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15节

  刘封可是清楚的记得,糜竺把他妹妹嫁给大耳哥的时候,可是一口气出了两千僮仆,金银财帛,甲胄兵刃等资助刘备,使得刘备声势大振。

  并且在半年之内,就迅速恢复实力,拥兵万人,引得吕布侧目,心生不安。

  因此,这点粮食物资,只要糜竺肯借,他就一定会有。

  刘封的狮子大开口,着实吓了糜竺一大跳。

  他原先想着之前陶谦屯田,他赞助了一万石粮食,现在刘备也屯田,大不了照猫画虎,也出一万石。

  谁能想到刘封胃口这么大,光粮食就直接翻了十倍,要七万口粮,三万粮种。

  如果再算上钱百万,耕牛一百头,衣物两千套、被褥一千套以及三万斤铁,那真比陶谦那会儿翻二十倍都不止了。

  糜竺这人有一个长处,那就是性情沉稳。

  因此,虽然他内心震惊,可表面上却依旧镇定自若。

  片刻之后,糜竺缓缓摇了摇头:“公子,这……实在是太多了。”

  两连发求支持!感谢各位读者大大的支持。今天晚上还有加更!

第25章 意料之外

  “即便是我糜家,一时之间也拿不出这许多的东西来。”

  刘封心中估算,糜竺这话应该是半真半假。

  拿肯定是拿的出的,但估计也要掏空糜家粮食储备,毕竟粮食这东西是易损货物,过了当季就是陈粮了,而且库存起来也十分麻烦,损耗很大。

  即便以糜家巨富,也不可能储存太多的粮食。

  以刘封的估算,三十万石应该就是糜家的粮食库存上限了。

  不过糜家虽然囤了三十万石粮食,可这并不代表就能全借给刘封。

  糜家的仆从就有万人之多,这些人并不是都是佃农,其中很大一部分都在糜家的工坊、盐场、铁场里工作。

  这些人可都是要靠糜家养着的,他们吃的粮食可都得糜家掏。

  因此,糜家可以随时动用的粮食储备,也就在十万石左右。

  考虑到糜家在东海郡沿海地带根深蒂固的富商豪强的地位,临时再筹措个十万石粮食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所以,刘封认定糜家是肯定拿的出这么多粮食的。

  故而,在糜竺表现的有些推脱的时候,刘封没有退让,而是打算提出交换条件。

  却没想到,在他开口之前,糜竺却突然话锋一转:“不过我糜家在地方上也有一些亲朋好友,料想凑一凑,应该还是能满足公子所求的。”

  ???

  刘封有些目瞪口呆,这是怎么个情况,他怎么就全盘答应了?

  刘封还打算先等糜竺诉苦婉拒一番,然后再把天大的好处拍到他脸上,PUA对方一番。

  可谁能想到自己还没用力气,对方就直接趴下了?

  虽然糜竺答应了刘封的要求,可刘封不知道为啥,生出了一股淡淡的不悦。

  可能这就是源于对狗大户的嫉妒羡慕恨吧。

  说起来,也是刘封运气太好。

  俗话说来的早不如来的巧。

  假如是一天之前,糜竺可能还会犹豫,就算不直接拒绝,也得和刘封打个商量,讨个折扣。

  但在昨天晚上,他却得到了确切的消息,曹豹竟然愿意出让四千部曲,归由州牧调遣。

  更让他吃惊的是,刘备还一口气任命了两位元从亲信田豫、赵云为东海郡县令兼别部司马,分别驻扎郯城县以西的承县和兰陵县。

  这两件事都是在刘封登门曹豹之后接连发生的,而且一件连着一件。

  尤其是第一件事,曹豹居然肯割让自己的部曲,这不由糜竺不震动。

  即便是糜竺,也知道部曲便是曹豹安身立命的本钱,哪怕豁达如他糜子仲,若是换到了曹豹的位置上,也很难割舍得了。

  可曹豹就这么割让了,而且还一口气割让整整四千人,这可是他将近一半的军力啊。

  糜竺虽然不知道曹豹为什么这么做,但他却知道曹豹一定是因为刘封才会如此反常的。

  更重要的是,曹豹的举动,大大增强了刘备的实力。

  这也让糜竺产生了担心,此时不投资,以后还会有这么好的投资机会吗?

  糜竺原本就打算加大对刘备的投资,现在刘封上门来寻求帮助,这不正是一个天赐良机吗?

  于是,糜竺虽然诧异对方胃口之大,但还是咬牙答应了下来。

  左右不过是十几万石的粮食,几百万钱的财货物资罢了。

  陶谦能从自己家要到一万石粮食,那是他陶谦只值一万石,可不是我糜家只有一万石。

  刘备价值更高,那自然值得投入更多。

  刘封不是不信,而是确认的反问了一句:“别驾,此言当真?”

  “自然当真!”

