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帝姬 第116节

  李光远正走出来,一眼看到说话的薛青,脸皮抽了抽,怒声喝道:“帮?他无罪,你们帮他什么,他有罪,你们又要帮他什么?”

  薛青道:“只要官府有公道清正,自然不用我们帮。”

  了几天学,真是能说会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李光远恨恨的看着青霞先生。

  其他的学生们也跟着喊起来。

  李光远喝道:“事因尚且不明,有待查问,怎么论证官府没有公道?如今凶徒在逃,人心惶惶,你们如此行事算什么读书明理,速速退去,否则...”他的视线扫过面前的诸生,“..明年科举一律革名不许参加。”

  身为长安知府,自然有权利决定辖下学子们的科举功名,不能参加县试府试,那这辈子完了。

  这一席话让吵闹声顿消,读书是为了什么,说白了还不是为了科举入仕光宗耀祖,如果没了这个机会,还读什么书。

  片刻安静之后,响起了家长们嘈杂的声音。

  “快走,不要胡闹了。”

  但却依旧下一刻有学生大笑。

  “读书畏权贵道德虚行,为官不爱民衣冠大盗。”他大声说道,“府尊大人,如果我等为了科举而在公道前退避,那还不如不科举。”

  更多的学生们开口。

  “我等读书不是为了科举。”

  “我们读书是为了求道。”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如果连这等胆气都没有,有何脸面谈读书,有何脸面为官。”

  “如此读书,不如回家卖红薯。”

  喊声如雷,李光远等官员面色僵硬,先生教习家长们也有些呆呆,似乎第一次见到他们的学生孩子们说出这般话....有些不认得一般....还有,红薯是什么东西?

  喧声学生们并没有涌涌围,反而不少人席地而坐。

  “我们是为了读书,那么我们现在读书。”有人大声道,一面高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于是四面声起。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一时间盘坐的少年们齐齐摇头高声诵读,朗声入云,观者肃然。

  ......

  双园内廖承面色雪白,眼满是愤怒,听着门窗也格挡不住的朗读声,道:“这是什么?”

  身边的侍从脱口道:“这是四书,大学。”

  廖承扬手给了他一耳光,道:“什么四书,大学,欺负我没读过书吗?”。

  双园外李光远面色铁青,这些学生,这些学生!

  “你们还愣着干什么?真让你们的孩子在这里读书吗?”有官员跺脚道。

  呆呆的家长们才反应过来,忙涌进去拉扯自己的孩子,场顿时混乱,响起了嘈杂。

  “..给我回家...”

  “..我要在这里读书...如果让我回家,我从此再不读书...”

  “..你是不读书也死在这里好...”

  少年们被拖曳被拉扯被打了头脸,但死死的趴在地挣扎不走,而这期间高声的朗读声依旧未断。

  忽的有少年跳起来,他的头巾被打掉,鬓发散乱,挣脱了家人的拉扯,从篮子里抓出一块砖头。

  “不读书毋宁死。”他高喊一声,将砖头砸向额头。

  伴着惊叫声血流满面,凶狠的家长也不敢再伸手…自己家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的,日常磕了碰了都心疼不已,这发狠的场面真是吓死人了。

  四周的人都看呆了,吵闹拉扯顿消,读书声也停了下来。

  那少年却似乎不知痛觉,一手举着沾着血迹的砖头,一手举着书卷,再次喊道:“不自由毋宁死。”

  烈烈火把照耀下血流满面青衫浸染的少年人绚烂而刺目,学生们也都看呆了,旋即浑身发麻激动发抖。

  在不远处路边的大树,瓜子果皮洒洒飘落,枝叶摇晃有人探出头来,隐隐火光照出四褐先生的面容。

  四褐先生浑浊的眼瞪圆,道:“牛逼。”

  ....

  ....

  (大章合并一更,周一好)

第一百六十七章 听声

   这场面太震撼了。 !

  楚明辉咕咚咽了口口水,眼羡慕又懊恼,喃喃:“....这句话这样喊出来真是绝了..我该抢先说的。。。.”

  薛青看着那少年还能站稳,攥着竹杖的手稍微松了松.....学生们疯狂起来.果然可怕....要控制住啊...

  那少年将书卷举到眼前,抬袖子擦了被血水挡住的眼,抖着手抖着声音:“....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这是适才大家读到地方,四周的学生们随之也再次诵读。

  “...此谓诚于,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双园再大也只是个园子,隔着几重宅院,外边的读书声还是送风传进来。

  “张撵,你听..”张莲塘站在窗边指着外边道。

  守兵站在窗外,大家日常可不敢靠近,更别提说话议论外边了,但这个胆小又胆大的少年却敢这样做。

  经过相处说话,张撵的神智恢复了很多,认出张莲塘….认出的时候又吓晕了过去,张莲塘这样的人都抓进来了,那自己一定没救了。

  张撵躲在人后挤在墙角瑟瑟,听到抬起头诺诺一声:“什么?”

  张莲塘道:“读书声。”

  屋内的人都侧耳听去,果然隐隐传来,神情都有些惊讶,发生了什么事?

