瑜往鄱阳湖练兵,等待着机会,吞并荆州。

可令他没想到的是,身在新野的刘备,以微弱之势一日一夜连下十七座城池,占据了襄阳城,迫使荆襄的氏族,纷纷逃往南方各郡。

又在三天之内,攻下南方三郡,斩杀蔡瑁张允。

这令错失良机的孙权后悔莫及,想要攻打刘备,夺回荆襄,却没想到自己的兵马尚且没有行动,曹操的五十万兵马已经抢先而行,直取樊城。而且更要命的是,曹操竟然将曹冲之死,归咎与江东的身上,立誓要先灭荆州,再征伐江东。

所以这个时候,曹操兵败而退,他才有了重夺荆州的愿望。

“马超有勇无谋,底下虽然战将强悍,但却缺乏一个纵横南北的辅佐军师。更要命的是,马超的二十万兵马,并非全是他的心腹亲信,反而大部分都是镇西将军韩遂的旧部。”

“因此我料定马超绝非曹操的对手,早晚必败。马超一败,再调转马头,继续他的攻克荆襄,覆灭江东的大计政策。”

“此刻曹操的退兵,不过是权宜之计。一旦恢复了兵员士气,必会变本加厉,攻打荆襄江东!”

孙权略微皱眉,抬头问道:“依子敬所言,孙刘两家,还是要友好相处,共拒曹操?”

鲁肃伸出两个指头,点了点头说道:“这是二十年的既定国策,不可轻易的更改废除。若干年后,如果我江东有人背弃这项国策。江东荆州,都会遭遇灭顶之灾!”

孙权沉吟半晌,忽然站了起来,缓缓说道:“若马超战败,西凉退兵。我愿谨守承诺,与荆州刘备,再次协力抗曹!”

正在此时,忽然门外来报!

江东斥候的急报!

“西凉马超,未到许昌,粮草为曹操所差三千铁骑焚毁。粮草无以为继,三军只好退兵。如今二十万兵马,全部退入西凉!”

孙权大惊失色,目光闪耀着盯着鲁肃:“子敬,你料事如神。早已算定了马超不会赢!”

忽然满脸愧疚之色,走到鲁肃面前,深施一礼:“若非子敬提醒,我险些犯下大错!孙刘联盟必须坚持下去。”

鲁肃紧皱的眉头并未完全舒展,此刻依旧低头不语。

他所忧心者,主公孙权对荆州垂涎欲滴,一直耿耿于怀。只恐下次自己不在身边,或者先行辞世的话,无人规劝的孙权,会不会再次对荆州发起吞并的战争?

122.第122章 诸葛亮:我与兄长会猎中原!

樊城。

赵云带领文聘、魏延、蒯越等诸将,接纳着襄阳送来的粮草和守城器械。

自从曹操退去之后,樊城的压力彻底消除,士兵总算松了口气,可以休养将息,恢复元气了。

而荆州的氏族们,在与诸葛亮置酒交流之后,为了能够消除和诸葛明的隔阂,纷纷将自己的核心业务从南郡和章陵等地搬入襄阳,庞、黄、蒯等氏族们,更是捐助刘备大量的粮食和军用物资,以示诚意。

所以今天樊城所得粮草军器,并未动用襄阳的粮库分毫,皆是诸葛明设计,诸葛亮设宴款待氏族们,一席话换取而来的。

“有了这些粮草和军器,咱们樊城起码还能再守半年了!”

文聘看着源源不断送入粮库的粮食,以及成群的骡马牛羊,以及堆积如山的军器石,面带这笑容点头说道。

“哼!这次若曹操再来,咱们心里就有底的多了。纵然真的是雄兵百万,咱们也丝毫不慌。”

魏延回想昔日守城的艰苦卓绝,反而更坚定了守住樊城的信心。

最重要的是,有赵云这个主心骨的上司,还有南蛮王的二十万蛮兵助阵。

“难……我看是真的难……”

与其他众将信心十足相反,赵云忽然面带忧愁的摇着脑袋,叹息说道。

“子龙,你所说的难,是指何事?”

蒯越纳闷,自从一月之前襄阳领命至今,还从未见过赵云有过忧愁。纵然是在南蛮王的兵马到来之前,樊城危在旦夕即将弹尽粮绝之际,赵云也丝毫不为动摇,而樊城所以能够守住,也正是因为赵云的这份卓绝坚毅的精神使然。

文聘仰头看了一眼碧空万里无云的蓝天,笑着说道:“难道子龙是担心天气骤然变化,大雨到来,咱们的军粮无处安放的吗?还是唯恐这些守城军器派不上用场,曹操不敢再来侵犯我樊城了?”

