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前卒 第555节

“当然了。假如您有一百两银子,如果在我们这里定期存一年呢,便有五两银子的息,存半年呢,便有三两银子的息,如果想随时都能取走,那便只有一两的息了。这样跟您说吧,您存的时间越长,我们给的利息就越高。”青衣少年道:“总之还是很划算的,您今天来换钱是交税的吧,现在交税,纸币与其它钱各一半,您一次便换八百文的纸币,那您的流水还是很大的呀!与其把银子放在家里长霉,倒还不如存进我们这里让他下崽呢!”

蔡老汉有些心动,一百两银子,一年便有五两的息呢!儿子这大半年寄了几十两银子回家,与自己往年的积存加在一起,倒也真有百来两,现在就藏在自己床下呢。一年五两银子呢,自己辛苦一年,又能赚多少呢?

说话间,柜台内里,已经将几张轻飘飘的长方形的纸递了出来,青衣少年先接过来,再双手奉给蔡老汉,“这是八百文钱,您收好了。”

手里的纸花花绿绿的,蔡老汉捧在手里,却有些发蒙,自己没甸甸的八百文钱拿进去,就换了这几张纸片?

“这是钱?”他看着青衣少年,问道。

“当然是。”青衣少年笑道:“这是朝廷发行的,以后啊,大家都要用这个钱了,铜钱太沉,不太方便,您瞧瞧,刚刚那八百文铜钱,挺重的是不是?咱们老百姓啊,又有谁手里随时拿着银子呢您说是不是?上个街买个东西,还背着重重的铜钱,那有这个方便?”

说得倒也是,但蔡老汉一辈子却还没有见过这种东西,银票他虽然没有拥有过,但也见过,手里这玩意儿,看起来比银票还要漂亮一些,用手扯了扯,还挺结实,摸在上面,光滑熘熘的,像是纸,又不是纸。

心中有些疑惑,但蔡税丁说了,一半税必须用这个交,想来也不是骗人的,那蔡税丁可是官呢!

拿着纸币,便向外走,青衣少年却提了一个红纸包着的小包走了进来,“这位爷等一等,这是我们太平银行送给您的礼物。”

“换点钱,怎么还有礼物呢?”蔡老汉大为惊奇。

“这位爷,我们太平银行今天才正式开业,而您呢,是我们太平银行西市柜台第一个客人,上头有规定,第一个月内,每天头十个客人,都奉送一份礼物呢!”青衣少年笑着将红包塞给蔡老汉。

“这,这是什么呢?”掂着红包包,蔡老汉问道。

“一点小心意,也值不了多少钱,这不要过年了吗?一块腊肉,一块腊鱼,半斤小米而已。”青衣少年微笑着将老汉送到门外,“爷慢走,要是有闲钱暂时用不着,记得存在咱们太平银行来,有息哦。”

蔡老汉一手提着红包,一手紧紧地攥着那几张轻飘飘的纸,脚步也有些虚浮,钱庄的那些人以前他也见过,他一个个都是眼睛长在额头上的,自己一个庄稼汉,什么时候被人这么尊敬过?这太平银行看起来很不错呢,是朝廷开的,伙计们又这么有礼貌,换钱不要手续费,还倒送礼物,自己是不是真得考虑一下将钱存到这里呢?一年有五两银子呢,要是自己多存上两年,是不是一年就不止五两呢,那青衣少年不是说了么,存得越长,息钱越高么?儿子当兵去了,这钱本来是存着给他讨老婆的,放在家里也不太让人放心,还担心让人偷了去。

想着心事,一路走回到西市门口,坊前已经聚集了不少来卖东西的人,蔡税丁正在那里跟人解释呢,蔡老汉走过去,将七张一百文,五张十文的纸币递给了蔡税丁,又数了七百五十文铜钱,合计一两五的税钱。

“大家都看好了,这便是纸币,大家要交的税钱,不论多少,其中一半必须要用这纸币支付。”蔡税丁晃着手里的纸币大声道。“大家手里没有,便赶紧去太平银行换,抓紧时间啊,免得耽误了大家做生意,大家也别在这里围着我,这是上头的命令,我只是奉命而行。”

听着蔡税丁的话,蔡老汉看了看手里还剩下的五张十文的纸币,小心的揣进怀里,还别说,五十文铜钱还有点斤两的,但这五张纸片放在身上,却是轻若无物。

他俯身捡起绳索,套在身上,一手牵着老牛,一手扶着车把手,一边向内里走,一边喊道:“大家快去吧,前十个,太平银行送东西哦,有一块肉,一块鱼,还有一斤小米呢!”

