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御猫 第266节

  “老臣拜见陛下!”

  可惜文同轩深知皇帝的脾性,挤开了挡在勤政殿外守门的内侍,直接挤进来就揣着手呵呵笑。

  “老臣听说林大夫押着今年的盐税银子进了京,那啥……嘿!”

  ……

  “文老匹夫,朕跟你不死不休!”

  皇帝老爷被老倌气的跳脚,将一封手书扔给了文同轩。

  一有银子送到京城,这老倌就跟猎犬一样,闻着银子的味儿找过来。

  一伸手,就能将他的银子腰斩一半。

  不给?老倌熟练地将官帽一摘,躺在勤政殿的地上开始撒泼。

  又一次从皇帝老爷的口袋里掏走了还没捂热乎的两百万两白银。

  林如海虽早有耳闻,可当他亲眼看到文同轩从皇帝老爷口袋中掏走了两百万两白银后,对这位大夏财相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同时对皇帝的观感再次上了一层楼这是一位可以欺之以方、可敬可佩的君主。

  文同轩美滋滋的揣着皇帝老爷的手书,跟一同走出勤政殿的林如海说道:“如海啊,既然陛下让你来户部,那老夫今日就跟你说一下做户部堂官最重要的一点……”

  “不要脸!”

  嗯?好好的,您老怎么还骂人啊?

  “老夫的意思是,做户部堂官,就不能要脸。底下的人要银子,你得拉下脸来哭穷。户部有一百万两,在你的口中,就是只有十万两。”

  “跟陛下要银子,还是不能要脸。陛下收入一百万两,其中的五十万两就要送去户部。不给,陛下去哪你去哪,哪怕陛下去后宫休息,你也要躺在后宫的宫门口,哭穷!”

  文同轩已经干了快十年的户部尚书了,虚衔都升了好几次了,实职迟迟不动。

  倒不是二圣不看重这位,实在是文老貔貅在户部,能让二圣放一百个心。

  不提别的,二圣早就知道老貔貅在户部银库修建了密室。哪怕这十年国朝的银钱支出甚巨,可他仍然跟仓鼠攒粮一般,秘密存下了五百万两银子。

  如此的干臣,皇帝老爷每回被气的要死,可总是会在骂完老货之后,赐下各种补品。

  出宫的路上,林如海一路苦笑着听完了文同轩的“指导”。

  老前辈威武,在下学废了!

  自户部大门外分别后,林如海抬头看了一眼门檐上挂着的金漆红底牌匾,无奈笑了笑。

  “姑娘,三爷,老爷出宫了。”

  贾琮与黛玉从马车上下来,林如海远远就看到了这对小儿女,脸上的笑意更甚。

  挨个搓了搓跟自己请安行礼的女儿与未来女婿,笑呵呵的说道:“天子赐恩,许了为父户部左侍郎,不用回江南去了!”

  ……

  入夜后,荣禧堂的喧闹暂时告一段落。

  孩子们都回去休息了,老太太看着坐在下首的女婿,唏嘘不已。

  “当初你从翰林院外任江南,一走就是十几年。如今可算是熬出了头,可怜老婆子的敏儿却没有机会再回京城了。”

  林如海微微皱了皱眉,他知道老太太对自己终究怀有埋怨之心,可说到底是他辜负了岳父母的嘱托,让妻子遭了难。

  这难有妻子娘家人的掺和,同时也有自己当初的疏忽大意。

  唉,这就是一笔糊涂账,算不清的那种。

  他起身跪下,郑重的说道:“岳母大人,小婿已经向宫中请旨,为夫人请封诰命。小婿的正室夫人,永远只会有敏儿一人。”

  老太太的手重重在桌上一拍:“你这是作甚?我又不是逼迫让你不能再娶继室,难道要让墨哥儿一辈子顶着个庶子的名头?”

  林如海摇了摇头,缓缓说道:“实际上小婿之前就想过此事,打算将墨哥儿记在敏儿名下……”

  “胡闹!”

  老太太愤然起身:“你如今已是六部堂官,将来应酬的事数不胜数。若家中连个正经太太都没有,如何与人来往?”

  “这……”

  林如海是个直男,根本没有想过内宅之事。被老太太这么一提醒才想到这一茬,一下子头疼起来。

  若在外任还好,宦游之人,多有不带家室之例。

  可如今回京任职,总少不了内宅交往。

  老太太见女婿被自己说的哑口无言,好气又好笑。

  儿子也好,女婿也罢,就没一个让她省心的。

  “行了,这事不急在一时,你舟车劳顿,先去好好休息,明日再细说。”

  ……

  大年三十,荣国府欢声笑语不断。

  林如海回京前就来了书信,故而老太太让人将开有侧门的梨香院收拾了出来。

  墨哥儿已经一岁多了,不但能喊出爹爹、妈妈、哥哥、姐姐,还能歪歪扭扭的走上几步。

  林如海抱着口水娃,乐的脸上的皱纹都去了几分。

  他昨夜与锦瑟说了大半夜的话,对老太太的感激之情无以复加。

  老太太对他有埋怨是真,当年妻子遭难最终默不作声也是真。

  但锦瑟能顺利产子,离不开荣国府、老太太的保护与关照。

  要知道他在南直隶这一年多,光是被刺杀就有十余次。若锦瑟真跟着他去南直隶,恐怕早就香消玉殒了。

  “呆呆……”

  “是爹爹。”

  “四呆呆……”

  “爹爹!”