  张莲塘道:“这是我的同学们与我们同在。”

  原本惊讶的众人顿时变成了惊吓,这分明是说外边有学生来闹事,张撵还没反应过来,呆呆:“那又能如何…”

  张莲塘不再与他说话而是又靠近窗户,侧耳听外边,透过封堵皮革木板的缝隙,朗朗的读书声似乎更近了….他忽的喂了声。

  这突然的声音让众人吓了一跳。

  张莲塘手扶住了窗户,向外高声道:“是你在读书吗?”

  谁?门外只有侍卫….一阵沉默,片刻之后,有沙哑的声音传来:“是。”

  竟然是隔壁的那个人!众人吓的顿时都挤向屋角,那个人可是杀宗周的幕后主使!隔三差五被段大人刑讯的重犯,大家被抓来是因为被当做他的同党,没办法避开脱离关系,怎么还主动凑去说话了?

  这个少年该不是个疯子吧。

  张莲塘更贴近窗户,透过狭小的缝隙只能看到夜色,道:“你是钟世三吗?”

  这次那边却没有立刻回答,张莲塘再次拔高声音问了一遍,沙哑的声音才再次响起:“是…我少了一只耳朵,另一只也伤了,听不清你说话。”

  少了一只耳朵,另一只也伤了,可以想象被怎么样的刑罚,他这样轻描淡写的说出来。

  张莲塘默然。

  钟世三的声音继续传来:“外边读的是大学….我本经是四书…我考秀才的时候,是十几年前…我那时候也常常这样大声的诵读…”说到这里沙哑的声音带着追忆,又停顿下,带着几分遗憾,“…他们现在读到哪里了?..我听不到了。”

  张莲塘查过这个钟世三的事,的确是少年有为,十三岁连过了三试是不可多得的少年秀才….所有的雄心壮志都随着家族的覆灭消失了,他默然一刻,拔高声音道:“你觉得读书有用吗?”

  读书没有救了他的家族没有给他带来好运。

  那边传来几声笑,或许是笑声牵动了伤口,又咳嗽起来,声音变得断断续续:“有用啊,读书当然有用,你看,这时候我能跟着读书,是很开心的事,这足够了。”

  朝问道夕死可矣….张莲塘默然,又笑了笑,扬声道:“现在他们读到《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

  那边沙哑的声音跟:“..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

  昏暗不见天日的房间内一群人挤在一起,神情惊恐又茫然,听着隔着窗里外的诵读声,这真是怪异的难以想象的场景。

  .......

  学生围堵双园的消息已经传到了张家,张家的气氛更加低沉和凝重。

  “大老爷也出不来了。”一人说道,“这学生们的罪责只怕要加注到莲塘身。”

  张老太爷点点头。

  “那莲塘是真的被刑讯了吗?要不然他怎么会那样说。”一个老爷急道,“段山的手段极其残酷,没有人顶得住.或者说莲塘真的做了这事.....”

  “完全没听到啊...”

  “他们倒是问过薛青的事....”

  “但这种时候什么事都不能做,他们怎么会不知道?”

  室内响起议论声。

  一直沉默的张老太爷开口打断,道:“事到如今,莲塘有没有做这些事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把他救出来...给你们京城的二叔写信吧..府道省路还有能打招呼的人都拜托一下,尤其是跟段山熟识的,哪怕一时出不来,在内少些罪也好。”

  张家的诸人应声是。

  “老太爷,您也别急。”有人安慰道。

  张老太爷道:“我不急,这个,虽然意外但也意料之。”

  意料之?在场的人有些不解。

  张老太爷轻抚茶碗,道:“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廖承段山等人目无人肆意张狂,谁又敢保证自己不会撞到他们手里?”说到这里笑了笑,视线落在桌子摆着凌乱的纸张,那是张家从街找来的传单,“...视我长安人人为嫌犯...要我长安人人不得安..说的其实也没错。”

  这时候说这个不好吧,屋诸人面色微变。

  “老太爷,你不要多想了,等能见到莲塘再问怎么回事吧。”大家纷纷劝道。

  张老太爷笑了笑没有再说话摆摆手示意他们去吧,众人便退了出去,适才只顾得说话,丫头婢女们回避室内没有点亮灯,张老太爷也没有叫人进来,独坐在黑暗里。

  “为什么宗周这类的恶能存在这么久无人能阻挡,那是因为有个更大的恶在其后,不能见人不能说。”他喃喃道,“你们这些孩子们,闹起来又能如何。”

  ......

  ......

  (高考了吗?是今天吗?毕竟我才三岁,不太懂这个,祝福考生们发挥超常,考生家长们万事如意)

第一百六十八章 辨意

   整个长安城的人都似乎涌到了双园附近,城内显得安静而空寂。

  柳家一处宅院站在门外的小厮很清楚的听到有嘘嘘的声音,他们转头看去,见一只手从窗户缝里伸出来冲他们摆了摆。

  “春阳少爷。”一个小厮忙问道,“你有什么吩咐?”

  手收了回去,借着灯可以看到柳春阳的一双眼露在其后,道:“你们适才在外边说的什么?社学怎么了?”

  两个小厮对视一眼有些迟疑不安,柳春阳至今仍被关禁闭在书房,柳老太爷好似已经忘了他。

首节上一节116/48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