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勾栏听曲,别逼我当国师 第268节

蒙毅还是摇摇头,“信国公,当年他们两人势力相当,谁也压不住谁?

因为现今可汗是萨满教教主的徒弟,萨满教这才支持现今的匈奴可汗上位。

右贤王要是有想法,萨满教是不会允许的,萨满教不允许,右贤王就是有想法也没用。”

孙诚冷冷一笑,“萨满教不允许,那就将他们灭了,右贤王不就可以活动了吗?”

“你的意思是……?”

“要想征服一个民族,先要灭掉他们的信仰,然后用我们的信仰去代替。

如此经过几代之后,他们就变成了夏族人,此地才是真正的属于我们。”

“你是说开展宗教战争,让清风观与护国寺一起出动,先灭了萨满教?”

“不错,灭了萨满教,也就是毁灭了他们的信仰,上面没有人压住他们,他们就会混乱。

到那时,匈奴可汗与右贤王之间就会爆发冲突,我们就可以坐山观虎斗。

只要时机一到,大军出击,匈奴也就会成为历史。”

第四百二十四章 雪橇突袭

众人面面相觑,他们的脑子有点晕,这计划整个看起来非常不靠谱,因为匈奴不是这么好消灭的,不然怎么会与夏族纠缠了千年。

但要是每个目标分开来看,都是有实现的可能。只要每个目标都能实现,灭了匈奴也不是没有可能。

养心殿一时鸦雀无声。

首辅卫轩咳嗽一声,打破了殿中的平静。

“皇上,信国公的计划虽然有些天马行空,但也不是没有实现的可能。

咱们先先试试,反正也花不了多少钱?就让信国公负责吧!”

孙诚跳了起来,“什么?又是我,我都说的这么清楚了,你们照着干不就行了,怎么非要我负责,我可是才从西北回来的呀?”

卫轩笑眯眯的道:“计划是你提出来的,别人不一定能领会到你计划的精髓,俗话说差之毫厘,谬之千里,还是要让你亲自负责为好。”

“不行,我在西北染病还没痊愈,还是要休养为好,我看起码还得养半年。”

宁皇冷着脸,“你有病?刚才你的中气可是很足的呀!朕看不像有什么病。”

“我这是心火太盛,声音虽然大,但身体还是虚的,需要静养。”

“朕这有太医,可以让他们瞧瞧!”

“不用了,我久病成医,自己得什么病,我还是很清楚的,只要静养就行了,千万不能累了我。”

众臣望着孙诚,一时目瞪口呆,这是皇帝啊!他让你办事,你竟然还敢推脱,而且还用那么蹩脚的理由。

关键是皇上还没有降他的罪,还跟他辩论他是不是得了病,这谁看得懂啊?

宁皇不耐烦了,“既然你说你病痛缠身,朕体恤臣下,让几个太医一天十二个时辰看着你。

别的地方你也不用去了,就在府中修养吧!就是想出去散心,也只能在京城中。”

孙诚的脸苦了下来,宁皇就是拿捏了孙诚,你要说你有病,那就在家休养,清风观那边你就不用去了。

孙诚马上改口,“臣虽然并未痊愈,但国之大事,不可不察,这计划臣必负责到底?”

宁皇这才满意,看来姑姑给了他,好像也不算吃亏吗!

刚出宫,蒙毅凑上前去,“信国公,你对这个计划有多少把握。”

“把握不大。”

蒙毅心中叹气,原来他把握不大,看来匈奴还是不好打呀!

“也就七成把握吧!”

“什么?”蒙毅的声音都变了。

孙诚揉揉耳朵,“你轻点,耳朵都给你吵聋了。”

蒙毅可顾不了这些,“七成,这就够高的了。匈奴可不是草原上一个小小的部族,那是有几百万人口的大族啊!”

“只要找准机会,针对他们的弱点持续攻击,人多有什么用?”

蒙毅镇静下来,“那信国公,能不能让我三军团负责此计划。”

“放心,你们山海关最靠近匈奴可汗本部,要奔袭也是从你们那。你先回去,挑选精锐以备。”

“遵命。”

孙诚的快活日子结束了,他弄来一大群鸭鹅,取了羽毛,经过清洗,脱脂,烘干处理,填入衣内,再用线固定,一件羽绒服就做好了。

让人试穿后非常满意,这羽绒服比皮毛和棉袄轻便多了,而且保暖效果比皮毛毫不逊色。

科学院研究的加热包也做好了,他们将米饭蒸熟再脱水处理,这样只要加上水加热一下就行了,不必要煮熟浪费燃料。

而且不光有米饭,还有方便面等一些配菜,比如说土豆烧肉,青椒肉丝,干辣椒等等,这些都经过脱水杀菌后密封,营养丰富,味道也不错。

这样不管是北方人,还是南方人都能吃到自己喜欢的。

孙诚拿着两个东西让群臣观看,群臣试过之后,也不得不承认科技果然是个好东西。

孙诚马不停蹄,带着后勤物资和一大群狗,来到蒙毅的第三兵团驻地山海关。

在军营中,蒙毅看着那一群黑白相间的狗,怎么看心中都不舒服。

“这就是雪橇犬?我怎么看了有点想揍他的冲动。”

孙诚看着哈士奇那不屑一顾的脸,也叹了口气,“别说你了,开始我也想揍他,不过看多了就好了,反而觉得有些可爱。”

蒙毅收回眼神,“我挑选的五百精锐已经挑选好了,他们都有驾驶马拉爬犁的经历,不知何时可以训练。”

“现在已经到初冬,现在就可以。只要磨合一下,就能出击。”

