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御猫 第267节

  赵立湘,曾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善财赋经济,元五年提举江南诸省市舶司,主持市舶司一应事务。打击走私,追缴商税,推行开海,使得江南诸省海贸税银首次超过田赋数额,年送京城税银高达七百万两。

  ……

  诸如此类的人物书册上还有好几名,最低都是正四品的一方大员,这让贾琮第一次感受到了同年友人这个词的可怕。

  “姑父,您的这些同年,如今都是朝廷的中流砥柱了。我记得赵大人秋末的时候刚刚上书扩大海贸,力主推行开海之策。是不是就是您说的,如今有了资格与能力,要喊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这句话了。”

  这孩子的脑瓜确实聪明,林如海微微一笑:“不止赵兄的开海策,还有之前你提过的改土归流、科举改制等等,都已上书陛下。不管能不能成,至少要先将戏台子搭起来。”

  造势!

  贾琮瞬间明白了为何今年回京述职的督抚突然多了起来,光是一个改土归流,就足够西北、西南的督抚回京接受皇帝老爷的询问指点了。

  惶惶大势,终究要掀起巨大的风浪。

  林如海欣慰的搓着贾琮的脑瓜,郑重说道:“我与诸位同年用了近二十年才走到了今日,还不知道能不能将我们的抱负施展出来。但我们已经不再担心后继无人,等你步入官场的时候,不会缺少同行之人的。”

  ……

  元七年的正旦大朝少了许多争斗,圣人老爷似乎对倔老四更加放心,不但没有接受老臣子的朝拜,甚至连皇族的宫宴都没有参加。

  刘恒依照惯例于宫中赐宴群臣,晋林如海为户部左侍郎的圣旨在大年初一正式送到了荣国府中。

  一时间,荣国府门庭若市,不过林如海游刃有余的带着贾琮、贾宝玉迎来送往。

  整个新年,贾琮与宝玉二人都没有丝毫歇息的时间。

  半月假期,不是跟在林如海的身旁陪客,就是经受着林姑父的指点,准备着二月的县试。

  正月十六朝廷开印,顺天府张贴公告,今年的县试将于二月二十二举行。

  敬大老爷拿着鞭子将族学中还算有些出息的人统统赶进了大兴县衙,五人互保总共十五个人统统报了名。

  “贾珏,曾祖荣国公贾源、祖父荣国公贾代善、父贾政……呃,亚中大夫、资治少尹、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嘶~”

  “贾琮,曾祖荣国公贾源、祖父荣国公贾代善、父荣国侯贾赦……嘶~”

  “贾瑞,曾祖宣威将军贾澍、祖父贾代儒……”

  “贾苘,曾祖武节将军贾代信……”

  嘶!!!

  大兴县县衙礼房负责登记的书吏都惊呆了,这十五个人,竟然是宁荣两府的大爷们。

  很快,宁荣贾家十五个新鲜出炉的县试考生就成为了京城热议的话题,甚至压过了即将到来的春闱八卦。

  “贾家除了敬公与政公外,也就琮三爷与宝二爷还算有些文气,好好的军武之家,怎么就想不开往科举这条路上挤呢。”

  “非也非也,当年的珠大爷才是最有文气之人。”

  “嘿,这倒是,可惜了珠大爷当年惊才艳艳,我之前一直以为珠大爷将会是贾家第二个敬公。”

  “不过琮三爷为何去会走那科举之路?想当官,直接求陛下赐一实职不就成了?”

  “这你就不懂了吧,想想琮三爷的老师是谁?”

  “嘶,我朝不会出现第二位青藤先生吧!”

  就这样,在众人的议论中,会试的喧嚣刚过,贾琮就踏进了县试的考场中。

  正如徐晋、林如海与贾敬所猜测的一样,大兴县的县令根本不敢对贾琮有丝毫的为难。

  再加上贾琮的答卷近乎完美,连续五场拿下第一,于是乎就点了他为今年大兴县县试案首。

  而且宝玉力压众人,夺得大兴县县试第二,其余十三名贾家子八人上榜,让不少落榜的人鼓噪县试不公,直到大兴县张贴出今年的上榜答卷,这才压下了这些非议之声。

  “几阵潇潇雨,依然鹊报晴。

  片云连岫捐,旭日远山迎

  树色含烟碧,岚光带翠明。

  画图开胜景,锦绣赏余情。

  蝶晒边露,蛙传柳外声。

  时赐瞻圣化,万里庆丰盈。”

  贾琮在县试中所作的试贴诗令满京城的举子们震惊不已,十岁小童,竟然比他们还会拍皇帝老爷的马屁。

  这诗完全可以放在会试中助人登上皇榜,你这么卷,别人还怎么活?

  徐晋看着坐在椅子上抱着脸盘子大的芝麻饼咔嚓咔嚓的徒儿,不禁笑道:“诗不错,陛下说你要是会写就多写点,他爱听。”

  咔嚓咔嚓……嗝儿~

  吨吨吨~

  贾琮终于填饱了肚子,擦了擦嘴苦笑起来。

  “老师快别逗学生了,就因为这诗,这几日我就没闲下来过。您说那些贡士不好好读书准备殿试,跑来跟我一个童生论什么诗词文章。我二叔跟姑父说我将来要走科举的路子,不能轻易得罪人,非拉着我跟那些人吟诗作赋,都快把我榨干了!”

