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叔,我真不是卧龙诸葛! 第69节

可每每提起此事,探讨之人无不决口夸赞,丝毫不吝啬赞美之词。

为曹冲感到可惜者,还真是唯有主公一人。

诸葛瑾不解。

有如此聪慧子嗣诞生于自家,本该是高兴之事。

若曹冲此子诞生在诸葛家族当中,那怕是全族上下都会焚香祭祀,感谢先祖庇佑。

主公何来可惜一说呢?

心有疑窦,诸葛瑾开口疑问:

“主公,可惜之词,从何说起呢?”

孙权抬眼看了看诸葛瑾,他开口说道:

“曹冲聪慧过人,但命不久矣。”

闻听此话,诸葛瑾眉头皱得更紧了。

先是可惜,再是命不久矣。

主公这接连的话语,究竟从何说起啊?

“主公,臣下愚钝,还望主公解惑。”

孙权闻言只是笑笑,他拿起桌案上的公文,不急不缓的说道:

“子瑜,无需多想,你且看着就明白了。”

虽然心中仍有疑窦,但既然主公都说无需多想了,诸葛瑾也就不再思虑。

说完了闲事,接下来就要说正事了。

诸葛瑾轻拍双手,冲着殿外等候的小厮招了招手。

得了指令,两名小厮一前一后,恭恭敬敬的捧着两个托盘走入殿中。

托盘之上,盖着麻呢红布,红布之下照着的,好似是个章印之物。

孙权眉头轻皱,他心中已经有所猜测。

诸葛瑾让出身位,两个小厮上前跪地,双手抬高举过头顶。

“主公,臣此番前来,乃是要献上二宝。”

说着,诸葛瑾纷纷掀开两块红布,显露出宝物真容。

果真如孙权所料一般。

这红布下盖着的,乃是两枚印绶。

印绶通体青铜颜色,四方玉座之上,雕刻着红铜。

北拖石碑,石碑之上刻着“荆州”、“襄阳”四字。

石碑四周有金丝铜缕自上而下盘旋缠绕。

直至四方玉座的四柱之上。

“主公请看,这两方印绶,乃是荆州牧与襄阳太守的印绶!”

“有这两方印绶在手,荆州与襄阳,名义上已纳入我江东之地!”

“主公!此乃大喜啊!”

与诸葛瑾那不加遮掩的欢喜不同。

孙权的脸上看不出丝毫欢喜之情。

不过,这两方印绶毕竟是大都督前线艰苦作战打出来的。

他硬挤出一抹笑意,开口说道:

“好!有此二宝,实乃我江东之喜。”

“子瑜,你护佑印绶有功,下去领赏吧。”

诸葛瑾得令,恭敬行礼,带着两个小厮退了下去。

诸葛瑾退下以后,孙权的脸上显露出愁云满布的神色。

望着桌案上静静躺着的两方印绶。

孙权不禁轻叹口气。

如今,荆州不在我手,徒有这两方印绶在手又有何用?

这两方印绶,分明是两个招致战端的烫手山芋啊……

……

翻阳湖,水寨。

周瑜站在校场之上,居高临下的看着涛涛江水中训练的水师。

江东虽仅有十万兵,可这十万水师,乘着长江天堑的地理优势,竟硬生生护的六郡安全。

曹操大军南下之前,江东与荆州水师交手多年。

虽然没有大的战事,可小来小去的摩擦从未间断。

可以说是三天一打,五天一斗。

长时间的磨炼之下,江东水师早已经被训练的炉火纯青。

一艘战船,百名水师,在这江东水地,可以说是如鱼得水。

江东战船,鲜有体屋庞硕者。

轻小型的战船居多。

承载兵士百余人,便可如水上战车一般,来去自如,摧枯拉朽。

再搭配上擅长水性的千人水鬼,潜于水下埋伏作战,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如此协调匹配和,当真如水中蛟龙一般,不可战、不可敌!

此刻,周瑜站在校场之上。

身后站着的,是数十名旗兵!

所谓旗兵,乃是手执红绿军旗的传令兵。

江东水地广阔,战船众多。

若是用人声传令、飞鸽传书,效率实在是低下。

因此,周瑜想出了以战旗传令。

红绿、黑白四色战旗组成不同的旗语。

再搭配以不同的战阵。

便可使江东水师在战时灵活调用,立于不败之地!

周瑜居高临下,长江之上战船百艘。

江东旌旗飘摇,劲风呼啸,旌旗猎猎。

他高扬手臂,猛地下砸。

“变阵!玄武阵!”

号令之下,身后旗兵手臂挥动!

红绿军旗上下左右四方方位不停变换,为下方战船之上的将领们传递着消息。

长江之上,战船之中。

老将程普得令,他高呼一声:

“玄武阵!!”

变阵指令层层传递,由战船前舷甲板传递至力夫层。

数十赤膊上身的力夫得令,用力摇动船桨。

战船竟原地九十度转向,紧接着驶入阵位!

百艘战船同时变向,不多时便由一字长蛇转变为四方御守的玄武战阵!

重甲战船在外,轻便小船夹杂其中,伺机而动!

中央指挥的战船被护佑在正中。

弓箭手拉满弓弦抬手指天,整戈待发!

只等一声号令便万千箭矢化作漆黑箭雨从天而降,指哪打哪。

从周瑜传令至船舰变阵,前后过去不过盏茶功夫!

如此迅捷的响应速度,如此快捷的传令速度,实在是让人胆寒!

在信息传递不发达的冷兵器战争中,能有如此速度,难怪江东水师能以十万之数,不惧百万雄师!

战船之上,程普、黄盖、甘宁诸将抬头望向校场,等待着大都督的下一次号令。

……

校场之上,周瑜询问在旁计时的随军侍郎:

“此番变阵,用时几何?”

随军侍郎莫敢怠慢,低头颔首,轻声回禀:

“回大都督,自军令下达至变阵完成,攻击用时半刻钟!”

“其中,旗兵传令用时七十九息,战船响应旗语用时三十二息。变阵用时半刻。”

“此番变阵玄武阵,用时中,旗兵传令用时缩短,变阵用时缩短,响应旗语用时未有明显缩减。”

周瑜点了点头:

“看来,诸将还是对旗语记忆不牢。”

“该多加训练才是。”

正当周瑜决定检验下一个战阵时,副官上前,恭声通禀:

“启禀大都督,子敬先生到访!”

子敬来了?

周瑜心中思量一番,随后嘴角轻翘。

就在这片刻时间里,他已经知晓鲁肃这番前来的目的。

“传令,结束训练。”

说完,周瑜便大手一挥,转身回水寨了。

旗兵得令,“呼呼”疾行打下旗语。

首节上一节69/23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