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 第168节

沿途,确实有遭遇不少零散的袁军,实力雄厚的北国军,斥候都是百人团,不过见上了曹操亮起袁军旗帜,喊了一声‘我乃步兵校尉蒋奇,奉命驰援乌巢’便再无多心了。

是啊,谁能想到曹操会敢于带兵跑出大营呢,他都被张高览打的快要寨破军败了。

乌巢守军说来不算少,足有一万五千人,领兵者是淳于琼,曹操的老熟人,昔日在京都洛阳的时候,大家同为西园八校尉,论不得悍将也是一员老将了。

再加上眭元进、吕威璜等人提兵,战力其实真不算弱的。

可这里的人就跟沿途的斥候一样,根本不会有人猜到乌巢这里会出现危机,他曹操真就是胆大包天敢来偷袭,只怕也还没跑到乌巢就被打的溃不成军了。

以至于典韦和许褚带着虎豹骑冲入乌巢大寨一顿大砍大杀的时候,袁军中还有不少人以为是内部出了什么矛盾吵架呢。

直到有人在喊‘敌袭’的时候,他们才终于反应过来是曹军杀进来了,迎敌的战鼓声响起,很多人还没来得及穿上,头上的帐篷就燃起了火苗,紧接着火势越来越大,肉眼可见的速度吞噬了整副帐篷。

曹操带来的武将和兵马都是最精锐的,加之袁军又是仓促应战,一万五千人竟是被五千曹军打的完全没有还手之力。

曹操本人都挥舞着倚天剑加入了厮杀队列之中,可想而知曹军士气有多高涨。

拖着长刀跑出来的淳于琼想要稳住乱军,他知道这不是寻常的遭遇战,打不过跑就是了,这里是几十万袁军的粮草命脉所在,一旦失守,袁绍可不会放过他。

“淳于琼在此,弟兄们不要乱,曹军来人不多,随我杀退他们!”淳于琼带着三百骑兵悍不畏死的冲上前,大喊着自己的名字,同时也在搜寻着敌方战将的身影,想要斩将寒军心。

刚刚冲入战圈,淳于琼大刀左右横斩,抛飞几颗曹军人头,加上身后骑兵速度上来了,一路横冲直撞,颇有迎头痛击的味道。

“贼将授首!”好不容易终于在偌大的营寨里找到了骑马的曹军战将,淳于琼根本不管对方是谁,嚷嚷着便要取下首级。

“典韦小心!”不远处,陈到发现典韦杀疯了,背对着淳于琼挥舞双戟,大声呐喊提醒,哪里晓得典韦心里明镜似的清楚。

待得淳于琼快马冲来,典韦便像回马枪一般,猛然扭转身子,顺手就投出一枚小戟。

两人相距不过十步距离,这一击又如此突然,淳于琼完全没料到他会来这一手,甚至都没反应过来需要提刀格挡,那小戟便稳稳当当的扎入了铠甲,嵌入胸腔之内。

北国悍将碰上典韦一合都没打呢,便直挺挺的落了马。

“叔至!”

典韦一面杀敌,一面大喊了一声,陈到心领神会的回道:“明白!”

当即冲到淳于琼的尸体前,长枪一划割下他的脑袋后,一手执枪,一手举着淳于琼的脑袋,开始喊话,“主将淳于琼已死,降者不杀!”

这样的喊话是极具威慑力的,原本摇曳的军心,听得此言,又见他手中血淋漓的脑袋,当即轰然倒塌。

“不要追杀,速速烧毁粮草!”袁军开始溃逃了,曹操喝止住杀红眼的军士,赶忙点火烧粮。

看着满满当当的粮仓,堆放的是一眼望不到尽头,粗略的估算只怕也不下百万石粮草,这要是能搬回许昌去,军力直接扩充一倍不在话下。

可惜啊,这里距离袁绍大营并不远,骑兵驰援很快就能赶到,当然不可能把粮草都搬回去了,再是心疼也只能付之一炬。

袁营中军大帐内,袁绍还没有睡,他披着一件红色的外衣坐在帅椅上查看着前线战报。

一旁的袁尚贴心的把火盆推了过来,袁绍投去了赞赏的目光。

“尚儿啊,这些军报你也看过了,看出了什么问题吗?”袁绍心血来潮,想考验一下袁尚。

“父亲,我军攻寨已有半个多月了,张、高览送来的战报里,一开始我军伤亡严重,每日阵亡不下三四千人;之后是呈下降趋势,今日的战报里,我军只折了七百多人,这说明曹军锐气已尽,军械告急,我军突破曹军,指日可待了。”

袁尚捻着手指顿了顿,笑道:“以孩儿估计,最多再有五天,曹寨必破!”