  听到小徒弟的诉苦,徐晋却是畅快的大笑起来。

  贾琮原本就有“宿慧”才子之称,随着县试中的试贴诗与这几日所作诗词的流传,自己在衙门没少被人恭维羡慕。

  之前跟自己炫娃的那些同僚,现在看自己的眼神幽怨的如同深宫妇人。

  若自己点个头,他们会立马抢了小徒儿回家。

  “林前辈已经跟为师说好了,此次恩科殿试结束后,他会以你的名义组织一场诗会。”

  这事贾琮早就听姑父大人说过,诗会只是一个名头,赴会之人除了林如海同年友人的子侄外,还有老师徐晋的同年子侄。

  这将是两方人马的第一次会盟,皇帝都已经安排好了,太子刘弘将“无意间”碰上这场诗会,到时候也算是君臣相得的开始。

  只见徐晋将一沓书卷翻开,面带欣慰。

  “在诗会那天,你便将你与林丫头写的《顺天府流民赈济安置疏》拿出来,论上一论,看看这份安置疏是否能在各省推行。”

  ……

  府试定在四月初二,时间还很充裕。

  三月三殿试结束,荣国府就开始准备三月十三这日的诗会。

  贾琮与黛玉抓紧时间完善着那份万言不止的《顺天府流民赈济安置疏》,林如海也好,贾敬也罢,包括徐晋在内,都没有打搅两人。

  他们三人都没有掺和这份奏疏的内容,这份凝聚着贾琮与黛玉心血的奏疏,每一字每一句都饱含着两人的抱负。

  “大灾之后必有疫病,林姐姐找的这些防疫治病的方子正好合适,就是这医士大夫还是太少了,而且药材无法做到量产,很难让百姓得到及时的治疗。”

  黛玉也点了点头,在防治疫病这块标注了四个字:缺医少药。

  贾琮倒是提出了人工培育药材以及建立医学院的设想,不过最终还是被现实浇了一盆凉水。

  只听黛玉说道:“不现实,先不说医术一般都是家传,敝帚自珍。就说人家有能力读书识字,为何不先试一试科举为官?别忘了那句话,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大夏不是没有官办的医学教育,太医院就是。

  可惜历朝历代的太医院都有着很大的排外性,几乎是家族传承,年轻的民间医士们升迁的空间极小极小。

  “唉,这事先放放,改日我去宫中找四哥说一说,看有没有办法。”

  黛玉点了点头,翻过此篇,又说起了皇庄、官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事情。

  时间一晃就是数日,三月十三荣国府中门大开。

  今日恰逢休沐,政老爷带着府中的哥儿排排站,在荣国府的大门口迎接着赴宴的宾客。

  自从当年贾珠乡试报捷办了一场盛大的诗会文宴之后,宁荣两府已经很久没有来过这么多的文人墨客了。

  “学生拜见老师!”

  “青藤来了,快请进,快请进,家慈方才还说,若没有青藤先生的教导,我家这疯猴儿,还不知什么时候能沾一沾文气呢。”

  徐晋熟练地搓了搓小徒弟的脑瓜子,与贾政作揖回礼。

  “太夫人抬举了,有敬公与政公在,宁荣贾家哪里还缺了文气?政公的两位公子,哪一个不是惊才艳艳?”

  贾政与徐晋都在都察院任职,又有贾琮这个纽带,自然走的近。

  听到徐晋夸自己的崽儿,贾政罕见的与有荣焉。

  不想这孽障有一日会给自己这么长脸,看来自己这些年的大棍教育果然是有成效的。

  贾政看了看正与卫若兰等人说话的宝玉,心中暗道:既然有效果,那大棍教育还是得继续下去,能在县试考中第二,说不定将来在殿试也能来个第二名榜眼。

  “咦,我怎么感觉屁股有些疼?”

  刚刚将卫若兰等国子监的学子迎进了府中,宝玉偷偷揉了揉自己的臀部,打了个激灵。

  荣国府的前院与东跨院几乎坐满了宾客,不但有林如海与徐晋的同年,还有这些人的子侄,新鲜出炉的进士。

  还有国子监的学子,京城诸多书院的学子,贾琮与宝玉这一科县试的上榜者等等等等。

  一向宅居的敬大老爷也换了身儒服,坐在荣国府正厅招待宾客,后宅中也有老太太与黛玉邀请的公侯、督抚家的女眷。

  这场打着诗会名头的宴请,差不多把大半个京城的达官贵人惊动了。

  当刘弘一身常服乘车抵达荣国府时,忍不住跟一旁的五皇子刘硕说道:“这也就是荣国府了,若是其他家有如此的影响力,哪个君王能睡得着?”

  刘硕年纪小,根本听不懂这话背后的含义,不解的问道:“呃,四哥,父皇不是说,这诗会实际上是林、徐二公组织的吗?荣国府不过担了个名头而已。”

  “事是这么一回事,但赴宴的人到底是看在林、徐二人的面上还是有意结交宁荣贾家,谁又知道呢?”

  刘弘看着荣国府门前络绎不绝的马车,突然警惕了起来。

  许久之后,他突然扶额自嘲:“我真是疯了,竟然会想这些有的没的。”

  “四哥怎么了?”

  刘弘摇了摇头:“四哥我呀,有些魔怔了。父皇说得对,为君者不能有疑心病,否则将来真就成了孤家寡人了!”

  月票推荐票

  跑了趟西安,把自己热中暑了。

  晚上喝了两瓶藿香快乐水,总算缓过劲了。

  今晚更新迟了,抱歉。

卡文了,明天下午再更新吧

  。

  昨天顶着高温跑了趟西安,中暑不说,还他喵的拉肚子,整个人都虚了。

  坐在电脑前脑子好像被僵尸掏空了,看着大纲脑瓜子木木的,半点思路都没有。

  今晚缓一缓,我去看看书,明天再更新吧。抱歉~

第316章 北风那个吹

  三月春如少年时,了知造化最儿嬉。

  智行无事柳飞絮,道法自然满枝。

  锦乡园林天富贵,神仙院落月清奇。

首节上一节267/4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