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末年做藩镇 第115节

  两个人这几日都已经做好了准备,所以在兵变的时候,全军的中高层将领其实已经得到了风声,愿意厮杀抵御北虏的人还是占大头的。

  “这次本官守真定府,你岳飞领前部去守祁州,还有,本官要给你介绍一位同僚这次,也是得亏他在其中多方说和,又说动了雄州的几个降将投降。”

  张孝纯对旁边示意了一下,人群稍微散开,一个中年人缓步走出,岳飞打眼看去,看到这人身上穿著绯色官袍,应该是一位知州。

  “本官赵明诚,见过张相公,见过岳将军和诸位将军。”

  赵明诚肃然道:“今日之事全在我等,还请诸位周密行事,我们,要打刘逆一个措手不及!”

  

  【

第173章 是谁在攻宋?我大金一定要来帮帮场

  子!

  耶律太后不是很喜欢燕地,这儿的人就跟这儿的天气一样,干脆死板的有些过分,虽然不至于突然变脸,但是也不容易讨好。

  站在她面前的中年人名叫陈凉,据说是汉王手下的理财好手,燕地泰半的帐目都要他点头才能传递到汉王面前。

  但是在耶律太后眼里,对方就像是该死的貔貅一样只吃不拉。

  “难道连本宫都不能讲一点价?”

  “皮毛和瓷器就是这般价钱,也是汉王亲自定的价,您若是不喜,可以等我家大王回来的时候,您亲自跟他谈。”

  陈凉不紧不慢地把皮球踢了回去。

  “那如果本宫愿意敞开西域的商道,让你们燕云商贾去西域经商”

  “这自然是好的。”

  陈凉立刻动了心思,可随即话锋一转,摇摇头故意拒绝。

  “但外臣听说,夏国境内盗贼马匪横生,商道又漫长,每次商贾携带的货物若是被人劫去,也是一笔不小的损失。眼下,我燕云正和宋人金人做买卖,不愁商货卖不出去,不过,也还是多谢太后娘娘费心了。”

  陈凉这话就是在故意拿捏耶律太后,但他本身其实也没说错。

  商贾一般什么时候最赚钱?

  除去特殊情况,一般来说,也就是战争了。

  燕云的商队跟在自家汉王大军身后,狠狠吃宋人的好处,海量的财货流入燕地,最后又输入金、夏、草原各处,甚至往更远处售卖,从而换回粮食牲口或是珍贵商货,最后又转售入大宋,再狠狠吃一波利益。

  夏国境内的商队其实也干著类似的买卖,只不过他们对于燕地的这群“同行”只能报以羡慕嫉妒恨的态度。

  燕云的商贾在诸国各地都能获得极大的方便,那位汉王仿佛是笃定自己的生意能铺到各处一样,早就在最初就开始布子打点各国的贵人,先一步替自己手下的商队安排好了道路。

  而夏国的商贾们,除却要讨好外国的贵人们,连自家的贵人们都要打点,一路上还得提防著随时跳出来喊此路是我开留下买路财的贼人。

  他们赚的,可谓是实打实的血汗钱。

  但这些燕云的同行们呢?

  他们每到一处,头顶都有当地的官府照拂,将钱可通神的本质发挥到极致。他们一开始就在汉王的允许下大肆利用金钱开路,然后现在几乎就是把商货带出去便可以大赚一笔。

  虽然羡慕,但也是羡慕不来。

  毕竟自己的血汗钱再少也是自个的,人家赚的钱再多,是替那位汉王赚的,换个说法,燕云的所有商贾,都是“皇商”一样的存在。

  最大的皇商,就是这位陈凉。

  “听说夏国境内多是部族,各自为主,不听话的也有不少。”

  “本宫,愿意派遣兵马随行护送,但是你们要自己出钱出粮,负责那些兵马的开销。”

