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61节

  曹豹和许耽一边让手下亲兵把财帛装箱封上,然后商量起来。

  最后决定,曹宏必须死,曹宏的财产,上交一半给刘备,剩下的一半,曹豹两成半,许耽一成半,公子刘封一成。

  刘封的一成好处,是曹豹提议的,原本他是打算据理力争,压服许耽。

  却没想到,许耽仅仅只是考虑了片刻,就直接答应了。

  这让曹豹有些难受,像是一拳头打在了空气上般无力,甚至都有些怀疑许耽是不是背着他,在暗地里勾搭刘封了,才会这么爽快的答应。

  不过无凭无证的,也奈何不了许耽,总算自己的目的也达到了,只要自己能抢先去刘封跟前邀功,也就懒得计较那么多了。

  “文蔚兄,正时兄,两位仁兄,在下知道错了,求两位高抬贵手,帮帮我吧!”

  曹宏直到这会儿才缓过气来,拼命想要拉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看在你我乡党的份上,保我一条性命吧?”

  “保你性命?”

  许耽没好气道:“你让我们怎么保你?你可是通曹,说不得我们俩都要被你给连累了。”

  许耽越说火气越大:“你通曹的时候有想过我和文蔚兄吗?”

  “我哪有通曹?”

  曹宏此刻已经哭的满脸是花,他只是想谋求一条退路而已,怎么就成通曹了呢?

  曹豹直接摆摆手,让人把曹宏的嘴巴堵上。

  现在曹宏说什么都晚了,又何必听他废话呢。

  曹宏的下场已经注定,他那一系的丹阳文官,也必然会遭到清洗。

  刘封在州府中陪了刘母和母亲半天,傍晚时分,才赶往军营。

  这一批丹阳士卒们,已经习惯了刘封与他们同吃同住,诸如王贵之类胆大的士兵,竟然还敢小心翼翼的同他开起玩笑来了。

  大家也都知道,训练时,刘封非常严肃,虽然年纪不大,却训练严格,不拘言笑。

  可在休息的时候,他又能放下架子,与士卒们打成一片。

  平日里还多次给士卒加餐,增加肉食,安排妇孺打扫营房,为士卒浆洗补衣,让士卒们很受感动。

  尤其是每天晚上吃过饭,他还会经常和士卒们聊天,给他们讲述出将入相的名人故事,同时也暗示好的士卒,当保卫国家,卫护乡梓,这样才能得到百姓的喜爱和尊敬。

  如果平时鱼肉地方,欺压平民,战时又胆小怯懦,一触即溃。

  那么这样的士兵,又凭什么能要求平民对他们的尊重和敬佩呢?

  这些事也好,话术也罢,都不可能一下子就改变士兵的想法和观念。

  但随着潜移默化,哪怕只起一点儿的作用,刘封也是乐意去做的。

  过了没两天,曹豹和许耽突然派人送来了一份礼物,价值四十万钱,想必是给他凑了个整数。

  刘备那也同时获得了一份同样的礼物,只是价值要比刘封这份多上五倍。

  刘封很快就想通了这钱的来源,倒也没客气,直接全部收了,然后归入府库。

  曹豹和许耽侵吞曹宏的财产,这肯定是不合法度的。

  可现在能处罚他们吗?

  显然不能,因为用兵在即。

  而且当初刘备主动派遣他们两个去抓曹宏,其实就已经默认他们抄家分赃了。

  刘备倒是没想到他们俩会如此识趣,竟然还分出两份来孝敬他们父子。

  既然如此,那这些钱他们也只能笑纳了,哪怕收了送进州府补贴财政,也总比退回去给曹豹和许耽瞎挥霍要强吧。

  又过了几天,时间来到了二月。

  州府的屯田计划要开始展开了,再不开始行动的话,就要耽误春耕了。

  原本州府就已经挑选出来了四千多户家庭,都是有着两名以上男女青壮的家庭。

  这些人被平均分配到了承县、兰陵县和襄贲县三处地方,鲁肃最后被拜为屯田校尉,比两千石待遇,负责一切屯田事务,同时还兼任襄贲县县令。

  鲁肃感激涕零,拜谢之后上任,开始调度起人员物资。

  刘封所部,将护送其中两千户平民前往郯城县西边的襄贲县,这里是郯城通往兖州的交通要道,以前十分繁荣,往来商队众多,是个非常富庶的县城。

  不过现在,那就只剩下个空空如也的空城了。

  不过比起承县和兰陵县,襄贲县要好很多,至少他的城池和城池内的房屋都还在。

  这里原先的平民,大多死于逃出城市之后,曹军和溃兵的掠夺杀戮和抓捕。

  最大一次的伤亡,就是在郯城县城下。

  当时曹军追至郯城外下营,郯城城门紧闭,不敢开门,把城外数万逃难的平民全部扔给了曹军。

  刘备赶到之后,联手曹豹发动了一次反击,但遗憾的是,这次反击不但失败了,还险些被曹军击溃。

  因此,襄贲县虽然保持完好,可里面的主人却已经物是人非了。

  第一批护送五百户,共计两千六百六十四人先行出发,其中配有官吏六十人,都是从东海郡内其余各县里抽调而来的。

  刘封下令,这次行动抽调徐盛部参与,潘璋和曹猛两部则先一步出发,已经押送粮食、耕牛、食盐等物资出发了。

  徐盛所部五百人,再加上他自己的亲兵三十人,共计五百三十人。

  这并非是徐盛的亲兵要多过中郎将的许耽,而是许耽当日觐见刘备,不可能像徐盛出征这样带上所有的亲兵。

  徐盛这些亲兵都是他家中的亲友和宾客,都拥有不错的武技,而且比较团结,战斗力很强。

  徐盛也有意将他们带在身边培养,日后要放出去做低级军官。

  在郯城县西门外,刘封看见了等待他们护送的民户。

  这些人虽然以青壮为主,可身材却是极瘦,显然很久没吃过饱饭了。

  这些人已经分发了一些口粮,大概每人能分到个几斗,足够他们吃上好几天的。

  到了地方,还会有新的补给,足以让他们坚持到夏收。

  郯城到襄贲,直线距离才二十多里地,只是两城中间隔了一条沂水,因此必须绕行一处建立在狭窄处的桥梁通行,所以反而不如去琅琊郡的即丘县更方便。

  “文向兄,抽一屯走在前面开路,再抽一屯殿后,其余在中间护卫。”

