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中医 第947节

“那行,您请,我先将这些病人看了。”赵大夫也不是那阿谀奉承的人,见艾香随意他也就放心了,吩咐了学徒将艾香引进后院上茶伺候,又重新坐了下来看给病人看诊。

验明证身就可以看处方了。

艾香从学徒手中接过处方了一看就愣住了。

这小儿盗汗只有一味药材:五倍子研粉敷肚脐。

也是,五倍子的功效是敛肺降火,涩肠止泻,敛汗止血,收湿敛疮。

等病人都走完了,赵大夫来到了后院。

“不知东家到来,多有怠慢还请海涵。”赵大夫这才算正式抱拳见礼。

“赵大夫客气了,请坐。”艾香坐在主位上,这些年除了宫里走到哪里都习惯性坐主位了,没办法,身份有这么高,想要低调实力都不允许,慢慢的也就成了习惯了:“白氏药坊通州店还顺利吧?”

“东家放心,一切皆好。”赵大夫微微一笑,笑里有艾香看不懂的自信。

艾香揣测的不错,这个赵大夫也是龙牙宗第三代传人。

他在回答艾香的时候就想到在通州如果有那不长眼的想要来捣乱,不管是官还是野都足以让他吃不了篼着走的。

“有赵大夫我就放心了。”艾香想起了那一味方子于是虚心的请教起来。

“这味单方我是开过几次的。”赵大夫道:“三个月前还开过一个,是我一个表兄的孙子,也就两岁大的样子,盗汗厉害。我当时开了这药他还觉得不信,不过到底没多问,按我说的方子连续用一周就痊愈了。这个孩子的病没那孩子厉害,所以用药一两次肯定就能好的。”

原来是临床诊断的结果。

“倒也不是,在《古今医鉴》中就有这道方子:五倍子末,津调味填满脐中,以绢帛缚定,一宿即止;或加枯矾末尤妙。”赵大夫道:“此方治疗各种汗证,不论盗汗,自汗,亦或手脚心出汗,尤其是小儿服药困难,用此方更为方便。”

“赵大夫果然是博学有经验。”艾香还真没有想到看到这一个方子。

活到老学到老,古人诚不欺我也!

艾香来巡查倒不是为了查帐,而是为了完善自己的医书而来的。

每到一个铺子就会翻看处方留存联,对一些有病情独特的处方进行讨论辩证。

每每艾香都会受益匪浅。

“多谢赵大夫不吝赐教。”经过一番的辩证讨论后艾香站了起来真心道谢。

“东家客气了。”赵家的人从来是低调的,但是赵家的人一般都不服人。

但是,艾香例外,赵大夫觉得她身份高却没有摆架子,平易近人的就像邻家妹妹,啊呸,他想得真是太天真了,东家就是东家。

这样的东家,他服气!

第八百四十七章 应用自如

艾香在巡视铺子之中,发现白氏药坊请的大夫们真正是做到了专家级别的。

这些大夫大多是祖传本事。

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

艾香知道在现代,祖传的本事却越来越少。

无他,主是吃不了清苦啊。

祖辈是干某一行营生的,年轻的后代就觉得清苦了,干腻了,不愿意再继续。

艾香就感慨不已,别的且不说,农村里的泥瓦木石匠就渐渐的消失了。

记得上辈子自己家装修,爷爷看着木匠用电钻枪在那儿做家俱一万个看不起。

“你去看看我屋里的那张床,可有一个铁钉?”爷爷不屑的说道:“现在的是什么木匠,钉子木匠?”

爷爷那张床是奶奶的陪嫁,据说奶奶当家是地主家的小姐,陪嫁相当的丰厚。

但是,留下来的最后只有爷爷睡的那张床了。

那是一张老式古床,雕花中月洞踏拔步四柱实木架子床, 榫卯工艺。

这可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是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

爷爷那张床雕花精美,工艺精湛,老爹的一个朋友是做古董生意的,一次偶然得见惊讶不已,出价一百八十万要买下来被老爹拉着一边喝酒去了。

开什么玩笑,再穷也不可能穷得卖他亲娘的嫁妆的地步上去。

再有一个,老爷子还在呢,就想要卖他睡的床,估计着父子关系都别想好了。

这事儿原本是一个插曲,结果不知道怎么回事被爷爷知道了,然后就来了一个家庭会议。

“谁要是跟了我学医,我这衣钵传给了谁,以后我屋子里的所有的东西也就归谁。”老爷子义正严辞的说道:“丑话说到前头,你送给了谁你们这些不屑子孙都甭惦记。”

结果,饶是这般诱惑,愣是没有一个愿意去学医。

当年的白艾也没有考虑这个问题。

还是在上了大学后才发现身边的人因为环境、空气、饮食等多种问题导致各种怪病的出现,爷爷也开始了长嘘短叹,还说这些病都不是来势汹汹的,而是有预兆的,是现代的人太急躁,不懂得养才造成的。

特别是白艾的大学同窗,年纪轻轻的患了白血病死掉之后,她有点坐不住了。

疾病还真是不管你是男是女是老是少,那可标准的是想来就来。

看着身边的年轻生命的消失,事关生死,白艾坐了下来第一次认真的谈起了中医。

也就是那一次的长谈让她发生了改变。

大学毕业后回来跟着爷爷学中医。

想到过往,白艾心里苦笑不已。

她已经这么惜命了,结果还是不小心丢了命。

好在,老天爷垂怜再许一世。

首节上一节947/1162下一节尾节目录