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105节

  当然了,曹操可以鄙视刘备织席贩履,但现代人却鄙视不了。

  因为在东汉末年的时候,你没有家族后台的照料,是不配织席贩履的,这可是来钱的生意啊。

  “走,子义!”

  刘备高兴的拉着太史慈:“且先回城,备已经准备了酒宴,为你接风洗尘。我回头在席上,可要好好痛饮一番。”

  太史慈自然是一口答应了下来,可突然他停下了动作,似乎想起了什么,冲着刘备行礼道:“明公,慈有一人,想要举荐给明公。”

  “哦?”

  刘备一听,顿时来了兴趣,太史慈这样的地方豪强,自身又才能卓越,等闲的凡夫俗子可入不了对方的眼界。

  能让太史慈开口推荐的,那必然是有能之士。

  刘备眼下正缺少有才能的心腹,别的不说,琅琊十几个县,彭城国八个县,加一起足足有二十一个县的县令可以撤换。

  可刘备没有足够的人手,只能暂时以原官吏暂代。

  这就是刘备的聪明之处了,使用原官吏暂代,一能保持稳定安定,保证今年的赋税,二来也正好能阻断徐州本地士族豪强的伸手。

  如果现在全换了,那只能是便宜了徐州本地士族豪强,而且让他们伸手容易,再想让他们交出来可就难了。

  等到什么时候自己有人手了,就可以开始替换了,有几个,换几个,岂不美哉?

  因此,刘备听到太史慈有人才要举荐,很是高兴。

  “子义有何贤士要举,可尽数道来,备无有不从。”

  刘备这番话可谓是说的相当满了,给足了太史慈脸面。

  太史慈心中暗自感激,告诫自己日后举荐需更慎重,不能让明公颜面受损。

  “慈举荐之人,正在车队之中,其人姓是名仪,乃是北海郡营陵县人,历任县长吏和郡长吏,此人性情沉稳,低调谦逊,为人刚正,敢于谏言,今南下欲往扬州,投奔相当刘繇。”

  太史慈面色诚恳,极力推荐道:“慈以为此人当有大才,且忠贞谦恭,恳请明公察之用之。”

  “是仪?”

  刘备只觉得这名字有点耳熟,看向周围。

  关羽张飞等人自然是不明所以,而其他侍从也都不清楚,唯有刘封这时走了过来,小声提醒道:“父亲,此人正是先前同太史叔叔一起征辟的另外两位贤士之一。”

  太史慈就站在刘备身边,这话听的一清二楚,心中吃了一惊。

  莫非刘备已经征辟了是仪,那这是仪为何不曾与自己说过此事?

  太史慈本能的以为是仪是欺瞒了自己,可转念一想,是仪并非是这样的人。

  这下子太史慈有些患得患失起来,更懊恼刚才怎么嘴快,说了是仪想去投奔刘繇的事情了。

  万一引得刘备不快,断送了是仪的仕途,可如何是好。

  “啊!正是此人。”

  刘备恍然大悟,随即面露喜色,握着太史慈的手追问道:“是子羽竟然也已至郯城,还是同子义一块来的,这可真是天助我也。”

  “子羽现在何处?子义快快带我前往,备要亲迎贤者。”

  刘备脸上满是笑容,颇有些笑逐颜开的味道,看的太史慈心中一暖。

  “明公,子羽就在后续车队之中,请随我来。”

  太史慈回答了一句后,主动引路,带着刘备朝是仪所在的后续车队而来。

  是仪此时正坐在车中,远远看到刘备竟然亲自出城,远迎太史慈。

  两人见面之后,又把手言欢,心里满是艳羡之情。

  想到自己已经年过而立之年,却一事无成,甚至还要背井离乡,前往江东投奔刘繇,躲避战乱,心里一团乱絮,百感交集。

  是仪靠在马车里,眼睛有些发酸,让他不得不闭上眼睛。

  都说大丈夫其心如铁石,那自己还真当不成大丈夫了。

  就在是仪嘲讽自己用以缓解自哀自伤之情时,外面却是突然响起了马蹄声。

  是仪只觉得是太史慈回来了,赶忙擦了擦眼角,调整了心情,端坐在车中。

  却听见车厢外响起了个陌生的声音。

  这声音温润慈和,隐含期待,朝着车中是仪喊道:“车中可是是子羽是先生?在下徐州牧刘备,恳请先生下车一见。”