袁绍满意的点了点头,“不错不错,这些日子确实本领见长了。”

随即长长的松了一口气,“曹阿瞒败亡在即了。”

“恭喜父亲,饮马黄河、问鼎中原,一统天下,指日可待了!”袁尚是真的高兴,袁家的江山越来越大了值得高兴,东线战局不利,西线战局气势如虹那就更高兴了。

因为这意味着袁家的江山啊,他袁谭染指的机会越来越渺茫。

袁绍自己倒是古井无波,在他眼中,这本来就是一场不存在疑问的较量,赢是正常的,不赢才奇怪呢。

这个时候他心里想的,反而不再是曹操和吕布,而是西凉的马腾、韩遂,关中的李郭汜各部,益州的刘璋,荆州的刘表。

这些家伙后续该怎么笼络,让他一个一个去收拾,当然不在话下,问题是那样耗时太长了。

至于说江东的孙策,压根就不配存在于袁绍的考虑之中。

八州一统后,若是称帝,也不晓得会不会引起各方联盟,这算是袁绍唯一还有些不安的因素了。

不过问题应该也不大,不管是益州还是荆州,都是世家当道握住了大纛,以袁家声望,加上如今的实力,笼络这些人,没什么难度。

除此之外,还有吗?袁绍捋着白须盘算着。

“不好了主公!”

正当父子二人一个憧憬大位,一个憧憬王朝的时候,沮授、郭图等人一拥而入,“曹操亲率精锐奇袭乌巢,淳于琼紧急求援啊!”

“什么?”袁绍目眦欲裂,倏然起身,表情似要吃人。

沮授也不多解释,拉着袁绍就往帐外走去,指着乌巢的方向,“主公快看,乌巢万急啊!”

顺着沮授所指看去,便见那一片夜空下浮现映红,很显然,乌巢已经起火了。

袁绍整个人都呆滞了,看着那一片红光不知所措,显然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

“父亲,快快驰援乌巢吧!”袁尚急的直跺脚,提醒着袁绍赶忙发兵。

“曹阿瞒,毁我百万粮草,我我非要掘了你的祖坟不可!”袁绍被气的满脸通红,咬牙切齿。

“主公,请速速发兵救援,趁现在曹操必然还未走远,只要能斩杀了曹操,这几屯粮草,送给他又如何!”沮授连忙开口提醒,都这时候了,你就别骂人了,发兵吧。

“传我军令,让张高览领骑兵”

“主公!”

袁绍的话还没说完,郭图直接打断,“曹操既然亲率精锐去偷袭,那么他的大营必然空虚,在下建议,弃乌巢不顾,让张高览尽出全军猛攻曹营,只要曹营一破,曹军必败!”

袁绍眸子转了转,好像,有道理啊。

“不可不可!主公,曹操既率精锐离开,必在大寨内设下埋伏,从乌巢返回官渡大寨无非两条路,只要主公堵死这两条路,曹操便插翅难飞!”沮授当即反驳。

“可如果曹操已经走远呢?岂非白白错失良机?”郭图昂首挺胸,怒视沮授。

“曹军大寨若能轻易攻破早就该破了,我军连续进攻半个多月未能破开,足见曹军营寨坚固!”

“沮授所言真乃匹夫之见,正因为我军已经连续攻坚半月有余,曹寨早已是摇摇欲坠,此时再一鼓作气,安能不破?”

一番抢白下来,沮授被气的瑟瑟发抖,明明知道自己是对的,可偏偏说不过他啊。

论谋略、讲大局,沮授当然是碾压郭图的,可论口才,三个沮授绑一起也不及郭图一人。

二人还想争执,袁绍已经压手示意噤声,他需要时间思考。

中军大寨里还有二十万大军,可他们全部都尚未整装,让他们出击显然是来不及了的,能调动起来并且立刻参战的,只有张高览的前锋营。

这也是袁绍的纠结所在。

摆在他眼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是救援乌巢,要么是进攻曹军大寨。

回想起先前看的那些战报,确实如郭图所言,曹寨已经是摇摇欲坠了,这个时候曹操又不在,不当放过这个机会。

念想至此,袁绍再无犹疑,厉声道:“速传我军令,让张、高览立刻出全营之兵,猛攻曹军大寨,我自提领大军整装,预备接力!”

“喏!”

沮授还想再劝的时候,袁尚已经跑出去传令,袁绍也转身进了大帐,郭图还不忘给他一个胜利者的挑衅眼神。

沮授缓缓的闭上双眼,心如刀绞,主公啊,明明是截杀曹操的大好时机,为何要放虎归山呐!