蔡老汉话音刚落,哗啦一声,身边的人已是如风一搬的掠了过去。

一身便服的秦风在王月瑶的陪同之下,站在离西市太平银行不远的地方,看着一群群的人走进去,又看着一群群的人拿着一张张纸币走出来。

“这法子不错,换出来的纸币,光交税总是用不完的,揣在手里,就得花出去,只要花出去,那就算开始流通了,开始固然艰难一些,但只要时间一长,大家便会习惯的。”秦风看着川流不息的人群,道。

“陛下说得是。”王月瑶点点头,“重要的是让大家心中树起对这纸币的信心,一切便都好办了,商业署在这方面,会大力推动的。”

“嗯,对了,这银行里迎客的几个人很不错啊,不管来得是什么人,都彬彬有礼满脸笑容的啊!训练了多久?”秦风笑问道。

“没有怎么训练,陛下,您忘了,您不是裁撤了大批的太监么?这几个便是其中之一,他们在宫中本身就受过礼仪方面的训练,这倒不需要我们费心。”王月瑶道:“让他们来迎客,做些服务工作,那倒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人尽其材,你会用人。”秦风道。

“这些人身体残缺,内心自卑,如果就这样撒手不管,指不定就会惨成啥样呢!商业署尽量的将他们安排下去,有些伶俐的,已经开始学习一些专业的技术,以便让他们将来能够自食其力。”

“好,好。”秦风赞赏地道:“你这也算是为朝廷分了忧,这西市的太平银行看来还是不错的,我们去另外的地儿看看吧,新币发行的法令已经快有十天了,咱们去瞧瞧,大家究竟在用没用?”(未完待续。。)

第六百五十七章:赔本赚吆喝

西市,是专门给那些没有店面的零散客商叫卖货物准备的一个集散地,把大家集中到一块儿,不论买或卖,都是极方便的,更重要的是,集中到一起之后,这地儿便有了人气,想卖什么东西了,大家便会想到西市,这里便宜,而且应有尽有。越京城,除了西市之外,与之相对应的,还有东市,当然,相比于西市,东市那就是典型的高端大气上档次了,宽阔的街面,装饰豪奢的店面,这里,集中的却主要是大客商。相比起西市的杂乱,这里就整洁,干净的多,当然,人流也相对要较少一些。

不过这几天,东市却是人声鼎沸,比平素不知要热闹了多少倍,无他,只是因为在东市的大正粮铺的售粮,突然就跌价了二成。

进入冬季之后,越京城的粮价其实是上涨了不少,一来是因为本身要过年的缘故,二来却是因为北地四郡的战事。

但大正粮铺却突然逆市而行,不但没有涨,反而跌了两成,这样的好事,自然是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人涌到大正粮铺来买粮,即便是家中不缺,这么好的价钱,屯一点也是好的。谁知道这样的好事,能持续多少天?