  “呆呆!”

  好吧,呆呆就呆呆吧。

  锦瑟温淑贤惠的将一顶虎头帽戴在儿子的头上,掏出手绢将口水娃的脸擦干净。

  “老爷想好了,真不打算搬出去?”

  林如海摇了摇头:“至少暂时不搬,京城的局势还不明朗,陛下如今才算基本掌握了朝政大权,这一两年内怕是要有大动作。你与玉儿、墨哥儿呆在荣国府,我才能放心。”

  说到此处,林如海突然问了一句:“是不是有人在你耳边说什么了?难道不愿继续住在荣国府?还是说,有人为难你?”

  “不、不是……”

  锦瑟知道林如海是误会了,连忙解释道:“妾身只是担心若继续住在荣国府,会对老爷的前程有碍,终归是文武有别。”

  “你呀,想多了。”

  林如海能感受到锦瑟的真情,腾出一只手来,将其搂住:“不必担心这些,文武之分,在到了老爷我这个品级已经不重要了。况且这是荣国府,我这个荣国府的穷女婿住上一两年,不过分吧。谁敢拿这种事说嘴,我就让琮哥儿打上门去……”

  “噗嗤……”

  “姑父要我去打谁?”

  门口两颗脑瓜子让锦瑟羞的整个人都通红通红的,林如海怀中的口水娃无齿笑了。

  “姐姐,哥哥,姐姐,哥哥……”

  ……

  黛玉抱着口水娃在软塌上玩着吃手手的游戏,林如海则是考教小女婿的功课。

  “你的经义足以过了童子试,但你的策论问题很大。”

  林如海将贾琮交上来的数份策论文章看了一遍后,严肃的训了起来。

  “虽说策论最重言之有物,可你太言之有物了。不说别的,赋税的改良,也是你一介小童可以说的?”

  “在你没有掌握大权之前,你要做的是和光同尘,而不是鹤立鸡群的想要急切的表现。你要明白一个道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你贾琮哪怕简在帝心,也不能成为众矢之的。”

  “这天底下最不缺的,就是简在帝心的人!”

  林如海看着这几份言辞越来越激烈的策论,不禁扶额。

  琮哥儿这几份策论,若只是直呈皇帝,绝对是一等一的好文章。

  可若放在科场上,八成是要被考官直接黜落。

  弄不好还会被说是标新立异,刻意卖直求名。

  他看着满脸不服气的贾琮,不得不耐心说道:“你知道你的老师徐青藤当年中会元、状元的策论是什么样子吗?四平八稳,稳中又有一丝新意。那届的考官对你老师最高的评价就是稳重二字。”

  贾琮还从未听说过此事,不由好奇心大起。

  “难道说,老师在科举时,从未提出过新政变法的事?”

  林如海抬手搓了搓贾琮的脑瓜,语重心长的说道:“傻孩子,朝廷选官的第一要求不是有才,而是要足够稳重。徐青藤在翰林院的时候,他都从未公开宣扬过新政变法,而是在外任时开始养望,默默养望十年期,一朝奏疏天下知。你要跟你的老师好好学学,稳中求变!”

  月票推荐票

  今晚就先更到这里,明日继续。晚安!

第315章 卷王贾琮

  林如海将手中的那一沓策论文章扬了扬,作出了最后的评价。

  “文章是好文章,但你写的这些东西,只会淹没在那叠黜落的纸堆中。而且你的名字会被所有人记住,除非新旧交替,否则你在科场上将永无出头之日!”

  这不是林如海危言耸听,任荣国府位高爵显,贾琮简在帝心,也不能让那些老学究们点了他上皇榜。

  这就是仕林官场的规矩,皇帝都没有办法让文官体系给贾琮一个功名。

  贾琮被训的有些郁结烦闷,整个人都蔫蔫的。

  林如海看着这样的小胖子有些好笑,转身去了内堂,不多时拿着几卷书册回来。

  “这是我与我的那些同年,从院试开始一直到殿试的策论,你回去好好研磨。当年我与我的那些同年无不是少年意气,可在科场上不知被浇了多少冷水,最终才明白了什么叫官场规矩。”

  贾琮有些发愣,接过书册后翻开快速浏览了两篇,果然都是四平八稳,言之有物却又没有丝毫的棱角,就像是外表猫里猫气内中却藏着利爪的猛虎。

  “姑父,好厉害!”

  林如海坦然一笑:“当年谁还不是个少年?没有朝气的少年又怎么能称一句少年意气?好好学,将你的抱负都藏起来,等有一天你有资格有能力了,再去喊一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昭武二十年之后,随着盛世来临,似乎文曲星都下凡了,整个国朝人才济济,一名名少年英才井喷般出现在京城。

  贾琮翻阅着手中的书册,这些名讳都好熟悉。

  能与岳父大人称为同年好友的人物,果然没一位简单的。

  黄觉,曾任礼部郎中,今为陕西布政使司左参政。曾奉旨主持乌斯藏都司阐教王转世大典,单枪匹马宰了不忠国朝的毕力格法王,平定叛乱。

  靳俞,通政司左通政,昭武四十一年奉旨巡视两广,于广州城外击沉来犯红夷战船三艘,俘虏红夷数百人。逼迫红夷签订合约,赔偿大夏白银八十万两。

首节上一节266/4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