快马来到前线大营的时候,张高览早就已经着令大军整装好了,骑兵甚至都牵到了辕门之下。

因为乌巢被偷袭的消息,他们也就是比袁绍晚知道了一小会罢了,四庭柱里用兵最好的张不等袁绍传令就开始做准备,他知道今晚肯定要采取行动。

只不过,这个消息让他有些意外。

“什么?为什么不是救援乌巢截杀曹操,曹营坚固,若是一时不能攻破则我军危矣啊!”张大惊失色,以为自己听错了,他一直以为等到的军令肯定是驰援乌巢才对,结果是让他全力攻寨。

“这一点末将也不得而知,只是照主公军令传话!”来人被张一喝,吓的矮了半截。

“这是谁的主意?”连高览都表示不能理解。

“是是郭图先生的建议。”

“又是这个奸贼!”对于郭图,无论是河北的战将还是谋士,那都是恨之入骨的。

可平日里也只是内部互掐罢了,这种时候、这种计策是会拖累三军的啊,张恨不得一枪捅了他。

“,这可如何是好?”高览不安的问道。

“还能如何,既有军令,不敢违抗!”张只差没骂上一句庸主了。

他也了解袁绍的为人,这要是不老老实实照办,就算真的打赢了,最后也落不得半点好,只能咬着牙带着大军朝曹营发动攻击。

正如沮授所言,曹操在出征前早就让曹仁、夏侯做好了防备,数万大军无人入眠,全部整装备战,弓弩手于辕门之内引而不发。

待得北国军冲来,便是万箭齐发,军营里仅有的石块、木料也全部都装入到了霹雳车里,进行最后的殊死抵抗。

曹仁和夏侯甚至都亲身上场肉搏,曹军一个个奋勇抵抗,哪怕张一连发动了七次猛攻,最有利的一次都杀入了辕门,可最终依旧是被打退了回来。

最后打的辕门内外的尸体都堆积到阻挡军士行动的地步了,还是无法洞穿。

黎明破晓前夕,恰好遇上返回大营的曹操,带着大军从侧翼杀入,一时间北国军被两线夹击,乱作一团。

在天亮后,张只能放弃进攻,退回大营。

“乌巢被袭不去救援,非让我等强攻大寨,如今不胜,郭图贼子必进谗言,庸主岂能饶过我等,反正乌巢粮草被毁,败局已定,干脆转投曹操算了!”中军大帐内,浑身是血的高览来回踱步,又气又怕。

“兄弟所言在理庸主听信谗言,连田先生都被他给害杀了,此番我们就算是回去,只怕也难逃一死啊。”张也清楚郭图的为人,他献计失败了,黑锅不盖自己头上他会罢休?

“好,回去是死,投曹还有未来可盼,是庸主负我们在先,非是我们不义!”高览冷哼一声。

二人一拍即合,当即商定在袁绍大兴问罪之师前转投曹操。

“那好,立刻召集营中百夫长以上官员议事!”张一拍台案,两人便分头行事。

临敌反水,这不是说说就行了的,包括张高览在内,他们的家眷都还在北国,如果袁绍要株连,一个都跑不了,为了自己的活路,张高览顾不得许多。

但是,手底下这群人他们何去何从,还得商议出个结果。

毕竟都是多年袍泽兄弟,他们有自己做主的权力。

更何况,如果无法凝心聚力,去了曹营只怕也落不着好的。

几百人凑在一起,张高览将眼前情况细细说明,首先乌巢粮草已经没了,袁绍凭他中军大寨那点随军粮草只能撑个十天半个月而已。

其次,袁绍偏听偏信,先是害杀了北国俊杰田丰,今我等不胜,郭图必进谗言,若是回去,定是要吃兵败之责,可这责任不在我们,在他袁绍,所以不是我们不讲道义,是他不给我们活路。

最后,人各有志,想回北国的弟兄,我们不拦,但我们要走,希望你们也别阻挡。

其实出来从军的人很大一部分人都只是为了家人能有一口饱饭吃,所以他们无法割舍家里人,毕竟这一走,就要被宣布为叛军,家人都要受到牵连。

所以,最后表示愿意跟随张、高览的,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而且这些还是将官,军士的话会更少。

人嘛,越是在底层,所求无非是活着,有饭吃,家人在,问罪也是问官员,没理由牵连他们。

再加上白马一战,曹操还坑杀了这么多北国军,他们还是更愿意跟着袁绍的。

至于说粮草被毁了,那就跟着袁绍一起逃回北国去呗。

一番纠葛下来,真正跟随张高览的,几乎都是亲信,仅有四千余人,剩下的六七万人,都老老实实的朝着袁军大营退走。

张也是讲道义的,他没有立刻投曹,而是做出一副对峙之态,确保曹操没有去追杀那些逃往大营的军士,才派人前往送去降书。

闻听河北四庭柱的张高览要投降,曹操兴奋的要亲自出迎,这可是相当危险的举动,毕竟对方的武艺摆在那。

没办法,彰显诚意嘛。

“罪将张、高览来投,望司空不计旧仇!”辕门下,张高览两人单膝跪地作揖。

首节上一节168/3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