  糜竺一脸正色:“稍后我立刻修书一封,令家仆送往东海朐县,让舍弟准备粮食物资,送来郯城。不足之数,也让舍弟代为一并筹措,务必让公子满意。”

  刘封此刻还不知道糜竺对自己的看重才加重了投资,还觉得这糜竺对自己家老爹当真是一往情深。

  这也难怪日后糜芳背叛,老爹还哄着安慰糜竺,开国时糜竺的官位爵禄更在诸葛亮之上了。

  无非是糜竺为人实在太好,太让人感动了。

  自己这么漫天叫价了,他竟然直接满口答应了下来,连个还价都没有。

  他真的,我哭死。

  虽然糜竺已经通盘答应了下来,但刘封却不能真让糜家就这么割肉。

  有来有往,才是长久之道。

  糜竺表现的越好,那刘封就必须要回馈他更多,否则以后还有谁对你好?

  刘封拿起先前带在身边的一个木盒,放到糜竺的跟前。

  “别驾,可识得此物?”

  对于这个木盒,糜竺先前也注意到了。

  这东西实在太过碍眼,也不可能注意不到。

  潘璋端着这木盒跟在刘封的身后,直到他和糜竺进了后堂后,才放下木盒离开。

  只是刘封不说,糜竺也不好问。

  现在刘封终于把木盒推出来了,糜竺心里确实很是好奇。

  糜竺摇了摇头:“不知,还请公子指教。”

  刘封笑了:“别驾且看。”

  说着,他打开木盒,露出里面的东西。

  木盒被一分为二,左边是晶莹剔透的白色结晶颗粒,而右边则是雪白晶莹的块状物。

  糜竺看了看木盒里的东西,又抬起头看向刘封。

  刘封没有过多的解释,直接伸手先捻了一点雪盐送进嘴里,随后又挑了一块旁边的冰糖扔进嘴里。

  “别驾可尝一尝。”

  刘封的举动,配合着邀请,糜竺只能跟着品尝了起来。

  雪盐入口,糜竺本能的皱起了眉头,可随即眼睛就瞪圆了。

  这是食盐?

  可为何食盐的味道如此单一,竟没有苦涩杂味。

  糜竺望向刘封,可后者却没有回答他的意思,反而笑盈盈的指着旁边的大块结晶。

  “别驾,再尝尝这个。”

  糜竺无奈,只能把到嘴边的疑惑又吞了下去,挑了块小的冰糖送入口中。

  下一刻,甘甜的滋味在口腔中爆开。

  先前的咸鲜味还没散光,衬托着冰糖更为甜美,糜竺只觉得活到今天还从未有尝过如此甘甜的味道。

  历史上,细盐一直要到唐代才有,通过再次加工来减少杂质的存在,最后形成的白色食盐,被称为细盐。

  至于糖霜,则是通过最古朴的方法,将糖浆表面的白色糖霜给收集起来而成,色泽白里透红,并不纯一。

  就这样半红半白的霜糖,也同样是唐代时期才开始出现,而且因为生产的方式,导致产量一直非常的小。

第26章 八二分成

  “公子,这莫非是食盐和糖?”

  这下刘封终于有了回答:“不错,正是雪盐和冰糖。”

  “雪盐……,冰糖……。”

  糜竺嗫嚅着两个名词,眼神越来越亮:“好名字!确实物如其名。

  晶莹如雪,冰清玉洁。

  好!好名字。”

  这时,刘封又跟了一句:“别驾可知,此二物如何制成?”

  糜竺身体微微一顿,忍不住看向刘封。

  虽然明知道不可能,可糜竺还是忍不住生出了一丝幻想,难道刘封连这个都肯告诉我?

  没想到下一刻,刘封还真就让他美梦成真,继续说了下去。

  简单一番叙述,将制作雪盐和霜糖的工艺当着糜竺的面说了一遍。

  最后,在糜竺不敢相信的目光中笑道:“小子不才,不知能否有幸与别驾家合作,将这雪盐、冰糖行销天下?”

  糜竺这下是镇定不下去了。

  谁能想到刘封居然备下了这么一份大礼。

  糜家世代豪商,对于当官,那糜竺是门外汉,可对于经商,糜竺却是行家里手,游刃有余了。

  以糜竺的眼光来看,不论是雪盐,还是冰糖,这都是能比拟聚宝盆一般的宝贝,而且还是能传家立业的那种。

  日后很可能海东糜家,说不得要改成雪盐糜、冰糖糜了!

  天下有钱的士族豪强多的是,他们从不缺钱缺人,缺少的只有享受。

  如此雪白咸鲜,毫无苦味的雪盐,纯净剔透,甘甜可口的冰糖,不论哪一个,都能彻底征服那些士族豪强,让他们乖乖打开族中府库,捧着财货求着你卖。

  现在,刘封居然毫不保留的将制作工艺都告诉了自己,这是真的要和自己合作?

首节上一节15/15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