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勾栏听曲,别逼我当国师 第260节

孙诚走到他的边上,“你放心,这块地方泄洪后成为一个水库,你们可以在这里养鱼,山上我也会安排农技司的人教导你们栽种果树。

现在有了土豆了,粮食已经不那么值钱了,果树可是能挣不少钱,不比你们现在过的差,甚至还要更好一点。

许良大喜,“多谢信国公。”

不过心中还是叹了口气,以后那些税收不上来了,收入少了一大笔呀!

府军在大坝各处都挖上了洞,然后塞入炸药,点燃,随着一声巨响,许家大坝被炸开。

洪水涌入许家镇,有了此地泄洪,下游的水位慢慢的降了下来。

堤上的罗章看到水位降了,也松了一口气,这表示许家大坝被炸了。但又有些忧虑,他怕许氏族人与孙诚产生冲突。

孙诚的安全他是不会担心的,他怕的是许氏族人的被镇压过程中死伤过多,那些道德人士肯定要弹劾信国公。

直到孙诚归来,他问过之后,这才放下心来。也是为孙诚抓住了许家的弱点而感叹。

有人在朝中当官,这是优点也是弱点。拆堤的人地位低,那朝中有人就是许家的优点,以势压人,压着地方官不敢拆堤。

这几十年来,几次地方官员要拆堤都被许家用这个办法压下去了?

但有地位高的官员来拆堤,比如说信国公,那朝中有人就是弱点,你不让我拆,用族人阻拦我,那我回去就把那些许家官员弄下去。

到时家族中没人当官了,又得罪了信国公,地方官就可以随意揉搓许家,以讨好信国公。灭门的知府,破家的县令,你当是假的吗?

洪水过后,下游的堤坝并没有垮,梯田还在。土豆大部分也保存了,看来这梯田果真有效。

孙诚将洛风府的改造经过记录下来,交给了罗章。

罗章一愣,“信国公,这是为何?”

孙诚微笑道:“你是不是还想回京当光寺卿?”

罗章苦笑,“信国公,你别笑话我了,谁愿意当光寺卿啊!我毕竟才五十啊!”

“你本来是洛风府知府,对西北之地甚是熟悉,我准备向皇上进言,将西北三府改为洛北省。

由你担任头一任布政司,负责洛北省的治理,不知你意下如何?”

罗章大喜,这还用想吗?这布政司算是封疆大吏了,比替别人做饭的光寺卿强了不知多少倍,谁不愿意谁就是傻子了?

“多谢信国公举荐,下官愿拜于门下效犬马之劳。”

“过了,过了。”

孙诚回京复命,先将西北三府的事说了一遍,又提议成立洛北省,将三府合为一体,这样才能统一治理。

并提出以光禄寺卿罗章为首任布政司。众臣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罗章。

西北三府底子都被信国公打好了,他只要如法炮制,这政绩可就到手了。

他才五十,干个五年后,只要政绩卓著,上面有人。等到六部有缺,就能调回京城担任尚书一职。

宁皇对孙诚的推荐也很满意,当即批准。

但令众臣奇怪的是,信国公在西北也算立了功,宁皇却没有奖赏于他,虽然信国公也不在乎这些。

但宁皇总要提出来啊!信国公不要是他的事,但是不能不给啊!这是怎么回事?

退朝后,一个小太监拦住了孙诚,“信国公,皇上要见你。”

孙诚苦笑,看来皇上要找我算账了。

一进养心殿,汪恩马上与太监宫女退了出来,他亲自从外关上殿门,并且亲自守在殿外,防止别人偷听。

宁皇低着头在那里批改奏折,头都不抬,好像没有发现孙诚来一样。

孙诚也不好说什么,只能静静的站在那里。

良久,宁皇才阴着脸抬起了头,“信国公!”

“臣在。”

“你好呀!你好威风呀!竟然想当朕的姑父!”

“皇上,臣不是让想当那个,臣只是想娶师姐。”

“娶!你说的倒好听,你能娶她吗?”

孙诚叹了口气,“臣,不能。”

“那你不能娶她干嘛?为什么还要……。”

“爱到深处,情不自禁。”

“你这卑鄙、龌龊、无耻……。”

宁皇骂了一通,一下子没喘过气来,孙诚马上上前,递上龙案上的一杯茶。

宁皇喝了一口才缓过来,正要再骂,看见孙诚那讨好的样子,骂也骂不下去了。

“哎!你们俩,让朕怎么说才好?”

“皇兄说什么都好!”

“这时候知道朕是皇兄了,你不是想当朕的姑父吗?”

“我说过,那是我师姐,不是长公主。”

“算了,事已至此,你们俩准备怎么办?但告诉你,皇室的声誉不能受损。”

“我连师姐商量过了,我们不会成婚,平时也不见面,只在师姐的竹林会面。”

宁皇松了口气,他知道想拆散他们是不可能了,他怕的是孙诚一根筋,非要休妻,娶自己的姑姑,那事情就麻烦大了。

首先,皇室的名誉会受损,自己必定要惩罚他,不然,皇室尊严何在?

