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第259节

  大唐高宗时期

  看到萧衍,李治突然眼睛一亮,似想到趣事,对身旁的武媚娘笑道:

  “媚娘可知,这梁武帝是第一个重视并第一个大力推崇王羲之书法成就的帝王。”

  武媚娘一愣:

  “不是太宗开始推崇的吗?”

  李治笑着摇摇头:

  “不,在当时,世人都认为王献之的书法为天下第一。”

  “在陶弘景《与梁武帝论书启》中,曾以“比世皆尚子敬书”一言评述其时书坛的流行风尚。”“陶弘景说,全天下所有的书法爱好者都喜欢、尊崇王献之的书法,都以临习王献之的作品为荣。”

  “但梁武帝认为王献之的书法比不上其父王羲之的成就,且长时间的极力推尊王羲之,最终使书坛风潮发生了反转。”

  武媚娘这才明了,她一直以为王羲之的名气是独领风骚的,不成想还有这等变化。

  李治追忆往昔,微笑道:

  “太宗甚爱王羲之书法,谓其天下第一。”

  “上行下效,王羲之的书法即是天下第一。”

  武媚娘笑着感叹道:

  “所以为帝者要节其所欲,不然自有阿谀之徒攀图捷径,毁坏国法。”

  李治笑着点头,眼神中闪过一抹异色。

  ……

  大宋,

  赵匡胤看着天幕,神色带点向往。

  “萧衍确实是一位相当难得的皇帝,即使抛开他的皇帝身份不论。”

  “单就才华、品性、教养、魅力等方面考量,他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六艺备闲,棋登逸品,阴阳纬候,卜筮占决,并悉称善,草隶尺牍,骑射弓马,莫不奇妙。”

  “其在文化与艺术上的全能之性及对各种爱好的娴熟精通程度,没有几个皇帝能与之比肩。”

  一旁的王继恩躬身道:

  “帝王者需心怀天下,梁武帝为帝之心不至诚,不然也不至于龟缩江南。”

  “陛下志图万里,何需艳羡他人技艺小道。”

  赵匡胤不由一愣,笑着点了点他。

  “好一个狂徒。”

  ……

  【刚刚继位的梁武帝就感叹“朕之今日,所谓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

  【他觉得自己仿佛是在用腐烂朽败的绳索驾驭六匹奔驰的骏马,生怕烈马挣断驭绳,弄得自己车毁人亡。】

  【在这种如履薄冰的心态下,初为人君的梁武帝励精图治,奋发图强,除旧布新。】

  【公元502年五月,梁武帝下令放出皇宫里齐国诸帝从各地遴选来的许多宫女歌姬。“以宫女二千分赉将士”。】

  【下诏,在皇宫门口的“谤木”和“肺石”旁设立两个木函。】

  【如果功臣和有才之人,没有因功受到赏赐和提拔,或者良才没有被使用,都可以往肺石函里投书信。】

  【如果是一般的百姓,想要给国家提什么批评或建议,可以往谤木函里投书。】

  ……

  大明万历时期

  正在给万历讲课的张居正看到天幕,口中一拐,直接讲道:

  “陛下可知谤木和肺石是何物?”

  一身红袍,头戴玉冠,尚且年幼的朱翊钧诚实的摇摇头。

  张居正不苟言笑道:

  “谤木和肺石是古代宫门处必需之物。”

  “前者是一根竖立的木头,百姓要是对朝廷有什么不满和批评,可以将批评写在木头上。”

  “而肺石是一块颜色暗红如肺的石头,百姓若是有什么不能解决的冤情,只要往肺石上一站,就有专门的胥吏帮着把冤情反映到朝廷处理,绝对不会无视。”

  朱翊钧想了想,稚嫩道:

  “可是先生,朕没有在宫门处看到木头和石头啊?”

  张居正嘴角微翘,答道:

  “时过境迁,事物变易。”

  “如今耸立于承天门前的恒表,就是从谤木演变而来。”

  “肺石则渐渐远隐,唐宋之后就被登闻鼓所取代了。”

  朱翊钧点点头。

  “所以才有击鼓鸣冤一说?”

  张居正开口夸道:

  “陛下聪慧。”

  “但此二物的本质是何,陛下可知?”

  朱翊钧摇摇头。

  “望陛下谨记,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此二物之本也。”

  ……

  长这么大还没去过天安门呢,等这本书完结后想去看看。

第171章 天监之治

  天幕上,

  天蒙蒙亮。

  建康宫,

  已经烧尽的烛台上浮起屡屡青烟。

  而正在批复奏章的身影却完全不知外面光已现。

  勤奋的身影每天都是五更时分秉烛起身。

  然后坐在宫殿内批复公文。

  酷暑严冬,四季流转。

  不变的是那身影。

  哪怕手上冻得裂出一道道血口也毫不在乎,依然批复着公文奏章。

  ……

  【梁武帝称帝之后,政绩非常显著。】

  【公元502年,先是下令“减损浮费”,“御府中署,量宜罢省”,又命公开焚毁东昏侯的“淫奢异服六十二种”】

  【又吸取南齐灭亡的教训,勤于政务,且不分春夏秋冬,总是五更天起床,批改奏疏,在冬天因为不舍得烧炭把手冻裂了也不耽误他勤政。】

  【而生活节俭的程度,在古代帝王中也极为少见,“一冠三载,一被二年”】

  【衣服也不是华美的丝绸,而是百姓穿的普通麻布。】

  【皇宫内一切用具全部从简,没有豪华宫室,嫔妃也个个穿着朴素,为了节省布料,都不穿曳地长裙。】

  【每天只吃一顿饭,所吃的食物简单清淡,都是蔬菜,没有鱼肉。】

  ……

  汉光武帝

  看着天幕里勤奋节俭的身影,一句话突然浮现于刘秀脑海中。

  “俭过汉文,勤如王莽。”

  ……

  炎汉顺帝时期

  刘肇略有有几分羞愧之意。

  本还自豪于自己夜半勤政,但不成想这梁武帝居然还如此节俭。

  一顶帽子戴三年,一床被子盖两年,穿的衣服也是寒酸破旧。

  刘肇不由看了看自己的衣服,都是顶级的绫罗绸缎裁制而成,而且穿两次就会脱下来丢掉。

  “不行,从今日起,宫中上下要以节俭为主!”

  “至于每天一顿饭就算了吧。”

  “奇怪,每天一顿饭未免也太伤身体了。”

  “他还如此勤政,怎么天幕还说他活得许久?”

  刘肇有些想不明白。

  自己可是早亡了!

  ……

  东魏,

  玉璧城下,

  骑在战马上的高欢看了眼天幕,感叹一句:

  “江东吴翁,专事衣冠礼乐。”

  “不愧是中原士大夫望之以为正朔所在。”

  此时一道令兵跑来,单膝跪地,拱手禀告:

  “丞相!已到玉璧城二十里外!”

  高欢回过神,询问道:

  “守城者为何人?”

  “旗号王,乃侍中王思政。”

首节上一节259/37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