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96节

  王煜这会儿就是典型的东汉末年士族逻辑,他既看出了这四个武夫的强悍,别说是朐县了,就是东海郡都未曾见过这样的猛士。

  可他却丝毫不担心对方会伤害到他,因为在他的认知里,这几个武夫,不过是刘封豢养的走狗,是不敢也不能伤害他这个与刘封同一阶层的士族子弟的。

  “不知刘小兄来我们朐县,所为何事?”

  王煜相当的客气,不但将刘封引进自家正堂,还奉上热汤,礼数十分周到:“若是有什么需要在下帮忙的,刘小兄可尽管直言。”

  刘封笑了,放下茶汤道:“王兄高义,封还真有事情想要拜托王兄。”

  王煜有些吃惊,自己这半是客气,半是试探的话,居然有了反应。

  他立刻回过神来,又看了一眼肃立在试探道:“刘小兄不必客气,可尽管吩咐。”

  “吩咐不敢当。”

  刘封笑眯眯的说道:“听说王兄家中煮盐?”

  一听此言,王煜心里悄悄的松了口气。

  原来是买购盐的,只是从涿州到徐州来买盐,这未免也太远了吧,难道河北就不产盐了吗?

  心里胡思乱想,却并不妨碍他答话:“正是,我家的盐,行销徐、兖、豫三州,颗粒分明,色泽黄亮,是有数的好盐,更难得的是,朐县望族糜家和甘家曾联手抑制盐价,规定本郡出产食盐,每石不得高于三千文,实是莫大的功德啊。”

  三千文一石,还是不得超过?

  刘封简直要气乐了。

  远的不说,就是刚刚所见那赵家煮盐,卖一千两百文,都有三百文的利润。再去了一百文的盐水,所有成本加上人工,也不过才八百文罢了。

  “三千文?这价格颇高啊。”

  刘封笑吟吟道:“若是我需求量大,不知可否便宜一些?”

  王煜眨眨眼,没想到还是个大生意啊。

  “我与刘小兄一见投缘,既然汝所求甚多,那我家就再便宜一些,就当是与刘小兄结个善缘了。”

  略一思索,王煜正色道:“两千八百文一石,如何?”

  刘封不答反问道:“那王兄每年可供多少石?”

  王煜心生怀疑,笑而不谈,喝起茶汤来。

  刘封却是拍了拍手,他身后一直护卫着的周泰走了出来,手里捧着一只黑色小匣,放到了王煜的跟前。

  “王兄不妨打开看看,相信此物能让王兄略知我家之财势。”

  刘封话里带刺道:“总不至于连些许食盐都买不起。”

  王煜面皮如常,对他而言,财货才是最重要的,被刺上几句根本不算什么。

  他好奇的打开一看,小盒中只有一小撮白色结晶,被绢帛所包裹。

  “此乃冰糖,王兄可试尝之。”

  虽然刘封这么说,但王煜可不会真随便吃陌生人带来的东西。

  “刘小兄,容某失礼了。”

  他想了一下,招来一个近侍,让对方先尝一下。

  没想到这近侍刚一尝完,就惊叫起来:“好甜!少爷,这是糖啊,真的好甜!”

  王煜却还是耐心等了片刻,确定了这近侍没事后,将其挥退。

  明明一切都当着刘封的面做的,可王煜却丝毫没有半点难为之色,这一次,他亲口尝了尝冰糖的味道,眼神一下子变得火热起来。

  王煜控制不住自己,不由自主的问道:“刘小兄,汝这冰糖,是从何而来?”

  刘封嗤笑一声斜视王煜,调笑道:“王兄,这恐怕就不是你该关心的事情了吧?”

  “哈哈哈。”

  王煜干笑起来,片刻后,他又目光热切的望向刘封:“不想刘小兄族中竟有如此宝物,这冰糖,不知可否出售予我家吧?”

  刘封似笑非笑:“王兄,你的问题这么逗,却忘了你可不曾回答过我的问题。”

  王煜故作恍然,连连点头:“刘小兄勿怪,既然你已经展现了诚意,那我自然也不能藏着掖着,不瞒刘小兄,我家一年可产盐六千石。”

  刘封默默算了下,觉得王煜应该还是有所瞒报了。

  徐州之前有人口两百八十余万,这个年代的人们吃盐很省,可再省也是必需品,尤其是下地干活,那可是体力活,非常沉重,需要摄入大量的盐分来保证力气。

  所以人均摄入再少,平均下来也得年入六斤以上才行。

  二百八十余万人,年消耗食盐近五十万石。

  就算不考虑外州采办食盐,也除去琅琊、广陵的食盐产出,东海这里最少年产量也得在二十万石以上。

  糜家占个大头,去掉六成,那也有八万石的缺口。

  王家能和糜家、甘家在朐县称雄,才年产六千石食盐,这是在拿他当傻子骗呢。

  就算因为徐州惨遭兵祸,人口急转直下,使得食盐产量也紧跟着下降,但也绝不至于只有区区数千石。

  眼看着王煜嘴里还是没有实话,刘封也懒得再试探对方了,直接竖起一根手指:“一千文一石,王家有多少食盐,我要多少,如何?”

  王煜脸色刷的一下子冷了下来,了眼周泰诸人,脸色难看道:“刘小兄你这是在说笑吗?”

第121章 拜见糜甑

  “自然不是说笑。”

  刘封却是熟视无睹的样子,自顾自的说道:“既然王兄不愿出售,那我要是以这个价格卖给王兄,你可愿要?”