而且,镇国公张家也会与孙家决裂,虽说大臣之间互有嫌隙,对巩固皇位有利。

但要到了两家势不两立的地步,那反而对国家不利。

现在他们放弃了正大光明,以地下情为主,这是对朝廷社稷伤害最小的办法。

“我姑姑怎么看上了你这小子?真是便宜了你!不过,你怎么来说也是驸马了,以后朝中有事你可不能推辞了。”

孙诚叹了口气,我就知道女人多,事就多。

第四百一十二章 鹿乳奉亲

孙诚回京后,去清风观的时间多了起来,原来一年去不了几次,也就是逢年过节,道祖诞辰的时候去去。

现在不一样了,一月中总有十天住在清风观,美其名曰去观中清修,其实就是与朱寒香私会。

宁皇与容成子都知道,但也阻止不了两人,只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天,孙诚刚从清风观回来,礼部尚书江楼就上门求见。

“江尚书,我现在可是正在放大假,有事你找内阁,找皇上,找我干什么?”

“信国公,我这礼部尚书的位置可是你要我干的,我有了麻烦你不帮我,这不太好吧!”

孙诚一愣,“我推荐你当官,还是六部尚书,你不谢谢我,还把麻烦事丢到我的头上,这才是不太好吧!”

“那我可不管,是你先找上我的,所以你得负责。”

孙诚苦笑,“这叫什么事?怕了你了,什么事说吧!”

“就是那科举制,举人乡试已经开始了,剩下就是最重要的会试了。”

“难道是没地方考试吗?让我给你解决贡院的费用?如果是这个,那好办。”

“那倒不用,户部已经拨下了银子,工部快要兴建了。

可世家那边极力反对科举制,因为乡试出身的官员最多也只能到四品,还没有触及到他们的核心利益,所以他们还能容忍。

但到了会试,他们是绝对不会同意的,会试考出来的人,可是全国精英,这会掀翻整个察举制的。

所以这几天朝中吵的是一塌糊涂,世家派那边是一步不退,就连有些官员也言语暧昧。”

孙诚冷笑,“说到底,他们也不想推行科举制,那会让他们的举荐资格失去。当年他们是恨自己有才而不能为国效力。

现在,他们有了举荐别人的资格,也变成了举荐亲友,打压俊才的人。”

江楼叹了口气,“信国公所言甚是。”

“不过这些人你不要管,主要的是崔家与王家,只要把这两家干趴下。就没有人敢阻拦科举制了。”

“我也知道这两家是反对主力,但怎么才能压下他们呢?他们虽然渐渐没落,但好歹也是千年世家呀!

破船还有三斤钉,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很难压下他们的反对之声啊!”

“他们反对理由是什么?”

“理由是科举制只要考试合格就能为官,不考虑官员的品德。

察举制却考虑到了官员的品德,举荐别人,需综合考察官员的品德能力,察举制有利于招徕各类人才。”

孙诚一听,也是一愣,“刚开始的察举制是有这样的优点。但已经实行了快千年了,这其中的弊处早已一一暴露下来。

他们该有多厚的脸皮?敢说他们举荐的人有品德,有能力啊!还不是看关系亲疏,有没有好处来举荐的吗?”

“可他们就这样拿出来说了,你也不好反对,因为确实有些人才是这么举荐出来的,包括孙阁老也是。”

孙诚沉吟了一下,忽然眼睛一亮,一拍大腿,“有办法了。”

然后在江楼耳边说了几句。

江楼听了,也是眼前一亮,但又有些尴尬。

“信国公,这办法是好,但有些耍无赖了,毕竟大家都是这么说的。”

“你不说,我来说,我本来就是一个纨绔,我怕什么?况且我本来就看崔家的人不爽。

上次崔元竟然还在许家大坝的事上摆了我一道,我要是不回报他,他还真以为我会以德服人呢?”

翌日,朝堂上一群拥护察举制,一群拥护科举制的又开始了例行争吵。

本来群臣认为这又是一场得不出结果的争吵,尽管有宁皇支持科举制,但世家派已经被逼到不能再退的地步。他们也是使出了全部力量,一步不退。

可今天孙诚上了朝堂又打起了盹,众人看他上朝打盹,觉得这事要有变故。

世家派没落了,人才凋零,崔元也成为了干将,正在大谈特谈察举制的优秀。

孙诚那似睡非睡的眼神亮了起来,打断了崔元的话。

“崔大人,你说察举制非常优秀是吧!”

崔元见孙诚醒了,有些惧怕,生怕自己哪一句话说错了,被他抓住了把柄。

他想了想,觉得自己并没有说错什么!于是道:“据下官以为,察举制确实比那个科举制优秀。”

孙诚笑了笑,“察举,是先经过官吏荐举,然后经过考核,推举给朝廷,才能当上父母官,是也不是?”

“不错。”

“那你当年是怎么被官员推荐的?”

“下官是举孝廉。”

孙诚点点头,“孝廉乃至孝至廉之人,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政之意,是吧!”

崔元心里有些发毛,他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孙诚越这么说,他心里越觉得发毛。

首节上一节260/3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