  陈凉瞥了一眼外面,耶律太后马上解释道:“不是周围这些夏军,而是先皇留下的一些班底,他们在朝中受排挤,本宫也不敢过于重用他们,索性替他们寻个出路,打发他们出来做事。”

  先皇,就是那位被射死的夏主李乾顺。

  耶律太后有自己的人手,一边提拔一边养成,她很放心,所以对于这些班底,她一直有点瞧不上眼,但真要全部扑杀了又有点舍不得。

  可后者毕竟也是一群能杀人的丘八,干脆,卖个好价钱。

  “也不是不行,一个人十五贯,外臣吃点亏,也不用雇著,干脆直接将他们都买下来。”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谈著生意,几句话后,陈凉站起身,对著她躬身施礼。

  “外臣还有要务在身,若是娘娘有心思多说些,臣可以派个懂的官吏过来跟您谈。”

  耶律太后微微颔首,好看的眉眼里却流露出些许不悦。

  “可。”

  陈凉离开耶律太后的营帐后,一眼就看到正站在外面的韩世忠,立刻露出亲切的笑容。

  “哟,韩将军也在呢。”

  陈凉倒是不在乎韩世忠在这儿的话,身后营帐里那位耶律太后会不会炸刺,毕竟前者杀了后者的儿子。

  “您这是”

  “听说太后娘娘来了,作为大军主帅,自当去拜见一下,这是礼数。”

  “呵呵。”

  陈凉礼貌地笑了笑,回答道:“夏军的粮草,现在大半都是由我军供给,那位太后娘娘是知道的。”

  他的言外之意便是,若耶律太后真的敢在这报丧子之仇,陈凉有办法让夏人的太后和数万大军匹马不得回去。

  “多谢。”

  “客气。”

  韩世忠与陈凉拱手作别,随即让人通报了一声,等里面耶律太后答应,他才掀起帐帘,不紧不慢地走进去。

  “末将,见过太后娘娘。”

  韩世忠声音很平静,透露出一种疏远。

  陈凉是生意人,除非是原则问题,要不然他可以对谁都春风满面,而韩世忠是军将,是汉王的大将,所以他得对这位太后表现的再漠然一点。

  哪怕双方现在还是友军,

  哪怕他确实杀了对方的儿子,

  哪怕这位耶律太后在传闻中与自家大王有肌肤之亲

  “征战烦劳,将军辛苦了。”耶律太后淡淡道。

  “太后娘娘率大军不远千里驰援我燕云,末将代替我家大王,先行谢过,其余补偿和谢礼,等战后都会有专门的人去清点和送上。”

  两人说完后,都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因为都不知道还有什么场面话好说。

  最后,耶律太后主动开口问道:“他何时回来?”

  这话问的是汉王,韩世忠思忖片刻,给出了一个不确定的时间。

  “我家大王,年底前应该会回来过年。”

  “呵,等汉王回来,韩将军功劳高,应该又能加官进爵了呢。啧,可本宫怎么听说,韩将军自从被封燕侯之后,就没再有什么动静了啊?”耶律太后有些讥讽的说。

  “韩将军,我大夏也不是没有个栖身之处,要不然,本宫赏你一个?”

  耶律太后终究是没能压抑心里的怒意,或者说,在汉王面前她还可以去压抑一下,但是在韩世忠面前,她懒得装。

  韩世忠笑了笑,回答道:“先前封燕侯,除却大王的抬举,也还是因为本侯的一桩功劳,要不然,本侯也不能腆著脸接下这道封赏。这次也不过是微末之功,本侯啊,就等著再立下那等功勋,然后才好去向大王讨赏呢。”

  “什么功?”她疑惑问道。

  韩世忠挺起胸膛,傲然道:“当年神武县一战,本侯阵前力斩一国太子,凭此功才得以封大侯!此后若非这等大功,本侯也没颜面主动去讨赏!”