虽然孙诚说有七成把握,但有些细节一定要注意。比如指南针,雪橇的备件,建造冰屋的技巧等等。

有时候一件大事会因一个小小的疏忽而功败垂成,孙诚不想这样。他与众将反复演练,要将失误率降到最低。

天气越来越冷,一场大雪过后,突袭部队训练完毕,五百人也精选出了一百人,突袭的时间也到了。

一百部队分为十队,潜入草原,向着可汗部的部族杀去。

他们两人一辆雪橇,雪橇上放了大量的补给物资。身穿羽绒服,盖的是羊皮袄,虽然他们还是觉得冷,但只要小心一点,冻死冻伤极难发生,保暖问题不大。

晚上,他们建造简陋的冰屋,吃着自热米饭或面条,配上土豆烧肉,吃的是满嘴流油,加上干辣椒,身体也热了起来。

这种零下二十多度的天气如果还吃冷食,别说牙啃不动,身体也会受不了的。现在有了热食,才能在这种天气突袭匈奴。

一路上宁军一个匈奴都没有看到,他们全在冬季牧场过冬,要是离开冬季牧场,那就是找死,这让宁军长驱直入,来到冬季牧场。

在牧场,匈奴防备非常松懈,几乎可以说是没有,这种天气,宁军根本不可能直驱近千里来到这里。

晚上,宁军开始行动,一些人在外面接应,其余的人偷偷潜入牧草聚集点,匈奴采集的牧草全部堆在这里。

在将守牧草的匈奴士兵解决后,马上在堆积如山的牧草上浇上火油,然后一把火点着迅速撤退。

等到匈奴人发现起火后,火势已经控制不住了,晚上风一吹,风助火势,牧草全部被烧了个精光。

匈奴人看着这一片狼藉,脸上已是一片死灰,他们知道自己的部族完了。

这些年,草原上年年都有灾害,这些牧草可是他们千辛万苦才收集过来准备过冬的。

现在被一把火烧了,没有牧场,牲畜完了。牲畜完了,自己也就完了。

第四百二十五章 说服两位宗师出手

草原上,归附匈奴可汗的部族,有十数个牧草都被烧了,连是谁干的都不知道?

那些部族为了活下去,只能去别的部族讨要了。可这个时候,哪个部族不是牧草紧张。

牧草就是牲畜,有牲畜就能养活族人,有了人,部族才能延续下去。想要牧草,怎么可能?

于是,那些没有牧草的部族为了活下去,那只能抢了。

一时间,各个冬季牧场都打了起来,死伤一片,几个小点的部族就被人灭了,这让可汗部实力损失不少。

宁军偷袭部队回来,报告了他们的战果,这让孙诚与蒙毅大喜,匈奴在冬季牧场毫无防备,让宁军取得了巨大的战果。

按他们的估计,匈奴有几个部族会永远消失,别的也会元气大伤。这样一来,匈奴可汗本部与右贤王的实力差距差不多就持平了。

宁军则因为没有战斗,只损失四人,这四人还是在风雪中走失了,这个天气走失了,也就相当于牺牲了。

但这个效费比,却是夏族军队与匈奴作战中最高的,仅仅四人的损失,就让匈奴陷入危机之中。

春天,万物萌动,右贤王这才知道可汗本部发生了什么事?

他也只是幸灾乐祸了一下,没有要争位的想法。因为上面还有萨满教压着,他要是想要争位。

教主阔阔出一发话,右贤王部族就会士气全无,毕竟大部分族人都是信仰萨满教的,争位也就是个笑话。

在宁朝,宁皇召来了护国寺云海大师与清风观容成子。当然,孙诚也在其中。

两位宗师微微一弯腰,“见过宁皇。”

宁皇也微微弯腰,“两位宗师不必多礼,请坐。”

太监送来了几个蒲团,四人盘腿坐下。这是宁皇对两位宗师的尊敬。

让两位宗师盘坐,他自己坐在龙椅上,这样居高临下,未免对宗师不敬。

云海本是魏国国师,魏国被灭后,虽然他是出家人,佛法深厚,但心中总是有点芥蒂。

见宁皇对他还是以礼相待,与容成子一样,心中的那些芥蒂也就释然了。

“这次让两位前来,是有一件事拜托两位。”

两位宗师互相看了看,“皇上请说。”

“请两位将萨满教除名。”

两人一惊,龙腾大陆三大宗师,萨满教教主阔阔出就是其中一位。

容成子沉吟了一下,“皇上,清风观是护国之门,只是护国,不能参与征伐国外之事。”

云海也道:“阿弥陀佛,皇上,护国寺也是此意。”

宁皇见这两位宗师不同意,朝孙诚一使眼色,示意让他上。

孙诚收到,回复一个眼神,意思是就瞧我的吧!

“师父,云海大师。谁都知道,只守不攻的部队是打不了胜仗的,所谓久守必失,迟早都会战败。

护国之门也是如此,萨满教就曾参跨出国境攻击我门,那我们为什么不能打回去呢!

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两门有兴旺之时,也有没落之时。

现在两门都有宗师级人物,正是兴旺之时,此时不攻出去灭掉萨满教,更待何时?

说句不好听的话,不趁此机会灭掉萨满教,等到两位仙逝,宗师不继,萨满教打过来,又当如何?

这在历史上也不是没有发生过,两门先辈谨遵祖师之法,只保护国内,不参与国外征战。

哪怕在两门最兴旺之时,出了三位宗师,也未出过国境半步。

可三百年前,萨满教就趁两门没落,宗师不继之时,随匈奴杀入夏族故地,占有中原达百年之久。

首节上一节268/3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