  是仪顿时坐不住了,仔细确认,刚才确实是有一个人在车外自称徐州牧。

  是仪不敢怠慢,他没有倨傲的资本,更没有倨傲的性格。

  于是,他掀起车帘,向外望去。

  却见一宽面阔脸,耳垂极大的北地汉子正站在车辕处,面带笑容。

  此人正是徐州牧刘备。

  刘备甫一见他,就行礼道:“备添居徐州州牧之位,久仰先生高姓大名,特地派出州使征辟,不知先生竟同子义同行,有失远迎,还请先生恕罪。”

  其实仔细追究起来,刘备这话也就是个顺水人情,既然都来接太史慈了,那顺带接一下是仪也没问题吧?

  况且是仪还是太史慈带来的,刚才还亲自举荐给刘备。

  给是仪颜面,就是给太史慈颜面,一个人情卖两家,当真是血赚。

  是仪这时候心神有些混乱,好在此人平素就是个慢性子,愣了片刻后,慢慢下了牛车,然后朝着刘备行礼。

  “不知使君驾临,有失远迎,此仪之罪也,如何敢反责使君?”

  是仪慢吞吞道:“只是征辟一事,仪实无所知,本欲南下,道路不通,恰好遇到子义。子义为人任侠,热情好客,邀仪同行,仪这才得知子义为使君所辟。至于在下自己,确实不曾接到过辟书,更不知有此事。”

  等是仪说完,刘备恍然大悟,那应该是恰好错过了。

  青州兵荒马乱的,若是不在孔融治所中,还真的可能找不到人。

  刘备上前握住是仪的手,将其扶起:“这定然是州使之过,只是兵荒马乱,也着实怪不得他。”

  说到这里,刘备回头去看太史慈,冲着对方感激道:“幸亏有子义路遇子羽,否则备岂不是错失了贤才。”

  太史慈心头火热,没想到自己竟然无意间干了件大好事,只冲使君如此对待是仪,便可知使君唯才是举,不会计较地域出身。

  毕竟是仪是个什么家世出身,太史慈再清楚不过了。

  是仪心里已经沉稳了下来,可还是被刘备的话所打动,满脸歉容道:“仪,愧不敢当。”

  刘备却是大笑着握住对方的手:“先生何以不敢当,莫非是看不上备名微德薄,不愿留在徐州?”

  是仪自然不可能这么讲,当然连忙否认:“仪只恐才微学浅,不足以辅佐使君。”

  “子羽过谦也!”

  刘备哈哈大笑,随即左手拉着是仪,右手握住太史慈:“今日喜得两位贤士,备不胜喜悦,当一醉方休。诸君,且随我一起回城。”

  刘封苦着脸,下定决心要好好再练练骑术,至少要让自己老爹满意。

  否则他下一次还是敢让自己继续呆在马车、牛车上,这也太耽误事情了。

  没奈何,刘封还是只能跟着大队人马重新回城。

  等到了州府正堂内,分主宾坐下之后。

  刘备笑吟吟的冲着太史慈和是仪道:“子义、子羽,备征辟汝二人,实为了大用。以备之见,欲以子义为将,以子羽为政,不知汝二人意下如何?”

  太史慈和是仪对视一眼,一同拜倒:“明公安排,我等何敢不从,当以明公马首是瞻。”

  “好、好。”

  刘备开心的连连点头,先对着太史慈道:“子义,我观你带来了数百壮士,此皆是青州豪杰,需得你亲自统领,我欲将其编练为一部,拜汝为都尉,同时,为表重视,另委卿为武猛从事,只待有功,可迁校尉,子义可还满意?”