  耶律太后:“”

  她胸膛重重起伏了两下,就在这时候,外面先是传来通报声,继而一名校尉走进来,好奇打量了一下韩世忠,随即对耶律太后大声道:“报,汉王传令,要我军即刻南下!”

  随即,又是一个校尉走进来,这次是永清军里面的校尉,打听到韩世忠在这儿后,就赶紧过来报信。

  “大王使者传令,永清军所部即刻南下,不得有误!”

  韩世忠立刻站起身,对著校尉躬身施礼。

  “末将遵命!”

  他抬起头,不自觉地舔了舔嘴唇。

  汉王的手下也不是只有他这么个大将,所以在韩世忠受封燕侯后,本身就已经不需要再过多博取军功。

  自己已经是军功侯了,往下是一道激励人心的标杆,可再往上是什么?

  所以韩世忠很早就已经明白,只有把汉王推的更高,自己才能站的更高。

  他并不怀疑汉王在宋国境内忽然出现了什么变故,韩世忠自己就有在宋军中的多年经历,今年,更是亲自率军跟大宋“军方第一人”玩了几回合,然后硬生生玩崩了后者的十几万大军。

  除了汉王,没有人比我更懂宋军到底是如何离谱的存在。

  更何况河北的捷报一直在不断传递过来,韩世忠作为主帅记得清清楚楚,所以他脑子里立刻就意识到

  又有好处可以捞了么?

  “宋人这次败的很惨。”

  一名官员看向完颜宗望,沉声道:“历来归降大金的辽人,必然先言宋人疲弱,继而力劝我大金攻宋,如今看来,竟然是言之不谬。”

  “天知道为何宋人体量那般大,刘陵那点兵马却能在大宋河北之地硬生生打一个来回,啧,你说要是我大金这趟打进去,别说是今年过冬的粮,明年开春的粮兴许都能有了。”

  完颜宗望很是有些遗憾。

  平定辽国差不多也快要有几年时间了,但国内一直没缓过这口气来。

  缺粮,叛乱。

  四个字,硬生生让正处于上升期的国力陷入停滞,甚至还在肉眼可见的倒退。

  完颜宗望自然不清楚这背后有谁的手笔在里面,但他还是自然而然地在心里顺口骂了一句那位汉王,因为燕地这座王府的崛起,使得大量被强行迁徙入金国的平民再度升起思恋故国之意。

  哪怕这其中只有百分之一的人开始试图为那座王府做点什么也足够可怕了,因为当年金国强行迁徙的燕云人口超过百万之巨!

  街上走著的,兵营里站著的,官衙里坐著的,谁知道里面有没有汉王的死间?

  前两年弃金投刘几乎成为一股子风潮,但是因为金人朝廷的弹压和严防死守,终于将这股势头强行扳下去,但在朝廷上,对于故辽和燕地汉人出身的官员的使用,也显得越来越犹豫,也就越来越使得投降金国的故辽臣子们不满。

  不过对于这一点,完颜宗望倒是乐见其成,毕竟坐在龙椅上的,是自己那位好叔父。

  且让他头疼去吧。

  “都统,张驸马求见。”

  “快请他进来。”

  片刻后,张武走进来,对著完颜宗望躬身施礼。

  “臣,见过”

  话音未落,完颜宗望就站起身迎过去,一巴掌拍在他肩头,笑道:“早就跟你说过,你我兄弟,何须讲究繁文缛节?”

  完颜宗望当初在和谈的时候被郭药师阴了一手,抓住后囚禁在燕京,当时是张武一直在牢中护持著他,前者始终挂念著这份情面,所以在重新得势后,他真的把张武当成了自个的兄弟。

  “我那儿新收到了两个宋人的女子,据说是河北的,就是因为这次战乱被流转到这儿,有个相熟的官儿特意买下,送来给我,你出身也是宋人,过会走的时候,你挑个喜欢的带走吧。”

  “多谢阿兄!”

首节上一节115/13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