  虽然这支队伍名义上的指挥官是军司马徐盛,但他凡事都要来问刘封的意见,这让刘封也很是无奈。

  不过刘封也正好想借机增加实践经验,便渐渐的越权起来。

  徐盛倒是全无怨言,相反很是服从。

  队伍开拔,大家都希望能趁早出发,否则很可能会来不及到达襄贲,那样的话,就要在野外过上一夜,天寒地冻的,估计会有不少减员。

  所幸一路上没有什么意外发生,偶有盗匪,但看到正规军后,早吓的魂飞魄散,仓皇而逃了。

  这时候刘封也没有要求骑兵去追击,而是保持一个安全的侦查距离,掩护大部队继续前行。

  终于,在太阳西斜的时候,大队终于安全的赶到了襄贲县。

  此时,襄贲县的大门还敞开着,门外站着一队士卒。

  城墙上已经开始点起火把,城内的空地上也烧起了大锅,锅里翻滚着滚烫的米粥。

  屯田民户们早已经又累又饿,不过一个月来的排队经历让他们自觉的排成了队列,而不是一拥而上。

  看见民户们喝完热粥,被分别疏导送入四周的民房里,刘封算是彻底松了口气,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当天,刘封坚持到最后,等到所有人都休息后,他才和徐盛回去休息。

第96章 杀鸡儆猴(六更爆发求首订!)

  古姜是戚县人,在曹操第一次征伐徐州的时候,就从家乡逃亡,幸运的避开了曹军的屠刀,活到了现在。

  古姜从小就运气不错,长大了之后在父母的安排下,娶了婆娘生了娃,原本以为一辈子就这么过去了。

  可曹军的血腥改变了他的世界。

  但从结果来看,他还是幸运的,毕竟能从戚县逃出来的百姓并不多,更别说古姜还拖家带口,更成功的在郯城县里找了个工,勉强能养活了年迈的父亲和妻儿。

  在得知徐州新任州牧刘使君想要屯田,召集民户的时候,古姜犹豫再三,最终辞掉了雇工的活计,选择了报名。

  毕竟土地,是刻在汉人骨子里的,对于古姜来说,一个能让自己拥有土地的机会,值得用一切去换取。

  古姜一家四口人,三个大人,一个孩子。

  符合条件的古家,很快就被通知通过要求,被分配到襄贲县屯田。

  古姜一听,有些高兴,毕竟襄贲可就在郯城旁边,靠着州牧老爷近些,总会更有安全感。

  尤其当古姜听说还是州牧老爷家的公子亲自护送他们的时候,那更是喜出望外。

  州牧公子要是常驻襄贲,那还有什么可担心的了。

  二月初三,经历过一天的跋涉,古姜带着家人在州牧家公子的护送下,来到了襄贲县。

  这里有上好的屋舍可供他们居住,晚上还提供了一顿米粥,房屋内竟然准备了柴火和稻草供他们取暖。

  古姜只觉得一切都是如此美好,让他忍不住遐想起料理自家田地的美景了。

  第二天,鲁肃手底下的长吏们开始走街串巷,告诉他们安排的村落。

  刘封特地交代了,所有人统统打乱,错开分配,以免出现大姓霸村的事情。

  这一点,鲁肃落实的很不错,古姜很快就被编入了溪山村。

  这个村子距离县城不远,其实现在所有的村子都不远,毕竟就这么点人。

  五百多户被暂时分成了十个村子,并设置了两个亭长,十个里长。

  古姜非常顺利的来到了溪山村,非常顺利的被分到了田地,其中竟然有十亩地是水田,还有二十亩水浇地,剩下的旱地大部分也都是中田,仅仅只有十亩下田。

  这让古姜喜出望外,这可是足以传家的根啊。

  之前州府中宣传说能每户分田80亩地,他其实并不怎么相信,觉得能分个一半,甚至30亩就已经是老天眷顾了。

  可没想到,州府说的话居然这么准,一点都不缺额少份。

  难怪州府的人都说新来的刘使君是个好官,不但打跑了屠杀咱徐州人的曹兖州,还大公无私,体恤平民。

  听说州府都没有粮食了,刘使君还硬是找大户老爷们借了粮食来施粥。

  好多灾民都说,如果没有刘使君,他们早饿死在城外,喂了野兽了。

  古姜虽然没喝上那救命粥,但对刘使君一样很有好感。

  他一个平民,也无权无势,只能遥祝刘使君长命百岁,多子多福了。

  很快,答应好了的种子、粮食、农具都发放了下来,甚至还发了一条薄薄的被褥,只要在里面塞上干稻草,可是贼保暖的。

  眼看着日子一天过的比一天好,古姜心里自然是说不出的美。

  可唯有一件事,让他有些头疼。

  这麻烦事,就是他的老婆。

  古姜的老婆原来姓陈,嫁给古姜之后,就成了古陈氏。

  这女人哪里都好,孝顺公婆,体恤丈夫,疼爱孩子。

首节上一节61/15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