  王煜气乐了,只觉得对方是来消遣自己的,要不是忌惮刘封身后的四个猛士,他早就想掀桌子教训教训刘封了。

  饶是如此,王煜的脸色也变得有些狰狞:“要啊,到时候你有多少,我王家就愿意以这个价格收多少。”

  “好,那可就一言为定了。”

  刘封倒是挺认真的应了一句,然后起身准备离开。

  王煜有些摸不着对方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先前的话像是要收盐,可给的价格着实太低,简直和那些刁民一样了。

  可现在又像是要卖盐?

  这就更滑稽了,有谁会到盐场来卖盐?

  看见刘封要走,王煜心里悄悄松了口气,虽然他也不怕刘封,但能避免撕破脸,总归是个好事。

  同时,他暗地里让近侍去通知许勤,让他戴罪立功,挑选几个机灵的人跟上去,摸摸对方的底。

  刘封这边也是收获满满。

  其实刚才无论是馈赠冰糖,还是自报家门,都是他的试探。

  这一番试探的结果,让刘封很是满意。

  首先,王煜并不知道糜家已经得到了冰糖,说明哪怕是糜芳,也没有把家里的机密胡乱泄露,这说明糜家还是可靠的。

  其实这个刘封也只是顺带一试,哪怕是后世,就算再蠢,也不会平白无故的把家里的机密告诉朋友吧?

  更别说东汉这个家族为根基的时代了。

  这时代家族就是核心,而冰糖俨然是糜家的未来,如果糜芳连这都敢泄露,那真没什么不敢泄露的了。

  眼下糜家只是刚刚得到冰糖,正在大规模的试做中,各项环节都不成熟,而且都是临时组建起来的,正是最需要保密的时候。

  如果让其他家族知道糜家掌握了冰糖的制作工艺,用屁股去想也该知道这些人会有什么反应。

  只怕到时候挖空心思,无孔不入的想要窃取制作工艺的人,恐怕就是这些好朋友吧。

  糜家最聪明的办法就是保密,半点冰糖的情报都不能泄露,能保持多久就保持多久,生产出来的冰糖可以悄悄启运,先送往外地销售。

  即便本地偶尔出现一些也没关系。

  毕竟冰糖只是稀有,而不是绝无仅有。

  事实上糜家也正是这么做的,从王煜的反应来看,糜竺还是有脑子的。

  只是历史上糜芳干过的蠢事比较多,刘封才不得不防上一手,以免真高估了糜芳的脑子,被他的愚蠢给背刺了。

  现在看来,糜芳还没蠢到那种地步,至少有糜甑和糜竺双重压制下,糜芳还是能控制的住的。

  如果王煜从糜芳这里得知了冰糖,那试想刘封还如何敢把其他机密拿出来和糜家合作。

  就算糜竺依旧忠心,可架不住糜芳在后面泄密啊。

  其次,王煜似乎也认不出自己,这也是一个好消息。

  说明糜家没有扯自己虎皮的痕迹。

  古时除了官方和军队的信息传递系统外,民间的信息传递是相当慢的,而且往往依托于官府。

  就拿刘备成功收回琅琊这件事来说,如果不是各地的军阀情报系统传递了消息,只靠民间自由扩散的话,恐怕一两年后,兖州西部地区都未必能知道这事。

  这还是双方紧挨着的,再远点的话,那联系起来可就更困难了,耗时也就更长了。

  对于糜家、王家这种大富之家,他们虽然没有官府和军队的体系化情报传递系统,但他们可以专项调查。

  也就是派出专门的人去收集自己感兴趣的情报。

  很明显,至少海东首屈一指的士族豪强王家对刘备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就连刘备儿子长啥样都不清楚,也没有太多的关心。

  但凡他们有半点对方伯的敬畏之心,至少也得了解一下方伯的喜好和家人,最少做到不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得罪方伯。

  这也难怪了,在这群东海人的眼里,刘备这位方伯都是糜家家主给扶上位的,又有什么可惧怕的呢?

  至于拿下琅琊,几个月前,糜甑老爷子都亲自出面,找大家筹集粮食。

  大家伙可都是给了面子的,凑了好几万石的粮食。

  这年头粮食有多精贵,在这寒冬腊月的,就是有钱都未必能买到粮食,这还不够表达自己等人对方伯的敬仰支持吗?

  有了这样的想法,东海这群士族豪强就自觉对刘备有恩,又有糜家顶在上头,不免对刘备生出了几分轻视。

  哪怕近日扫平臧霸,收复琅琊的消息传开,也没能改变这一点。

  刘封这一次来朐县的考察下来,暂时有三个判断。

  第一,糜家这边可以合作的更深入一些了,至少糜甑、糜竺非常靠的住,糜芳的话,以后看看有没有机会拉他一把吧。

  第二,海东诸县,有深水良港,值得投入资源发展,同时也有大片的优良沿海滩涂,可以大规模的试点晒盐法。

  第三,海东这边的士族豪强不但烂透了,还不怎么服气他爹,这不就巧了吗?

  恰好刘封设计的经济版图里,也没这群人的位置,刚刚好心给他们最后的机会,王家也一口谢绝了。

  既然不想吃饭,那就只能请他们下桌子了。

  刘封决定给这群眼皮子浅薄的士族豪强们上演一下,什么叫做降维打击。

  “少主,后面多了几个尾巴。”

  周泰悄悄的跟了上来,小声的汇报道:“要不要把他们给……”

  看着周泰恶狠狠的举起右手,在空中切了一下。

  明白对方意思的刘封摇了摇头:“没事,就让他们跟着好了。”

  就这几天功夫,周泰和蒋钦已经跟着徐盛、潘璋,对刘封改变了称呼,也叫起了少主。

首节上一节96/15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