  刘备这番安排,可谓是十分周到。

  首先把太史慈的老乡们继续安排给他统领,让他有了可以指使的基本盘。随后又给他补充人马,拜为都尉。和平时期,都尉已经算是高级军官了,秩比千石,已经不逊色于大县县令了。

  就这样还嫌不足,另给太史慈加上武猛从事,以显亲近,可谓是无微不至了。

  太史慈可不是普通人,看不懂刘备的这番安排。

  也正因为这样,太史慈才会为刘备的安排而感动。

  太史慈当即离席大拜:“明公待慈情深意长,关怀备至,慈无以为报,唯愿为明公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子义快快请起。”

  刘备笑容满面:“你我之间,何至于此,子义为人,备还能不清楚吗?子义,你我君臣,路遥且长,还需你我互相扶持啊。”

  太史慈也动了真情,感激涕零道:“明公所言甚是,慈感同身受,定与明公善始终。”

  “好,好。”

  刘备大笑,连连点头,请太史慈归座。

  随后,刘备又看向了是仪:“子羽,不知你愿为何职?此处并无外人,子羽可尽言之,备当为子羽择一美职。”

  是仪心里也是十分感激,在他看来,自己不过一地方小吏,不知什么原因,竟然入了刘备的眼里。

  料想刘备与孔融相交莫逆,来往密切,莫非是孔融举荐的自己?

  听见刘备的问话,是仪定了定神,下拜道:“今仪已应辟,明公为主君,仪乃是臣子。岂有臣子在主君面前挑肥拣瘦的道理。明公可随心安排,不论何职,仪必尽忠职守,效忠明公。”

  是仪这番话相当谦逊,更表达了对刘备的忠顺,但在最深的底色上,却也表现了自身的能力。

  一个人如果能力不够强,不够全面,如何能做到胜任所有岗位?

  是仪敢说出这番话,就表明了他对自己的能力也很自信。

  刘备这种人精,如何听不出是仪的意思,他满意的对着是仪点头,同时陷入深思。

  既然是仪想要展现能力,那最好就是将其放到具有难度的岗位上,这样才能出成绩。

  “州中尚缺一琅琊郡国从事,不知子羽可肯屈就?”

  刘备这话一出,在场众人纷纷侧目。

  这郡国从事虽然不比得四大从事,却也是顺位极高的从事,乃是州内设置,每郡国设一员,职责是主督促郡国内部文书往来、申报,同时察举官吏非法行为,报之于刺史、方伯。

  目前徐州境内,只有彭城、琅琊和广陵因为各种原因,暂时没有郡国从事。

  现在琅琊收归州府,自然要重设琅琊郡从事,原本徐州本地士族正想要谋取此位置,没想到刘备竟然许给了是仪。

  是仪虽然不是琅琊人,可他却是北海郡人,与琅琊分属邻居,或许刘备正是考虑到了这一点才如此决断的。

第128章 花落糜家

  是仪心中又惊又喜,惊的是刘备竟然真的敢给他如此重要的职务,喜的却是刘备能够这般抉择,必然是看重了他的才能。

  若在刘备眼里,是仪只是一个才能平平的凡俗,他如何会将这么重要的职务交给他呢?

  是仪也知道,琅琊从事定然是烫手山芋,一旦接受,注定要引来徐州本地士人的敌视。

  不管你是谁,也不论你有没有才能,徐州士人只会看到你抢走了他们的位置。

  是仪深吸一口气,自己好容易得到的机会,又凭什么要让出去。

  况且若是此时让了,刚刚所言的敢于任事的形象不全毁了,还会被刘备以及在场所有人都当成表里不一的小人。

  是仪起身离席,走到堂中朝着刘备大礼参拜,行君臣之礼,缓慢而坚定的开口回答道:“蒙明公厚爱,仪安敢不从。既领主君之命,仪必全力以赴,不辱使命。”

首节上一节105/15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