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13节

  更别说在官场上,一县之主怎么也不可能交给一个没有加冠的孩童。

  别说刘备不会答应了,就算他答应了,也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被陈登,陈群他们喷成猪头。

  事实上,赵云和田豫这两个县长就来的极为不容易,是多重巧合的结果。

  在正常和平年代,县令这种官职,怎么也得是有茂才身份的牛人才能直接担当的。

  茂才是什么角色?

  大家可以理解为省状元,一年只有一个。

  和平年代没有州牧,只有州刺史,而州刺史每年才能向朝廷举荐一个。

  至于郡守,那就只能举荐孝廉了。

  而孝廉还跟人口有着密切关系,每二十万人,每年才能举荐一个。

  如果人口不足二十万,那还要拉长举荐时间。

  比如十万人的话,每两年才能举荐一个,五万人的话,要三年才能举荐一个。

  可想而知这身份的尊贵了。

  可即便是孝廉,那也是需要去洛阳进修学习,然后才有机会分配到县丞的。

  大多数情况下,孝廉想当一县的主官,那也得先在洛阳镀过金,担任过中央郎署官职才能做到。

  赵云和田豫是啥身份,那可真就是底层士人了。

  完全是借了曹操屠戮徐州的遗泽。

  曹操把徐州本地的士人屠杀了个遍,可谓是寸草不生,这大大减少了赵云、田豫的竞争者。

  其次,因为曹操的屠戮,承县、兰陵县已经是一片狼藉,而且还非常危险。

  毫不客气地说,这两个地方现在是野兽丛生,匪患连绵,民不聊生,更别说谁也不知道曹操什么时候又会打过来,再杀一遍了。

  即便这个时代的士人还没烂到根子上,可也不会有几个人会为了这两处县令,同赵云和田豫展开竞争。

  也因为这一点,陈登、陈群、糜竺等高阶士族,才会高抬一手,不反对刘备对赵云和田豫的任职。

  要是换个没遭过曹操兵灾的地方,你试试看。

  哪怕陈元龙再和刘备交好,也一定会坚决反对,而且在陈登心里,他反对的还是你刘备的乱命,他反对的越激烈,越能体现出他对你刘备的忠诚。

  因此,刘封很早也已经做好了打算,准备玩一手借壳上市。

  他打算在征辟的几个士人中挑选一个作为县令。

  刘封最早的打算是想让鲁肃来当这个县令,可后来发现,如果让鲁肃当县令的话,那刘备很可能会让陈登兼任典农校尉。

  因为在陶谦时代的徐州,陈登就曾经出任过典农校尉,并且在徐州推行屯田,还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陈登登上任便“巡土田之宜,尽凿溉之利”,使得徐州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收获“粳稻丰积”,百姓富足,谷丰仓满。

  可惜的是,这也刺激了陶谦的野心,让他疏远陈登、赵昱等有能力的士人,重用曹宏等亲信小人,四面开衅,虽然开始的时候占到了一些便宜,可最后却输得惨不忍睹,在惶惶不安中病死。

  面对刘备的疑问,刘封一脸正气地回答道:“父亲,正因为襄贲县地处要害,又是郯城县的门户,故此用人必须千万小心,孩儿恳请父亲暂时搁置几日,宁缺毋滥,也不能操之过急。”

  刘备看了刘封几眼,点了点头:“好吧,元龙他们也说等年后再议,眼下光是收拢流民,劝说大族出粮赈济灾民就已经忙的焦头烂额了,一时半会儿也确实顾不上这些了。”

  说完,刘备指了指脑袋,闭上眼睛道:“封儿刚才那手法委实不错,再给为父按一阵。”

  刘封心里有些嘀咕,莫非大耳哥看出自己另有打算了?

  不过嘀咕归嘀咕,人还是老老实实的给大耳哥按摩起来。

第22章 拜访糜竺

  东汉末年,气候变得非常干旱少雨,天灾频出,夏短冬长。

  按照后世的说法,那就是进入了新一轮的小冰河时期。

  这一天下午,本该在家休沐的糜竺糜子仲,竟然站在自家大门外,以堂堂徐州别驾之尊,在瑟瑟寒风中等人。

  这一幕落在有心人眼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糜竺却神情淡然,丝毫不在意这些。

  但藏在他恬然神态里面的,却是强烈的惊喜。

  他本还在想该如何搭上刘封的线,却没想到刘封居然主动找上门来了。

  我欲靠山不及,山却来靠我。

  糜竺心里只有一个念头,竟然还有这种好事?

  刘封也没让糜竺久等,很快他的车架就出现在了街道入口处。

  刘封每次出行都尽量轻车简从,但刘备却不放心他的安危,特地调拨了二十名甲士由潘璋统代,专门护卫刘封的安全。

  很快,一行人就靠近了糜府。

  糜竺整理了一下衣服,扶正头冠,准备迎接。

  却不想车架突然停下,刘封忽然从车上下来,快步朝着糜竺走了过来。

  糜竺心中一惊,赶忙迎上,刘封却早早的大礼参拜。

  “小子久仰别驾贤名,特来拜访,却不想惊动别驾,竟外出相迎。小子内心惶恐,特此告罪,望别驾海涵。”