当然,大正粮铺跌两成卖粮不是没有附加条件的,他们只收朝廷新发行的货币。金银铜钱一概不收。

这也导致了位于东市的太平银行另一家分号整天也是人满为患,想买便宜的粮,自然就得来太平银行兑换新货币。

“这大正粮铺是什么来头?与商业署有关?”时近正午,秦风坐在东西最有名头的一品居二楼,隔着窗户看着楼下对面的大正粮铺外排着的长长的队伍。能在东市这么好的地界拥有这么大的门面,这大正商铺的老板当然不是普通人。

转了整整一个上午的秦风,心情并不是特别愉快,因为新币法令颁布已经十来天了,但看起来人们对新币的流通并没有太大的热情,很多地方甚至拒收新币。

王月瑶却是摇头,“恰恰相反,这大正粮铺,与商业署没有丝毫关连,甚至是我们一直在排挤的对象。”

“这是为什么?”秦风知道王月瑶的风格,一向是信奉人多力量大,最擅长的就是拉人入伙,大家一起发财,借着手里的资源,开拓一块又一块的市场,将大家紧紧的绑成一个命运共同体。

“您知道这大正商铺的后台老板是谁吗?”王月瑶道:“是前贤妃的娘家。”

“贤妃?”秦风怔了一下,这才想起来:“你是说吴鉴的贤妃?”

“正是!”王月瑶点点头:“您仁慈,进入越京城之后,并没有大加追索,这贤妃以前也并不十分得宠,家人在朝中势力不大,吴鉴授首,太平军入城之后,吴鉴的那些妃子便都幽居在别宫,您登基那天,大赦天下,其中便有这些人,有家的可以还家,没有家可去的,仍然呆在别宫,这贤妃便回了家。”

“原来如此!”秦风明白了一点。

“这贤妃虽然不得宠,也没有子息,但好歹也是妃子,家中一直便是经营粮食生意的,而且生意还做得极大,也算是这越京城中最有钱的一批人了。我们商业署虽然经常拉人入伙,扩大人脉,开拓更多的市场,但有些人,却是不要的。”

“我明白了,像以前的皇亲国戚那肯定是不要的,反倒是那些臣子,你是多多益善。”秦风笑道。

“就是这样。”王月瑶笑着点点头,看向外面:“看起来,贤妃家的这位当家人,不但是一个聪明人,而且也是一个魄力极大的人。为了帮助陛下推广新币,倒是不遗余力,看这场面,只怕会损失不小。”

“所有失,自然便是想有所得。”秦风笑着举起了筷子,“马猴说这家一品楼的冬鱼做得最灵长,来,尝尝。”

大正粮铺后院,当家人郑成贵正悠悠然品着小酒,菜是从对面一品楼端过来的,两家只隔着一条街,从那头端过来,还是热气腾腾的。当秦风正在对一品楼的冬鱼赞不绝口的时候,郑成贵也正挑着一颗鱼眼,笑咪咪的塞进了嘴里。

“爹,已经整整十天了,我们亏本卖了十天,来的人越来越多,您也不去外面看看,这队都快排到东市外头去了,一天,便是上千两银子的损失啊!”郑一平垂首站在父亲身边,有些痛心疾首,十天来,郑家已经损失了上万两的银子,即便对于郑家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

吞下一颗鱼眼,郑成贵不满的看了一眼儿子,“你缺这点钱?”

“自然是不缺的。”

“既然不缺,那为什么如此心痛?”郑成贵冷哼一声道:“别说是一万两,便是十万两,这一次我们也得咬牙挺过去。”

郑家这一年便犹如在惊涛骇浪之中过去一般,本来是皇亲国戚的他们,在越国的生意,那是做得有滋有味,女儿在宫,纵然不十分得宠,但那也是对皇帝而言,在外面,他们还是光鲜体面,一言九鼎的。但随着太平军进城,过往的荣华富贵便如同沙上的大楼,轰然倒塌,以往的荣耀,现在都成了摧命符。

事情发生的太快,逃都没有时间,也没有地去。大臣们可以换个主子,但他们却不行,只能认命地在家中等着太平军上门锁拿入狱,抄家杀头。

但左等右等,却什么也没有等来。入城的太平军似乎遗忘了他们,根本没有人理会他们。在胆战心惊了十来天之后,郑家终于打听到女儿贤女也还活着,只是被关在别宫之中。郑氏大着胆子重新开门营业,他们是粮铺,存粮极多,开门,官差说不定会找上门,不开门,也可以找着借口上门,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倒不如大方一点。

首节上一节555/17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