赵云眉头紧皱,并未说话,转头望着西南方向。

那里,不时的传来南蛮兵军营里的阵阵欢笑喧哗之声,以及大象狮虎群狼的咆哮声。

“划拨给南蛮王的粮草牛马,可运送过去了吗?”

赵云淡淡的问道。

“一切按照子龙的吩咐,襄阳的支援一到,已经第一时间送到了他的营寨,南蛮王亲自接收查点的,并无半分差错。”

蒯越一边说着,一边从怀中取出一张给南蛮王军营里所送粮草的数目明细。

赵云并未接过,摆了摆手说道:“你做事,我放心。南蛮王不远千里而来,帮咱们上阵退敌,纵然咱们手里拮据一点,也莫要亏待了他们。”

“粮草军械,都要优先发放给他们,所剩下的,再分配给诸军部下。”

蒯越急忙点头应诺。

“子龙,你到底为了何事,总这般愁眉苦脸的。难道襄阳的粮草到了,还不能令展颜微笑的么?”

魏延好奇心最盛,看到赵云说话之间,脸上总是蒙着一层淡淡的忧愁,于是紧接着问道。

正在此时,一匹战马踏尘而来,发出阵阵嘶鸣。

马上之人遥远看到赵云等几人,急忙一扯缰绳,往这边疾驰过来,到了赵云面前,滚鞍下马。

正是伊籍。

“子龙,有大事!”

伊籍面色紧张,抹了把额角的汗珠喘息着说道。

“发生了何事?”

赵云保持镇定,浓眉下的两只眼睛散发着特异的目光,紧紧的盯着伊籍问道。

“马超军马还没有跟曹操交锋,就忽然退兵回西凉去了!”

伊籍从衣袖中掏出斥候的军报,递给赵云说道。

“嗨!这个马超,真是个饭桶!二十万西凉铁骑,乘势南下,天下震惊!怎么转瞬之间就拉跨了?”

魏延听到马超退兵的消息,气急败坏的指着西凉的方向,怒声骂道。

文聘面色也是一变,沉吟说道:“原本指望着马超能给咱们争取更多的时间,他若与曹贼战个两败俱伤,咱们樊城甚至还能主动出击,也分一杯羹的。如今却成了这个局面,樊城恐怕不久又要与曹贼刀兵相见了。还是尽快就城防和军器安置好,有备无患。”

赵云点了点头,又将手里斥候的军报递给伊籍:“速速将这个消息送入襄阳,让主公和军师知道,早做打算,若对樊城有何指示,也请尽快传达过来。”

伊籍伸手接过军报,点头应诺,转身下去安排去了。

……

襄阳军师府内。

“军师,自从半月之前,庞黄两家和水镜先生来襄阳拜见军师离别以后,荆襄的氏族便云集于襄阳。襄阳的西城,又恢复了昔日的繁华,如今襄阳的经济,比之昔日刘景升主政的鼎盛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

主持民生、农业和经济的马良乐呵呵的走进来,在院中看到诸葛明正在提着花洒,悠闲的认真浇着每一株花树,来到他身后低声说道,但言辞之间,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之情。

“此皆是孔明与你的功劳,与我何干呢?若不是你安置妥当,给予他们必要的支持和适当的优惠,令其能在襄阳于最短的时间内将事业步入正轨,他们焉肯如此出血舍财?”

诸葛明微微一笑,将花洒举过头顶,水如细雨一边倾泻下来,滴落在每一株花叶和花瓣上。

“荆襄的氏族,虽有底蕴,多有名士。但更多的是商业的经营。而商人重利,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永远不要相信他们对你的忠诚。只要相信他们能在你这里得到更多。”

马良点了点头,细思军师先生的话,只觉虽然简单,却似乎蕴含着极深的道理和处事之道。

“什么事便有我的功劳了?没想到兄长还能在背后夸赞我!”

伴随着一阵笑声,诸葛亮手摇羽扇,提带撩袍跨入院门,来到近前。

“孔明,何事让你心情如此之好?”

马良转身,看到诸葛亮手里捏着的一封信,好奇的问道。

“兄长夸赞我,难道不是最能令我高兴的事吗?至于其他的嘛,也许你看了,便知道了!”

诸葛亮淡淡一笑,将手里的书信递给马良。

马良斜眼看着诸葛亮,不知他卖的什么关子,伸手接过书信,将信封夹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之间,仔细阅读。

“马超退兵了!”

马良惊呼一声,手指一抖,差点将书信掉落在地上。

诸葛亮点了点头,目光转向浇花的诸葛明:“一切都如军事兄长所言,马超果然心生惬意,刚刚过了长安,还未到洛阳,听到了曹操回军驻扎宛城的消息,便折返回西凉去了。”

马良赞叹,将书信装好了,交还给诸葛亮:“一切皆在诸葛军师的料定之中。”

首节上一节232/23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