  糜竺愣了一下,嘴角翘了起来。

  这小家伙还真是方伯的种,这拉拢人心,推心入腹的手腕几乎如出一辙。

  心里的念头一闪而过,手上的动作却没停。

  糜竺赶忙快步上前将刘封搀扶住:“公子愧煞吾了,自得公子拜贴,竺喜不自禁。贵客上门,坐立难安,故索性出门相待,公子何必自责过甚。”

  刘封趁势握住糜竺的手,感动道:“别驾乃是我父亲的左膀右臂,又是州中重臣。别驾如若不弃,可将我当成晚辈一般。”

  糜竺眼角抽搐,心里大喊吃不消,此子声情并茂,情真意切,恐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糜竺一番推辞,却抵不过刘封殷勤似火。

  意识到不能再在大门外表演推拉了,糜竺不得不答应了下来,这才和刘封一起进入糜府。

  对于刘封到访,糜竺极其重视,特地准备了丰厚的宴席和礼物,并亲自检查几次,确定万无一失。

  糜竺将刘封引到正堂,两人分主宾落座。

  糜竺这一次只是谦让了一下,察觉刘封态度坚决之后,就不再纠结,直接入了主位。

  “公子大驾到访,寒舍蓬荜生辉,竺深感荣幸。”

  刘封客套道:“别驾过谦了。小子昔日远在涿县,就听说过别驾的大名。海东糜家,行贾于天下,夸富于徐州。”

  糜竺有些了然,原来是要钱。

  也难怪糜竺会有如此误解,实在是他家太肥了。

  糜家世代经商,扎根于徐州,自他曾爷爷辈起,就已经是徐州第一豪富之家了。

  只是糜家行事比较低调,不喜出头,又施恩乡里,交结徐州本地的士族豪强,这才能传承数代而不倒。

  可见糜家的手腕和能力有多强。

  其中最强的几招之一,那就是朋友有通财之义了。

  远的不说,就说陶谦担任徐州刺史开始,就不断的在割糜家的肉。

  陶谦刚到徐州时,养丹阳兵、用陈登屯田、拉拢臧霸、阙宣等徐州地方军阀的开销,可都是由糜竺报销部分,甚至是大部分的。

  别的不说,光是屯田这一项,糜竺就一次性借贷给陶谦粮食一万石,还有种子、农具、衣物等等各种资源。

  再加上陈登作为徐州士族领袖家族的嫡长子,又让士族豪强们凑了份子。

  要没这些东西,光凭陶谦一个外来刺史,身无分文的喊一声我要屯田,就能干成功了?

  糜竺很自然的认为刘封也是要来打秋风的了。

  他不但不以为忤,反而还很高兴,因为他早就有了投资刘封的心思。

  想了想后,糜竺一脸认真的朝着刘封说道:“我家在徐州世代经商,蒙乡人支持,州郡相扶,终有所成。我祖、父屡次告诫于我,当与人为善,相忍为国,不可持强凌弱,不可骄奢淫逸。

  我是中人之才,能够谨守住家业就已经是邀天之幸,不敢奢求更多。

  昔日曹操入侵徐州,战火连绵,数十城百姓生灵涂炭,幸得明公不畏强、暴,驰援徐州,终将曹兖州击退,此明公大恩于徐州也。

  在下蒙明公不弃,不嫌我才愚性钝,添为别驾,早就生了报效明公之心,只恨不得用尔。

  公子今日若有吩咐,尽管直言,竺绝不推辞!”

  糜竺这番话中心思想就一个,开价吧,封哥儿,你要多少,我就给多少,绝不打折。

  糜竺的心意是很诚的,他这么看好刘备和刘封,自然不怕投资更多,更何况投资越大,回报才会越丰厚。

  况且此时的刘备还是低谷期,但入主徐州之后,肯定会迎来一波上升期。

  糜竺作为豪商,怎么会不懂低买高卖的道理?

  另外,糜竺这也是在试探刘封,虽然他从收集到的情报里分析出刘封能力卓越,可眼见才能为实。

  糜竺自然想要趁着眼下这个机会,小小的试探一下刘封,是否像自己猜想的那样优秀。

  如果是,那糜竺自然全力以赴,追加投资。

  如果不是,那今天送的礼就算是看在刘备面子上的礼赠,是对刘备本人的追加投资,糜家也不亏。

  里外里,都是糜家稳赢。

  刘封愣了一下,他被糜竺的大气给惊到了。

  明明自己是打算来合作的,可对方怎么一脸随便开口要的狗大户嘴脸?

  略一沉吟,刘封有点回过味来了。

  看来糜竺所代表的糜家,是真看好自己老爹,这是想要加注啊。

  意识到这一点后,刘封果断决定变化打法,争取收益最大化。

  “糜公过谦了。”

  刘封开始发动彩虹屁攻势:“糜公施仁义于乡里,结恩义于州郡,贤名远播。”

  “陶公在徐州屯田,大获成功,这里面陈功曹居功至伟,但如果没有别驾您慷慨解囊,提供大量的口粮,种子,农具,衣物,甚至是耕牛。陈功曹即便才干再强,也必然做不成事的。”

  糜竺啧啧嘴,猜到了刘封这次上门的缘由。

第23章 徐州的烂摊子

  看来是刘备也想要屯田了。

  这也合情合理。

  刘备接手的是陶谦留下的徐州,这和演义里可大不相同。

  在演义里,刘备接受的是一个仓满廪实,府库丰登,只是将弱兵颓,只会种地,不会打仗的徐州。

  可实际上,陶谦的丹阳兵其实猛的一匹。

首节上一节13/15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